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感≠善良!高敏感孩子的心,與父母的挑戰 | 高敏感兒童教養
同樣身為高敏感一族,我回首母親教養上的「努力」,都對我的人生照成了深刻的影響。
最近跟幾位朋友聊到高敏感的問題,交換了彼此的成長經驗 ...全產品速覽新聞評論聯合新聞網願景工程聯合報數位版轉角國際鳴人堂倡議家時事話題世界日報服務會員中心U利點數我的新聞歷史新聞活動專區udn粉絲團udnline好友股市理財經濟日報網房地產基金中經社樂透發票生活娛樂噓!星聞優人物udnSTYLE500輯遊戲角落發燒車訊元氣網橘世代運動NBA台灣野球夢田運動筆記健行筆記閱讀創作讀書吧讀創故事udn部落格u值媒體聯合文學聯經出版聯文雜誌文創購物數位文創IP授權瘋活動售票網買東西報時光更多產品聯合知識庫聯合電子報聯合影音網聯合學苑有行旅APP行動網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udn/倡議家/泛教育WhatsApptwitter善感≠善良!高敏感孩子的心,與父母的挑戰2019/01/18黃瀚嶠對於家中那個高敏感、不願跨出舒適圈的孩子,你要求他做出禮貌、清楚地人際應對,你幫他安排多元的才藝課程探索,是「壓迫天性」還是「推他一把」?同樣身為高敏感一族,我回首母親教養上的「努力」,都對我的人生照成了深刻的影響。
最近跟幾位朋友聊到高敏感的問題,交換了彼此的成長經驗,也談到高敏感特質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問題。
同時因為在之前的文章裡,我曾寫到高敏感孩子所面對的種種辛苦,許多家長的回應也讓我趁此機會,默默反思當年母親在教養身為高敏感族的自己時,所遇上的難題和困境。
比起和其他人相處,一個人的活動更自在由於高敏感的特質,我從小就不喜歡與人接觸。
倒不是討厭人,只是因為跟人互動時,我會下意識去偵測對方的情緒和生理狀態,對方的狀態無論是好是壞,都會深深牽動著我的神經。
每次跟人互動完畢,我都會有狠狠脫了一層皮的感覺,精神上十分疲憊。
小時候的我,最喜歡的就是自己在家畫圖、玩玩具,在自己創造的幻想世界中冒險。
母親一方面覺得我是個很好帶的小孩,自己一個人就可以玩得很開心;但另一方面也會擔心我過於封閉,畢竟其他小孩下課後都會相約玩耍。
所以母親有意無意地鼓勵我跟其他孩子互動,邀請同學來家裡或是去同學家過夜、參加或主辦生日派對、一起遠足等等。
記憶中,我雖然對於母親的努力不算排斥,但心中其實更想自己待在家裡就好;雖然我跟同學也可以玩得很盡興,但卻始終不曾積極主動地想要再跟朋友相約。
有的時候我會嫌母親煩人,為什麼老是問我「要不要約某某來玩呀?」「要不要去參加某某家辦的活動呀?」而直到現在,我交朋友仍然是「重質不重量」,甚至我少數那幾個要好的朋友也很清楚,半年可以跟我見上一面,恐怕已經算多了。
除了交朋友的問題,高敏感的我也很害怕跟成人應對,而這一方面母親對我的要求則相對嚴格。
我記得母親在生活中總是刻意叫我去接電話和應門,然後再跟我檢討剛剛的應對,應該怎麼說才禮貌、清楚、同時又兼顧居家安全。
父母的親朋好友來家中作客時,其實我總是想要躲在房裡,但母親會要我出來招呼,練習跟長輩說話,然後練習禮貌的告退方式。
等我再大一點,母親還時常藉機訓練我獨自去銀行、郵局或戶政事務所辦事,這對當時的我而言,著實是個不小的挑戰。
唯一的舒適圈是我家,「新環境」對我而言是個惡夢由於高敏感,我是一個不太願意從舒適圈中出來的小孩,而我唯一的舒適圈就是我家,我既不喜歡參加活動,也不喜歡去外面上課學才藝。
「新環境」對我而言是個惡夢,因為那裏總是充滿陌生的氣味、陌生的色彩、陌生的聲音、陌生的規則和陌生的大人小孩。
大概也是基於一種對我過於保守和龜縮的擔心,母親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問我「要不要去學這個?要不要去學那個?」當然我的回答總是否定的,母親有幾次決定祭出「你至少要嘗試看看」的論點,拗不過母親,我也就半調子的學了點鋼琴、學了點電腦、學了點打擊樂、學了點美術。
在我的成長經歷中,母親和我一路拉拉扯扯,我想,母親讓我接觸新事物和面對挑戰的過程,必定就像拖驢子過河、引蝸牛探出殼來一樣麻煩又艱辛。
對於母親的鼓勵也好、要求也好,第一時間我一概是採取抗拒態度的,還經常因此發脾氣。
小心高敏感的孩子過於自我中心。
圖/pixabay當時台灣教育環境中還沒有高敏感的概念,母親幾乎僅憑自身的本能和智慧來鍛鍊我,一定有相當的挫折感,但她仍用一股難以擊潰的意志力,帶著我前進。
