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臟炎 | 胰腺發炎

急性胰臟炎肝膽胰內科  李立柏主治醫師(95年11月)急性胰臟炎為以腹痛為表現,血液、尿液或腹腔液胰臟酵素濃度上升,且組織學上胰外分泌腺體被破壞之臨床病症。

臨床表現上,輕微的急性胰臟炎發作,病人經過幾天的禁食及靜脈輸液後,症狀即可緩解,無任何併發症。

然而嚴重的病人可能併發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

引發急性胰臟炎的原因相當多,其中膽結石與酗酒是最主要的原因。

膽結石會造成急性胰臟炎是因有些膽結石會掉落到總膽管,進而塞住總膽管的出口,也就是十二指腸的華特氏乳頭的位置。

然而,此處也正是主胰管的出口處,所以也可能阻塞胰液的排放,進而造成胰臟炎。

酗酒造成急性胰臟炎的原因,一般認為酒精可能會使胰管產生蛋白栓子而阻塞胰管,從而導致胰臟炎的發生。

另外,造成急性胰臟炎的原因,包括高血脂症、高血鈣症、服用某些特殊藥物、某些特別的感染症、胰臟腫瘤、腹部外傷或手術後、消化性潰瘍穿孔、或血管炎。

此外,有部分的病人是在接受內視鏡逆行性膽胰道攝影(ERCP)之後發生,但發生率相當低。

急性胰臟炎最常見的主訴是腹痛。

其疼痛常在上腹部,為持續且強烈之疼痛,常常必須用到嗎啡類之止痛劑才能緩解。

疼痛常反射至背後,病人常會彎腰曲膝來減輕疼痛,這是因為胰臟位於後腹腔之故。

因為胰臟位於胃的後面,故會有噁心或嘔吐之情形。

胰臟發炎範圍會向腸繫膜,腎臟周邊擴散,前者造成麻痺性腸阻塞而有腹脹感,後者造成兩側或單側腰酸。

急性胰臟炎的診斷可包含幾種檢查與症狀的判斷:一、符合胰臟炎發作的腹痛症狀,二、血清澱粉酶(amylase)及血清澱粉酶(lipase)濃度有三至五倍的上升,三、單純部腹X光攝影,四、腹部超音波檢查,可發現胰臟有明顯腫大及低超音波回音的情形。

有時可以看到出血或液化現象及胰臟周圍形成液體貯留,五、電腦斷層掃描,優點是不會受到腸氣的干擾,結果可分成不同等級,可預測病人的預後,六、內視鏡逆行性膽胰道攝影術,對於懷疑膽石性胰臟炎的病人可兼作診斷與治療。

急性胰臟炎的治療,首先必須要禁食,甚至連水都不能喝,以減輕胰臟的工作負擔。

適當地使用止痛劑。

體液的補充也非常重要,以補充營養、熱量、電解質、水分及維他命。

鼻胃管的放置與否,對病人的預後並無明顯差別,所以除非病人噁心、嘔吐嚴重,腸阻塞,否則並不一定要放置鼻胃管。

大約5-10%的病患,會轉變成壞死性胰臟炎而需要手術治療。

對於急性胰臟炎的防範,最重要就是保持生活正常,少喝酒;常有膽石引起症狀者,應考慮膽石症的治療;持續高血脂症的病人應接受藥物治療。

而一旦發生急性胰臟炎,就應積極就醫,避免留下後遺症。

【回本期目錄】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