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較科學與客觀的角度來看待KIMIKO 老師事件? | 骨骼肌肉重

骨骼肌:24.1 公斤. 講到這邊,我們前面針對肌肉所講解的概念就用得上了。

第一點中的肌肉量,理當 ...GetstartedOpeninappAlexChenSigninGetstarted1.2KFollowersAboutGetstartedOpeninapp如何用較科學與客觀的角度來看待KIMIKO老師事件?AlexChenOct1,2018·10minread筆者曾半年瘦身20公斤,目前為瘦身課程《瘦身營養學》講師FB粉絲團:《飲食科學家Alex》|IG:《sci_food_alex》過去這個禮拜,KIMIKO老師事件燒得如火如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到呢?如果沒有,歡迎參考本文中的事件懶人包快速了解事件始末;如果有,那也歡迎和我一起用客觀角度去解讀事件中的爭議,並了解「身體組成」的正確觀念與知識。

這篇文會分成幾個部分:事件懶人包正確觀念解說與爭論點釋疑個人觀點「準備好了嗎?那我們直接切入正題」事件懶人包首先是在9/20這天,KIMIKO老師在臉書上PO了這篇文並附上左圖,隨即在網路上廣為流傳。

部分是對於其身材的讚嘆,但更多的是對於圖中所附數據感到極具爭議。

有些人對於「肌肉量47.1KG」這件事大力攻擊、有些人對於「脂肪量10.6KG」感到懷疑,同時,這樣的數據呈現方式,也讓人不禁懷疑自己的基本算術能力是否出了問題,為什麼怎麼算都無法讓等式成立。

如果在此前你沒看過這張圖,我也鼓勵你先停留在這,思考一下這些數據的合理性。

當然,如此具爭議的數據絕對無法躲過一些專業人士的不解與抨擊。

9/22,健身界說第二沒人敢說自己第一的館長也跳出來透過直播與Youtube影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更是引發大量粉絲對於此事件的關注,有興趣者可以看看這段直播影片。

9/23,輪到KIMIKO老師的回合,透過這篇文與下方這張Inbody測量表,開始對前篇文的數據與論述進行說明與澄清,同時也提出了「保留法律追訴權」的貼心小提醒。

當然,無可避免地,此篇貼文下面又引起了一陣論戰。

沒時間去細看這幾篇文章跟直播影片?沒關係,這邊直接幫大家整理出幾個主要爭議點:當我小學數學被當?56.9≠47.1+10.6+34.1啊!我知道水分其實被重覆計算,但就算47.1+10.6也不等於56.9啊=..=好好好,就算這兩者相加相等,啊你是沒有骨頭逆?脂肪量10.6KG?強者我朋友身材超好但還是有18%的體脂欸肌肉量47.1KG?難道是傳說中百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神力女超人?兩篇文章的數據有落差,這是作假吧?我相信很多聰明的讀者老早就搞清楚上述幾個疑惑點,但如果剛好你還對這些數據與知識存有疑問,那就讓我在後續的篇幅慢慢地來向各位說明吧。

正確觀念解說與爭論點釋疑先說結論:KIMIKO老師測量出的數據本身其實問題不大,但其第一台測量用的機器很笨、且KIMIKO老師最終選擇的呈現方式也有很大的問題、甚至可能誤導群眾。

身為一個公眾人物,這部份可能比較需要審視一下。

「數據問題不大?47.1公斤的肌肉你練給我看」客倌別著急。

首先,讓我們忘掉KIMIKO老師如此天生神力的數字,先來了解所謂的人體組成。

人體的組成成份非常多樣,水、肌肉、脂肪、骨頭、器官...,若要細講可能沒有列舉完的一天,但有一個概念要先強調,就是「這些組成並不完全互斥」。

例如不管是肌肉、還是脂肪,它們其實都包含了水分,所以當測量機器給了你這麼多數據,絕對不會是全部加起來便等於我們的總體重。

身體是由多種成分組成,但彼此並不完全互斥再來我們多認識一點什麼叫「肌肉」。

科學上的肌肉,又可以分成三種:心肌(Cardiacmuscle)-構成心臟的肌肉組織骨骼肌(Skeletalmuscle)-附著於骨頭之上,可以自由活動的肌肉組織平滑肌(Smoothmuscle)-構成其他內臟器官的肌肉組織圖中由左至右分別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1和3由於在體內、也無法意識性地自由支配,一般比較不被人提及。

而骨骼肌,關乎我們日常生活的所有運動,也是唯一可透過阻力訓練/重量訓練去增強的肌肉組織,故人們口中的「肌肉」,常常指的是三種肌肉組織中的骨骼肌,但也因為這個習慣,在這種身體組成的話題上便很容易造成誤解。

所以,當不管透過何種方式得知一個關於「肌肉」的數字-或許是肌肉重、也可能是肌肉率-我們都應該去確認這邊指的是「全部肌肉」,還是單指「骨骼肌」。

不過平均來說,骨骼肌大約會佔全部肌肉的60%。

「太過學術嗎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