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經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yoga-sutra

心悅人文空間 ... 《瑜伽經》是古印度聖哲帕坦伽利( Pantangali )的著作,以八支瑜伽( Ashtanga Yoga )為基礎,將瑜伽行者的修行階段一一闡明,言簡意賅、處處珠璣 ...連絡我們HOME空間介紹及租借說明課程介紹個案Blog《瑜伽經》深度導讀課程  《瑜伽經》是古印度聖哲帕坦伽利( Pantangali)的著作,以八支瑜伽(AshtangaYoga)為基礎,將瑜伽行者的修行階段一一闡明,言簡意賅、處處珠璣,是學習瑜伽者必讀的經典之作。

"瑜伽(yoga)"一詞本身的梵文字義為"連結"。

瑜伽是一個透過不斷學習,重新恢復與自己生命最初始源頭之間愛的關係,使內心變得越來越柔軟的過程。

當人們能瞭解到所有一切的演變、安排及發展都是來自於最高源頭的完美能量運作,就能跳出二元相對性的幻象束縛,與至高無上的永恆、全知、極樂的源頭相連結。

帕坦伽利在所著的《瑜伽經》中清楚地講述人們受到心念影響造成痛苦的原因,並明確逐步逐條告訴我們,如何把理論性知識轉化為感性的體驗認知,最後清楚的說明各種意識境界的不同。

邀請您和我們一起透過古印度聖典《瑜伽經》,並一同來了解生命如何獲得幸福喜悅的神聖奧秘。

|活動內容一般人對瑜伽的認知大多停留在體位法的部份,認為瑜伽代表的是一種有益身心的運動,然而瑜伽一詞的意義遠比此大得多。

瑜伽是一套起源自印度的哲學系統,是印度主要六大哲學系統之一,已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

修習瑜伽是為了解個人與所生存世界的相互關係,及認識生命與宇宙的實相,不只是強化身體柔軟度的姿勢運動而已。

簡單來說,瑜珈是一門追求身心健康的科學、一種快樂生活的方式,除了哲學理論,也有練習實踐的辦法。

透過分享會的精彩介紹,參與的朋友們將能清楚的認識到這古老的修行智慧。

課程內容包含-瑜伽真正的意思是什麼?練習瑜伽的目的為何?介紹自遠古傳下的真正瑜伽,及瑜伽的多種形式。

瑜伽典籍中所揭示的自我存在真相為何?個人的選擇導致如何在塵世中的遭遇?瑜伽對身心靈不同層面上的益處是什麼?除了精彩的講述內容,每堂課我們也會進行淨化內在的梵唱(Kirtan)冥想!歡迎大家來參加這一場精彩的五體感官身心靈饗宴。

註:曼陀音樂(梵唱,Kirtan)是在古印度風琴和手鼓等樂器的伴奏下,吟唱出的古老梵音。

梵音被說成是天城音,意思是從天上降下的聲音,具有強大的能量。

它在2003年被聯合國列為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

|瑜伽經介紹瑜伽經共有195節詩文,分四個篇章,帶領人嘉娜娃老師將依瑜伽經的四個主要章節,帶領大家進入瑜伽經的深邃奧義之中。

 第一部份 全神貫注(三摩地)篇第二部份 練習篇第三部份 神祕力量篇第四部份 解脫篇 ​第一部份 全神貫注(三摩地)篇本章首先談瑜伽的作用是什麼?瑜伽的目的就是為了抑制心念的多變,使人能夠以真我的狀態穩定的在這世間處世。

本章告訴我們如何透過練習抑制心念的多變,讓自己達到思維清晰、內心平靜的狀態。

如此才能避免因心念的五種變化所導致的痛苦,進而全神貫注進行成功的冥想,獲得永恆的極樂和知識。

第二部份 練習篇詳細分析痛苦的種種原因,告訴人們如何找出痛苦的根源,在痛苦到來之前採取預防措施,並釐清"觀察者"與"被觀察對象"的錯誤混淆概念。

告訴人們如何去除由愚昧無知而導致錯誤概念所引起的痛苦,提出八部瑜伽練習的八個步驟來逐漸淨化、提昇。

第三部份 神祕力量篇隨著循序漸進的練習過程,原本包裹束縛著我們身心的污染將隨之淨化,此時原本真我即有的強大力量亦會隨之展現。

本篇結尾時則強調,人要避免沉迷於這些神祕力量,應該追求靈魂真正完全的自由!第四部份 解脫篇藉由瞭解思維模式的影響以及潛意識的作用,能幫助我們明白因果業力輪迴的作用,做出符合與真我本性相符合的選擇。

