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經全文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瑜伽经》全文

《瑜伽经》全文. ... 帕坦伽利先生在《瑜伽经》里第一个词语就是:“现在”,它是这部实修手册的起点和 ... 全神合一(入定)是瑜伽经的最终目标。

厚德载物乾/道法/《瑜伽经》全文转word全屏打印修改转藏+1分享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扫一扫大 中 小《瑜伽经》全文2018-05-13 厚德载物乾展开全文“瑜伽经”约作于公元前300年。

英译、汉译、及其他语种版本诸多,各各不同,分句断句、词语言辞不一。

作者圣哲帕坦伽利是古瑜伽万年集大成者,此经是修行瑜伽灯塔上的明珠。

它赋予了“合一”的理论和知识,指出了人类“合一”的定义、内容、过程中身心灵的变化等,是一部纯经典实修手册。

'掌握此法,终极智慧出现。

'----帕坦伽利。

 《瑜伽经》是人类经典中的钻石,因为他不是理论,是实修技术指南、操作手册、技术体系。

凡是将此经著述成书,就是在理论化,都是在制造更多的知见障,心识碍。

知识对障碍。

而完全违背经之大旨(非理论):“操作手册、技术指南、技术体系”。

略整理此群众版,浅显易懂适合大众阅读使用,精进版往后整理。

 现在。

帕坦伽利先生在《瑜伽经》里第一个词语就是:“现在”,它是这部实修手册的起点和门槛,又是这部经典最后的终点和归属。

“现在”这个词语每个人每天都在说,出现的频率同从灵性课程出来的人说“当下”一样高。

佛法里讲:“当下”是最小的时间单位,1分钟有60秒,1秒钟60个刹那,一刹那有60个当下,1秒钟有3600个当下,把时间切到很小很小的单位,那么我们常说的“永恒”就呈现出来了,当下就是永恒。

人类活着,就是活在这个“永恒”里,也就是所谓每一个当下。

只有证悟、穿透这个“当人”,才可能“现在”,即明心见性。

“现在”是《瑜伽经》的起点也是终点。

全神合一(入定)是瑜伽经的最终目标。

入定并不是无意识的呆坐,瑜伽也不是软体体操。

全神合一就能超脱肉体的制约----这是彻悟者的核心方法。

 一、心性合一/全神合一现在。

解释什么是瑜伽。

瑜伽是转变意识的练习。

这样,行者便能找回本来面目。

否则,就是意识的傀儡。

这些意识有五种,痛苦的与不痛苦的:知识、谬误、幻想、睡眠和记忆。

知觉、推论与亲证都属于知识。

错误的知识是谬误,不由实相而来都是幻相。

觉醒的失去便产生睡眠。

那些经验过的事物还残存的便是记忆。

通过锻炼、训练、去执,就能控制以的五种意识。

坚持不懈,就能打下牢固的基础。

不执着就是对物质闻,毫无欲望。

知道了真我,对世上种种都无欲无求,是生命最高的境界。

最高的合一:由真我与宇宙联合而产生真理、明辨、喜乐的知觉。

另一种“合一”由舍弃世俗和持久的锻炼达成,可以消解旧习性。

一切无分别,完全溶入最高的自然。

一部人则要经过信心、发奋、记忆、静虑、智能等阶段。

一部分人愿力很强,很快便可进入冥想(合一)。

由温和到强烈的锻炼,效果最好。

此亦可由对神(最高的自然)的顺服达到。

神的灵,不受任何性质或行动所影响。

祂是所有知识的来源。

祂是古往今来所有人的导师。

祂的象征就是那神圣的声音(OM)。

常念诵OM,就能天人合一,到达彼岸。

通过OM可达至宇宙的意识,并使一切毫无障碍。

疾病、怠惰、犹豫、疲弱、物欲、谬见、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稳定,这些都是令意识分散的障碍,以及忧虑、紧张、呼吸不匀等。

