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體切除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胼胝體切開術

胼胝體切開術(Corpus Callosotomy),又稱「裂腦術」。

將嚴重癲癇病人的左右腦間胼胝體切除,可使癲癇病情得到緩解。

這一手術的理論來源是實驗室證實胼胝體是癲癇放電 ...胼胝體切開術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胼胝體切開術胼胝體切開術(CorpusCallosotomy),又稱「裂腦術」。

將嚴重癲癇病人的左右腦間胼胝體切除,可使癲癇病情得到緩解。

這一手術的理論來源是實驗室證實胼胝體是癲癇放電以一側半球擴散到另一側半球的主要通路,故切斷其可以阻止癲癇放電擴散。

首次人類裂腦術是在1962年的洛杉磯,一位48歲的老兵患了嚴重的癲癇病,病人尚未從一次抽搐中恢復過來,又一次抽搐便已來臨。

在所有其它治療方法都失敗後,他的醫生進行一次大膽的手術:通過切開胼胝體來割斷左、右腦之間的聯繫,以減輕病人的痛苦。

他們把這種手術稱為裂腦術。

手術效果很好,不僅減輕了抽搐,甚至病人完全被治癒了。

隨著腦不對稱研究的開展,研究者發現,胼胝體切除術雖然治好了一些人的癲癇,但他們卻產生了許多古怪的行為,如裂腦人的大腦左右半球往往會表現出決策上的矛盾性,特別是出現左右手「對著干」的異手症(AlienHandSyndrome),我國神經心理學家研究則發現裂腦人的圖形構築能力發生障礙。

加州理工學院的斯佩里(RogerSperry)教授和他的助手伽贊尼伽以及邁爾斯等人,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對作國裂腦術的病人作了深入的研究。

伽贊尼伽還設計了專門用於測試裂腦人左、右腦之間聯繫的儀器。

結果發現:當把一束光刺激只投射到病人的左視野(即只讓右腦看見,而左腦看不見)時,儘管病人用左手按鍵對刺激作出了反應,可是他卻說什麼也沒看見。

由於病人已用左手按鍵確認,表明他的右腦確已看到了光刺激。

但是由於左腦並未看到,所以它控制言語中樞作出否定的回答。

這就是裂腦人有兩個分離的意識系統被首次發現的過程。

以後斯佩里等人又繼續對這一現象作了長達5年的研究,結果都證明了這種奇異狀態的存在:「人的大腦兩半球被分離,每一半球似乎都可以在另一半球的意識範圍之外發揮其功能,每一半球都可以學習、記憶、表露情感和執行有計劃的行動。

」這一重大發現導致斯佩里獲得1981年度的諾貝爾醫學獎。

出自A+醫學百科「胼胝體切開術」條目http://cht.a-hospital.com/w/%E8%83%BC%E8%83%9D%E4%BD%93%E5%88%87%E5%BC%80%E6%9C%AF轉載請保留此連結關於「胼胝體切開術」的留言:訂閱討論RSS目前暫無留言添加留言更多醫學百科條目個人工具登入/建立新賬號名字空間頁面討論檢視閱讀简体中文編輯修改修訂歷史動作搜索 導航首頁大醫精誠人體穴位圖中藥圖典醫學電子書藥品百科中醫百科疾病診斷急救常識疾病查詢中藥百科中醫方劑大全怎樣看化驗單醫事漫談醫學下載醫學視頻功能菜單志願者招募中關於廣告網站事務最近更改工具箱鏈入頁面鏈出更改所有特殊頁面可列印版此頁由A+醫學百科用戶行医於2011年3月2日(星期三)14:06的最後更改。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

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

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

A+醫學百科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本站的全部文本內容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

隱私政策關於A+醫學百科免責聲明



2. 裂腦

胼胝體橫切術是醫治難以治療的癲癇的最後醫療手段。

進行胼胝體切除術之前,會以藥物的方式來治療癲癇。

手術時會先切除部分的胼胝體,如果沒有成功解決腦部 ...裂腦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6年6月28日)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

