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系統 | 水晶體屈光度

... 為全眼球之屈光度。

此為靜態下的屈光狀態,當達到最大調節時可為70.6D,即增加了+12D的屈光力,它主要是通過改變晶體前表面彎曲度來實現的,從而用於視近的需要。

三、               眼屈光系統眼的屈光系統可以大致看作為一套複雜的由多個光學元件所構成的同心共軸屈光系統。

光線經過角膜的前表面、角膜基質、角膜後表面、房水、晶狀體前表面、晶狀體基質及核、晶狀體後表面、玻璃體這樣一系列的屈光間質的屈光作用,才最終到達視網膜而成像。

要想知道眼球的屈光狀態及各屈光間質在眼屈光中的作用,首先就要瞭解各屈光間質的表面彎曲度、屈光指數,以及彼此間的位置關係,從而計算出整個屈光系統的屈光力、最終成像的位置是否能與眼軸長度相匹配而形成清晰的像。

(一)眼球的光學常數1.  角膜(1)   角膜的直徑 角膜前面觀略呈橢圓形,由於角膜的上緣部分為返折緣所遮蓋,故角膜的水平徑為11.5~12mm,垂直徑為10.5~11mm;(2)   角膜厚度 角膜中央部的厚度為0.42~0.6mm(平均為0.5~0.57mm);(3)   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徑及屈光力 前曲率半徑為7.7mm,但水平向大於垂直向;表面屈光力為48.83D,水平向小於垂直向,因此角膜本身存在生理性角膜散光,平均為0.4D;(4)   角膜後表面的曲率半徑及屈光力 後曲率半徑為6.8mm,後屈光力為-5.88D;(5)   角膜的屈光指數為1.376。

2.  前房(1)   房水的屈光指數為 1.3364(略大於玻璃體,約差0.0003);(2)   前房深度為 平均2.5~3mm(一般男性深於女性)。

3.  瞳孔位置:略偏角膜中心的鼻上方;形狀:呈圓形;大小:一般照明度下為2~4mm,平均為3.35mm(男性大於女性);暗室內為6.5~7.2mm;瞳距:平均為57.9mm。

4.  晶狀體(1)   晶狀體前頂點的位置:角膜頂點後方約3.6mm處,如果晶狀體前移0.1mm,則眼的總屈光力約增加0.06D;(2)   晶體前面的曲率半徑:l0mm;圖1-51 晶狀體的結構(3)   晶體後面的曲率半徑:6mm;(4)   晶體的厚度(軸長):3.6mm(調節時增大);(5)   晶體的屈光指數:由於晶體的纖維細胞不斷地分裂增殖,成纖維後即被擠壓向晶體中央部形成薄板,許多薄板緊密相貼,如洋蔥狀排列(圖1-51),因此,晶體各部位的光學密度不同,屈光指數也各異,即由晶體外層向內層其屈光指數是逐漸增加的,核的屈光指數最大。

Gullstrand測量30歲以下人群的屈光指數為:囊及皮質1.386,核1.406,全屈光指數1.4085,當晶體處於調節狀態時較此值為高,約1.4265;年長者略高於年幼者。

5.  玻璃體 屈光指數為1.3361;厚度約為16mm。

6.  眼軸 約24mm。

(二)設計眼與簡化眼1.  設計眼(schematiceye) 從理論上講,要想求出某一物體經眼屈光系統所形成的像,需逐一算出物體經過每一個屈光介面及間質的成像情況(即經第一個屈光元件所成的像,作為第二個屈光元件的物再成像……依次類推),但這一過程非常繁瑣,為此進行以下簡化:從以上各屈光參數中可以看出角膜光學區的前後兩面幾乎是相互平行的,光線通過角膜所發生的折射與通過兩面平行的玻璃板的情況相同,僅有位移而沒有屈折,因此,角膜基質本身未對光線起到屈折作用;房水與玻璃體的屈光指數非常接近,約為1.336,因此,可以將它們視為一種屈光介質,這樣就可以將這一複雜的眼屈光系統,看作由位於空氣與房水之間的角膜系統和位於房水與玻璃體之間晶體系統這兩部分構成。

由角膜系統和晶狀體系統所構成的屈光系統也有三對基點(兩個主焦點、兩個主點和兩個結點)及六個折射面(角膜前、後面,晶體皮質前、後面和晶體核前後面);經測量及計算出此系統的各屈光參數(表1-3),它所構成的單純屈光系統與眼睛實際的屈光狀況相近似,因此,稱之為設計眼,亦稱模型眼(圖1-52)。

    表1-3 Gullstrand設計眼數據 屈光單元光學常數屈光指數角膜1.376 房水、玻璃體1.336 晶體皮質1.386 晶體核1.406 全晶體1.1085折射面曲率半徑角膜前面7.7 角膜後面6.8 晶體皮質前面10 晶體皮質後面-6折射面位置角膜後面0.5(距角膜前頂點)晶體前面3.6 晶體後面7.2屈光力角膜前面48.83 角膜後面-5.88 角膜系統43.05 晶體系統19.11 全眼球58.64基點位置前主點1.348 後主點1.602 前結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