练习瑜伽可克服这一切。

心境的平静来自友爱、仁爱、喜乐、平等心。

要平等对待乐与苦,值得的和不值得的,这样就能使意识纯洁。

控制呼吸、学会呼吸也能克服这一切。

精微的知觉能使意识转变,使心灵平静,但全依靠那超越的、内在的光。

或专心于呼吸之间的暂停。

或专心于更高级的感觉活动,使心灵平静。

或专心于无欲的意识状态。

或专心于梦境和睡眠中的知识。

或入神于任意对象。

掌握入神,对象可从无限



2. 巴加坦里的瑜伽经全文

1.巴坦加里的瑜伽经怎么样每一个古老民族都有它传承至今并惠泽今人的瑰宝,​中国有道德经、黄帝内经,印度有佛经和瑜伽经。

这些用文字保存 ...1.巴坦加里的瑜伽经怎么样每一个古老民族都有它传承至今并惠泽今人的瑰宝,中国有道德经、黄帝内经,印度有佛经和瑜伽经。

这些用文字保存下来的经典,都是先圣们用生命悟得的宇宙真理。

现今的时代,经典都容易被误读。

曾经的瑜伽和中国的道家、印度的佛家一样,学习是为了达到天人合一。

身体的锻炼很重要,但那只是浩瀚瑜伽知识中的一小部分。

昨天晨瑞老师还说到,瑜伽有八个分支,体位法只是其中的八分之一。

瑜伽经里告诉我们,约束心灵的变化就是瑜伽。

瑜伽是依据身体与心灵的控制。

“印度最伟大的哲学圣典之一《卡塔优婆尼沙》形容瑜伽是‘人类身体的感官完全被控制及无知觉’。

就像中国传统文明中的”太极“是一样的。

印度人认为身、心、灵是相互联系的,身体的健康取决于心灵的安宁,瑜伽是依据这个基本哲理发展出来的。

”“瑜伽经的内容既紧密又简洁,一定要慢慢地念,小心地念,并带入冥想。

这时,你就可以用‘心’来学习一些最重要、最有用的知识。

这本书不像一般流行小说(快速看完后丢掷一边),也不是一本以哲学和理论来充实内心的博学书籍,它是一本实用手册,你每看一次,就会吸收得更多,进而帮助你成长。

所以,就让我们慢慢地学习吧。

不管我们知道多少,让我们练习它,不断地练习——练习是瑜伽最重要的精神,我们就能找到我们的心灵通道。

这段话是本书的讲述者沙吉难陀大师写的序,我认为最适合拿来做书评。

立志学习瑜伽的人,有两本经典是必读的,就像佛经里的《金刚经》和《心经》,一本是最神圣的《薄珈梵歌》,另一本就是最完整的经典《巴加坦里的瑜伽经》。

本书时沙大师对《巴加坦里的瑜伽经》的解读,针对每段经文都有他的讲解。

”在这短短的一百九十六句简短经文里,所有的瑜伽学问被清楚地描绘出轮廓:包括它的目的、需要的练习、学习途中遇到的障碍、如何排除障碍以及从练习中得到成果的精确描述“。

作为一个瑜伽修行者,对待此书最好的态度是:信受奉行。

愿每一位立志于修行瑜伽的朋友都从中受益,并努力练习约束控制你的心灵,而不是只专注于你的体位和动作是否完美。

2.ashtanga是什么在两千多年前柏坦加利(Patanjali)将瑜伽系统化,编写成了《瑜伽经》(YogaSutra)一书,即是为人所知的“Ashtanga瑜伽”或“八肢瑜伽”,辑录了完整的瑜伽哲学知识,共有196段经文。

瑜伽的“八肢”根据《瑜伽经》记载,瑜伽有不同的修炼方法。

于SwamiSvatmarama记载的古典文献《Hathapradipika》,也有详细说明这“八肢”(EightLimbs),即八个达到人和宇宙精神合一的步骤:1.自我控制(Yama):讲求慈悲、不贪婪、正直、纯净、不受欲望束缚等。

2.遵行(Niyama):包括洁净身心、知足、克制、修习圣贤古训,以及对天地保持虔敬的心。

3.瑜伽姿势(Asana):稳定和舒服的姿势。

4.调息法(Pranayama):呼吸的控制和能量的处理。

5.控制感官(Pratyahara):进行练习语音冥想,收敛感觉,是练习专注力前的预备功。

6.执持(Dharana):集中专注力以提升生命之气,是冥想前的预备功。

7.禅定(Dhyana):即冥想,以提升生命之气。

8.入定,或三摩地(Samadhi):超越意识的境界。

当身体和感官静止时,看似在睡眠,但头脑仍保持警惕,亦像清醒的。

3.AshtangA是什么意思在两千多年前柏坦加利(Patanjali)将瑜伽系统化,编写成了《瑜伽经》(YogaSutra)一书,即是为人所知的“Ashtanga瑜伽”或“八肢瑜伽”,辑录了完整的瑜伽哲学知识,共有196段经文。

