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全文 | 瑜伽經全文

《瑜伽经》全文. 李磊瑜伽 ... 瑜伽是学会控制意识的转变。

这样,知觉者便能还其 ... 瑜伽是对身体加以自律,学习经典,和对神的顺服。

目的是促进 ...豆瓣登录注册李磊瑜伽李磊瑜伽活動*分享瑜伽+旅行瑜伽生活課程及價格>瑜伽修習堂《瑜伽经》全文李磊瑜伽2015-08-1908:16:55第一章静坐冥想现在,我们要解释什么是瑜伽。

瑜伽是学会控制意识的转变。

这样,知觉者便能还其本来面目。

否则,我们便会认同于那些转变。

那些转变有五种,痛苦的与不痛苦的:知识、谬误、幻想、睡眠和记忆。

知觉、推论与亲证都是知识。

错误的知识是谬误,不由实相而来。

字面的知识但没有对象便是幻想。

觉醒的失去便产生睡眠。

那些经验过的事物还残存的便是记忆。

    通过锻炼和不执着于物,便能控制以上种种。

坚持不懈便是锻炼。

经过一段长时间,使能打下牢固的基础。

不执着便是对所见所听之物,毫无欲望。

由于知道了自己的真我,对世上种种都无欲无求,这便是最高的。

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与宇宙联合而产生真理、明辨、喜乐的知觉。

另一种冥想是由舍弃世俗和持久的锻炼达成,可以消解那些旧的习性。

那些无分别的存有,没有了身体,完全溶入最高的自然。

其它人则要经过信心、发奋、记忆、静虑、智能等阶段。

有些人意愿很强,很快便可进入冥想。

由温和到强烈的锻炼,效果最好。

此亦可由对神的顺服达到。

神的灵,不受任何性质或行动所影响。

祂是所有知识的来源。

祂是古人,以至于今人的导师。

祂的象征便是那神圣的声音(AUM)。

此声应常念诵,便可达到成功。

由它可达至宇宙的意识,并使一切毫无障碍。

疾病、怠惰、犹豫、疲弱、物欲、谬见、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稳定,这些都是令意识分散的障碍。

此外还有忧虑、紧张、呼吸不匀等。

练习瑜伽可克服这一切。

心境的平静来自友谊、仁爱、喜乐和平等心。

要平等对待快乐的与受苦的,值得的和不值得的,便能使意识纯洁。

控制呼吸也能克服这一切。

精微的知觉产生最高的意识转变,使心灵平静。

这是由于那超越的、内在的光。

亦由于意识控制了欲望。

亦由于对梦境和睡眠的知识。

亦由于静坐冥想的锻炼。

那联合由小至原子大至无限都能主宰。

真正的知见是知觉者、知觉的能力与被知觉者三者完全通透。

知觉者能像通过无疵的宝石来直观对象。

真确的知识是能直观对象。

同时思维有所转化,净化了记忆,使对象能在无思维的状态下呈现。

精微的对象在无分别的情况下呈现。

以上的叫有种子的冥想。

但如果达到无分别心的冥想,真我便呈现。

智慧使与真理合一此与言辞的推理截然不同。

这种由静坐冥想而生的状态会超越以前的思想习性。

这种控制一旦达成,便达到无种子的冥想。

第二章实践锻炼瑜伽是对身体加以自律,学习经典,和对神的顺服。

目的是促进冥想,除去障碍的根源。

无知、我执、迷恋、厌弃、贪求,是生命的五种障碍。

无知是其余几项的温床,无论是沉睡的、轻微的、可构成障碍的还是激烈的。

无知将那些不是永恒的、不纯洁的、痛苦的、不属真我的,认同为永恒的、纯洁的、愉快的、属于真我的。

我执是知觉者将自己认同于知觉的能力。

迷恋是对欲望的追逐。

厌弃是住在痛苦之中。

贪求在那些有学识的人之中仍然存在,是会自己助长的。

这些障碍还在精微阶段时,可以做相反的事情来消除。

如果成形以后,可以静坐冥想来消除。

那些障碍由过去的业行而来,在可见及不可见的界域发生作用。

一旦生根,使影响生命的状况、生命的长短和种种经验。

由于行善与行恶的不同,分别产生乐果与苦果。

    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甚么都是苦的。

因为一切都在改变,事物变成它们相反的状态。

还未来到的痛苦是可以避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