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病求媽媽帶她看醫生,卻換來一句「想太多」她道出「正常 ... | 憂鬱症掛什麼科

或許有人會這麼問。

說起來有點諷刺,當時年紀小,並不了解憂鬱症是什麼,更別說身心科、精神科、心理諮商 ...VVIP會員會員專區支持我們新聞新聞總覽政治國際軍事國內中港澳重磅專訪專題歷史調查風數據運動風民調地方新聞風影音公民運動立院直播公共政策評論評論總覽風評專欄投書風書房文化財經重磅財經下班經濟學名人真心話科技冷戰1%Style房地產幸福企業生活風生活職場旅遊美食健康品味生活科技娛樂居家汽車華爾街日報華爾街日報選文風編輯導讀支持我們好好退休房市最前線Search»風評買房中國民進黨置產理財NCC台灣房地產投資立即登入帳號維護會員資料會籍管理序號兌換咖啡贊助贊助紀錄作者專區支持我們登出會員中心會籍管理序號兌換咖啡贊助贊助紀錄WSJ訂閱支持我們現正熱映中熱門文章更多文章熱門分享人生之路很漫長,要能好好走下去,還是得建立一個「人際安全網」。

(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約莫從國中進入青春期後,我開始遺忘如何欣賞純粹的快樂,思考模式變得相當悲觀,任何事情都會想到糟糕的層面,接著鑽牛角尖轉不出來。

★一手掌握熱門話題雖然從過往日記回顧,大概從國三就開始出現輕鬱的症狀,但確診為憂鬱症並開始接受治療,是在高二那一年。

治療的方式很簡陋,每周一天到學校輔導室找輔導老師晤談,有時候學校會找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精神科醫師幫我做治療(其實也是晤談,就是比較專業的聊天),假日再去身心科診所做追蹤,醫生會簡單問診,大約五分鐘左右(因為病人很多,無法跟我聊太久),接著開一些助眠劑、抗焦慮劑跟血清素給我吃。

憂鬱症患者大腦的血清素分泌不足,因此會以藥劑的方式補充。

不過這些藥物會讓我食欲缺缺,因此要強迫自己吃東西(因為諮商蠻貴的,一小時要一、兩千元,健保又沒有補助;看精神科有健保,因此家裡只能負擔精神科的治療費用,而諮商就使用學校資源。

)「既然妳一直這麼悲觀,那是什麼契機讓妳意識到自己可能生病了,開始求助專業治療?」或許有人會這麼問。

說起來有點諷刺,當時年紀小,並不了解憂鬱症是什麼,更別說身心科、精神科、心理諮商、精神科醫師、心理師這些事情,我一點概念也沒有。

便以「先天性低血壓」及「貧血」解釋自己嗜睡、記憶力變差等症狀,以「壓力大」、「睡眠不足」解釋情緒低落與疲憊感。

由於我是學校中醫護小天使的成員(類似急救隊的學生組織),平時會在保健中心值勤,有一次整理櫃子時,意外看到一疊由董氏基金會發行的「憂鬱情緒自我檢測量表」,便拿了一張來寫。

寫完後發現不得了,每個題目我都點頭如搗蒜,真是講到心坎裡,當然憂鬱指數也到達最高危險等級。

於是我回家拜託母親帶我去看精神科,告訴她我可能有憂鬱症,需要治療。

父母那一輩對精神疾患有很嚴重的偏見,記得他們曾嫌惡地說:「蔡雅蘭(化名)有憂鬱症,好可憐,怎麼會得這種病。

」當我告訴她想要求診時,她只說:「妳想太多了,怎麼可能得那種病?」之後我仍舊不斷告訴她,我真的很痛苦,拜託帶我去看醫生,我很不快樂。

母親卻說:「妳不要一直往負面想就好了嘛,快樂一點啊!」不會有人跟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說:「你的細胞不要去攻擊自己健康的細胞嘛,健康一點啊!」為什麼要叫憂鬱症患者「自己快樂一點?」我們會憂鬱,就是因為喪失情緒調節的能力啊!母親那邊講不通之後,我轉而向護士阿姨求助,她幫我轉介輔導中心,開始晤談。

後來母親才勉強同意帶我去看醫生。

事實上,這些年來,我也不斷地閱讀書籍來了解憂鬱症,以便理解自己的處境,並且整理出一套合理的說詞對父母解釋我的狀況。

123全文閱讀相關報導如果你不會逼腳有殘疾的人奔跑,就別叫憂鬱症患者「看開一點」!【心處方箋】憂鬱不代表軟弱或不如人!英國精神科醫師用親身經歷告訴你怎麼活下去每次花一、兩千塊找心理師做諮商,怎會回家情況變嚴重?心理師歸納出3大原因陷入「什麼都救不了我」的低潮,不妨試試這方法吧!助你逃出惡性循環的心理學建議孔令信觀點:別再說加油!從鐘鉉輕生談如何陪伴憂鬰症患者「我死了有人在乎嗎」柯震東深夜po文震驚各界!她一席話道出「少年得志」的慘痛代價...關鍵字:憂鬱症朋友心理社會支持人際安全網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今日精選為什麼「超商界老二」全家,突然變好強大?6個招數攻陷全台灣的心,不說真的沒發現啊!食譜》人見人愛的麻婆豆腐,做法原來超簡單!3步驟、10分鐘完工,吃了都流淚2021復活節是哪一天?為什麼每年的日期都不一樣?為何元宵節要賞花燈、吃圓仔?多數台灣人答不出的歷史記憶,過節更該記進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