瑜伽的“八肢”根据《瑜伽经》记载,瑜伽有不同的修炼方法。

于SwamiSvatmarama记载的古典文献《Hathapradipika》,也有详细说明这“八肢”(EightLimbs),即八个达到人和宇宙精神合一的步骤:1.自我控制(Yama):讲求慈悲、不贪婪、正直、纯净、不受欲望束缚等。

2.遵行(Niyama):包括洁净身心



3. 瑜伽经全文

包括瑜伽经语录,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瑜伽经全文,请站内搜索瑜伽经全文了解更 ... 按:《瑜伽经》约诞生于公元前二世纪,作者是被誉为“瑜伽之父”的圣哲“帕坦伽利” ...首页瑜伽经全文•2021-06-2305:35:03瑜伽经语录瑜伽经语录按:《瑜伽经》约诞生于公元前二世纪,作者是被誉为“瑜伽之父”的圣哲“帕坦伽利”。

实际上,《瑜伽经》并非是圣哲自己完成的,和中国的《论语》一样:圣哲自己讲授,圣哲的弟子把圣哲的教言结集成册;它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1.圣哲帕坦伽利的概况由于古代印度人很不注重历史,多数重要经典的诞生时间和相关人物的生平年代都很模糊。

关于《瑜伽经》的诞生时间及其作者帕坦伽利的生平等情况,同样也很模糊。

如今我们只知道《瑜伽经》约诞生于公元前二世纪,作者是被尊为“瑜伽之父”的圣哲帕坦伽利。

据载,帕坦伽利是公元前二世纪的一位通过瑜伽修行获得根本成就的隐士。

可能因为帕坦伽利终生远离人群,逍遥山林,故世人对他的生平知之甚少,以至于后人无从知晓这位圣哲生卒时间,年寿几何,以及父母、种姓、师承、婚否、子嗣等。

只知道他是一位如释迦牟尼佛那样获得生命彻底开悟的瑜伽圣哲,他有众多弟子,并时常给予弟子们一些重要的教导。

他的弟子们将他的教导记录下来并结集成书,此书即《瑜伽经》,有时称之为《帕坦伽利瑜伽经》或《瑜伽圣经》。

2.《瑜伽经》的内容结构和成书方式《瑜伽经》的内容结构和成书方式与我国的《论语》十分相似。

从内容结构来看,《瑜伽经》也是由一句一句的格言构成,全经分四个篇章,共196节经文;从成书方式来看,《瑜伽经》也是由弟子们将圣哲的教导记录(包括大脑记忆和文字记录)下来而结集成书。

《论语》里收录了孔子和弟子们,以及再传弟子和三传弟子们共四代圣贤的语录。

历代《瑜伽经》的学者同样认为,《瑜伽经》的成书是有一个过程的,非一次性成书,而是在圣哲去世后的一二百年甚至三四百年间,其再传弟子们,对《瑜伽经》有一个持续的增补过程。

这个过程的下限日期,历代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应截止于公元后二世纪,又有一些学者认为应截止于公元后十世纪甚至更晚。

多数印度本地学者认可或接受“截止于公元后二世纪”的观点,即《瑜伽经》的成书过程持续了一百年至四百年之久。

从一百年至四百年这个时间上推断,参与《瑜伽经》结集和编撰者,不可能全部是圣哲的直传弟子,应该还有他的再传弟子和三传、四传乃至更晚期的弟子们参与了《瑜伽经》结集和编撰。

3.经典起初均是由师徒口耳相传的在印度有一个传统,几乎所有的经典起初都是师徒之间口耳相传,待相传数代乃至数十代后,再有某人或某些人将其辑录成册,以利流传。

包括佛经在内的经典都经过了这样一个口耳相传的过程后才成书的,或文字与口头相传并存于世,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经典有一个不断修改和补充的原因。

也就是说,很多经典都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为这些后代传人们会不断地将口耳相传来的内容增补到经文里去。

《瑜伽经》的成书过程,也未能例外。

ISBN978-7-5117-2994-1作者:潘麟定价:58元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瑜伽经〉直解》连载一潘麟导师/文教父经典片段语录《教父》为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于1969年所写的小说作品,描述有关的在美黑手党教父维托与其家族的历史。

马里奥·普佐从小喜欢听意大利黑手党Mafia的故事。

普佐与弗朗西斯·科普拉(FrancisCoppola)合作,将《教父》改编成电影剧本,1972年搬上银幕,由巨星马龙·白兰度主演,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

【经典语录】1、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让敌人高估你的缺点。

2、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3、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4、我花了一辈子,就学会了小心,女人和小孩能够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