本章節幫助我們了解如何從物質世俗的思維轉向更崇高的靈性意識,獲得最終的解脫!|學員分享學員分享一自我覺察與活在當下,是所有修煉與活出真我的基礎。

課程中,字字珠璣的瑜伽經,加上嘉娜娃老師的精闢分析,為汲汲營營試圖找出真我的大家,提供了一個有力途徑。

加上每次正式講解前老師帶領唱誦的Mantra,收穫良多!學員分享二一直走在邁向神性的方向上,一路尋尋覓覓,直到遇到瑜珈經的課程,才知道搭乘特快車前進的感覺。

謝謝嘉娜娃老師,謝謝心悅,謝謝神的帶領。

學員分享三現在越來越多人練瑜伽是追



2. 《瑜伽經》介紹@ 時空轉折的部落格:: 隨意窩Xuite日誌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 印度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帕坦伽利不加偏見地系統整理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宗派,又結合古典數論的哲學體系,從而 ...時空轉折的部落格這裡記錄了我的點點滴滴!所有資料純分享,無利益關係!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1211131520《瑜伽經》介紹?宗教資料《瑜伽經》作者---帕坦伽利Patanjali「瑜伽」(梵文YUJ)在梵文的意思是合一、相應,意思就是「结、結合、统一」。

歷史文物表明瑜伽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就有相關的修煉了,但是沒有任何人給瑜伽一個系統的解釋。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帕坦伽利不加偏見地系統整理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宗派,又結合古典數論的哲學體系,從而使瑜伽為印度正派哲學所承認,瑜伽也因此影響了印度的各種哲學而取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

他撰寫了《瑜伽經》,賦予了瑜伽所有理論和知識,在這部著作裡,他闡述了瑜伽的定義、瑜伽的內容、瑜伽給身體內部帶來的變化等等。

帕坦伽利指出,瑜伽不是一種理論,不是存在與理論之上的,它更多的是一個實踐,如果要成為一位真正的瑜伽人,不是理論瑜伽,而是實踐瑜伽,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瑜伽人。

帕坦伽利對瑜伽目的明確到:瑜伽教授你如何控制你的大腦(CHITTA)。

古印度的宗教哲學派別林立,不過有三本著作被大多數印度人尊為經典,一「奧義書」,二「薄伽梵歌」,三「瑜伽經」,古印度婆羅門教提倡「梵我合一」理論,由於印度教的普及,加上另一位有名的瑜伽祖師同時也是印度教祖師商羯羅的影響,這三本書也被往後大多數的瑜伽士奉為經典。

「瑜伽」本是一種身心鍛鍊法,表面上看似與宗教無關,也可以說古印度任何宗教都採用。

從宗教上說,《瑜伽經》是屬於婆羅門教哲學,這和佛教是既有區別也有聯繫的。

婆羅門教認為:萬物有一個最高的本體----梵。

(強調靈魂的屬性)佛教認為:事物是沒有本體的,只有實相。

(強調靈魂的特性)《瑜伽經》所述內容和佛教禪定的方式是基本相一致,這要關係到兩個宗教的產生和發展。

觀心法門,據傳在印度已有七千年曆史,早期是以瑜伽之名流傳於喜馬拉雅山區,《奧義書》說:「瑜伽是堅定統治心和各種器官的活動。

」觀身不淨,觀受為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雜念最後無根可依,心念自然寧靜。

佛教很多經典都涉論瑜伽,認定瑜伽為佛家修煉的竅門之一,瑜伽的最終之術即是「冥想」。

《六祖壇經》有言:「佛向心中作,莫向心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怫。

」經過「內省」,臻於「心物不二,一體圓融」之界。

婆羅門教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文明的時期,婆羅門教認為萬物有最高實體----梵,修行者的至高境界是要「梵我合一」。

 梵我合一是古印度宗教和哲學最核心的概念,也是瑜伽的哲學思想,它出自韋達經典和《奧義書》。

其基本含義是宇宙本體(梵或大我)和人的主體(“小我”)在本質上是同一的。

這一概念又與業報輪迴、精神解脫相輔相成,即:只有通過瑜伽的修煉親證“梵我合一”,個體靈魂才能擺脫生死輪迴獲得解脫!一、梵:包容一切,超越一切。

經典對“梵”(Brahman)一詞給出的意思是:1.至尊神不具人格特徵且無所不在的方面(梵光之海或無量無邊的光明世界)2.至尊人格神(博伽梵--所有存在的根源)3.物質能量總體(原質)4.個體靈魂(阿特瑪--真我)在印度傳統文化中,認為梵產生世界萬物,也能夠包羅世界萬象。

