為何我們無法精準表達自己的想法? | 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今天看見明天×為何我們無法精準表達自己的想法?MBA練功房名人專欄2015-07-0716:58+A-A加入收藏正如福特汽車創辦人亨利‧福特說過的一句話:「成功的秘密在於能夠用他人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

」我們在做簡報時,應該要從聽取簡報的人的角度出發。

我的簡報是否能畫出讓對方「一眼就看懂的圖」呢?將你的邏輯或想法整理成一句話,或寫在一張紙上裝飾就如同將點子的皺紋遮掩掉。

—德國設計師 湯瑪士.曼斯(ThomasManss)核心的概念如下。

按照對方容易理解的順序。

按照對方關心的順序。

請切記,如果整理出來的是從自身立場想說的話,或以自我為中心,則毫無效果。

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說明為什麼(Why)、需要做的內容(What)、如何進行(How)。

如果(If)做了之後,要從對方立場去看會有什麼好處,並整理成一句話。

最好能夠在那句話後面加上一個圖像,並且在簡報中放入證明的資料與圖片。

若我在授課時詢問聽講者:「將簡報以圖像呈現,究竟是簡單或困難呢?」大概都會回答:「很困難。

」正因如此,大部分的人不做,但是如果你做了,就對你有益。

若要養成習慣也很困難,不過,難道只有把簡報圖像化是困難的嗎?鋼琴、自行車、拿筷子等不也是一開始很困難,但經過某段時期之後自然就能學會,不是嗎?為什麼把想法以圖像呈現是困難的?因為簡報的邏輯有很多「空隙」,發現空隙乃是成長的開始。

圖像化是最小化的骨架,每份簡報書都要有架構,因此一定要試著用一張紙或一句話整理出你的邏輯概念才行。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填滿空隙,還可以去除毫無用處的內容。

把簡報內容圖像化之後,會發現簡報有很多不必要的內容,當你能夠以一張圖來形容你的想法之後,圖像裡的一行字就足以代表簡報。

圖像裡的文字如果超過一行,等於是畫蛇添足,不要也罷。

然而,若是感覺到「不安心,萬一需要的話怎麼辦?」則在簡報書最後放上參考資料即可。

無論你的簡報是二十張或二百張,最後一張或最前面一張必須要有一張圖。

至於圖像的形式,如同前面所看到的,最普通常見的是邏輯樹狀圖的形態。

若能將整個簡報書整理成一張紙,這樣更好。

企畫書要盡量簡潔,像一本易讀的書,使用以下這種框架的邏輯樹狀圖也很好。

活用邏輯樹狀圖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中國思想家 荀子活用上方的邏輯樹狀圖,可以讓簡報內容更精美。

如同下頁圖,只要適合,也可使用從左到右的樹狀圖。

若希望可以整理得更好,或覺得只有圖像很空虛,那麼邏輯樹狀圖的最上方也可以使用公司最常用的專業用語,需視情況與主管喜歡的風格去撰寫。

最保險的內容為「目標、提案背景、提案內容、實行方案(視情況增加期待效果)」或「Why、What、How、If」「我們的目標?內容?如何做?會得到什麼」等,分類撰寫,簡單扼要即可。

此外,如果邏輯樹狀圖看起來很複雜的話,可以像下頁圖一樣,將整份簡報整理成一張流程圖,這也是一種方法。

重點不在於是否為邏輯樹狀圖或流程圖,而是在於能否以一張紙,讓聽眾一目瞭然。

我在撰寫簡報之前,會先在A4上畫很多次的圖像,不管是流程圖或邏輯樹狀圖,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畫圖做整理。

畫越多次,就能越簡潔。

如果無法整理好,句子越長,就越無法順利傳達想法,會形成惡性循環。

反之,整理越多,言語越短,更能順利傳達想法,形成良性循環。

切記,你的目的就是以一張紙,讓對方留下深刻印象。

一定要習慣將內容整理成一張紙思想沒有內容是空洞的,直觀沒有概念是盲目的。

—德國哲學家 伊曼紐爾.康德(ImmanuelKant)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習慣將想說的邏輯或想法以一張圖來呈現,那麼即使要發表數百、數千張PPT簡報,也會有能耐將內容整理成一張紙。

若習慣把焦點集中在「我說」時,會很難做到;若把焦點集中在「你聽」,自然可以辦得到。

有位想要創立名為「ItZm」新公司的創業者,是一位受到廣大讚賞的後起之秀,他讀了我的書後,將書中提及的邏輯流程:提案背景(Why)、提案內容(What)、實行方案(How)、期待效果(If)整理為以下內容,在發表時獲得不錯的結果。

由此例證,圖像化的時候不僅可以使用文字,也可把想法整理成一張紙。

會詳讀簡報的人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