5、最好的威胁是不采取行动,一旦采取行动却没收到效果,人们就不再怕威胁了。

6、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的。

7、离你的朋友近些,但离你的敌人要更近,这样你才能更了解他。

8、把意外当做是对自己尊严侮辱的人永远不会再遭到意外。

9、不要轻易说出你的理想,不给别人嘲笑你的机会。

10、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所谓的清



4. 《瑜伽经》全文

《瑜伽经》全文. 李磊瑜伽 ... 瑜伽是学会控制意识的转变。

这样,知觉者便能还其 ... 瑜伽是对身体加以自律,学习经典,和对神的顺服。

目的是促进 ...豆瓣登录注册李磊瑜伽李磊瑜伽活動*分享瑜伽+旅行瑜伽生活課程及價格>瑜伽修習堂《瑜伽经》全文李磊瑜伽2015-08-1908:16:55第一章静坐冥想现在,我们要解释什么是瑜伽。

瑜伽是学会控制意识的转变。

这样,知觉者便能还其本来面目。

否则,我们便会认同于那些转变。

那些转变有五种,痛苦的与不痛苦的:知识、谬误、幻想、睡眠和记忆。

知觉、推论与亲证都是知识。

错误的知识是谬误,不由实相而来。

字面的知识但没有对象便是幻想。

觉醒的失去便产生睡眠。

那些经验过的事物还残存的便是记忆。

    通过锻炼和不执着于物,便能控制以上种种。

坚持不懈便是锻炼。

经过一段长时间,使能打下牢固的基础。

不执着便是对所见所听之物,毫无欲望。

由于知道了自己的真我,对世上种种都无欲无求,这便是最高的。

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与宇宙联合而产生真理、明辨、喜乐的知觉。

另一种冥想是由舍弃世俗和持久的锻炼达成,可以消解那些旧的习性。

那些无分别的存有,没有了身体,完全溶入最高的自然。

其它人则要经过信心、发奋、记忆、静虑、智能等阶段。

有些人意愿很强,很快便可进入冥想。

由温和到强烈的锻炼,效果最好。

此亦可由对神的顺服达到。

神的灵,不受任何性质或行动所影响。

祂是所有知识的来源。

祂是古人,以至于今人的导师。

祂的象征便是那神圣的声音(AUM)。

此声应常念诵,便可达到成功。

由它可达至宇宙的意识,并使一切毫无障碍。

疾病、怠惰、犹豫、疲弱、物欲、谬见、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稳定,这些都是令意识分散的障碍。