因此,梵存在著無限的潛力,蘊藏著萬象的特徵。

梵體現在一切當中,又從這一切當中超脫出來,不具有任何的屬性。

這就是梵,也即「大我」!二、我:個體靈魂和梵的顯現。

世界起源於梵,因為梵而存在,最終又復歸與梵。

但除梵之外,還有一個「我」。

「我」就是個體靈魂,即「小我」。

如果說梵是客觀世界的,那麼這個「我」就是主觀世界的。

印度哲學認為,人的靈魂只是梵的顯現,二者是統一不二的,但由於芸芸眾生受“無明”(愚昧)的遮蔽,無法認識這一真理,因而迷戀世俗生活,在生死中不斷輪迴。

三、梵我合一:回歸真正的自我,即阿特瑪(真我)。

梵我原本是合一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北禁錮在肉體中,在三界輪迴受苦。

因此,那個「阿特曼」(真我)才是真正的自我,而這個「小我」則是迷失的自我。



3. 重讀瑜珈經(一) 瑜珈是什麼?

YogaMystery瑜珈探索YogaGeek瑜珈宅13MoonMayan星際馬雅LifeMurmuring調頻生活重讀瑜珈經(一)瑜珈是什麼?LingChangFollowApr18·4minread對你來說,瑜伽是什麼?也許在大部分的人眼中,瑜伽是一種越來越流行(而且好像是女生才喜歡)的運動。

然而,在我越來越深入探索瑜伽這個領域之後,發現這其中有非常非常大的誤會。

在不斷進化的體會當中,瑜伽的美好也越來越不只體式練習而已。

在瑜伽師資的培訓當中,包含許多理論的學習,阿育吠陀,瑜伽經,解剖學等等。

也許因為這幾個月每天在家與自己相處,強迫「內觀」,再度嘗試閱讀這些經典的時候,竟然有更多體悟。

而今天,我想先來分享我曾經多次嘗試都看不進去的瑜伽經。

瑜伽是印度哲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許多經書都會談到瑜伽相關概念,但是這本約莫西元2–4世紀之間,透過Patanjali大師所記錄和講述的瑜伽經,是對於瑜伽的概念,練習的方法及目的著墨最完整的一部經典。

瑜珈經(YogaSutra)的原文用梵文寫成,只有一百九十六條經文,分成四個部分,三摩地Samadi,練習Sadhana,成就及解脫。

我們現在所讀的多半是經文著釋(的再注釋)。

由於原文非常精短,Sutra的意思是線,因此經文也很像是被串起來的字詞,不太成句,因此衍伸許多經文彼此對應和解釋的空間。

(默默想起文字學的時候我們讀的也是說文解字注而不是最早的說文解字…)瑜伽經的第一篇,透過理論方式探討瑜伽到底是什麼,以及目的,該如何達到最高的境界(三摩地)。

而瑜珈經當中第一次開始定義何謂瑜珈,是在第一章第二節:Yogahcittavrttinirodhah。

這一段經文經常被註釋為「約束心靈的變化就是瑜珈。

」然而,我總覺得這是一個相對僵硬以及不容易讓我們有所啟發的解讀方式。

當我們拆解每個字,Yoga通常會和梵文中的yuj字根做連結,意思也就是連接、連結,加入。

然而,也有另外一個字跟Yuja可以參考,在這裡這個字是指靜心,或者專注。

尤其當我們往後看瑜珈最高境界Samadi是一種「深度專注」的狀態時,這個字根的解釋似乎更能夠連結。

接著往下看,Citta是Mind心靈,Vrtti指的是變化、流動,因此CittaVrtti便指出由於我們的想法,感覺,甚至記憶都在隨時流動的狀態之下。

我們也可以想成瑜珈是種心靈狀態,而一般的情況下,心靈的狀態是動態的。

接著我們來到更重要的Nirodhah,這個字來自梵文字根rudh,指得是阻礙、控制、抑制這樣的意思。

當我們把這個動詞往上結合的時候,我們可以做這樣的理解:Yogah—瑜珈;專注CittaVrtti—流動的心靈狀態Nirodhah—控制也就是:「瑜珈是控制變動的心靈找到並專注於心之所向。

