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造詞 | 巴造詞

巴”字的造詞. 巴字在開頭的詞語↑. 巴巴兒的. 1.特地。

急忙,急迫。

2.猶巴不得。

巴巴頭. 方言。

婦女梳的圓形發髻。

巴鼻. 來由;根據。

巴臂. 巴鼻。

巴不得.造詞開頭造詞結尾造詞中間造詞成語造詞造詞巴的造詞巴造詞“巴”字的造詞巴字在開頭的詞語↑巴巴兒的1.特地。

急忙,急迫。

2.猶巴不得。

巴巴頭方言。

婦女梳的圓形發髻。

巴鼻來由;根據。

巴臂巴鼻。

巴不得迫切希望:巴不得明天早晨就到北京。

巴不的見“巴不得”。

巴布亞人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的民族。

約445萬人(1983年)。

通用英語。

崇拜圖騰和祖先,少數信基督教新教。

流行斑痕文身。

一般從事農業,山區的兼營采集、狩獵,沿海的從事漁業。

巴賨1.謂巴中地帶。

2.指巴中一帶的人。

3.古代巴人所交納的賦稅。

巴人呼賦為賨,故稱。

巴噠見“巴答”。

巴答1.亦作“巴噠”。

2.象聲詞。

形容嘴巴開合或碰擊聲。

巴旦杏1.亦作“巴旦”。

2.伊朗語的音譯。

一名扁桃。

薔薇科。

落葉喬木。

葉披針形。

果實帶扁,果肉薄而少汁。

有許多變種。

種仁分甘苦兩種,成分與效用大致與杏仁相同。

巴氐氐人的一支。

東漢末,自巴西(治今四川閬中縣)﹑宕渠(治今四川渠縣東北)郡北徙于漢中楊車板,號為楊車巴。

魏武帝時,首領李虎率族眾500余戶附魏,受封將軍,并將族眾盡遷略陽北(今甘肅秦安縣東南),遂號為巴氐。

西晉元康(公元291-299年)年間,關西連年饑饉,族人又大量流入四川。

首領李特乘機擁兵割據,于西晉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建立成漢政權,為十六國之一。

后漸與當地漢族融合。

巴豆植物名。

產于巴蜀,其形如豆,故名。

中醫藥上以果實入藥,性熱,味辛,功能破積﹑逐水﹑涌吐痰涎,主治寒結便秘﹑腹水腫脹等。

有大毒,須慎用。

巴兒1.猿的別稱。

2.指巴蜀(今四川省)年青人。

巴兒思見“巴而思”。

巴而思1.亦作“巴兒思”。

2.蒙語,虎。

巴嘎蒙語,“隊”的意思。

清代旗以下的基層單位,一稱“什戶”。

解放后,內蒙古自治區在牧區仍采用這一習慣上的稱謂,作為鄉一級政權機關。

1954年后,“巴嘎”相當于自然村。

巴干達人也稱“干達人”、“瓦干達人”。

烏干達的主體民族。

另有少數分布在坦桑尼亞等國。

約281萬人(1985年)。

講干達語。

多信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部分保持傳統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主要從事熱帶鋤耕農業和畜牧業,也有的從事漁牧業。

巴格達伊拉克首都。

人口450萬(1995年)。

公元762年被定為阿拉伯帝國都城,9世紀曾為伊斯蘭教中心。

1921年成為首都。

全國最大工業中心,有煉油、鋼鐵、水泥等工業。

中東重要國際航空站。

多清真寺。

城南有巴比倫古城遺址,游覽業興盛。

巴火相傳后漢欒巴噴酒滅火的故事。

《后漢書.欒巴傳》:“﹝欒巴﹞遷沛相。

所在有績,征拜尚書。

”李賢注引《神仙傳》:“巴為尚書,正朝大會,巴獨后到,又飲酒西南噀之。

有司奏巴不敬。

有詔問巴,巴頓首謝曰:‘臣本縣成都市失火,臣故因酒為雨以滅火。

臣不敢不敬。

’詔即以驛書問成都,成都答言:‘正旦大失火,食時有雨從東北來,火乃息,雨皆酒臭。

’后忽一旦大風,天霧晦暝,對坐皆不相見,失巴所在。

尋問之,云其日還成都,與親故別也。

”后詩文中因以“巴火”為火的泛稱。

巴戟見“巴戟天”。

巴戟天常綠灌木名。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