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焦慮症,不再為小事抓狂 | 焦慮症可以 治癒嗎

精神動力心理治療則幫助患者探索內心深處的情緒衝突或創傷經驗,以緩和焦慮,並教導患者認清壓力來源、改變負面的慣性思考,學習正向思考。

像秦小姐的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身心症遠離焦慮症,不再為小事抓狂收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瀏覽數380,0412010/06/01·作者/李瑟,藍淑娟·出處/康健雜誌第139期放大字體更新日期:2019/11/19更新內容:知名主持人鄭弘儀日前於節目上透露,約10年前罹患了焦慮症,他描述當時發病起來的情況,常渾身不舒服、雙手焦慮到發抖,但一錄影又得與來賓、觀眾談笑風生,讓他不禁無奈表示,「那真的是所謂的雙面人。

」究竟焦慮症是什麼?焦慮與焦慮症又哪裡不一樣?(社群中心) (圖/翻攝自鄭弘儀臉書)-----(以下為原文)「好幾次,我只要預期某天自己會很忙,就會猛鑽牛角尖焦慮不已,擔心這件事做不好,那件事做不完,什麼東西某個人還沒回覆我,擔心自己對不起家人、對不起學生……,滿腦子亂飛著事情,然後身體就會有症狀,覺得吸不到空氣,頭很昏,要暈過去,發熱發紅,冒冷汗,拉肚子……」跟多數女性類似,大學講師秦小姐是個極度追求完美、處於長期壓力的人,只要某天行事曆太緊迫,就會因為過份焦慮而恐慌症發作。

但她後來經過精神科藥物與心理諮商師教她如何減壓、正向思考,而逐漸走出焦慮幽谷。

台灣整體大環境充滿緊張壓力與競爭,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曾經形容台灣是個容易讓人焦慮的地方,幾乎全體罹患「成就上癮症」,事事爭第一、愛拚才會贏。

要扮演多重角色,且責任心強、追求完美的女性尤其容易比男性更會操心,承受更大的壓力,往往變得身心俱疲。

不論國外或台灣的臨床報告都發現,焦慮或憂鬱症女性患者都遠高於男性。

焦慮症常被個案自己誤會為甲狀腺機亢進或心臟有問題,同樣有雙手發抖、冒汗、容易緊張、失眠、體重減輕等甲狀腺機亢進症狀,也會出現胸痛、心跳急促、呼吸困難等心臟病症狀。

病人常跑內分泌科、心臟科,也做許多檢查,結果檢驗數字正常,但這個「你沒病」的診斷,讓焦慮病人更焦慮,偏偏焦慮病人通常特別容易慮病,一點不舒服就立刻跑醫院,又找不出毛病,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說。

焦慮症包含5種:1.廣泛性焦慮症:最普遍,多達四成以上,不論大事小事,患者都異常焦慮、過度擔心,不耐煩、不專心、易怒、睡眠障礙,當焦慮情緒持續6個月以上,就算是焦慮症了。

2.畏懼症:是一種病態的害怕,例如社交焦慮症,總認為別人在看他、嘲笑他,結結巴巴無法對多人說話,嚴重時還會心悸、暈眩、呼吸窘迫、汗流浹背。

3.強迫症:包括強迫的行為或意念,總是懷疑自己看到、摸到的東西,要反覆檢查到「對」的感覺出來才會停止。

4.恐慌症:平常好好的,在特別焦慮時突然強烈感到好像快要死掉的恐怖感覺。

5.壓力創傷症候群:反覆回溯痛苦的記憶,難以入睡,過份警覺,嚴重者甚至產生幻覺。

Q:焦慮與焦慮症哪裡不一樣?台大精神科醫師陳錫中說,其實適當焦慮是健康的,是為了因應威脅或做好一件事的情緒反應,適度焦慮會轉化為發揮潛力,完成任務(例如考試或業績報告)的動力。

但如果焦慮指數太高,反而成為身體功能的障礙,導致受自主神經作用的器官系統、交感神經機能亢進,心臟血管、呼吸、泌尿、呼吸系統都受影響,甚至演變為一種心理疾病。

Q:如何知道我只是情緒焦慮,而不是得了焦慮症?要區分是正常還是病態,關鍵在日常生活的功能。

焦慮症是過分的焦慮,超出合理的範圍,且揮之不去,控制不了,影響了日常生活,例如一般人出門前會檢查門、窗、瓦斯,但焦慮症患者可能會再三檢查,且出門後還一直牽掛,很想奔回家再三查看,無法專心上班,影響工作出錯,後來只好辭職。

「重點在於患者自己會覺得很痛苦;如果一個人有潔癖,但是做得快樂,那就不是焦慮症了,」陳錫中指出,一般人很難自己辨別是否有焦慮症,最好的辦法是覺得有身體症狀時,去看身心或精神科醫師,交給醫生判斷到底是哪種焦慮症,及早找出對策,減輕痛苦。

Q:一旦診斷是焦慮症,該怎麼辦?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院(NIMH)指出,焦慮症是最普遍的精神疾病,不要擔心被貼標籤而拖著不去治療。

目前治療焦慮症的方法,藥物治療加上心理諮商,效果都相當不錯。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