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輔導實務介紹@ 閱讀與生活:: 隨意窩Xuite日誌 | 悲傷輔導步驟

閱讀與生活生命真正的喜悅,源自於為一個自己認為值得的目標,付出無限心力的時刻。

SINCE2006.02.15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0903232200悲傷輔導實務介紹?教育論述悲傷輔導生離死別是人生最大的創痛。

人們必須藉由表達悲慟來哀悼失落,宣告分離,並且重新建立新關係。

否則,必會造成身心的不適和疾病,而無法走過悲傷。

壹、心理創傷的壓力一、所謂心理創傷包括超乎經驗之外,極度令人悲痛的事件,而造成心理創傷;並產生強烈的懼怕、無助或驚駭等反應。

此類的創傷是一種心理壓力,會對個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脅。

二、人的腦袋就像個情緒桶一般,每天不斷地製造著各種的情緒,使其逐漸滿溢。

但是創傷事件不同,只要發生一次的創傷事件,就可能使內在的壓力到達警戒線,此時個體是脆弱的,只稍發生一件小事件,就可能使個體產生崩潰。

貳、認識創傷後壓力症候創傷後壓力是一種正常的經歷,而非一種疾症,但仍須適度的處理。

一旦症狀持續,形成長期性的症狀時(通常是一個月以上),方稱之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其最明顯的癥狀包括:過度警覺、麻木、退縮、迴避、不斷回想起創傷事件的情景,或記憶揮之不去。

參、創傷後壓力疾患一、目睹或經歷創傷經驗:曾經目擊、經驗或被迫面對威脅、死亡或身體傷害等事件,導致強烈的害怕、無助感或恐怖感受,可能以混亂或激動之行為表達。

二、反覆再體驗:無法控制的不斷回憶或夢境,而引發強烈的心理痛苦或生理反應。

三、逃避有關之刺激,並出現麻木性的反應:如避開話題、創傷地點,無法記起事件重要部分,減少重要活動與興趣,對前途悲觀,無法再愛等。

四、持續過度警醒:如難入睡或保持睡著,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易受驚嚇等。

這些障礙期間超過一個月;另外,如果在壓力事件後六個月方出現,這些人便屬延遲發作型。

肆、典型的創傷症狀反應一、行為反應:人際退縮、行為混亂無度、衝動。

二、認知反應:自我責備、沒有價值感、怪罪他人。

三、情緒反應:憂鬱、焦慮、低自尊、罪惡、孤單、無助、哭鬧....。

四、生理反應:退化、依賴惡夢、失眠尿床、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

五、生活適應:人際、學業、生活、家庭等方面遭受更多的適應問題。

伍、學校危機/創傷事件的三級處理第一步、緊急危機處理(損害控管)(一)啟動危機處理小組進行危機處理。

(二)分工進行通報、家訪、醫療探視....。

(三)利用週會、晨會時間對全校師生說明事件發生的原委,使全校統一口徑。

(四)設單一發言人,主動對媒體說明。

(五)進行班級輔導。

第二步、心理輔導或諮詢(一)對學生:1.對特殊需求學生提供個別諮商和輔導。

2.對集體情緒感染或有共同心理需求及行為反應的學生進行團體輔導。

(二)對家長:1.提供親職諮詢,教導家長孩子過渡階段可能會有的心理反應,以及在親子教養上如何調整。

2.提供家長情緒支持,或相關資源(例如法律、經濟、社區的諮詢管道)。

3.必要時轉介至社區諮商中心。

第三步、事後追蹤與治療(一)追蹤當事人(包含主要受害人與周邊受害人)的適應狀況。

(二)必要時轉介至精神科進行藥物治療。

(三)校園環境的檢討與改善:針對校內法規、制度、校園環境、課程教學等方面進行檢討與改善。

陸、創傷/悲傷事件之危機介入處理一、定義:危機介入是一種情緒性的急救,或損害的管制。

(一)對象:包括主要受害人(直接經歷重大創傷)、次要受害人(目睹或處理此次危機事件者)、周邊的受害人(家人、朋友或間接得知此危機事件者)。

二、目標:(一)減緩危機事件對受害者的影響。

(二)協助受害者儘速從正常壓力反應中恢復,幫助情緒健全者,在經歷事件之後,抒解壓力。

三、危機介入的七個步驟(一)介紹:包含自我介紹、實施的原因以及規則。

(二)事實階段:說出事情發生的經過,瞭解受害人的故事。

(三)思考階段:瞭解受害人如何詮釋事件。

(四)反應階段:幫助受害人覺察情緒。

(五)症狀階段:瞭解受害人的創傷後壓力反應症狀。

(六)教導階段:普遍化或再保證受害人的症狀反應。

(七)重返階段:幫助受害人回復正常生活。

柒、創傷與悲傷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