此外还有忧虑、紧张、呼吸不匀等。

练习瑜伽可克服这一切。

心境的平静来自友谊、仁爱、喜乐和平等心。

要平等对待快乐的与受苦的,值得的和不值得的,便能使意识纯洁。

控制呼吸也能克服这一切。

精微的知觉产生最高的意识转变,使心灵平静。

这是由于那超越的、内在的光。

亦由于意识控制了欲望。

亦由于对梦境和睡眠的知识。

亦由于静坐冥想的锻炼。

那联合由小至原子大至无限都能主宰。

真正的知见是知觉者、知觉的能力与被知觉者三者完全通透。

知觉者能像通过无疵的宝石来直观对象。

真确的知识是能直观对象。

同时思维有所转化,净化了记忆,使对象能在无思维的状态下呈现。

精微的对象在无分别的情况下呈现。

以上的叫有种子的冥想。

但如果达到无分别心的冥想,真我便呈现。

智慧使与真理合一此与言辞的推理截然不同。

这种由静坐冥想而生的状态会超越以前的思想习性。

这种控制一旦达成,便达到无种子的冥想。

第二章实践锻炼瑜伽是对身体加以自律,学习经典,和对神的顺服。

目的是促进冥想,除去障碍的根源。

无知、我执、迷恋、厌弃、贪求,是生命的五种障碍。

无知是其余几项的温床,无论是沉睡的、轻微的、可构成障碍的还是激烈的。

无知将那些不是永恒的、不纯洁的、痛苦的、不属真我的,认同为永恒的、纯洁的、愉快的、属于真我的。

我执是知觉者将自己认同于知觉的能力。

迷恋是对欲望的追逐。

厌弃是住在痛苦之中。

贪求在那些有学识的人之中仍然存在,是会自己助长的。

这些障碍还在精微阶段时,可以做相反的事情来消除。

如果成形以后,可以静坐冥想来消除。

那些障碍由过去的业行而来,在可见及不可见的界域发生作用。

一旦生根,使影响生命的状况、生命的长短和种种经验。

由于行善与行恶的不同,分别产生乐果与苦果。

    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甚么都是苦的。

因为一切都在改变,事物变成它们相反的状态。

还未来到的痛苦是可以避



5. 瑜伽經全文

瑜伽經全文第一章靜坐冥想. 1.1 現在,我們要解釋甚麼是瑜伽。

1.2 瑜伽是學會控制意識的轉變。

1.3 這樣,知覺者便能還其本來面目。

2016年6月6日星期一瑜伽經全文ForwardFrom:http://www.ptworkout.net/ygc.htm瑜伽經全文第一章靜坐冥想1.1現在,我們要解釋甚麼是瑜伽。

1.2瑜伽是學會控制意識的轉變。

1.3這樣,知覺者便能還其本來面目。

1.4否則,我們便會認同於那些轉變。

1.5那些轉變有五種,痛苦的與不痛苦的:1.6知識、謬誤、幻想、睡眠和記憶。

1.7知覺、推論與親證都是知識。

1.8錯誤的知識是謬誤,不由實相而來。

1.9字面的知識但沒有物件便是幻想。

1.10覺醒的失去便產生睡眠。

1.11那些經驗過的事物還殘存的便是記憶。

1.12通過鍛煉和不執著於物,便能控制以上種種。

1.13堅持不懈便是鍛煉。

1.14經過一段長時間,便能打下牢固的基礎。

1.15不執著便是對所見所聽之物,毫無欲望。

1.16由於知道了自己的真我,對世上種種都無欲無求,這便是最高的。

1.17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與宇宙聯合而產生真理、明辨、喜樂的知覺。

1.18另一種冥想是由捨棄世俗和持久的鍛煉達成,可以消解那些舊的習性。

1.19那些無分別的存有,沒有了身體,完全溶入最高的自然。

1.20其他人則要經過信心、發奮、記憶、靜慮、智慧等階段。

1.21有些人意願很強,很快便可進入冥想。

1.22由溫和到強烈的鍛煉,效果最好。

1.23此亦可由對神的順服達到。

1.24神的靈,不受任何性質或行動所影響。

1.25她是所有知識的來源。

1.26她是古人,以至於今人的導師。

1.27她的象徵便是那神聖的聲音(AUM)。

1.28此聲應常念誦,便可達到成功。

1.29由它可達至宇宙的意識,並使一切毫無障礙。

1.30疾病、怠惰、猶豫、疲弱、物欲、謬見、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穩定,這些都是令意識分散的障礙。

1.31此外還有憂慮、緊張、呼吸不勻等。

1.32練習瑜伽可克服這一切。

1.33心境的平靜來自友誼、仁愛、喜樂和平等心。

要平等對待快樂的與受苦的,值得的和不值得的,便能使意識純潔。

1.34控制呼吸也能克服這一切。

1.35精微的知覺產生最高的意識轉變,使心靈平靜。

1.36這是由於那超越的、內在的光。

1.37亦由於意識控制了欲望。

1.38亦由於對夢境和睡眠的知識。

1.39亦由於靜坐冥想的鍛煉。

1.40那聯合由小至原子大至無限都能主宰。

1.41真正的知見是知覺者、知覺的能力與被知覺者三者完全通透。

1.42知覺者能像通過無疵的寶石來直觀對象。

1.43真確的知識是能直觀物件。

1.44同時思維有所轉化,淨化了記憶,使物件能在無思維的狀態下呈現。

1.45精微的物件在無分別的情況下呈現。

1.46以上的叫有種子的冥想。

1.47但如果達到無分別心的冥想,真我便呈現。

1.48智能便與真理合一。

1.49此與言辭的推理截然不同。

1.50這種由靜坐冥想而生的狀態會超越以前的思想習性。

1.51這種控制一旦達成,便達到無種子的冥想。

第二章實踐鍛煉2.1瑜伽是對身體加以自律,學習經典,和對神的順服。

2.2目的是促進冥想,除去障礙的根源。

2.3無知、我執、迷戀、厭棄、貪求,是生命的五種障礙。

2.4無知是其餘幾項的溫床,無論是沉睡的、輕微的、可構成障礙的還是激烈的。

2.5無知將那些不是永恆的、不純潔的、痛苦的、不屬真我的,認同為永恆的、純潔的、愉快的、屬於真我的。

2.6我執是知覺者將自己認同於知覺的能力。

2.7迷戀是對欲望的追逐。

2.8厭棄是住在痛苦之中。

2.9貪求在那些有學識的人之中仍然存在,是會自己助長的。



6. 帕坦加利的【瑜珈經】

譯者按:瑜伽經大約成書為西元三百年,而各項歷史文物的出土表明瑜伽在西元前3000年的印度就有相關的修煉了。

帕坦伽利的偉大在於他不加偏見 ...瑜珈練習小屋瑜伽,景美,萬隆,公館跳至主要內容←悟道前的準備中國文化中的儒家—南懷瑾→帕坦加利的【瑜珈經】發佈日期:2007年10月7日,作者:alfredc站長按:這份瑜珈經譯文是香港的釆菊譯的。