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

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page}}標籤。

裂腦(英語:Split-brain)是指連接大腦左右腦的胼胝體受損到一定的程度後時的症狀,醫療上的胼胝體橫切術(英語:Corpuscallosotomy)亦會造成此種症狀。

胼胝體橫切術是醫治難以治療的癲癇的最後醫療手段。

進行胼胝體切除術之前,會以藥物的方式來治療癲癇。

手術時會先切除部分的胼胝體,如果沒有成功解決腦部問題,則會完整切除胼胝體降低癲癇發作時的嚴重程度,減少癲癇發作時對身體所造成的意外傷害。

手術之後,會進行神經心理檢測。

目次1症狀描述2歷史2.1實驗3腦半球側化3.1胼胝體的功能3.2功能可塑性3.3胼胝體橫切術3.4記憶力3.5調節能力3.6注意力4參見5參考資料症狀描述[編輯]左右腦分離後,左右半腦會分別處理知覺、形成概念和對刺激產生反應,相當於有兩個腦在一個身體運作,會造成一些有趣的難題。

例如,當一個裂腦患者更衣時,他有時會一隻手將褲子拉起,卻另一隻手將褲子往下脫。

又或是,他用左手抓住他的太太準備打她,卻用右手抓住自己的左手制止。

但以上左右腦的衝突是罕見的,當衝突產生時,通常會有一半腦凌駕於另一半腦。

[1]當一個影像只投射在裂腦患者的左視覺區(英語:Visualfield),他們並沒有能力說出他們看見了什麼。

這可分成三階段解釋:左視覺區的影像只會傳遞到右腦;大部分人的語音控制中心在左腦;裂腦患者目前的左右腦交流是被抑止的。

因此,患者沒有辦法說出被傳遞到右腦的影像是什麼。

若語音控制中心在右腦的人,則將影像投射在右視覺區,也會產生一樣的結果。

當裂腦患者單用左手觸碰物品,他的右體覺皮質區也不會接收到體覺上的訊息,因此患者無法說出右腦所接受到的物品訊息。

分成三階段解釋:左右大腦各自的主要體覺皮質區只包含不同側身體的觸覺表現;大部分人的語言控制中心在左腦;裂腦患者目前的左右腦交流是被抑止的。

相同的,語言控制中心在右腦的患者,只要將物品觸碰右手也會有相同的效果。

歷史[編輯]在十九世紀,由於對受過同個腦部傷害的人們進行研究,開始有人對「語言中心」通常在左半腦產生懷疑。

例如,有個人觀察到人們在左腦的特定的兩個地方產生病變會損失講話的能力。

羅傑·斯佩里和他的同事們最早開始進行這類的研究。

在他早期的動物研究中,斯佩里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發現,在這些研究中發現到有關於大腦兩半球功能特化,他在三十年後的1981年得到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在裂腦患者的幫助下,他開始做一些歷史上沒有做過的實驗,揭露了左右腦的存在。

