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坦加利的【瑜珈經】 | 瑜伽經全文
譯者按:瑜伽經大約成書為西元三百年,而各項歷史文物的出土表明瑜伽在西元前3000年的印度就有相關的修煉了。
帕坦伽利的偉大在於他不加偏見 ...瑜珈練習小屋瑜伽,景美,萬隆,公館跳至主要內容←悟道前的準備中國文化中的儒家—南懷瑾→帕坦加利的【瑜珈經】發佈日期:2007年10月7日,作者:alfredc站長按:這份瑜珈經譯文是香港的釆菊譯的。
來自明師出版社網頁:http://www.angelfire.com/biz/onlinebooks/譯者按:瑜伽經大約成書為西元三百年,而各項歷史文物的出土表明瑜伽在西元前3000年的印度就有相關的修煉了。
帕坦伽利的偉大在於他不加偏見地整理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宗派,又結合古典數論的哲學體系,從而使瑜伽為印度正派哲學所承認,瑜伽也因此影響了印度的各種哲學而取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
瑜伽經由梵文寫成,在翻譯上非常困難。
現存的英譯本有數十種之多,但譯法各有不同,有時分句也不一樣。
這篇譯文只是根據手頭上有的四個英譯本互相參照譯成,只宜作粗略的參考,不能算作確定的版本。
—————————————————————————————————第一章靜坐冥想現在,我們要解釋甚麼是瑜伽。
瑜伽是學會控制意識的轉變。
這樣,知覺者便能還其本來面目。
否則,我們便會認同於那些轉變。
那些轉變有五種,痛苦的與不痛苦的:知識、謬誤、幻想、睡眠和記憶。
知覺、推論與親證都是知識。
錯誤的知識是謬誤,不由實相而來。
字面的知識但沒有對象便是幻想。
失去覺醒便產生睡眠。
那些還殘存的經驗過的事物便是記憶。
通過鍛鍊和不執著於物,便能控制以上種種。
堅持不懈便是鍛鍊。
經過一段長時間,便能打下牢固的基礎。
不執著便是對所見所聽之物毫無欲望。
由於知道了自己的真我,對世上種種都無欲無求,這便是最高的。
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與宇宙聯合而產生真理、明辨、喜樂的知覺。
另一種冥想是由捨棄世俗和持久的鍛鍊達成,可以消解那些舊的習性。
那些無分別的存有,沒有了身體,完全溶入最高的自然。
其他人則要經過信心、發奮、記憶、靜慮、智慧等階段。
有些人意願很強,很快便可進入冥想。
由溫和到強烈的鍛鍊,效果最好。
此亦可由對神的順服達到。
神靈不受任何性質或行動所影響。
祂是所有知識的來源。
祂是古人,以至於今人的導師。
祂的象徵便是那神聖的聲音(AUM)。
此聲應常念誦,便可達到成功。
由它可達至宇宙的意識,並使一切毫無障礙。
疾病、怠惰、猶豫、疲弱、物欲、謬見、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穩定,這些都是令意識分散的障礙。
此外還有憂慮、緊張、呼吸不勻等。
練習瑜伽可克服這一切。
心境的平靜來自友誼、仁愛、喜樂和平等心。
要平等對待快樂的與受苦的,值得的和不值得的,便能使意識純潔。
控制呼吸也能克服這一切。
精微的知覺產生最高的意識轉變,使心靈平靜。
這是由於那超越的、內在的光。
亦由於意識控制了欲望。
亦由於對夢境和睡眠的知識。
亦由於靜坐冥想的鍛鍊。
那聯合由小至原子大至無限都能主宰。
真正的知見是知覺者、知覺的能力與被知覺者三者完全通透。
知覺者能像通過無疵的寶石那樣來直觀對象。
真確的知識是能直觀對象。
同時思維有所轉化,淨化了記憶,使對象能在無思維的狀態下呈現。
精微的對象在無分別的情況下呈現。
以上的叫有種子的冥想。
但如果達到無分別心的冥想,真我便呈現。
智慧便與真理合一。
此與言辭的推理截然不同。
這種由靜坐冥想而生的狀態會超越以前的思想習性。
這種控制一旦達成,便達到無種子的冥想。
第二章實踐鍛鍊瑜伽是對身體加以自律,學習經典,和對神的順服。
目的是促進冥想,除去障礙的根源。
無知、我執、迷戀、厭棄、貪求,是生命的五種障礙。
