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有些部位疼痛,但找不到原因?至少記住3種痛,避免誤診 | 肌肉神經發炎

... 由病變刺激到疼痛受體,可分為肌肉韌帶、骨骼、內臟、神經等途徑。

... 或膽囊發炎,多數會引發上腹痛,但也有人一痛就痛到肩膀,就是來自神經 ...下一篇女性天敵!維持骨骼健康的每日3件事健康醫療保健生活百科購物車身體有些部位疼痛,但找不到原因?至少記住3種痛,避免誤診揪出病因,不讓疼痛更失控。

share161801share文/蔡怡琳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全身這裡痛,那裡也痛,如同俗語:「疼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呈現廣泛且持續性的疼痛,休息後仍不見改善,跑遍醫院,從神經科、骨科、復健科到精神科,卻都查不出病因,只好依賴止痛藥……門診中,這類不明疼痛的患者其實還不少,共通點就是誤診率超高!馬偕醫院麻醉科資深主治醫師暨疼痛治療中心主任林嘉祥,研究「疼痛」超過25年,他收治的病人中,約有超過7成可以找到原因,不過有另外3成,則多半不會有固定痛源。

當他問病人「痛在哪裡?」得到的回答如「不一定,跑來跑去,全身都痛到受不了」,或是只在特定時段產生疼痛,有部分經過量表評估和主訴,才診斷為「纖維肌痛症候群」。

神秘疼痛可能是隱形纖維肌痛症,中年女性患者居多纖維肌痛症候群又稱難解的「神秘疼痛」,國內約有40多萬名患者,確切病因目前仍未知,若遵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法則求醫,往往治標不治本。

此症好發於40至60歲的中年婦女,推測為荷爾蒙變化,若出現某種壓力事件,改變神經穩定,全身可能有超過18處的「痛點」,且持續3個月以上,常伴隨記憶力減退、疲勞、睡眠障礙、憂鬱等症狀。

連診斷都如此不容易,又如何治療纖維肌痛症候群?林嘉祥表示,患者外觀雖與常人無異,卻遭遇難以忍受的疼痛感侵襲,因此,首先要積極找出壓力源,依照症狀強度,以藥物或物理治療,也可接受心理輔導和自主運動,通常可獲得大幅度的改善。

肩膀痛,可能是心臟出問題?注意「非典型」症狀若以疼痛機制來看,由病變刺激到疼痛受體,可分為肌肉韌帶、骨骼、內臟、神經等途徑。

林嘉祥提醒,即使一開始疼痛感不明顯,也要注意可能是還在「萌發期」,曾有病人反映「腰有點痛、臀部也有點痛,小腿肚也會脹麻」,這類跳躍式的疼痛,就可以連結到附近的組織結構,最後確診為坐骨神經痛。

另外,疼痛也需考量「非典型」的發生部位,如心臟問題或膽囊發炎,多數會引發上腹痛,但也有人一痛就痛到肩膀,就是來自神經傳導或胚胎期發育等先天結構的差異。

帶狀皰疹纏身,急性演變慢性疼痛疼痛令人感覺不悅,卻有保護生物免於受到更大傷害的正面功能,依照疼痛的時間,可區分為「急性」疼痛——病灶較明確,多半能獲得積極治療;反之,「慢性」疼痛則容易被低估嚴重性,可能在組織修復後,痛感仍然持續存在,涵蓋身心環境等面向。

如受傷、感冒後,誘發帶狀皰疹發作,即使結痂癒合後,仍有病毒殘留侵襲神經,長達三個月以上持續在痛,就是由急性演變成慢性疼痛。

林嘉祥分析,疼痛在1到3個月為「亞急性」,依照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一般筋骨扭傷或拉傷,如果有適度休息,約4到6週就會康復,表皮傷口在7七到10天可拆線,骨折約1至2個月可下床走路。

常有中年患者來求診,疑惑「又沒做劇烈運動,卻忽然閃到腰」,就有可能是頸椎、腰椎或椎間盤方面開始出現病變,或神經壓迫症狀,早期可能只是偶爾出現深部刺激,造成肌肉痙攣,嚴重時就會干擾到作息,如半夜痛醒。

要注意的是,「脊椎」手術後,若出現慢性疼痛也令人難以忍受,如腰椎術後症候群,坐骨神經、椎間盤突出或脊椎滑脫,開過刀之後還持續疼痛,或過2、3個月又痛起來,因牽動的韌帶、肌肉、神經複雜,「痛覺殘留」的例子總一再出現。

臨床統計,第一次脊椎手術的成功率高達8成以上,若是第二次開刀,成功率可能只有6成。

「我有病人腰椎就開了4次,一開始植入骨釘只有打2節,後來打到5節,甚至拔出來重打,還是在痛,愈打可能愈衰弱。

」林嘉祥說。

對於不明疼痛,林嘉祥認為儘早就醫還是有必要,「假使核磁共振、電腦斷層都做過,至少能排除腫瘤壓迫、出血等潛在重大因素,後續再評估如何止痛。

」止痛藥控制算不算治療?患者年齡是關鍵對於日夜難解的疼痛警報,找到病因後,是否就能夠解除?林嘉祥曾收治一名80多歲的病人,脊椎手術後還是有殘餘疼痛,推測為沾黏或組織附近的問題,他勸病人先吃止痛藥,「壓不住」再說,但病人的家屬卻難以接受,表示「只是把痛壓住,怎麼能算治療?」他解釋,疼痛問題可能隨著年紀愈大愈嚴重,但如果是侵入是的治療,對高齡者來說還是會有風險,此時,止痛藥就能達到緩解的功效,如高血壓等慢性治療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