[2]在1960年代,生物心理學博士班的學生麥可·加扎尼加(MichaelGazzaniga)加入了他在洛杉磯帕薩迪納的裂腦研究。

斯佩里雖然被認為是裂腦實驗的執行者之一,Gazzaniga將他們共同的成果所做的總結不斷地被引用在心理學的內容當中。

在1967年的《科學美國人》這本科普雜誌中收錄了他們的裂腦實驗,此實驗他們希望延伸探討在人的兩個半腦能不能獨立運作或是這兩個半腦個別運作並且具備獨有的技能。

在加州理工學院,加扎尼加跟著斯佩里研究裂腦手術對知覺、視覺和其他腦部功能的影響。

這個手術是將胼胝體切斷,用來治療嚴重的癲癇症。

這篇文章中有十位患者接受了手術,其中有四位同意參與斯佩里和加扎尼加的研究。

手術後並沒有對這些患者的性格、智力和情緒有影響,但在測試後發現患者有著異常的心理能力。

研究者用三種測試去分析裂腦患者的認知能力。

首先是測患者的視覺能力,再來是觸覺,最後是聽覺能力。

實驗[編輯]裂腦實驗(英語:Thesplitbrainexperiment),是1950年代由羅傑·斯佩里及其研究團隊利用裂腦動物所做的一連



3. 癲癇外科治療-手術治療

胼胝體切開術是針對無法直接切除癲癇病灶(例如有多個病灶,或病灶位於不得切除之重要功能部位)之患者,以減輕癲癇發作程度為目標。

移至主內容首頁Node癲癇外科治療-手術治療癲癇的治療一般以藥物為主,大多數的病人在一種癲癇藥物的控制下,都可以維持不發作。

33%左右的病人,即使加上第二種藥物或第三種藥物都無法得到很好的控制,在這種情形下,若是發作形態又是會影響病人生活品質及安全者,尋求藥物以外的治療是必要的。

利用外科手術癲癇來治療癲癇目前已經很成熟,研究也證明頑固型癲癇用手術治療對癲癇控制優於藥物治療方式,目前可利用的手術有切除手術、大腦半球切除術、胼胝體切開術、軟腦膜下橫切術、迷走神經電刺激術,及深部電極電刺激術……等。

  切除手術對於癲癇病灶位置確定的個案,可以針對該致癲癇位置作切除,切除的部位必須是不會造成病人嚴重神經缺損。

此方法為所有癲癇手術中達到癲癇不發作率最高者。

手術前的檢查一般包含長時間錄影腦波監測、腦部核磁共振、其他功能性影像檢查及神經心裡評估。

切除手術可分為顳葉切除及顳葉外切除。

顳葉切除在成人以海馬回硬化為多,較早期的切除為顳葉皮質部分由前端往後切除4.5~6公分,合併把海馬及杏仁核去除。

近年來為保存更多的認知功能,對於左側海馬回硬化且顳葉皮質正常的病人,可考慮選擇性的杏仁海馬切除,在詳細的術前評估後,顳葉切除可達到5年內癲癇不再發作的比率為66%~70%。

顳葉外切除顳葉以外皮質切除則有36%~76%的治癒率,在切除後仍控制不良的1%~10%的病患,在進一步評估後,可以考慮第二次切除,切除後大約39%~75%可以癲癇不再發作。

顳葉外切除,為更精準確定病灶,有部分病人可能需做硬腦膜下電極板植入,放置約一週,住院觀察,直接在腦皮質上記錄腦電波,並做電刺激定位欲切除部位是否有運動或語言的功能,然後再進開刀房做完整的切除。

 胼胝體切開術    胼胝體切開術是針對無法直接切除癲癇病灶(例如有多個病灶,或病灶位於不得切除之重要功能部位)之患者,以減輕癲癇發作程度為目標。

為藉由分離胼胝體來避免兩大腦癲癇發作傳播,並非把癲癇放電病灶去除,實為一輔助性手術,依據本院發表的結果,全般型發作約80%病人可以有80%的減少,而對於局部癲癇或失神性癲癇,則有50%的減少。

 迷走神經電刺激術迷走神經電刺激術是針對無法直接切除癲癇病灶(例如有多個病灶,或病灶位於不得切除之重要功能部位)之患者,以減輕癲癇發作程度為目標。

1997年FDA核准迷走神經刺激器用來治療部分型癲癇,至今全世界已經有數千人接受治療,作用機轉不明,一般認為經由迷走神經內輸入的神經對腦部作一調節的作用,雖然效果不是立即出現,但是確實對於癲癇發作的次數可以有明顯的減少。

迷走神經電刺激術是將電極纏繞於左側迷走神經上,讓埋於胸口皮下之放電器(似人工心臟節律器)定時定量放電,藉生物回饋方式來抑制癲癇病灶放電。

多重軟腦膜下切斷術:多重軟腦膜下切斷術是將該癲癇病灶所在之大腦皮質以特製手術刀垂直畫下約1公分深之傷口數刀,使癲癇放電波無法傳遞至臨近大腦皮質,中斷其協振之機會。

