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囊腫 | 腱鞘囊腫硬化

腱鞘囊腫是指急、慢性損傷後出現在關節囊或腱鞘附近的高出皮面的囊腫,有時可引起局部疼痛和 ... X光片顯示,關節間隙狹窄,不平整,硬化或骨質增生。

關閉廣告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跳到主文一、推;二、灸;三、針;四、用藥(人體有大藥)經筋醫學是一部傳自古老醫學的智慧寶藏,探討人體結構有別于現代醫學,經筋醫學以整體結構論局部病理變化。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TEST預約專線:0934-020-265地址: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295號Email:[email protected]:YCT0934020265Dec01Tue200910:12腱鞘囊腫腱鞘囊腫是指急、慢性損傷後出現在關節囊或腱鞘附近的高出皮面的囊腫,有時可引起局部疼痛和活動受限。

中醫稱之「聚筋」、「筋瘤」、「筋結」。

本病好發於中青年,女性多見。

 腱鞘囊腫易發部位的順序是:腕關節背部、腕關節的掌側面、手指背面和掌面、足背部、趾背部、腕關節的側面和膕窩。

其中腕手部腱鞘囊腫占70%左右。

 囊腫腔有單房性和多房性之分。

囊腫壁的外層由纖維組織構成,內層為白色光滑的內皮膜覆蓋,囊內充滿膠狀粘液。

囊腔可與關節腔或腱鞘相通,但也有成封閉狀者。

 【病因病機】:病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但從臨床觀察,與各種急、慢性外傷有一定的關係。

關節囊、腱鞘及韌帶中的纖維結構組織由於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而致局限性營養不良,進而發生退行性粘液樣變性,遂呈囊腫。

也有人認為是由於關節囊或腱鞘膜向外突出,形成疝狀物。

 囊腫的外層為較堅韌的纖維結締組織,內層系類似滑膜白色光滑的內皮膜覆蓋,內容物為淡黃色澄清的膠狀粘液。

部分患者的囊腫基底部比較廣闊,並與關節囊或腱鞘相通。

經過長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囊壁逐漸肥厚變硬,甚至達到與軟骨硬度相似的程度。

囊內沒有腫瘤細胞,不屬於腫瘤範疇。

囊腫可嵌頓於關節間隙,突出於關節或腱鞘附近的皮下,形成半球形的隆起,因其外形象瘤,故又稱之為「筋瘤」。

日久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經久不癒。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外傷筋膜,邪氣所居,鬱滯而運化不暢,水液積聚於骨節經絡而成。

 【臨床表現】:囊腫多逐漸發生,成長緩慢,一般呈半球狀隆起,似蠶豆大,外形一般光滑。

患者局部酸痛或疼痛,有時會向囊腫周圍放射。

若囊腫和腱鞘相連,患部遠端會出現軟弱無力的感覺。

有時囊腫可壓迫其周圍的神經和血管,從而出現相應的神經壓迫症狀。

如壓迫尺神經支或正中神經幹,則發生感覺運動障礙等。

 【檢查】:(一)囊腫在皮下,高出皮面,或大或小,一般不超過2釐米,呈圓形或橢圓形;壓痛輕微或無壓痛。

(二)觸診時質地較軟,可有波動感,且周緣大小可能發生變動。

日久囊腫可變小、變硬。

 【診斷】:根據發病部位、症狀體徵,可做出明確診斷。

 【鑒別診斷】:(一)滑膜囊腫: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並發症,或屬一個症狀。

特點是炎性過程廣泛,病變範圍擴大,基底部較寬廣。

(二)腕背骨膨隆症:又稱腕凸症。

多發生於骨性擠壓傷、急性或慢性暴力傷、肌肉牽拉或慢性勞損等,主要症狀為第二、第三腕掌關節背側隆突畸形,疼痛無力,壓痛明顯,過度背伸和抗阻力時症狀加重。

X光片顯示,關節間隙狹窄,不平整,硬化或骨質增生。

 【治療】:(一)治療原則:活血化瘀,理筋散結。

(二)取穴與部位:以囊腫局部為主(以腕背側為例)。

(三)主要手法:按揉、按壓、敲擊法等。

(四)操作方法:1、準備手法:患者坐位,患腕伸直,醫者在囊腫及周圍用按揉法治療2分鐘。

2、治療手法:接著,將患者腕部固定並掌屈,然後用右指將囊腫用力持續按壓,直至擠破囊腫。

本法適應於一般囊腫。

或者將患腕平置於軟枕上,腕背向上並略呈掌屈,術者一手握患手維持其位置穩定。

另一手持換藥用彎盤或叩診錘,用力迅速而準確地向囊腫叩擊,往往一下即可擊破,如囊腫堅硬一次未擊破時,可加擊一、二下。

本法適應於囊腫大而堅硬者。

3、結束手法:最後,在囊腫及周圍用按揉法治療1分鐘,用綳帶加壓包紮固定2~3天。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