」我想我們都知道,流動的心靈狀態才是一種常態,與其強迫他停下來,約束他,鞭策他,如果我們用專注來理解,是不是更親民一些呢?當我們理解了瑜珈的終極奧義,這時候我們再來理解瑜珈的哲學、呼吸法、體位法(Yama,Niyama,Pranayama,Asana...etc)等八個面向。

就更能明白這些教條與體式練習,都只是協助我們控制與專注心靈的方向的工具們。

也因此瑜珈的內在力量比我們大部分時候所認知的更美也更有力量。

而為什麼瑜珈會在近年逐漸開始流行了起來?我想這和我們日漸緊張的工作日生活環境還是很相關。

當瑜珈的終極好處在於「讓當下狀態跳脫外在雜訊與內在狀態的束縛」,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瑜珈會讓人上癮了(包括我自己)。

畢竟很多時候當累積了太多心靈垃圾,我們總是會希望有甚麼工具可以定期清理。

而一節專注於呼吸和身體連結,靈性充滿的瑜珈課,總是能給我這樣的療癒力量。

有點可惜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瑜珈課程和健身連在一起,沒有太多機會深入理解瑜珈美好的內在哲學,也由於許多深入詮釋瑜珈經或相關哲學的書籍大部分都沒有中文譯本,現有的中文譯本又有點隔靴搔癢,和我們比較難以切身連結。

這些理念似乎越來越少被深入探索。

接下來的瑜珈筆記,我想多面向的探討瑜珈經典裡面我多有感悟的部分,或者想要針對現行中文翻譯踢館的部分。

如果有興趣的話,歡迎留言或拍手讓我知道囉:)YogaInTune調頻日誌Tuneinyourbodyandmind.Explor



4. 瑜珈與瑜珈經

瑜伽(梵文Yoga). 下文摘自《宗教大辭典》任繼愈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 印度教徒實現解脫的修習方法。

“Yoga”原義為”軛”或”枷”,有”用軛連結”,服牛駕馬的 ... 瑜伽(梵文Yoga) 下文摘自《宗教大辭典》任繼愈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   印度教徒實現解脫的修習方法。

“Yoga”原義為”軛”或”枷”,有”用軛連結”,服牛駕馬的意思,後引申為“結合”、”化一”等義。

據《薄伽梵歌》解釋:瑜伽是個人靈魂(小我)與宇宙靈魂(大我)結合化一的手段。

西元前2世紀的《瑜伽經》詳述瑜伽的8種行法。

後又發展出智瑜伽、業瑜伽、信瑜伽、王瑜伽、和訶陀瑜伽等。

 瑜伽八支行法   印度教瑜伽派的修持方法。

最早見於西元前2世紀的《瑜伽經》。

八支行法,即8種修持方法:(1)禁制,包括五種禁戒:不害、誠實、不盜、不淫、不貪。

(2)勸制,指應遵守的道德準則,包括清淨(對身體、食物的清淨稱“外淨”,對內心汙濁的清淨稱“內淨”)、知足(不求自己份外之物)、苦行(耐受饑、渴、寒、暑、坐、立之苦,遵守齋食、巡禮、苦行等誓戒)、讀誦(努力學習經典,念誦聖音“唵”)、敬神(祟信自在天、奉獻一切)。

 (3)坐法,即保持身體安穩自如,輕鬆自然,如蓮花坐、吉祥坐、杖坐等。

(4)調息,即調整呼吸。

(5)制感,即制止心和感官的各種活動。

(6)執持,指心專注一處,專注點可以是身體內的一處,如臍、鼻尖等;也可以是外界的物件,如月亮、神像等。

(7)禪定,亦稱“靜慮”,使心持續地集中於靜慮的對象。

(8)三昧(samadhi),指心與靜慮的物件冥合為一,主客觀完全融合,是修持的最高目標。

 8支中,前5支稱“外修法”,主要修自身行為,如善惡、愛憎、欲求和身體活動,如坐法、呼吸等。

後3支稱“內修法”,主要修體內的精神活動,如禪思、靜慮等。

 瑜伽部 即“瑜伽續”   《瑜伽經》(Yoga-sutra)   印度教瑜伽派哲學的根本經典,約西元前2世紀由缽顛闍梨所著。

此經在數論二十五諦的基礎上建立外加大自在天在內的二十六諦學說,並對瑜伽修行的方法和目的進行系統的闡述。

全書共4章,194個簡經。

第一章為三昧章,論述三昧的性質、類別和目的;第二章為方法章,論述入定的方法;第三章為神通章,闡述修持所獲得的超自然力量及其種類;第四章為獨存章,闡述修持的最終目的解脫。