大腦半球切除術:當有多個病灶為於同一大腦半球上,直接切除該大腦半球,以根除癲癇為目標。

無論何種方式,成功的機會來自於術前完善的評估,手術前定邊定位癲癇病灶的精確,才能增加手術成功的機會。

 返回列表首頁側邊選單forNode癲癇知識衛教看板表格下載徵文比賽周年紀念刊物癲癇婦女妊娠登錄出版刊物癲癇Q&A相關網站



4. 別被騙了!根本就沒有左腦人和右腦人這回事

... 為了要避免癲癇病患半腦不正常放電透過胼胝體(corpus callosum)波及到整個大腦,於是執行了「裂腦」(split-brain)手術,切除了病患的胼胝體。

目前位置首頁新知別被騙了!根本就沒有左腦人和右腦人這回事PanSci泛科學網About撰文者逆旅2013-06-18瀏覽數:24302PanSci泛科學網由台灣數位文化協會(ADCT)成立,邀請台灣科學研究者、教育者、愛好者、以及所有受科學影響的人們,共同暢談科學,將高深龐雜的科學發展重新放置回台灣公共論壇中,並且用理性思考社會議題中的科學面向。

photos放大顯示 {DS_IMG_65802}你看到圖中的人騎腳踏車向著你靠近或者離你而去?如果你看成他向你靠近,表示你是樂觀的人。

如果看成他離你而去,表示你是悲觀的人。

如果看到他向你靠近,突然又離你而去,表示你電腦看太久該休息了…..好啦,以上是瞎扯。

這是《國家地理》大腦遊戲(BrainGames)主題網站中的一張錯視圖形,和被廣為流傳的「旋轉的舞者」一樣,同時可以被大腦解讀成兩種訊息-遠離或靠近的單車騎士、左旋或右旋的舞者。

這樣的錯視圖形真的可以像傳說中一樣,判斷出觀察者是左腦或右腦思考嗎?不可能!{DS_IMG_65803}要回答這問題,得先回到1980年代之前,科學家對大腦左右半球了解非常有限。

當時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羅傑斯佩里(RogerSperry),為了要避免癲癇病患半腦不正常放電透過胼胝體(corpuscallosum)波及到整個大腦,於是執行了「裂腦」(split-brain)手術,切除了病患的胼胝體。

病患癲癇的狀況確實獲得改善,但是卻有些「怪怪的」-例如叫不出左視野看到的物品。

原來胼胝體負責連結左右半腦,失去胼胝體,左視野的訊號進入右腦後,無法和位在左腦的語言功能區溝通,病患就叫不出物品的名字了。

從裂腦手術意外發現左右腦區功能不同並由中間的胼胝體連結,斯佩里因此贏得1981年的諾貝爾生醫獎。

斯佩里開啟了腦側化(Lateralizationofbrainfunction)的研究,也就是現在我們常聽到的左腦處理語言、邏輯、右半側的身體活動、右視野視覺……,而右腦處理書寫、情緒、空間概念、左半側身體活動、左視野視覺……。

回到最初的問題,既然左右半腦掌管不同的功能,那麼有可能藉由一張圖片來判定你是左腦或右腦型思考嗎?2007年底,這則流言正熱門時,耶魯大學醫學院(Yale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的神經學家‎諾維拉(StevenNovella)還特別在他的部落格NeuroLogica澄清了這則流言(可能因為流言中提到是耶魯大學的研究……)。

諾維拉提到這並不合理,即使我們有左右腦區,但是得彼此連結才能完成任務,而且也沒有所謂的「左腦型」或「右腦型」性格。

他還補充說,要測試一個人的能力不能單靠一張圖,得有一系列的測驗,儘管如此,測驗還是有運氣的成份在,所以分數也未必具有代表性。

[1]數理能力超群的人也不能稱作「左腦人」。

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ofMelbourne)的心理學家歐波伊(O’Boyle)發現,那些具有數學天賦的學生,仍然需要左右半腦共同作用才能解題,異於常人的地方則在於左右半腦的訊號交換較為密集。

