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幼兒管理情緒的5個心法「PaMa Kids」遊戲卡提升情緒意 ... | 情緒管理遊戲

而情緒亦從來沒有應否對錯之分,問題在於如何合宜地表達。

「情緒指導」的5個心法. 幼兒的情緒控制能力部份源於孩子先天的性格,但父母 ...15/12/2020服務資訊「唔好唔開心啦!」、「男仔唔可以成日喊㗎!」面對小朋友鬧情緒、發脾氣,家長往往會手足無措,並嘗試以忽視、否定作為策略來息事寧人,甚至拒絕孩子的情緒。

然而,要引導孩子好好與情緒相處,作為家長首先要從檢視自己對情緒的態度開始。

要知道,情緒人皆有之,我們喜樂有時、傷痛有時;輕鬆有時、沈重有時;此乃人之常情。

而情緒亦從來沒有應否對錯之分,問題在於如何合宜地表達。

「情緒指導」的5個心法幼兒的情緒控制能力部份源於孩子先天的性格,但父母對幼兒的教養尤其關鍵。

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指出,有效的情緒指導有助提升孩子專注、抗逆力及自控能力。

然而,情緒指導並非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需要家長經常示範及引導。

以下我們為家長分享5個情緒指導的重要心法:(1)以同理心聆聽當孩子表達他們的想法時,家長應設身處地理解孩子的感受,細心觀察孩子的表情及肢體動作,別心急回應及評論。

聆聽孩子的感受(2)反映及命名情緒幼兒出現情緒時,家長可嘗試引導幼兒了解產生情緒的原因和結果,例如我們可以問孩子:「可唔可以話俾媽媽知咩事令你咁嬲呀?」、「係咪因為哥哥搶咗你嘅玩具令你好嬲?」當孩子可以用詞語和句子來準確地表達自己當時的情緒,除了有助分散注意力,也能讓孩子平靜下來,撫平負面情緒。

(3)情緒支援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好傷心,我會陪住你」、「如果你想講,我願意聽」,以滿足孩子對安全感與愛的需求,及加強孩子應對負面情緒的信心。

(4)設定限制幼兒抑制衝動能力較弱,不懂得怎樣才是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因此,在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時,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設定行為限制。

例如:「你可以覺得好嬲,但唔可以打人」;亦可與年紀較大的孩子一同討論:「媽媽知道哥哥搶咗你嘅積木所以你好嬲。

不過你打哥哥,佢會好痛。

相反如果哥哥打你,你痛唔痛?你鍾唔鐘意哥哥咁對你?」(5)引導示範家長可與孩子一同探索適當的情緒表達方式,讓孩子知道我們鼓勵他們表達正面的情緒,同時亦接納他們的負面情緒。

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在教導幼兒管理情緒的同時,我們亦應以身作則,面對幼兒或自己的負面情緒及生氣時不亂發脾氣、不迴避,讓孩子觀察我們平常是怎樣面對情緒,孩子們將會在我們身上學懂怎樣管理自己的情緒。

我們有情緒的時候,也希望有人知道及理解,同樣地,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也需要父母的明白和體諒。

日常的情緒教育除了把握孩子鬧情緒的機會,引導他們接受及認識自己的情緒。

家長亦可以透過日常的親子活動,如繪本共讀、和孩子一起看動畫或電影,與孩子進行情緒教育。

因此,我們的「PaMaKids幼兒發展及親職教育服務計劃」於10–12月期間,舉辦了一系列為3–4歲及5–6歲幼兒而設的親子情緒學習小組,與家長分享及示範有關技巧及心得,如共讀素材的選擇、引導孩子代入故事裡的角色,以認識情緒的表徵及了解引發情緒的事件等。

此外,「PaMaKids」也於2020年9月推出「保保兒兒猜情尋」情緒遊戲卡,並舉辦一系列相關的線上、線下活動,將有關兒童情緒發展的理論及研究深入淺出,轉化成為輕鬆、有趣的遊戲卡,幫助幼兒建立情緒詞彙、辨識情緒和了解引發情緒的事件、並逐步提升自我覺察,增加表達情緒的機會。

「保保兒兒猜情尋」情緒遊戲卡「NameittoTameit」命名就是情緒管理的起點外語有云「NameittoTameit」,大意為你能命名的,就是你能馴服的。

透過辨識情緒,孩子可逐漸建立對情緒的概念,感覺、了解和體驗自己的情緒,是幫助孩子發展情緒能力的基礎。

因此,當我們能夠準確地標註當下的情緒,就是我們能夠安定情緒的第一步。

「保保兒兒猜情尋」情緒遊戲卡分享了20種孩子於3–8歲經常出現的情緒,如興奮、委屈、自豪、生氣、尷尬等,並介紹幾種簡單的小遊戲,鼓勵家長及小朋友從日常的互動桌上遊戲開始,逐步建立孩子的情緒詞庫,學習標註當下的情緒,以提升情緒意覺。

除了推出遊戲卡,「PaMaKids」服務亦與教會合辦「情緒指導家長工作坊」,鼓勵家長以正面的態度面對幼兒的情緒,並學習以同理心回應幼兒。

長遠不單有助建立孩子的情緒意覺,亦有助親子間建立親厚的依附關係。

「PaMaKids」早前舉辦了一系列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