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際關係十法則,化衝突為同理和交流@ Chang Danise的 ... | 改善人際關係

所以,改善人際關係的第二個法則是:確定自己的價值,肯定自己的存在。

「發現你是誰」是個奇妙的旅程。

一個真正很棒的人,能看到別人生命 ...ChangDanise的部落格跳到主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歡迎光臨ChangDanise在痞客邦的小天地部落格全站分類:收藏嗜好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Feb14Tue201209:03改善人際關係十法則,化衝突為同理和交流 讓內在情緒與外在天氣取得親密認同 每當內心翻湧憤怒或情緒悲傷時,要學習把它們的能量轉化用來做靜心,而別發洩在家人或孩子身上。

在暴怒之下與人發生衝突時,我們不妨做個冥想練習,把自己視為接地線,與大地產生連結,如此可使情緒得以舒緩化解。

 確定自己的價值,肯定自己的存在 一個人若個性太敏感,也容易造成人際關係緊張。

所以,改善人際關係的第二個法則是:確定自己的價值,肯定自己的存在。

 「發現你是誰」是個奇妙的旅程。

一個真正很棒的人,能看到別人生命中有很棒的地方;一個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能看到所有人內心皆有偉大之處。

 讓身邊的人,能因為與你在一起,而覺得自己很棒 這並非要我們驕傲自大,而是覺得自己有能力,有自信可以把事情處理得很好。

有些父母本意是想讓孩子覺得很棒,作法卻使孩子感到自己很糟。

期望讓一個自我感覺很差的人變得很棒,這無異緣木求魚。

 不管生命曾遭遇多少欺騙,仍然相信人性本善人在嘗試善的意圖時,確實有傷害別人的可能性,可是沒有人天性喜歡傷害人。

所有的惡,都來自誤入岐途的善,是想表達善的扭曲;這是一種生命的信仰,我們要先確立這個宇宙人生觀。

 自問在人際關係中,自己能付出與分享什麼 許多人希望擁有美好的人際關係,其實內心貧乏得像個乞丐,只在乞討人家的愛、關心與付出。

有時在婚姻和情感關係中也是如此。

於是,人際關係變成一種交易,很多人只期待別人給東西,卻不反省自己能付出什麼。

   攻擊別人只是在攻擊自己 「依照宇宙的定律,凡是你付出的東西,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由這句話可以衍生出第六個人際關係法則:攻擊別人的,基本上只是在攻擊自己;打別人右臉的,是在打自己的左臉。

如果採取以惡制惡的方法,那麼你給出去什麼,最後還是會回到你身上。

 給對方所需要的,而非自己主觀意識想給的經營親子關係時,要抱持著「孩子,你希望爸媽以什麼方式對待你?」「孩子,爸媽想更了解你」的態度,用不帶批評的方式來經營親子和人際關係。

以彈性和接納的態度面對周遭的人 人際關係最大的殺手,就是批評。

人際之間保持距離往往是出於防衛之心,因為我們不知人家會如何看待或是否會傷害我們,所以,如果不願被他人價值觀的框架限制,那就要試著以較彈性和接納的態度面對周遭的人。

試著放掉自己的立場和對觀點的執著,透過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情。

 給予別人肯定,喜歡別人 我們常忘記了自己應該隨時同理他人的處境和感受。

同理與同情之間是有區別的,例如,看見乞丐時我們會蹲下來跟他聊天,去了解他的生命;而同情是以自己的位階和立場看待對方,所以會同情可憐對方的處境,但跟對方的立場與心境是分開的。

這兩者是完全不同層次的感受。

沒人喜歡被同情,但大家都喜歡被同理。

 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不去指責和怨怪對方的錯誤 我們要學習把自己心門打開,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例如,先生晚回家,進門便被老婆劈頭痛罵,那麼他可能只好轉身再走出去;但若做妻子的你,誠懇表明自己每日獨守空閨的恐懼和寂寞,讓他明白你內心其實也有脆弱、受傷的時刻;讓他明白你需要他,表達你的需求,而非指責對方。

又如一個工作賣力卻未受上司青睞的員工,其實可以誠實告訴老闆:我需要得到你的肯定。

所以,在人際溝通上,直接告訴對方你真實的感受,把心敞開是很重要的。

 全站熱搜創作者介紹DaniseChangChangDanise的部落格DaniseChang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E-mail轉寄全站分類:政論人文個人分類:分享此分類上一篇:山谷回音此分類下一篇:說話前的三個篩子上一篇:山谷回音下一篇:說話前的三個篩子歷史上的今天2012: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2012:富人和窮人的經典差異2012:巧妙運用10個職場談話技巧讓一個人平步青雲2012:世上最經典的25句話2012:聰明工作36計2012:問自己20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