[2]「右腦掌管情緒」的觀念也被推翻;這幾年透過fMRI(功能性磁振造影)的研究發現,左右半腦的部份腦區都參與了產生情緒的過程。

此外,腦的功能區其實很有彈性,不全然左右半腦涇渭分明。

一些失去半邊腦部的患者雖然失去了半邊身體動作能力和半邊的視覺,但是像是語言之類的心智能力會保留在剩下的一半腦區上。

[3][4]種種後續的研究成果都逐漸挑戰著榮獲諾貝爾獎的腦側化學說,更何況一張圖就號稱能驗出你是左腦或右腦思考呢?同時,左手畫圈、右手畫方對大多數人來說很困難,但對接受過裂腦手術的人來說非常容易:既然流言破解了,就得請蝙蝠俠出場一下…{DS_IMG_65804}(本文特別感謝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蔡宇哲老師提供專業資訊上的建議)推薦閱讀:右腦開發的傳聞與真相資料來源:1.StevenNovella.LeftBrain–RightbrainandtheSpinningGirl.Oct112007.NeurologicaBlog2.MichaelW.O’Boyle.MathematicallyGiftedChildren:DevelopmentalBrainCharac



5. 人有半個大腦就夠了嗎?

大腦半球切除術(hemispherectomy)指的是移除某一側大腦半球,這樣的手術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也非常少施行。

然而在過去100年裡,外科醫師已經動過數百 ...答案是……人有半個大腦就夠了嗎?2008/04/01蔡宙(CharlesQ.Choi)大腦半球切除術(hemispherectomy)指的是移除某一側大腦半球,這樣的手術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也非常少施行。

然而在過去100年裡,外科醫師已經動過數百次這種手術,來治療無法可治的病患。

很神奇的,病患的個性或記憶並沒有明顯改變。

難道我們真的只需要半個大腦就夠了嗎?答案是「對」同時也「不對」。

動過這種手術的人是可以活得下來,身體各項機能也運作得不錯,但會導致一些身體障礙的後遺症。

史上第一次大腦半球切除術,是在1888年由德國生理學家高茲(FriedrichGoltz)替狗開的刀。

到了1923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神經外科醫師丹迪(WalterDandy)才率先將這種手術應用在一位腦瘤病患身上,這位病患後來活了三年多,最後死於癌症。

1938年,加拿大神經外科醫師麥肯錫(KennethMcKenzie)替一個16歲女孩施行大腦半球切除術之後,發表報告指出,這種手術可阻止癲癇發作。

現在,腦外科醫師會採用大腦半球切除術,來治療那些無法用藥物控制且問題出在單側大腦半球的嚴重癲癇病患。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外科醫師梅森(GaryW.Mathern)解釋:「這些患者的症狀通常會...登入會員以閱讀更多精彩內容會員登入加入會員#關鍵字:名家專欄、生命科學、答案是……更多文章不可勝數測謊裡的機率2017/06/01黃文璋某家公司一項重要業務機密外洩,因無人承認,安全主管就提議以測謊來找出洩密者。

公司員工紛紛緊張起來,安全主管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如果沒洩密,何必擔心?抗拒測謊,顯然心虛。

但真的如此嗎?測謊機的準確度有多高...編輯推薦蛋白質當家2002/06/01伊澤爾(CarolEzzell,ScientificAmerican編輯兼撰述)蛋白質閃耀登場!人類基因組(genome),請靠邊站,你風光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現在研究人員正專注於人類的蛋白組(proteome),也就是由人體細胞及組織所製造所有蛋白質的總合。

基因組雖然是生物體整套...反重力思考香蕉遭受攻擊!2016/04/29米爾斯基(SteveMirsky)我們若沒有香蕉會怎樣?沒了一幕幕戴著圓禮帽的男子因香蕉皮而飛到空中的畫面,默片可能無法發展;孩子們將不得不在飯盒中放入容易到處滴汁的柑橘;「香蕉女皇」樂團可能會取名為較難聞的杏桃女皇。

看到莎士比亞寫道...活動推薦更多追蹤科學人



6. 全大腦半球切除術:人有半個大腦就夠了嗎?