 《瑜伽論》即《瑜伽師地論》  瑜伽派(Yoga)  印度教正統哲學派別之一。

瑜伽的思想與實踐起源於遠古時代,作為哲學派別出現於西元前2世紀,創始者為缽顛闍梨。

主要經典為《瑜伽經》、《瑜伽論》等。

在發展中與數論派相結合,形成姊妹學派。

其理論與數論類似,但也有差異。

在數論二十五諦說的基礎上,另立主宰神或自在天,認為自在天指導原初物質的活動,是原初物質的動因,從而增加有神論色彩。

在認識論方面,重視對心(意識和心理活動)的修持。

認為心的作用有五種:(1)正知,即正確的認識;(2)似知,指錯誤的認識;(3)分別知,即想像;(4)睡眠,指心在睡眠中以非存在為表像的認識;(5)記憶,指過去行動留下的種種潛伏的印象。

 瑜伽修行的目的是通過種種行法,抑制心的這些功能,使人的靈魂與宇宙精神相結合。

在實踐方面,提出“瑜伽八支行法”,包括禁制、勸制、坐法、調息、制感、執持、禪定、三昧等。

該派學說與實踐方法對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其他派別的瑜伽修行都有重要的影響。

   《瑜伽師地論》(梵文Yogacarabhumisastra)略稱《瑜伽論》,亦稱《十七地論》。

佛書名。

傳說由古印度彌勒口述,無著記錄,唐玄奘譯。

一百卷。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法相宗所依的根本論書。

全書五部分:(1)“本地分”(卷一至卷五十),把瑜伽禪觀境界分為“十七地”;(2)“攝決擇分”(卷五十一至卷八十),論述十七地的要義;(3)“攝釋分”(卷八十一、卷八十二),解釋諸經的儀則;(4)“攝異門分”(卷八十三、卷八十四),述經中諸法的名義和差別;(5)“攝事法”(卷八十五至卷一百),論述三藏的要義。

 全書論釋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的自性及其所依,禪觀漸次發展過程中的精神境界



5. 《瑜伽經》The Yoga Sutra of Patanjali

【書籍簡介】 ... 《瑜伽經》是古印度聖哲帕譚伽里(Pantanjali) 的著作,以八部瑜伽(Ashtanga Yoga) 為基礎,將瑜伽行者的修行階段一一闡明,言簡意賅、處處珠璣, ...《瑜伽經》TheYogaSutraofPatanjali關於我們最新活動韋達學院心靈瑜伽唱瑜伽食瑜伽動瑜伽韋達占星課程資訊2021上半年活動資訊訂購出版品部落格學習心得活動花絮聯絡我們瑜伽是什麼?瑜伽教導了如何連結快樂,以及切斷痛苦的根源真正的瑜伽傳承歷經師徒傳承,行持五千年的神聖經典以瑜伽控制心念,找回內在快樂《瑜伽經》是認識內在思維模式的入門練習【書籍簡介】《瑜伽經》是古印度聖哲帕譚伽里(Pantanjali)的著作,以八部瑜伽(AshtangaYoga)為基礎,將瑜伽行者的修行階段一一闡明,言簡意賅、處處珠璣,是學習瑜伽者必讀的經典之作。

「瑜伽(yoga)」一詞本身的梵文字義為「連結」。

瑜伽是一個透過不斷學習,重新恢復與自己生命最初始源頭之間愛的關係,使內心變得越來越清晰的過程。

當人們能瞭解到所有一切的演變、安排及發展都是來自於最高源頭的完美能量運作,就能跳出二元相對性的幻象束縛,與至高無上的永恆、全知、極樂的源頭相連結。

帕譚伽里在所著的《瑜伽經》中清楚地講述人們受到心念影響造成痛苦的原因,並明確逐步逐條告訴我們,如何把理論性知識轉化為感性的體驗認知,最後清楚的說明各種意識境界的不同。

