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就是力量:吸引力法則創始大師阿特金森的永恆智慧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相信就是力量:吸引力法則創始大師阿特金森的永恆智慧
全美百年來所有心理學家的思想聖經
我們的思維信念,能將一切不可能之事化為可能
問題是,你是否願意相信自己?
★百萬暢銷書《秘密》的思想源頭
★「吸引力法則」創始大師威廉‧沃克‧阿特金森最重要的經典之作
★《成功的奧秘》作者羅伯特‧柯里爾、《矽谷禁書》作者查理斯‧哈奈爾、《喚醒心中的巨人》作者安東尼‧羅賓、《吸引力法則》作者麥克‧羅西爾一致推崇!
人的思維,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它除了能夠改變自己,讓我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還能幫助我們找到邁向成功的最佳助力。
我們的思維具有能量,
它能穿越空間與距離,傳遞至任何與我們相同思維的人身上,
引起思維上的共振效應,讓我們在距離完成心中所想之事只差一步之遙之際,協助我們踏出關鍵的一步。
可惜的是,我們對於自身的想法信念還未能有效的掌握,
往往在達成夢想的路上產生負面思維或是喪失專注與信念,
慶幸的是,透過了解思維的運作模式與練習,
我們終將能找回這把遺失許久的成功金鑰!
傳頌百年,讓全球數千萬人都想一探究竟的「吸引力法則」創始人──阿特金森,
將在此書中為我們揭開這個改變人生的思維力量如何協助將想法化為現實。
【思想決定你是誰】
我們的思想除了影響他人,也影響我們自己,不是短暫、而是永久的影響。我們是自己所想出來的樣子。《聖經》說的「他在想什麼,他就是什麼樣子的人」字面上是正確的。我們都是自己的心智創造出來的生物。
【鍛鍊意志】
你的意志跟肌肉一樣,都需要鍛鍊才能強大,一開始很容易讓人厭煩,但每次努力都讓人變得更強壯,直到新的力量變得真實而且持久。絕對要記得,完全相信自己並維持十足強大的自信與果斷心態的人,就不會被來自其他人的沮喪與失敗的有害負面思想所影響。
【擊潰怠惰心理】
常常我們想要做某件事的程度,並未達到足以讓我們運用意志力。我們不想要夠努力。我們就只是懶惰,而且慾望薄弱。你有一個很大的意志倉庫等著你去用,但你懶得使用。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是真心的,就開始著手,首先找出你真的想做的事,然後開始做。
【克服恐懼】
克服慣性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表現出勇敢的心態,就像要趕走黑暗的最好方式是讓光亮進來。承認負面思考習慣的力量並盡全力否定它的存在,藉由這樣做來對抗它是浪費時間。最好、最確實、最容易和最快的方法是認定你想要的正面思想存在它該在的地方,然後,透過時常想著正面思維,將它化為客觀的事實。
【養成慣性思維】
心靈如同一張摺起來的紙。從此以後,它就一直傾向照同樣的摺痕摺起來,除非我們另有一條新的摺痕,那它就會照著最新的摺痕走。這些摺痕就是習慣,我們每次壓出一條摺痕,之後,心靈沿著相同的摺痕摺疊就要輕鬆多了。
學會它,讓思想化成力量,
你將找回屬於自己的生命樣貌!
名人推薦
光中心創辦人 周介偉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吳若權
創意人/作家 李欣頻
讀者好評
我非常推薦朗達·拜恩的讀者以及《秘密》的狂熱實踐者拜讀此書。我們所感、所想、所吸引的,都在裡頭。——Charles W.
此書言簡意賅,直指核心。它十分開放的探討自身思維游移不定且可能十分危險這個事實,但同時也說明了,你可以透過有意識地檢視它並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來面對此事。實際上,它讓你不需讓自身想法漫無目的的前進——而是引領你方向。——Miguel Sanchez
我喜歡這本書到甚至沒意識到自己已經讀完了。我不斷重看,期待看到更多。閱讀前,我以為它就是在講你就是你所想的這個觀念,不過本書對這個理論提供廣泛的概念。對任何想要超越自身的人,這本書都會是個好選擇。——A. Warner
作者簡介
威廉.沃克‧阿特金森(1862-1932)
律師、商人、出版商、作家,也是新思維運動先驅。
人生早期,他是名優秀的律師,也讓他擁有無比富足的物質生活,但高壓的工作環境與節奏使他無比痛苦。在身心靈全都陷入慘況,無比痛苦的情況下,他轉而尋求心靈上的療癒,從而投入新思維運動的懷抱,並藉此找回身體、心靈的健康,從此便投身於新思維運動的推廣。
受到療癒後,他開始將自己成長療癒的過程與發現撰寫成文章,從而開始參與新思維運動相關重要出版品的編輯撰寫與出版相關工作,並在其著作中介紹了「吸引力法則」,此外,他還深入鑽研印度教與瑜珈理論,成為影響數百萬人的身心靈激勵成長大師。
根據紀錄,他以本名與另外四個筆名撰寫的著作超過一百本,且列名於《美國名人錄》、《美國宗教領袖》等多項名人傳記與介紹文獻中,後續新思維運動、吸引力法則相關想法的推廣者,如《秘密》作者朗達·拜恩、《情緒的驚人力量》作者伊絲特·希克斯等人皆深深受到阿特金森的影響。
譯者簡介
林敬蓉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至紐西蘭奧克蘭大學交換,現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喜好書籍與影視翻譯,希望能用自己小小的力量,成為不同文化間的溝通橋樑。
楊雅琪
長榮大學翻譯學系(所)畢。現為自由譯者,專職影視和書籍翻譯,兼做隨行翻譯。譯作包括《奇幻王國法柏哈溫第五集》、《反恐任務》、《資優生不熬夜》、《一學就會的拍片課》。工作之餘喜歡與兒子共讀繪本。
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部落格:櫻桃羊翻譯生活誌。
蔡裴驊
台大外文系畢,教過英文、當過導遊、開過有機咖啡館,在媒體圈與翻譯界間穿梭數十載而不疲,努力朝譯作等身的目標邁進。
渴望(Desire)是什麼? 讓我們一起來瞧瞧! 韋伯字典告訴我們渴望的定義是:「對好東西的本能渴求;巴望得到或享有」,抑或從其負面涵義上來看則是:「過度或病態的渴求、慾望及食慾。」「渴望」是一個常常被濫用的詞彙,大眾通常認為渴望等同上述的負面涵義,而忽視了渴望最初且真正的意涵。許多人用這個詞表達無意義的渴求,而非真正涵義上的「抱負」(aspiration)、「有價值的渴求」…… 等等。就算稱渴望為「抱負」,在意義上仍然與渴望的涵義相同;即使用「值得稱許的目標和雄心」來換句話說,也無法消除渴望的特徵。渴望是面對不論好壞的行動時,普遍的本能衝動。極力逃避這個事實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沒有渴望,意志就無法展開行動,進而導致一個人一事無成。只有渴望的火焰和高溫激發意志的動力時,才有可能達成最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