現在回憶起來,我的成長和教養實在是煞費了她的苦
最近跟幾位朋友聊到高敏感的問題,交換了彼此的成長經驗 ...全產品速覽新聞評論聯合新聞網願景工程聯合報數位版轉角國際鳴人堂倡議家時事話題世界日報服務會員中心U利點數我的新聞歷史新聞活動專區udn粉絲團udnline好友股市理財經濟日報網房地產基金中經社樂透發票生活娛樂噓!星聞優人物udnSTYLE500輯遊戲角落發燒車訊元氣網橘世代運動NBA台灣野球夢田運動筆記健行筆記閱讀創作讀書吧讀創故事udn部落格u值媒體聯合文學聯經出版聯文雜誌文創購物數位文創IP授權瘋活動售票網買東西報時光更多產品聯合知識庫聯合電子報聯合影音網聯合學苑有行旅APP行動網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udn/倡議家/泛教育WhatsApptwitter善感≠善良!高敏感孩子的心,與父母的挑戰2019/01/18黃瀚嶠對於家中那個高敏感、不願跨出舒適圈的孩子,你要求他做出禮貌、清楚地人際應對,你幫他安排多元的才藝課程探索,是「壓迫天性」還是「推他一把」?同樣身為高敏感一族,我回首母親教養上的「努力」,都對我的人生照成了深刻的影響。
最近跟幾位朋友聊到高敏感的問題,交換了彼此的成長經驗,也談到高敏感特質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問題。
同時因為在之前的文章裡,我曾寫到高敏感孩子所面對的種種辛苦,許多家長的回應也讓我趁此機會,默默反思當年母親在教養身為高敏感族的自己時,所遇上的難題和困境。
比起和其他人相處,一個人的活動更自在由於高敏感的特質,我從小就不喜歡與人接觸。
倒不是討厭人,只是因為跟人互動時,我會下意識去偵測對方的情緒和生理狀態,對方的狀態無論是好是壞,都會深深牽動著我的神經。
每次跟人互動完畢,我都會有狠狠脫了一層皮的感覺,精神上十分疲憊。
小時候的我,最喜歡的就是自己在家畫圖、玩玩具,在自己創造的幻想世界中冒險。
母親一方面覺得我是個很好帶的小孩,自己一個人就可以玩得很開心;但另一方面也會擔心我過於封閉,畢竟其他小孩下課後都會相約玩耍。
所以母親有意無意地鼓勵我跟其他孩子互動,邀請同學來家裡或是去同學家過夜、參加或主辦生日派對、一起遠足等等。
記憶中,我雖然對於母親的努力不算排斥,但心中其實更想自己待在家裡就好;雖然我跟同學也可以玩得很盡興,但卻始終不曾積極主動地想要再跟朋友相約。
有的時候我會嫌母親煩人,為什麼老是問我「要不要約某某來玩呀?」「要不要去參加某某家辦的活動呀?」而直到現在,我交朋友仍然是「重質不重量」,甚至我少數那幾個要好的朋友也很清楚,半年可以跟我見上一面,恐怕已經算多了。
除了交朋友的問題,高敏感的我也很害怕跟成人應對,而這一方面母親對我的要求則相對嚴格。
我記得母親在生活中總是刻意叫我去接電話和應門,然後再跟我檢討剛剛的應對,應該怎麼說才禮貌、清楚、同時又兼顧居家安全。
父母的親朋好友來家中作客時,其實我總是想要躲在房裡,但母親會要我出來招呼,練習跟長輩說話,然後練習禮貌的告退方式。
等我再大一點,母親還時常藉機訓練我獨自去銀行、郵局或戶政事務所辦事,這對當時的我而言,著實是個不小的挑戰。
唯一的舒適圈是我家,「新環境」對我而言是個惡夢由於高敏感,我是一個不太願意從舒適圈中出來的小孩,而我唯一的舒適圈就是我家,我既不喜歡參加活動,也不喜歡去外面上課學才藝。
「新環境」對我而言是個惡夢,因為那裏總是充滿陌生的氣味、陌生的色彩、陌生的聲音、陌生的規則和陌生的大人小孩。
大概也是基於一種對我過於保守和龜縮的擔心,母親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問我「要不要去學這個?要不要去學那個?」當然我的回答總是否定的,母親有幾次決定祭出「你至少要嘗試看看」的論點,拗不過母親,我也就半調子的學了點鋼琴、學了點電腦、學了點打擊樂、學了點美術。
在我的成長經歷中,母親和我一路拉拉扯扯,我想,母親讓我接觸新事物和面對挑戰的過程,必定就像拖驢子過河、引蝸牛探出殼來一樣麻煩又艱辛。
對於母親的鼓勵也好、要求也好,第一時間我一概是採取抗拒態度的,還經常因此發脾氣。
小心高敏感的孩子過於自我中心。
圖/pixabay當時台灣教育環境中還沒有高敏感的概念,母親幾乎僅憑自身的本能和智慧來鍛鍊我,一定有相當的挫折感,但她仍用一股難以擊潰的意志力,帶著我前進。
現在回憶起來,我的成長和教養實在是煞費了她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