【經典內容】《瑜伽經》共有195節詩文,分四個篇章。

第一部份 全神貫注(三摩地)篇首先談瑜伽的作用是什麼?就是為了抑制心念的多變,使人能夠以真我的狀態穩定地在這世間處世。

透過練習抑制心念的多變,讓自己達到思維清晰、內心平靜的狀態,如此才能避免因心念的五種變化所導致的痛苦,進而全神貫注進行成功的冥想,獲得永恆的極樂和知識。

第二部份 練習篇接續詳細分析痛苦的種種原因,指示人應該找出痛苦的根源,在痛苦到來之前就要採取預防措施,並該釐清觀看者與被觀察對象的錯誤混淆概念。

如何去除由於愚昧無知而導致錯誤概念所引起的痛苦,就該照著八部瑜伽練習的八個步驟來逐漸淨化、提昇。

第三部份 神祕力量篇隨著循序漸進的練習過程,原本包裹束縛著我們身心的污染也將隨之淨化,此時原本真我即有的強大力量亦會隨之展現。

但,在本篇結尾時則強調,人要避免沉迷於這些神祕力量,應該追求靈魂真正完全的自由!第四部份 解脫篇藉由瞭解思維模式的影響以及潛意識的作用,明白因果業力輪迴的作用,才能做出符合與真我本性相符合的選擇,從物質世俗的思維轉向更崇高的靈性意識,獲得最終的解脫!【英譯/中譯者簡介】要找到比Dr.HowardJ.Resnick博士更有資格呈獻《瑜伽經》教導的人極為困難。

Resnick博士在哈佛大學取得了梵文及印度學博士,擁有幾十年翻譯和評註其它重要梵文典籍的經驗。

2004年秋天在美國加州展開一系列轟動的《瑜伽經》講座。

講座以他本人從梵文典籍翻譯成英文的譯註為基礎,並補充經典之時空背景和當時印度重要思想內涵的說明,以實際、簡明、易吸收的方式解釋了每一句經文,提供現代讀者親近古覺者內在世界的機會。

而博士之同門子姪輩、法籍華裔的奉愛瑜伽文化中心創辦人嘉娜娃老師,2007年復獨力完成經典英文評注本之中譯工作,前後兩代師徒傳承攜手協力。

為想要不斷改善和提高自己的人揭開了覆蓋在《瑜伽經》上的神祕面紗,揭示了其中的真正內涵。

【深度導讀課程師資介紹–Jahnava嘉娜娃老師】《瑜伽經》、《博伽梵歌》中文原譯作者。

傳承於古老的奉愛瑜伽體系,她教授心靈哲學,談身體情緒心智和靈性的連結,在華人世界四處分享古老瑜伽文化的深刻內涵,對華文及印度文化界有卓越貢獻。

二十年翻譯《博伽梵歌》、《瑜伽經》及瑜伽經典近50部著作在世界各國以中文講解《博伽梵歌》古老智慧,如飲絕對真理的不朽甘露出版風潮唱片《曼陀瑜伽-嘉娜娃》她的聲音如恆河般流淌下來,純淨的祝福帶領你穿越時空回歸愛的純真喜悅《瑜伽經》深度導讀,最新開班資訊,請看課程介紹諮詢服務:Line官方帳號搜尋「奉愛瑜伽文化中心」或https://line.me/R/ti/p/%40aeu7629tMore看更多韋達學院-心靈瑜伽經典知識報名 最新課程活動資訊訂購韋達文庫書籍回首頁韋達文庫經典摘錄yoga每週小語正如冬季和夏季輪流到來,短暫的痛苦與快樂時來時去,它們來自感官的感覺,人必須忍受這一切,不受干擾。

《博伽梵歌2.14》



6. 瑜伽經

瑜伽經(Yoga sutra),約在公元2-4世紀由印度哲人波顛闍利編纂,將古老的印度瑜伽傳統加以整理,形成四品195頌的著作。

其思想涉及了佛教、耆那教、數論派 ...瑜伽經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瑜伽經(Yogasutra),約在公元2-4世紀由印度哲人波顛闍利編纂,將古老的印度瑜伽傳統加以整理,形成四品195頌的著作。

其思想涉及了佛教、耆那教、數論派和《奧義書》,並批判佛教唯識思想中的自證分[1]。

《瑜伽經》是中世紀時期,翻譯語言最多的古印度文本,囊括了40種印度語言和兩種非印度語:古爪哇語和阿拉伯語。

本書從12世紀起,隱沒了將近700年的時光,直到19世紀晚期,才由英國的東方學學者重新發現,並在斯瓦米·維韋卡南達等人的努力下重新傳承。

本書受到了許多練習瑜伽者的重視,為古印度六派哲學瑜伽派的重要經典[2][1]。

目錄1內容2註解2.1現代註解和翻譯3參考文獻4外部連結內容[編輯]全書共四品,記載了印度教瑜伽派的修持方法,即八支行法:禁戒(英語:Yamas)(Yama)、律儀(英語:Niyamas)(Niyama)、體位(Asana)、調息(英語:Pranayama)(Pranayama)、攝心(英語:Pratyahara)(Pratyahara)、凝念(英語:Dhāraṇā)(Dharana)、禪那(Dhyana)、三摩地(Samadhi)。

