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你不吃「甜」後,你的大腦所歷經的掙扎和變化 ... | 戒糖症候群

Andrew 在去年還在挑戰戒糖時他告訴我:「頭幾天真的是蠻痛苦的,好像在戒毒一樣。

我甚至開始吃一堆碳水化合物來補償少吃的甜食。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會使用Cookies及其他相關技術優化用戶體驗,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

了解隱私權政策同意並關閉視窗Starlink全球訂單量突破50萬筆,台灣電信業者該怕嗎?【狗狗幣創辦人心聲】市值破800億讓馬斯克大賺,創辦人為何選擇在2015年退出?神人把AirTag改造成「卡片」:厚度僅3.8毫米,輕而易舉放到皮夾裡電動車不要開到快沒電才充!Audi:應該用「手機」的概念理解電動車本文作者:JORDANGAINESLEWIS,賓州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博士候選;本文以第一人稱編譯。

每個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就是個「甜點控」。

我的朋友兼學生Andrew也幾乎和我處在同樣的狀況,而且住在堪稱「世界巧克力首都」的Hershey鎮(位在美國賓州),讓我們兩個更加無法忍受甜點的誘惑。

但Andrew比我還要有毅力多了,他在去年的四旬齋期間(復活節前40天)完全沒有吃甜食。

我當然不敢說要追隨他的腳步,但以下是在這戒掉甜食的40天可能會發生的事,給大家作為參考:糖:自然的恩典,但被用作不自然的合成在神經科學的領域,食物被稱之為「自然的恩典」。

大自然為了讓我們生存下去,許多的事情像是進食、交媾、哺育後代的行為必須是讓大腦感到愉悅的,如此才能夠不斷增強與維持這些行為。

演化造成了「中腦邊緣系統通道」的發展,這一區塊大腦系統就是負責解讀自然恩典帶給我們的感受。

當我們做一些感到愉悅的活動時,由許多神經元組成的某一神經束(稱為腹側被蓋區)就會使用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來傳送訊號給大腦的某一部分—伏隔核。

伏隔核與我們的前額葉皮層所產生的連結,就會影響到我們進行刺激行為的決策,像是:是否要再咬一口好吃的巧克力蛋糕。

前額葉皮層同時也會活化荷爾蒙,如同在告訴身體:「嘿!這個蛋糕很好吃,我一定要把味道記下來!」並不是所有的食物都會使人有同樣的享受感,大多數的人會較偏好甜食,而不是偏酸、或偏苦的食物,因為人體的演化,使得中腦邊緣系統通道增強感知「甜食」,將之作為我們吸收碳水化合物的健康來源。

用我們祖先採集果實的例子來說,味道酸的就代表「還未成熟」;而味道苦的,就表示要小心了,這可能會有毒。

吃水果是一回事,但現代人的飲食又發展出了另一套方式。

十年前,有資料顯示美國人平均一天會攝取22匙額外的糖,也就是所有吃進食物以外的350卡熱量,到如今,大概又上升了不少。

幾個月前,又有一個專家表示,英國居民平均一週則會攝取238匙額外的糖。

現代人以方便為重點的飲食習慣,要不吃到以糖調味或保存的加工、現成食物實在是幾乎不可能。

這些額外加入的糖非常的狡猾,我們根本就毫無知覺我們吃下了多少,然後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慢慢地上癮了!這和許多藥物濫用相同,就像尼古丁、古柯鹼、海洛因等,挾持了大腦的獎賞通道(rewardpathway),讓使用者對之成癮。

同時,也越來越多研究證據都指向了「糖」也會有成癮性。

「糖上癮」是真的!Andrew在去年還在挑戰戒糖時他告訴我:「頭幾天真的是蠻痛苦的,好像在戒毒一樣。

我甚至開始吃一堆碳水化合物來補償少吃的甜食。

」成癮有四大組成:暴飲暴食(Bingeing)、出現戒斷症狀(withdrawal)、可能和其他濫用品之間的互相提升成癮性(cross-sensitization)、以及渴望(craving)。

這些成癮元素在動物實驗中都已經證實,除了藥物的上癮,糖上癮也包含在內。

典型的實驗大概是如此:老鼠一天有12小時的時間不給予食物,接著12小時則提供糖水及食物。

每天固定的模式持續一個月後,這些老鼠便開始出現如藥物上癮患者的症狀,並開始在短時間內狂飲糖水。

他們也會在斷食期間出現焦慮、抑鬱的情況。

許多接受糖水實驗的老鼠在後來接受藥物像古柯鹼、鴉片時,會相較於那些沒有事先接受糖水實驗的還容易對藥物產生依賴。

如同藥物一般,糖會增強多巴胺釋放進入伏隔核的效果。

長期來說,規律的糖攝取會改變基因表現與多巴胺接收體在中腦以及前額葉皮層中產生的效益。

具體來說,糖會增加一種稱為D1的興奮性受體的集中,同時減少另一種受體D2。

糖分的規律攝取更會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