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徹底治好腱鞘囊腫? | 腱鞘囊腫自然好

少數能自然消失,以後可再長出。

長大到一定程度活動關節是有酸脹感,嚴重時疼痛。

如手背的腱鞘囊腫不能用手掌撐床。

囊腫為 ...頭條資訊健康正文搜索怎樣徹底治好腱鞘囊腫?劉醫生談骨論筋2018-06-0515:49:18腱鞘囊腫是發生於腱鞘內的囊性腫物,裡面的腫物是一種無色透明或橙色、淡黃色的濃稠粘液。

腱鞘囊腫其實是一個統稱,它包含了:對於發生在將手、足小關節處(腕背側舟月關節、足背中跗關節等處)的囊性腫物和發生在肌腱的腱鞘的囊腫。

但是發生在膝關節後面(膕窩處)的囊腫,稱為膕窩囊腫,或稱為Baker囊腫,此囊腫不屬於腱鞘囊腫(因此該疾病的治療方法這裡不做討論)。

首先,腱鞘囊腫的診斷對於腱鞘囊腫的診斷多是依據症狀、體徵和影像學檢查。

(1)在症狀上是手腕或足背等處有包塊,伴有脹感不適等;(2)在體徵上是區域性呈囊性改變,少數較硬,有些有壓痛;(3)在影像學檢查上可以通過B超或核磁共振,看到有囊性的包塊存在。

根據以上三點可以確診為腱鞘囊腫。

其次,腱鞘囊腫的治療。

對於腱鞘囊腫的治療一般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

保守治療常見的有直接擠壓破裂,針刺抽吸、注射藥物以及中醫鍼灸治療。

直接擠壓破裂的方法十分常見,有些人可能在家無意中就被壓破了,自己還意識到;我在治療時一般第一步也是嘗試擠壓,但是會和患者溝通交代好,這樣的擠壓會導致一定的疼痛感,所以不建議大家自己在家擠壓(關鍵是你也下不了這個手);這個方法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適用,很多的時候囊腫是擠不破的,所以需要下面的方法來補充。

現在的針刺抽吸後,一般會對空腔注射藥物,因為單純的針刺抽吸效果發現並不是很好,很多時候會出現復發的可能。

方法是在區域性麻醉下用注射器抽吸囊腫,儘量抽出膠狀液,然後注入相關藥物(氫化可的鬆),隨後加壓包紮。

鍼灸治療很多人認為療效不可靠,但是,在我治療的病例中還沒遇到特別難治的,即使復發,依然可以再次鍼灸治癒。

我的方法是在囊腫的四周對刺四針,在囊腫的中央再刺入一針,注意針必須穿透囊壁!30分鐘後拔針,並將囊腫做一定的擠壓。

手術治療囊腫摘除術在臨床中也是非常的常見,一般如果在手術過程中能夠完整的剝離囊腫,並將其與關節囊開口處縫合好,此時術後很少會出現再次復發。

以上介紹的方法是目前腱鞘囊腫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雖然方法眾多,但是沒有一個方法能夠保證永不復發,所以問題中說到的徹底治癒,很難出現在所有的人群中,仍然存在個別人不能徹底治癒,治癒了還有復發的可能。

腱鞘囊腫是常發於手部、腕部、足背部、膝蓋的關節疾病,多因肌腱摩擦導致在關節囊或者腱鞘附近出現直徑不超過2釐米的囊腫,囊腫是內含膠凍狀粘液的良性腫塊,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女性多於男性,是骨科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

腱鞘囊腫的病因及早期症狀腱鞘囊腫的病因多與各種急性或者慢性外傷有關,加上關節囊、韌帶、腱鞘上的結締組織區域性營養不良或者有退行性的改變,很容易患上該病。

早期並無明顯的症狀,有的突然被發現,少數可以自己消退,有時有壓痛感,多數患者感覺酸脹和不適,如果壓迫神經出現感覺和運動障礙,一旦發病對患者的生活就會造成影響。

腱鞘囊腫的診斷根據患者病史、生活方式和職業習慣,腱鞘囊腫的外觀表現和臨床症狀,通過B超檢查,一般就可以診斷。

腱鞘囊腫的發病部位1、手腕部手部腱鞘囊腫是發病機率最高的部位,最常發生於腕背、腕掌面偏橈側、手掌遠端及手指近節掌側的指屈肌腱腱鞘上。

發生在手部的腱鞘囊腫如果活動過多症狀會加重,一般有區域性酸脹感。

於腕背則腕力減弱,於手掌側則握物品時有擠壓痛感。

2、足踝部足踝部的腱鞘囊腫多在受力的關節、肌腱、韌帶和骨膜旁發病,長期承受的壓力或者摩擦作用,在局部發生組織退行性改變,形成凝膠狀囊腫,產生腱鞘囊腫。

足踝部腱鞘囊腫的好發部位依次為踝(52.7%)、足背(29.9%)、足底(7.8%)、第一趾骨旁(6.6%)和足跟部(3%),常見於肌腱與跖楔關節、跖骰關節之間,而且囊腫根部較深。

腱鞘囊腫的治療雖然有的腱鞘囊腫隨著時間會慢慢消退,不過一般時間比較久,而且大部分腱鞘囊腫不能夠自行消退,還是需要到正規的醫院早日治療,消除不適症狀,恢復關節正常活動。

目前臨床上針對淺表的囊腫可用外力壓破、擊破、擠破或用針刺破囊壁,待其自行吸收,可治癒,缺點是易復發。

對於深層囊腫採用抽盡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