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致勝》:過度抑制情緒與欲望,傷神傷身還傷記憶力 ... | 抑制情緒
現正閱讀《情緒致勝》:過度抑制情緒與欲望,傷神傷身還傷記憶力2018/10/04,生活PhotoCredit:Depositphotos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大衛・德斯諾(DavidDeSteno)意志力每成功一次,自制力失敗的機率就越高即使意志力成功克制了欲望,其效果也受另一個因素影響——「時間」。
一開始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重複使用意志力,反而會讓它變弱。
解決問題的能力、記憶力等認知性功能,不是應該越練習越進步嗎?沒錯,但意志力不一樣。
使用意志力很費神,所以可能會造成很弔詭的現象:你越常不間斷地使用意志力,它越有可能失靈。
意志力並非是有限的資源,會越用越少。
它會失靈是因為利用管控功能完成特定任務是有代價的,而那些代價會隨時間倍增。
當你集中精神應付一件吃力的工作時,比較難再花心思做別的事;你的大腦持續更新努力與收穫的得失,就會開始覺得長遠的目標太困難,還是那些馬上能帶來好處的任務比較值得去做。
因此,常看到的結果就是,除非這個長遠目標的利益價值非常高——考慮到時間折價的問題,這項條件其實很難滿足——否則你會覺得自己越做越煩。
於是,隨著時間過去,意志力失效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很多實驗都證明了這個現象,我們就用其中最出名的「蘿蔔實驗」來幫助你理解它。
聽到「蘿蔔實驗」,你也許會認為這是棉花糖實驗衍生出來的版本。
這麼想也沒錯,這是由佛羅里達大學心理學家羅伊.博美斯特設計的實驗。
他猜測,人們自制失敗通常不是因為少用了意志力,反而是因為過度使用。
你可能一大早起床去健身、上班開會時被老闆氣到,但你都勉強撐住了,然後回家強迫自己準備考試。
這時,減肥的你經過冰箱,聽到冰淇淋的呼喚,吃到第三口才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沒精力去抗拒誘惑了。
過度使用意志力差不多就是這種情形。
博美斯特想證明他的猜測,於是他的團隊邀請一些人到實驗室參加所謂的「智力測試」。
受試者踏進實驗室時,工作人員帶他們坐在一張桌子旁,上頭擺了熱騰騰的餅乾、巧克力與一碗蘿蔔。
工作人員說,實驗材料還要再等幾分鐘才會準備好,邀請一部分受試者吃甜食,另一部分受試者吃蘿蔔。
為了確保所有人都飢腸轆轆、實驗時會對甜食特別感興趣,工作人員在事前指示大家要節食數小時。
說明完畢後,工作人員離開房間,用隱藏的錄影機觀察。
被分到「甜食組」的幸運兒開始愉快地品嘗餅乾或糖果,而「蘿蔔組」的受試者像棉花糖實驗裡成功抗拒誘惑的孩子一樣,渴望地盯著甜食,卻沒有向誘惑妥協。
有些人聞了聞餅乾的香味之後開始啃蘿蔔,但沒有一個人表現出開心的樣子。
過了幾分鐘,工作人員回來引導受試者到另一個房間,請他們解幾何謎題(但受試者不知道這些題目都無解)。
博美斯特對這些人的解題能力沒興趣,他想觀察的是這些人堅持的能力。
甜食組受試者平均花了20分鐘對付那些無解的試題,但已先用意志力阻止自己吃甜食的蘿蔔組受試者,不到十分鐘就放棄了。
這不是因為甜食組血糖上升——科學研究已經證明熱量無法幫助人自制——也不是因為他們吃了餅乾之後心情比較好,蘿蔔實驗和其他許多實驗一樣,證明人們面對一連串的誘惑時,意志力的效果會下降。
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利也做了類似的研究,證實透過意志力讓自己專心完成工作時,更有可能用不道德的方法讓自己短期獲利。
當然,這和大部分的科學論述一樣有議論空間。
我們不曉得對於每一種困難的任務而言,意志力失靈的效果都相同(例如耗體力和耗腦力的任務);但我們知道面對那些需要你持續努力、堅持不懈的任務時,以意志力專注於工作上的效果確實會下降。
意志力每成功一次,下一次自制失敗的機率就會變高。
換言之,下一次管控功能會變得更難用,成功的機率也跟著變低。
由此可見,我們很多人用來面對壓力、堅持努力的系統,復元力其實很差。
過度抑制情緒與欲望,傷神、傷身,還傷記憶力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行銷學教授凱瑟琳.沃斯,同時也是自制領域的權威。
她花了數週仔細觀察研究那些自制達人的日常生活行為後,發現驚人的現象。