標籤: 全大腦半球切除術, 癲癇, 大腦. ... 種,前者是將某一側大腦半球整個摘除,後者只切掉部份大腦半球,並切斷連結左右腦的神經纖維束「胼胝體」。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2017/09/10,健康《科學人》粉絲團遠流出版公司於2002年3月發行ScientificAmerican中文版──《科學人》雜誌,除了翻譯原有文章更致力於本土科學發展與關懷。

我們希望《科學人》所搭建的知識平台,能把求真講理的科學精神擴散出去,讓科學與科學、科學與人文找到一個對話的窗口。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撰文:蔡宙(CharlesQ.Choi)翻譯:張亦葳大腦半球切除術(hemispherectomy)指的是移除某一側大腦半球,這樣的手術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也非常少施行。

然而在過去100年裡,外科醫師已經動過數百次這種手術,來治療無法可治的病患。

很神奇的,病患的個性或記憶並沒有明顯改變。

難道我們真的只需要半個大腦就夠了嗎?答案是「對」同時也「不對」。

動過這種手術的人是可以活得下來,身體各項機能也運作得不錯,但會導致一些身體障礙的後遺症。

史上第一次大腦半球切除術,是在1888年由德國生理學家高茲(FriedrichGoltz)替狗開的刀。

到了1923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神經外科醫師丹迪(WalterDandy)才率先將這種手術應用在一位腦瘤病患身上,這位病患後來活了三年多,最後死於癌症。

1938年,加拿大神經外科醫師麥肯錫(KennethMcKenzie)替一個16歲女孩施行大腦半球切除術之後,發表報告指出,這種手術可阻止癲癇發作。

現在,腦外科醫師會採用大腦半球切除術,來治療那些無法用藥物控制且問題出在單側大腦半球的嚴重癲癇病患。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外科醫師梅森(GaryW.Mathern)解釋:「這些患者的症狀通常會越來越嚴重,如果不切除大腦半球的話,大腦其他部位也會受到損害。

」這樣的手術分為全大腦半球切除術(anatomicalhemispherectomy)及部份大腦半球切除術(functionalhemispherectomy)兩種,前者是將某一側大腦半球整個摘除,後者只切掉部份大腦半球,並切斷連結左右腦的神經纖維束「胼胝體」。

切除後的空腔會慢慢由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fluid)填滿。

通常,醫師較傾向摘除整個大腦半球,例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就專做全大腦半球切除術,該校的神經學家弗利曼(JohnFreeman)表示:「即使留下一小部份,都可能使癲癇復發。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外科醫師則常採用出血較少的部份大腦半球切除術,梅森說:「我們的病患通常不到兩歲,因此可承受的失血量較少。

」曾接受部份大腦半球切除術的病患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三個月大,這些小小病患手術後,個性及記憶仍能正常發展。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多數病患都超過五歲。

最近的研究指出,1975~2001年間有111位癲癇病童於該校接受手術,其中86%要不是完全沒有再發作,就是只剩不需藥物控制的輕微症狀。

另一份研究指出,當癲癇不再發作,接受過大腦半球切除術的孩童通常在學校都能有更好的表現。

弗利曼說:「有一個小朋友曾是班上的保齡球冠軍,有一個拿過西洋棋冠軍,另外一些現在是大學生了,表現相當出色。

」那還能跳舞嗎?當然,少了一半的腦一定有後遺症,某側的身體功能會明顯失常。

弗利曼說:「你可以走路、跑步、做些舞動或跳躍的動作,但你無法再使用被切除大腦半球相反邊的那隻手。

」視力也會受損。

如果切掉的是大腦左半球,大多數的人甚至會喪失語言能力,但弗利曼也強調,接受手術的年紀越小,語言喪失的程度越輕微。

梅森和他的同事最近開始利用功能性磁共振造影(fMRI),來掃描大腦半球切除術病患的腦部,以研究手術後的復原過程中,大腦內部的變化。

弗利曼表示,探討剩下的大腦半球如何學習語言、感覺、運動及其他功能,「或許可為大腦的可塑性或應變能力帶來許多新知。

」他還說:「大腦半球切除術是一種最極端的腦部手術,只



7. 藥物之外的選擇-

「胼胝體」是一種連接兩側大腦半球的構造,由二億條神經纖維組成,聯接 ... 對無法接受局部外科手術切除癲癇病灶之頑固型癲癇患者,例如:腦中有多發 ...癲癇多發兒社會福利協會跳到主文部落格全站分類:社團組織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多發兒愛說話多發兒癲癇社會福利協會多年來提供衛教諮詢、醫療費用補助等援助,期能貢獻微薄之心力,溫暖更多需要幫助之癲癇家庭。