無知是其餘幾項的溫床,無論是沉睡的、輕微的、可構成障礙的還是激烈的。
帕坦伽利的偉大在於他不加偏見 ...瑜珈練習小屋瑜伽,景美,萬隆,公館跳至主要內容←悟道前的準備中國文化中的儒家—南懷瑾→帕坦加利的【瑜珈經】發佈日期:2007年10月7日,作者:alfredc站長按:這份瑜珈經譯文是香港的釆菊譯的。
來自明師出版社網頁:http://www.angelfire.com/biz/onlinebooks/譯者按:瑜伽經大約成書為西元三百年,而各項歷史文物的出土表明瑜伽在西元前3000年的印度就有相關的修煉了。
帕坦伽利的偉大在於他不加偏見地整理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宗派,又結合古典數論的哲學體系,從而使瑜伽為印度正派哲學所承認,瑜伽也因此影響了印度的各種哲學而取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
瑜伽經由梵文寫成,在翻譯上非常困難。
現存的英譯本有數十種之多,但譯法各有不同,有時分句也不一樣。
這篇譯文只是根據手頭上有的四個英譯本互相參照譯成,只宜作粗略的參考,不能算作確定的版本。
—————————————————————————————————第一章靜坐冥想現在,我們要解釋甚麼是瑜伽。
瑜伽是學會控制意識的轉變。
這樣,知覺者便能還其本來面目。
否則,我們便會認同於那些轉變。
那些轉變有五種,痛苦的與不痛苦的:知識、謬誤、幻想、睡眠和記憶。
知覺、推論與親證都是知識。
錯誤的知識是謬誤,不由實相而來。
字面的知識但沒有對象便是幻想。
失去覺醒便產生睡眠。
那些還殘存的經驗過的事物便是記憶。
通過鍛鍊和不執著於物,便能控制以上種種。
堅持不懈便是鍛鍊。
經過一段長時間,便能打下牢固的基礎。
不執著便是對所見所聽之物毫無欲望。
由於知道了自己的真我,對世上種種都無欲無求,這便是最高的。
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與宇宙聯合而產生真理、明辨、喜樂的知覺。
另一種冥想是由捨棄世俗和持久的鍛鍊達成,可以消解那些舊的習性。
那些無分別的存有,沒有了身體,完全溶入最高的自然。
其他人則要經過信心、發奮、記憶、靜慮、智慧等階段。
有些人意願很強,很快便可進入冥想。
由溫和到強烈的鍛鍊,效果最好。
此亦可由對神的順服達到。
神靈不受任何性質或行動所影響。
祂是所有知識的來源。
祂是古人,以至於今人的導師。
祂的象徵便是那神聖的聲音(AUM)。
此聲應常念誦,便可達到成功。
由它可達至宇宙的意識,並使一切毫無障礙。
疾病、怠惰、猶豫、疲弱、物欲、謬見、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穩定,這些都是令意識分散的障礙。
此外還有憂慮、緊張、呼吸不勻等。
練習瑜伽可克服這一切。
心境的平靜來自友誼、仁愛、喜樂和平等心。
要平等對待快樂的與受苦的,值得的和不值得的,便能使意識純潔。
控制呼吸也能克服這一切。
精微的知覺產生最高的意識轉變,使心靈平靜。
這是由於那超越的、內在的光。
亦由於意識控制了欲望。
亦由於對夢境和睡眠的知識。
亦由於靜坐冥想的鍛鍊。
那聯合由小至原子大至無限都能主宰。
真正的知見是知覺者、知覺的能力與被知覺者三者完全通透。
知覺者能像通過無疵的寶石那樣來直觀對象。
真確的知識是能直觀對象。
同時思維有所轉化,淨化了記憶,使對象能在無思維的狀態下呈現。
精微的對象在無分別的情況下呈現。
以上的叫有種子的冥想。
但如果達到無分別心的冥想,真我便呈現。
智慧便與真理合一。
此與言辭的推理截然不同。
這種由靜坐冥想而生的狀態會超越以前的思想習性。
這種控制一旦達成,便達到無種子的冥想。
第二章實踐鍛鍊瑜伽是對身體加以自律,學習經典,和對神的順服。
目的是促進冥想,除去障礙的根源。
無知、我執、迷戀、厭棄、貪求,是生命的五種障礙。
無知是其餘幾項的溫床,無論是沉睡的、輕微的、可構成障礙的還是激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