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電圖檢查 | 肌肉神經傳導

來輔助診斷神經肌肉疾患的檢查。

肌電診斷檢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經傳導檢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2.針極肌電圖檢查(needle ...:::特殊檢查肌電圖檢查心肺功能復健室:::首頁>診療內容>特殊檢查>肌電圖檢查肌電圖檢查A-AA+肌電診斷簡介邱然偉 詹瑞棋       肌電診斷(electrodiagnosis)是利用神經及肌肉的電生理特性,以電流刺激神經記錄其運動和感覺的反應波;或用針極記錄肌肉的電生理活動。

來輔助診斷神經肌肉疾患的檢查。

肌電診斷檢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1.神經傳導檢查(nerveconductionstudies)2.針極肌電圖檢查(needleelectromyography)3.誘發電位檢查(evokedpotentials)。

臨床上藉著上述檢查可幫助診斷中樞神經、週邊神經及肌肉病變。

特別是對於下運動神經元、神經根、神經叢、神經肌肉接點(neuromuscular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種異常,神經傳導檢查及針極肌電圖檢查均可幫助偵測病變的性質(區分神經病變或肌肉病變)、位置(神經根、叢、或週邊神經病變)及嚴重度,以協助正確臨床診斷、選擇治療方式,及評估效果與預後。

以下就此三類肌電診斷檢查作一概括介紹:神經傳導檢查        以電極刺激受測神經,而於其支配的感覺神經或肌肉上記錄電位,以得到感覺神經電位波(sensorynerveactionpotential)、複合肌肉動作電位波(compoundmuscleactionpotential),及特殊反射的電位波(H-reflex及F-response)之檢查。

檢查方法是以超大電量刺激(supramaximalstimulation)來刺激受測神經(H反射例外),以使該神經所有軸突均同時興奮,而得到一最大反應波,根據此最大反應波之傳導潛期(latency),振幅(amplitude),表面積(surfacearea),及傳導速度(nerveconductionvelocity),再與正常值作比較,可以幫助區別神經的軸突病變(axonopathy)或髓鞘病變(demyelination)。

例如在髓鞘病變可見潛期延長或傳導速度變慢,而軸突病變或有肌纖維喪失則可導致振幅或表面積減小。

須注意的是有些因素會影響檢查所得參數值,包括檢查者技術、病人年齡、及皮表溫度等,因此,檢查時須將此等因素列入考慮,才能得到正確檢查結果。

以正中神經為例,感覺及運動神經傳導檢查之方法如圖I所示,上下肢其他神經之檢查可比照此法,包括上肢的尺神經、橈神經、腋神經及肌皮神經,及下肢的股神經、腓神經、後脛神經、外側股皮神經、隱神經、腓腸神經及內外腳掌神經等。

       F反應及H反射之測定:F反應是利用超大電量刺激神經,使去極波沿運動神經軸突逆向傳到脊髓,再經同一運動神經元或數個中間神經元後傳回下運動神經元,引發其支配的肌肉收縮所產生之反應波。

經由一定次數之刺激(20-100次)可計算其出現頻率及傳導潛期,當出現頻率變少或傳導潛期延長則表該運動神經至脊髓的近端傳導徑路有問題。

H反射則是利用較小電量刺激神經,經感覺神經纖維向上傳導至脊髓,再經單一突觸聯結(monosynape)傳入下運動神經元而引發肌肉收縮所記錄到之反應波,同時隨著電量加大、複合肌肉動作電位波逐漸變大,H反射波會逐漸被抑制變小乃至消失。

H反射不同於F反應,後者可見於所有運動神經,而H反射在正常成人只在於第一薦椎神經根所支配的肌肉為必定出現,其他部位則較少見。

若H反射消失則表該神經根有病變或是傳導徑路的其他部位有問題,相反的若H反射大量出現於其他部位則代表中樞神經病變。

       重覆電刺激檢查(repetitivenervestimulation)主要用於診斷神經肌肉接點之異常。

檢查方法是利用低頻(2-3Hz)或高頻(10-20Hz)的電刺激連續刺激神經,記錄複合肌肉動作電位波,若於低頻電刺激下出現遞減反應(decrementresponse),即前五個連續電位波中,最小的波與第一個最大波間振幅減小達10%以上,則可診斷重症肌無力;反之若於高頻電刺激下,連續電位波顯示遞增反應(incrementresponse)則為肌無力症候群(Myasthenicsyndrome)。

  針極肌電圖檢查        利用針極刺入肌肉,記錄其各種狀態下的電位活動,再經由多條肌肉的檢查來判定神經、肌肉病變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