.facebook按讚,追蹤最新癲癇衛教訊息和醫學新知!.您的支持與建議,是我們前進與改變的動力,歡迎留下您的意見與需求!.歡迎訂閱癲癇多發兒分享世界最新訊息,掌握最新治療資訊。

Dec27Tue201114:21藥物之外的選擇--胼胝體切斷手術上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吃藥吃不好的癲癇患者,有什麼樣的其它選擇”,除了生酮飲食、迷走神經刺激術之外,還有一個”胼胝體切斷術”。

什麼叫做「胼胝體」?「胼胝體」是一種連接兩側大腦半球的構造,由二億條神經纖維組成,聯接左右兩側大腦的構造除了胼胝體外還有前聯合、後聯合、海馬聯合、視丘中央部份等處。

胼胝體具有極重要的功能,負責溝通協調兩大腦間的功能,是兩大腦的橋樑。

什麼叫做「胼胝體切斷手術」?胼胝體切斷術的目的是希望將大的發作減輕為小的發作,理論根據是一個大的發作需由一邊的大腦傳到另一邊的大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胼胝體」。

胼胝體切斷後,癲癇放電波傳到對側大腦的通路受阻,於是放電只能局限於單側大腦,因此癲癇發作勢必比兩側大腦同時放電來得輕!而只有單側大腦放電的話,臨床上病人不會喪失神智,較能減少受傷機會。

如何進行「胼胝體切斷術」?    在全身麻醉之下:    1.以右側額顳開顱術將頭蓋骨打開。

    2.打開硬腦膜。

    3.露出胼胝體,切斷其前面2/3、3/4、4/5或全部切斷。

    4.縫合硬腦膜及頭蓋骨    5.術後住入加護病房1至2天,穩定後轉回普通病房,約一週後出院。

 哪些人適合做「胼胝體切斷術」?    只要是符合下列條件的頑固型癲癇患者,就適合做「胼胝體切斷術」:    1.以現今所有抗癇藥均無法獲得良好的控制,藥物濃度均已達公認之有效血中治療濃度,每個月仍有至少兩次以上的發作,且這些   發作會導致生命、生活、學習上的困難者。

    2.對無法接受局部外科手術切除癲癇病灶之頑固型癲癇患者,例如:腦中有多發性癲癇病灶,或癲癇病灶位於重要之大腦功能者。

胼胝體切斷術的後遺症有哪些?    與手術本身有關者:    1.對側手腳偏癱:極少見。

可能因手術時過份拉扯大腦或誤傷大腦表面血管所致。

    2.腦室炎:可能因手術時誤破入腦室所致。

    3.腦表靜脈竇破裂出血。

    4.短暫咽啞:可能因手術時過份拉扯大腦內側扣帶迴所致。

    與手術本身無關者:    1.短暫局部性癲癇增加:因大發作被阻斷變型為小的發作所致。

    2.左右手不協調。

「胼胝體切斷術」的效果如何?   將近18%的病人可以得到完全的控制,也就是可以百分之百不再發作但是仍需繼續服藥;16%進步不多;17%完全沒有任合改 變;65%的病人可以改善50%的癲癇發作次數。

文章標籤癲癇;癲癇治療癲癇病全站熱搜創作者介紹多發癲癇兒分享世癲癇多發兒社會福利協會多發癲癇兒分享世發表在痞客邦留言(2)人氣()E-mail轉寄全站分類:醫療保健個人分類:不吃癲癇藥,這樣也有效!此分類上一篇:迷走神經刺激術小常識此分類下一篇:刺激迷走神經改善頑固型癲癇上一篇:迷走神經刺激術小常識下一篇:用藥安全--3種抗癲癇藥常見嚴重皮膚過敏▲top留言列表發表留言網站地圖異常狀況,是癲癇嗎?(4)癲癇--抽筋怎樣辦?(2)癲癇--跌不停,怎麼回事?(1)癲癇--眼睛眨不停、翻白眼!(1)癲癇--發燒昏迷,腦炎在作怪!(1)專業醫療檢查,揪出癲癇!(2)腦電圖(1)電腦斷層+核磁共振(1)這樣做!癲癇治療最有效!(6)癲癇影音衛教訊息(6)癲癇6大成因報你知(2)用對藥物,癲癇不再來!(7)找出癲癇發作類型,對症下藥最有效!(4)吃藥為什麼還會癲癇發作?(2)不吃癲癇藥,這樣也有效!(16)癲癇會影響發展與學習嗎?(2)給癲癇家屬的建議(13)癲癇的發展學習與復建(4)癲癇寶貝的生活照護與安全(2)生活照護二三事(19)小撇步!打造安全家園(1)多發癲癇兒心情小故事(2)我見、我聞、我思(4)那些值得尊敬的動人故事(18)認識多發癲癇兒+助福金(2)3步驟!申請助福金(1)堅持愛



