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常用的健身英語詞彙@ 譯文大賞 | 世紀 組 健身

訓練量算是訓練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以肌肥大(增加肌肉)為目的的課表來說,訓練量的安排應該隨著時間而增加,像是重量、次數、組數甚至訓練頻率的提升, ...關閉廣告譯文大賞跳到主文居住在台北的男子。

在工作之餘,除了上健身房外,致力於喝遍全台的咖啡廳和翻譯各類型的文章。

個人信箱:[email protected]或是[email protected]部落格全站分類:運動體育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Aug26Wed202015:0420個常用的健身英語詞彙  儘管目前國內健身環境及觀念越來越好,只是很多觀念都是從國外開始發起的,所以在訓練之餘,我還是會安排時間閱覽國外的健身資訊,也會跟教練討論內容。

但對於剛開始健身的人來說,觀念實在太多太複雜了,因此想透過這篇來簡單解釋,讓有心想接觸的人好上手 1.TrainingVolume訓練量:重量(負重)*次數*組數訓練量算是訓練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以肌肥大(增加肌肉)為目的的課表來說,訓練量的安排應該隨著時間而增加,像是重量、次數、組數甚至訓練頻率的提升,都可以增加訓練量,以達到漸進式超負荷的效果 延伸閱讀:訓練量越高越有效嗎?以研究角度頗析德國壯漢訓練法(GVT)的效益 2.Load負重在一個訓練組中,所扛起的重量,進步與否也是訓練成果的指標之一 3.Rep(s)/Repetitions:次數(或下數)在同個訓練組內,重複做的次數,一個訓練組內有不同的次數,所針對的專項就不同例如: 1-5下:肌力提升效果較佳8-12下:肌肥大效果明顯15下以上:肌耐力提升效果明顯p.s不論是哪個範圍的訓練次數,都具有肌肥大、肌力、肌耐力的提升效果,只是單一效果的多跟少而已 4.Set(s):組數在開始進行重複次數至結束(組間休息)為一個組數,大小肌群所安排的一周訓練總組數應該是不同的 5.TrainingFrequency:訓練頻率一周能訓練的天數(也可以是次數,但怕大家會跟前面提到的reps搞混,所以才會說天數),依據天數來安排課表例如:一周三天:上肢/下肢/全身一周四天:上肢/下肢/上肢/下肢一週六天:胸/背/腿/胸/背/腿  6.RestBetweenSets/RestIntervals:組間休息每一組中間安排的休息時間,通常大重量訓練(>85%1rm)所安排的組間休息至少2分鐘以上,一般的訓練組間休息大概落在一分到兩分鐘之間,但也有些課表安排的組間休息時間在其他的範圍 延伸閱讀:德國壯漢訓練法:突破瓶頸的訓練課表 7.RM(RepetitionMaximum):一組能做的最大次數在同個負重下,能重複做的最大次數,來推算最大負重,也就是完成一次的最大重量,可能跟實際測的1rm負重會不同,但重點是,透過最大負重的推算,可以做為訓練課表安排重量的基礎。

 Theloadof1rm=MaximumLoad 這裡可以看您的1rm以及目前的訓練成績:CalculateYourOne-RepMax(1RM)-Bodybuilding.com 8.TrainingProgram:訓練課表針對不同的訓練目標而設計出的一套訓練規劃,課表成效端看每個人的訓練經驗、恢復、飲食及基因等等而不同 9.Hypertrophy/MuscleGrowth:肌肥大/增肌簡單來說就是俗稱的增肌,成效好壞的指標在於:1.肌肉是否受到的張力足夠2.肌肉是否習慣同個動作模式3.訓練強度 延伸閱讀:運動星球:簡單10分鐘就搞懂肌肥大課表背後的秘密p.s.生理學中肌肥大只算是增肌的其中一個項目,但礙於篇幅的關係在未來有機會會詳細說明 10.Strength:肌力肌肉所能承受的最大張力,如果想以肌肥大為訓練目標的夥伴,有時安排健力課表也能對肌肥大有幫助,反之亦然  11.Periodization:週期化訓練亦即各個階段所安排不同的專項計畫,例如健力比賽的休賽期與備賽期、健身新手的基礎期及增肌期等等,中間夾雜了至少兩種的訓練課表(好比學期跟學年)。

簡單來說,一個週期化訓練是否安排得當,得看結果對於執行者是否是好的,例如健身新手一開始連動作都不會做,經過一年的訓練後深蹲的負重達100公斤 例如:一整年的週期化訓練安排1~3月4~6月7~9月10~12月課表A課表B課表C課表D週期化訓練 12.ProgressiveOverload:漸進式超負荷透過持續增加總訓練量,來提升訓練成效,包括負重、次數、組數的提升,讓肌肉去承受新的訓練模式,以增進肌肥大或肌力的表現 13.Bulking:增肌就是看起來更大隻的意思,需要透過合適的訓練課表及營養來幫助增肌,分為乾淨增肌(CleanBulking)、精益增肌(LeanBulking)跟髒增肌(DirtyBulking),前者的飲食控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