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人際溝通分析(TA) @ 閱讀與生活:: 隨意窩Xuite日誌 | 人際關係 分析

(一)互補溝通:柏恩描述互補溝通為適應的,也是預期中的溝通方式,同時它遵行正常人際關係的法則,即當刺激和反應在P-A-C圖表中成平行線時,這個交流是互補 ...閱讀與生活生命真正的喜悅,源自於為一個自己認為值得的目標,付出無限心力的時刻。

SINCE2006.02.15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0901202239簡介人際溝通分析(TA)?教育名詞人際溝通分析TA人際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Analysis,TA)的概念,最先是由心理學家柏恩(EricBerne)所提出,自從他的兩本著作人間遊戲(TheGamesPeoplePlay)和寒暄後你說些什麼(WhatDoYouSayAfterYouSayHello?)問世後,有關人際溝通分析的書籍便在美國大行其道。

壹、認識TA一、TA是以心理方法來瞭解行為TA基本假設是:任何個體都能學習自我信任、思考、認定及表達自己感覺。

它的原則可運用到職業、家庭、教室、鄰居等任何人與人交際的場所。

二、TA不僅是心理治療的有效工具,也燃起人類以思考方式研究行為的希望TA呼籲使用簡單、直接的字眼以及通俗用語來替代心理學和科學的字彙或術語。

例如人格主要的三部分本我、自我、超自我,即稱為父母、成人、兒童或過去、現在、未來。

三、TA的假設人類最初的生活經驗,即使當時無法描述,仍然真確地被人類高度傳真的錄音機-大腦記錄了下來,而在日後重演。

四、TA強調不管從前發生過什麼,人類對自己的未來仍應負起責任;它要求我們主動地改變,而不是被動地適應,它促使我們達到自我控制,自我意向,並且發現選擇的自由。

五、TA的目標在於加強人的情感與認知方面的溝通,協助案主選擇適當的應變之道,並學習如何作有效的決策。

貳、TA的四種分析理論一、結構分析理論:分析個體人格,亦即P(parents),A(adults)和C(children)。

結構分析提出回答下列問話的方法:我是誰?我為甚麼會這樣做?我會怎樣?這是一種以自我狀態為基礎,分析個人思想、感覺和行為的方法。

柏恩認為每個人都有父母,兒童與成人的三種自我狀態(EgoStatue):(一)父母:父母是指記錄在腦裡的一些早期經驗-從出生到五歲前所有無可懷疑及強迫性的外在事件。

它經常以偏執、批評和撫養等行為向外表現。

父母的資料大多屬於「如何做」這類。

(二)成人:成人就像是一部分析資料的電腦,處理父母,兒童和成人的資料,然後得到結論,其重要功能之一是到父母與兒童的資料,然後作可能性的評估和決定。

(三)兒童:兒童記錄了無數個平生第一次,它包括了嬰兒的一切自然衝動,也包括早期經驗,早期行為反應的方式及自己和他人心理地位的認定。

P、A與C並非是角色,而是種真實的心態,在面對同一刺激時,三種不同的心態會有所不同的反應:1.刺激:一幅現代藝術作品‧父母:老天!這是什麼玩意!‧成人:標價五千元。

‧兒童:哦!好漂亮的顏色。

2.刺激:節食中出現巧克力蛋糕‧父母:吃罷!這可維持體力。

‧成人:這塊蛋糕含有許多卡路里,還是別吃它。

‧兒童:管他什麼卡路里,吃了!二、溝通分析理論:分析個人與他人溝通的方式。

溝通分析中又可分為互補、交錯、曖昧等三種溝通形式:(一)互補溝通:柏恩描述互補溝通為適應的,也是預期中的溝通方式,同時它遵行正常人際關係的法則,即當刺激和反應在P-A-C圖表中成平行線時,這個交流是互補的,可以永遠繼續下去。

例如:一個妻子為失去一位朋友而感到哀傷,她的丈夫安慰她,於是她一時的依賴慾望得到滿足。

(二)交錯溝通:人際關係中的痛苦和麻煩,通常是由交錯溝通而來。

其原則是:當刺激和反應在P-A-C圖上發生交叉時,交流將停頓。

例如:‧小女孩(C):我恨湯,我不要喝,妳煮得難喝死了!‧母親(C):那我走好了,妳自己去煮飯吧!‧科學家甲(A):這個實驗還有一些變項沒考慮進去。

‧科學家乙(C):是又怎樣,誰管這個!(三)曖昧溝通:曖昧溝通最複雜。

它別於互補溝通及交錯溝通,它牽涉兩個以上的自我狀態。

通常它是用不適當的嘲笑,微笑或隱藏的字意表現出來。

例如:一位老師對學生愚蠢的行為,感到很有趣的樣子:一個母親嘲笑自己三歲大容易出事的孩子。

三、遊戲分析理論:分析曖昧溝通導致的結果。

所謂心理遊戲是指人與人之間交往過程中所採取的溝通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