8. 胼肢體後三分之一切開術加強頑固性癲癇的治療效果

過去治療頑固性癲癇,都只會為病患切除前三分之二的胼胝體,但控制發病的機率只有六成多,針對手術後控制仍然不理想的患者,如果加上後三分之一胼胝體手術,可以進一步降低 ...胼肢體後三分之一切開術加強頑固性癲癇的治療效果中壢天晟醫療事業體系醫療副院長兼神經外科 主任                                                               莊活力 醫師洪小弟今年正好十五歲,在三歲以前發育上十分正常,三歲時一場怪病後洪小弟開始有了好幾次的發作於是她的父母帶她到彰化市的大醫院檢查證實是癲癇症醫師配藥讓他天天吃但是藥效只有幾天發作又壓不住了醫師只好在加藥這樣子反反覆覆調整藥物一晃就過了十多年洪小弟智能明顯發展不良不會講話走路不穩生活全部要靠洪媽媽照顧洪弟弟的發作大致有兩種第一是大發作就是全身性發作每次發作時他就會倒下去而且發出很大的哭聲持續數分鐘每天大發作十幾次;第二種是小發作包括點頭式發作很短暫只有幾秒鐘但是每天發作超過百次之多他的牙齦也因為長期吃抗癲癇藥物而腫脹在醫師的介紹並先瀏覽長庚神經外科網站裡有關癲癇的內容後洪氏夫婦帶著洪小弟抱著一線希望來到林口長庚兒童神經外科門診。

莊主任在了解洪小弟癲癇的歷史及治療過程後向洪小弟的父母建議進行癲癇手術的評估程序。

首先在核磁共振影像檢查裡發現洪小弟的兩側頂葉及枕葉大腦分化不全,光子放射斷層(SPECT)同樣在兩側頂葉及枕葉呈現較低的代謝;而在發作期呈現較高的代謝。

腦波檢查顯示兩側大腦有很多癲癇波尤其是兩側額、頂及枕葉。

神經心理檢查顯示洪小弟智能明顯發展不良。

由於他的腦波顯示兩側大腦尤其是兩側額、頂及枕葉有很多癲癇波,因此我們先實施前三分之二的胼胝體,手術後洪小弟的發作的確有減少:大發作的嚴重度減輕發作時他會倒下去但是很快又站起來而且不再發出很大的哭聲:大發作和小發作的頻率也減少了約三分之二;然而剩下的三分之一發作仍然非常惱人.因此我們又在三個月後,動了第二次手術切除胼胝體後三分之一,結果讓洪小弟的抽筋發病的次數,從一天的一百多次減少為現在的一天兩,三次,非常有效的抑制頑固性癲癇症的發作。

 過去治療頑固性癲癇,都只會為病患切除前三分之二的胼胝體,但控制發病的機率只有六成多,針對手術後控制仍然不理想的患者,如果加上後三分之一胼胝體手術,可以進一步降低發病的頻率和嚴重度,智力才有機會逐漸增加,這代表頑固性癲癇患者治療方法,又多了一個新的選擇。

 1.手術前核磁共振影像胼肢體切開術中,兩側進行皮質腦波檢測2.頂葉及枕葉大腦分化不全手術後以核磁共振檢定胼肢體切開的長度TVBS專訪(Mar.9.2001)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