來自明師出版社網頁:http://www.angelfire.com/biz/onlinebooks/譯者按:瑜伽經大約成書為西元三百年,而各項歷史文物的出土表明瑜伽在西元前3000年的印度就有相關的修煉了。

帕坦伽利的偉大在於他不加偏見地整理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宗派,又結合古典數論的哲學體系,從而使瑜伽為印度正派哲學所承認,瑜伽也因此影響了印度的各種哲學而取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

瑜伽經由梵文寫成,在翻譯上非常困難。

現存的英譯本有數十種之多,但譯法各有不同,有時分句也不一樣。

這篇譯文只是根據手頭上有的四個英譯本互相參照譯成,只宜作粗略的參考,不能算作確定的版本。

—————————————————————————————————第一章靜坐冥想現在,我們要解釋甚麼是瑜伽。

瑜伽是學會控制意識的轉變。

這樣,知覺者便能還其本來面目。

否則,我們便會認同於那些轉變。

那些轉變有五種,痛苦的與不痛苦的:知識、謬誤、幻想、睡眠和記憶。

知覺、推論與親證都是知識。

錯誤的知識是謬誤,不由實相而來。

字面的知識但沒有對象便是幻想。

失去覺醒便產生睡眠。

那些還殘存的經驗過的事物便是記憶。

通過鍛鍊和不執著於物,便能控制以上種種。

堅持不懈便是鍛鍊。

經過一段長時間,便能打下牢固的基礎。

不執著便是對所見所聽之物毫無欲望。

由於知道了自己的真我,對世上種種都無欲無求,這便是最高的。

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與宇宙聯合而產生真理、明辨、喜樂的知覺。

另一種冥想是由捨棄世俗和持久的鍛鍊達成,可以消解那些舊的習性。

那些無分別的存有,沒有了身體,完全溶入最高的自然。

其他人則要經過信心、發奮、記憶、靜慮、智慧等階段。

有些人意願很強,很快便可進入冥想。

由溫和到強烈的鍛鍊,效果最好。

此亦可由對神的順服達到。

神靈不受任何性質或行動所影響。

祂是所有知識的來源。

祂是古人,以至於今人的導師。

祂的象徵便是那神聖的聲音(AUM)。

此聲應常念誦,便可達到成功。

由它可達至宇宙的意識,並使一切毫無障礙。

疾病、怠惰、猶豫、疲弱、物欲、謬見、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穩定,這些都是令意識分散的障礙。

此外還有憂慮、緊張、呼吸不勻等。

練習瑜伽可克服這一切。

心境的平靜來自友誼、仁愛、喜樂和平等心。

要平等對待快樂的與受苦的,值得的和不值得的,便能使意識純潔。

控制呼吸也能克服這一切。

精微的知覺產生最高的意識轉變,使心靈平靜。

這是由於那超越的、內在的光。

亦由於意識控制了欲望。

亦由於對夢境和睡眠的知識。

亦由於靜坐冥想的鍛鍊。

那聯合由小至原子大至無限都能主宰。

真正的知見是知覺者、知覺的能力與被知覺者三者完全通透。

知覺者能像通過無疵的寶石那樣來直觀對象。

真確的知識是能直觀對象。

同時思維有所轉化,淨化了記憶,使對象能在無思維的狀態下呈現。

精微的對象在無分別的情況下呈現。

以上的叫有種子的冥想。

但如果達到無分別心的冥想,真我便呈現。

智慧便與真理合一。

此與言辭的推理截然不同。

這種由靜坐冥想而生的狀態會超越以前的思想習性。

這種控制一旦達成,便達到無種子的冥想。

第二章實踐鍛鍊瑜伽是對身體加以自律,學習經典,和對神的順服。

目的是促進冥想,除去障礙的根源。

無知、我執、迷戀、厭棄、貪求,是生命的五種障礙。

無知是其餘幾項的溫床,無論是沉睡的、輕微的、可構成障礙的還是激烈的。



7. 《瑜伽經》全文

《瑜伽經》全文. 2017/01/04 來源:雅趣生活 ... 第一章靜坐冥想現在,我們要解釋什麼是瑜伽。

瑜伽是學會控制意識的轉變。

這樣,知覺者便能還其本來面目。

否則, ...Wednesday,Jun23,2021首頁健康美食時尚運勢娛樂旅遊動漫家居科學文化歷史《瑜伽經》全文2017/01/04 來源:雅趣生活...第一章靜坐冥想現在,我們要解釋什麼是瑜伽。