那些平常似乎更擅長抗拒誘惑的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意志力或管控功能比你我更強,而是因為他們更擅長躲避誘惑。
就是因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大衛・德斯諾(DavidDeSteno)意志力每成功一次,自制力失敗的機率就越高即使意志力成功克制了欲望,其效果也受另一個因素影響——「時間」。
一開始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重複使用意志力,反而會讓它變弱。
解決問題的能力、記憶力等認知性功能,不是應該越練習越進步嗎?沒錯,但意志力不一樣。
使用意志力很費神,所以可能會造成很弔詭的現象:你越常不間斷地使用意志力,它越有可能失靈。
意志力並非是有限的資源,會越用越少。
它會失靈是因為利用管控功能完成特定任務是有代價的,而那些代價會隨時間倍增。
當你集中精神應付一件吃力的工作時,比較難再花心思做別的事;你的大腦持續更新努力與收穫的得失,就會開始覺得長遠的目標太困難,還是那些馬上能帶來好處的任務比較值得去做。
因此,常看到的結果就是,除非這個長遠目標的利益價值非常高——考慮到時間折價的問題,這項條件其實很難滿足——否則你會覺得自己越做越煩。
於是,隨著時間過去,意志力失效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很多實驗都證明了這個現象,我們就用其中最出名的「蘿蔔實驗」來幫助你理解它。
聽到「蘿蔔實驗」,你也許會認為這是棉花糖實驗衍生出來的版本。
這麼想也沒錯,這是由佛羅里達大學心理學家羅伊.博美斯特設計的實驗。
他猜測,人們自制失敗通常不是因為少用了意志力,反而是因為過度使用。
你可能一大早起床去健身、上班開會時被老闆氣到,但你都勉強撐住了,然後回家強迫自己準備考試。
這時,減肥的你經過冰箱,聽到冰淇淋的呼喚,吃到第三口才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沒精力去抗拒誘惑了。
過度使用意志力差不多就是這種情形。
博美斯特想證明他的猜測,於是他的團隊邀請一些人到實驗室參加所謂的「智力測試」。
受試者踏進實驗室時,工作人員帶他們坐在一張桌子旁,上頭擺了熱騰騰的餅乾、巧克力與一碗蘿蔔。
工作人員說,實驗材料還要再等幾分鐘才會準備好,邀請一部分受試者吃甜食,另一部分受試者吃蘿蔔。
為了確保所有人都飢腸轆轆、實驗時會對甜食特別感興趣,工作人員在事前指示大家要節食數小時。
說明完畢後,工作人員離開房間,用隱藏的錄影機觀察。
被分到「甜食組」的幸運兒開始愉快地品嘗餅乾或糖果,而「蘿蔔組」的受試者像棉花糖實驗裡成功抗拒誘惑的孩子一樣,渴望地盯著甜食,卻沒有向誘惑妥協。
有些人聞了聞餅乾的香味之後開始啃蘿蔔,但沒有一個人表現出開心的樣子。
過了幾分鐘,工作人員回來引導受試者到另一個房間,請他們解幾何謎題(但受試者不知道這些題目都無解)。
博美斯特對這些人的解題能力沒興趣,他想觀察的是這些人堅持的能力。
甜食組受試者平均花了20分鐘對付那些無解的試題,但已先用意志力阻止自己吃甜食的蘿蔔組受試者,不到十分鐘就放棄了。
這不是因為甜食組血糖上升——科學研究已經證明熱量無法幫助人自制——也不是因為他們吃了餅乾之後心情比較好,蘿蔔實驗和其他許多實驗一樣,證明人們面對一連串的誘惑時,意志力的效果會下降。
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利也做了類似的研究,證實透過意志力讓自己專心完成工作時,更有可能用不道德的方法讓自己短期獲利。
當然,這和大部分的科學論述一樣有議論空間。
我們不曉得對於每一種困難的任務而言,意志力失靈的效果都相同(例如耗體力和耗腦力的任務);但我們知道面對那些需要你持續努力、堅持不懈的任務時,以意志力專注於工作上的效果確實會下降。
意志力每成功一次,下一次自制失敗的機率就會變高。
換言之,下一次管控功能會變得更難用,成功的機率也跟著變低。
由此可見,我們很多人用來面對壓力、堅持努力的系統,復元力其實很差。
過度抑制情緒與欲望,傷神、傷身,還傷記憶力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行銷學教授凱瑟琳.沃斯,同時也是自制領域的權威。
她花了數週仔細觀察研究那些自制達人的日常生活行為後,發現驚人的現象。
那些平常似乎更擅長抗拒誘惑的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意志力或管控功能比你我更強,而是因為他們更擅長躲避誘惑。
就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