本書在數論二十五諦的基礎上,外加大自在天形成二十六諦的學說[3]。

第一三摩地(Samadhi)品,論述三摩地的性質、類別和目的;第二修行(Sadhana)品,論述入定的方法;第三神通(Vibhuti)品,闡述修持所獲得的神通力及其種類;第四解脫(Kaivalya)品,闡述修持的最終目的:獲得沒有繫縛的神我。

註解[編輯]雖然現存有不少《瑜伽經》的注釋,最權威的註解一般公認是廣博仙人(Vyasa)的《瑜伽經注》(Yogasūtra-Bhāṣya)。

此外還有四個重要的古代註釋本再註解《瑜伽經注》,分別是[1]:商羯羅《Yogasūtrabhāṣya-vivaraṇa》VācaspatiMiśra(英語:VācaspatiMiśra)《Tattvavaiśāradī》Vijñānabhikṣu(英語:Vijnanabhiksu)《Yogabhaṣyavarttika》Nāgojībhaṭṭa(法語:NagojiBhatta)《Vṛtti》現代註解和翻譯[編輯]現存有多種《瑜伽經》的翻譯本,這些版本異文甚多,未經過嚴格的文本校勘,很多梵文詞彙的確切含義也未有定論。

一些現代註解本,分別有:GanganathJha(英語:GanganathJha)《TheYogaDarśana:TheSutrasofPatañjaliwiththeBhāṣyaofVyāsa》(1907)斯瓦米·維韋卡南達《RajaYoga(英語:RajaYoga(book))》(1896)SatchidanandaSaraswati(英語:SwamiSatchidananda)《TheYogaSutrasofPatanjali》(巴坦加里的瑜伽經,商務印書館)B·K·S·艾揚格《LightontheYogaSutrasofPatañjali》EdwinF.Bryant(英語:EdwinBryant(author))《TheYogaSutrasofPatanjali:ANewEdition,Translation,andCommentary》BarbaraStolerMiller(英語:BarbaraStolerMiller)《Yoga:DisciplineofFreedom:TheYogaSutraAttributedtoPatanjali》參考文獻[編輯]^1.01.11.2莊國彬.《瑜伽經》與佛教思想的比較(PDF).圓光佛學學報.2015. ^White,DavidGordon.TheYogaSutraofPatanjali:ABiograph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14. ^于凌波.印度宗教哲學史的研究.妙林.2000,12(4):23–29. 外部連結[編輯]TheYogaSutrasofPatañjali,translationbyBonGiovanni,atsacred-texts.comTheYogaSutrasofPatañjali:theBookoftheSpiritualManbyPatañjali,aninterpretationbyCharlesJohnston,atProjectG



7. 博客來-Yoga Sutra 瑜伽經

書名:Yoga Sutra 瑜伽經,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7157188,頁數:​416,出版社:經史子集,作者:清河新藏,出版日期:2009/06/05,類別:醫療 ...ErrorErrorThispagecan'tbedisplayed.Contactsupportforadditionalinformation.TheEventIDis:6862205498174328543.TheSessionIDis:N/A.



8. 瑜伽經

瑜伽是一套起源自印度的哲學系統,是印度主要六大哲學系統之一,已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