瑜伽是學會控制意識的轉變。

這樣,知覺者便能還其本來面目。

否則,我們便會認同於那些轉變。

那些轉變有五種,痛苦的與不痛苦的:知識、謬誤、幻想、睡眠和記憶。

知覺、推論與親證都是知識。

錯誤的知識是謬誤,不由實相而來。

字面的知識但沒有對象便是幻想。

覺醒的失去便產生睡眠。

那些經驗過的事物還殘存的便是記憶。

通過鍛鍊和不執著於物,便能控制以上種種。

堅持不懈便是鍛鍊。

經過一段長時間,使能打下牢固的基礎。

不執著便是對所見所聽之物,毫無慾望。

由於知道了自己的真我,對世上種種都無欲無求,這便是最高的。

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與宇宙聯合而產生真理、明辨、喜樂的知覺。

另一種冥想是由捨棄世俗和持久的鍛鍊達成,可以消解那些舊的習性。

那些無分別的存有,沒有了身體,完全溶入最高的自然。

其它人則要經過信心、發奮、記憶、靜慮、智能等階段。

有些人意願很強,很快便可進入冥想。

由溫和到強烈的鍛鍊,效果最好。

此亦可由對神的順服達到。

神的靈,不受任何性質或行動所影響。

祂是所有知識的來源。

祂是古人,以至於今人的導師。

祂的象徵便是那神聖的聲音(AUM)。

此聲應常念誦,便可達到成功。

由它可達至宇宙的意識,並使一切毫無障礙。

疾病、怠惰、猶豫、疲弱、物慾、謬見、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穩定,這些都是令意識分散的障礙。

此外還有憂慮、緊張、呼吸不勻等。

練習瑜伽可克服這一切。

心境的平靜來自友誼、仁愛、喜樂和平等心。

要平等對待快樂的與受苦的,值得的和不值得的,便能使意識純潔。

控制呼吸也能克服這一切。

精微的知覺產生最高的意識轉變,使心靈平靜。

這是由於那超越的、內在的光。

亦由於意識控制了慾望。

亦由於對夢境和睡眠的知識。

亦由於靜坐冥想的鍛鍊。

那聯合由小至原子大至無限都能主宰。

真正的知見是知覺者、知覺的能力與被知覺者三者完全通透。

知覺者能像通過無疵的寶石來直觀對象。

真確的知識是能直觀對象。

同時思維有所轉化,凈化了記憶,使對象能在無思維的狀態下呈現。

精微的對象在無分別的情況下呈現。

以上的叫有種子的冥想。

但如果達到無分別心的冥想,真我便呈現。

智慧使與真理合一此與言辭的推理截然不同。

這種由靜坐冥想而生的狀態會超越以前的思想習性。

這種控制一旦達成,便達到無種子的冥想。

第二章實踐鍛鍊瑜伽是對身體加以自律,學習經典,和對神的順服。

目的是促進冥想,除去障礙的根源。

無知、我執、迷戀、厭棄、貪求,是生命的五種障礙。

無知是其餘幾項的溫床,無論是沉睡的、輕微的、可構成障礙的還是激烈的。

無知將那些不是永恆的、不純潔的、痛苦的、不屬真我的,認同為永恆的、純潔的、愉快的、屬於真我的。

我執是知覺者將自己認同於知覺的能力。

迷戀是對慾望的追逐。

厭棄是住在痛苦之中。

貪求在那些有學識的人之中仍然存在,是會自己助長的。

這些障礙還在精微階段時,可以做相反的事情來消除。

如果成形以後,可以靜坐冥想來消除。

那些障礙由過去的業行而來,在可見及不可見的界域發生作用。

一旦生根,使影響生命的狀況、生命的長短和種種經驗。

由於行善與行惡的不同,分別產生樂果與苦果。

對於有智慧的人來說,甚麼都是苦的。

因為一切都在改變,事物變成它們相反的狀態。
<



8. 古印度《瑜伽經》(必須收藏)