修習瑜伽是為了解個人與所生存世界的相互關係,及認識生命與宇宙的實 ...TOP瀏覽紀錄PrevNext企業採購會員專區加入會員會員登入紅利兌換藝文講座學習平台三民東大親子外文簡體文具禮品生活市集漫畫教科考用政府出版香港出版大學出版得獎作品暢銷榜新品套書加價購三民網路書店服務公司簡介會員服務條款資訊安全警語隱私權政策異業合作圖書採購/編目三民禮券兌換處好站連結企業客戶專區企業會員登入加入企業會員企業客戶服務條款企業採購會員須知門市專區圖書目錄下載三民‧東大‧弘雅古籍‧古典✖暢銷榜客服中心收藏購物車會員專區全部商品名稱ISBN作者出版社/品牌繁體書簡體書港版書文具/禮品生活市集設計文創影音商品標籤紅利兌換商品促銷活動GO進階搜尋熱搜:預購-星雲大師的自學之道、中文拼字遊戲、醫療口罩、毓老師、急診醫生、疫後大未來、香港大學書展、野鳥學會、吳岱穎、她的美好年代、金融科技力、琦君傳、7000英單滿分命中、日常物理學、靈活文化特展、龜毛機構關鍵字商品名稱ISBN作者出版社/品牌繁體書簡體書港版書文具/禮品生活市集設計文創影音商品標籤紅利兌換商品促銷活動預購-星雲大師的自學之道、中文拼字遊戲、醫療口罩、毓老師、急診醫生、疫後大未來、香港大學書展、野鳥學會、吳岱穎、她的美好年代、金融科技力、琦君傳、7000英單滿分命中、日常物理學、靈活文化特展、龜毛機構三民東大親子外文簡體文具禮品生活市集漫畫教科考用政府出版香港出版大學出版得獎作品暢銷榜新品套書加價購三民東大親子外文簡體文具禮品首頁三民東大親子外文簡體文具禮品生活市集漫畫教科考用政府出版香港出版大學出版中文書分類簡體書分類外文書分類得獎作品藝文講座NEW【紀念】文學散落光芒,謝謝吳岱穎老師NEW《新冠病毒防疫繪本》病毒來了,我該怎麼辦?NEW《破解動物忍術》入選「2021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科普書籍閱讀寫作競賽指定書目NEW指考倒數衝刺!三大題型不漏分《大考三題型:克漏字&文意選填&篇章結構》NEW【好書推薦】四大奇書之首《金瓶梅》赤裸揭露官場黑暗與社會病態165反詐騙公告!即日起門市營業時間調整為AM11:00-PM08:00,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三民書局與您共同防疫,台灣加油。

1/1庫存:1收藏加入購物車瑜伽經ISBN13:9789869133364出版社:巴帝維丹達作者:Patanjali帕譚佳里梵文作者;Dr.HowardJ.Resnick;PhD(SrilaHridayanandaDasGoswamiAcharyadeva)英文譯註譯者:嘉娜娃裝訂/頁數:平裝/176頁規格:19cm*11cm(高/寬)版次:第一版出版日:2015/08/03中國圖書分類:印度哲學正統各派關鍵字:瑜伽經、瑜伽、印度哲學正統各派、巴帝維丹達、Patanjali帕譚佳里梵文作者、Dr.HowardJ.Resnick、PhD(SrilaHridayanandaDasGoswamiAcharyadeva)英文譯註、社會人文、哲學、東方哲學、一般分類:社會人文>哲學>東方哲學發表評論定  價:NT$180元優惠價:9折162元可得紅利積點:4點庫存:1一般購物車加入收藏商品簡介作者簡介序目次古印度聖哲帕譚佳里將《瑜伽經》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來談:第一部份,談的是與心理學知識有關的內容,以及冥想和瑜伽的最高階段「薩瑪迪(samādhi,三摩地)」──全神貫注的狀態;其中讓我們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動,清除它們的不利因素和破壞性,增強正向、有利因素,以期達到心靈平和、安樂。

第二部份與第三部份的內容中,帕譚佳里以介紹由苦修、學習啟示經典和對神的奉愛所組成的活動瑜伽為開始,詳細介紹和分析了造成所有痛苦的根源,消除其痛苦的方法,以及八部瑜伽(aşţāñgayoga)具體練習內容,所能達到包含各種神通在內的成就。

第四部份,在最後這一部份裡,帕譚佳里詳細描述如何清除物質意識狀態,發展靈性意識,進而獲得真正的解脫。

本書特色為方便想隨時隨地都能看到帕譚佳里的《瑜伽經》的讀者,這本《瑜伽經》是以口袋書形式發行的。

另外,本書中除了有梵文以及譯文之外,又添加拉丁文幫助大眾發出接近梵音的發音。

一般人對瑜伽的認知大多停留在體位法的部份,認為瑜伽代表的是一種有益身心的運動,然而瑜伽一詞的意義遠比此大得多,"瑜伽(yoga)"一詞本身的梵文字義為"連結"。

瑜伽是一個透過不斷學習,重新恢復與自己生命最初始源頭之間愛的關係,使內心變得越來越柔軟的過程。

瑜伽是一套起源自印度的哲學系統,是印度主要六大哲學系統之一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