《瑜伽經》全文. [古印度] Patanjali(帕坦伽利). 第一章靜坐冥想. 1.1 現在,我們要解釋甚麼是瑜伽。

1.2 瑜伽是學會控制意識的轉變。

1.3 這樣, ...古印度《瑜伽經》(必須收藏)銘悅廣告設計2018-08-0708:22“從公元前5000年開始,直到《梨俱吠陀》的出現爲止,約3000多年,是瑜伽的原始發展時期。

這一時期缺少文字記載,瑜伽由一個原始的哲學思想逐漸發展成爲修行的法門,其中靜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從公元前1500年《吠陀經》籠統的記載,到《奧義書》明確記載的瑜伽及《薄伽梵歌》的出現,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脩實踐變爲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爲、信仰、知識三者並行不悖。

約公元前300年,印度聖哲帕坦伽利(pan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此基礎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爲八支體系,帕坦伽利被尊爲瑜伽之祖。

”《瑜伽經》闡述古典瑜伽的理論,包括185條簡明扼要的箴言,記載了古印度大師們關於神聖、人、自性、物質觀、身體、精神、梵文語音等幾乎所有範疇的論述。

帕坦伽利不加偏見地系統整理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宗派,又結合古典數論的哲學體系,從而使瑜伽爲印度正統派哲學所承認,瑜伽也因此影響了印度的各種哲學而取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

《瑜伽經》是印度古瑜伽之集大成者,在印度瑜伽發展的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成爲古典瑜伽的標誌。

瑜伽經》由梵文寫成,在翻譯上非常困難。

現存的英譯本有數十種之多,但譯法各有不同,有時分句也不一樣。

這篇譯文只是根據四個英譯本互相參照譯成,只宜作粗略的參考,不能算作確定的版本(譯者不詳)。

《瑜伽經》全文[古印度]Patanjali(帕坦伽利)第一章靜坐冥想1.1現在,我們要解釋甚麼是瑜伽。

1.2瑜伽是學會控制意識的轉變。

1.3這樣,知覺者便能還其本來面目。

1.4否則,我們便會認同於那些轉變。

1.5那些轉變有五種,痛苦的與不痛苦的:1.6知識、謬誤、幻想、睡眠和記憶。

1.7知覺、推論與親證都是知識。

1.8錯誤的知識是謬誤,不由實相而來。

1.9字面的知識但沒有對象便是幻想。

1.10覺醒的失去便產生睡眠。

1.11那些經驗過的事物還殘存的便是記憶。

1.12通過鍛鍊和不執着於物,便能控制以上種種。

1.13堅持不懈便是鍛鍊。

1.14經過一段長時間,便能打下牢固的基礎。

1.15不執着便是對所見所聽之物,毫無慾望。

1.16由於知道了自己的真我,對世上種種都無慾無求,這便是最高的。

1.17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與宇宙聯合而產生真理、明辨、喜樂的知覺。

1.18另一種冥想是由捨棄世俗和持久的鍛鍊達成,可以消解那些舊的習性。

1.19那些無分別的存有,沒有了身體,完全溶入最高的自然。

1.20其它人則要經過信心、發奮、記憶、靜慮、智能等階段。

1.21有些人意願很強,很快便可進入冥想。

1.22由溫和到強烈的鍛鍊,效果最好。

1.23此亦可由對神的順服達到。

1.24神的靈,不受任何性質或行動所影響。

1.25祂是所有知識的來源。

1.26祂是古人,以至於今人的導師。

1.27祂的象徵便是那神聖的聲音(AUM)。

1.28此聲應常唸誦,便可達到成功。

1.29由它可達至宇宙的意識,並使一切毫無障礙。

1.30疾病、怠惰、猶豫、疲弱、物慾、謬見、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穩定,這些都是令意識分散的障礙。

1.31此外還有憂慮、緊張、呼吸不勻等。

1.32練習瑜伽可克服這一切。

1.33心境的平靜來自友誼、仁愛、喜樂和平等心。

要平等對待快樂的與受苦的,值得的和不值得的,便能使意識純潔。

1.34控制呼吸也能克服這一切。

1.35精微的知覺產生最高的意識轉變,使心靈平靜。

1.36這是由於那超越的、內在的光。

1.37亦由於意識控制了慾望。

1.38亦由於對夢境和睡眠的知識。

1.39亦由於靜坐冥想的鍛鍊。

1.40那聯合由小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