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圈教養:培養孩子的情緒復原力,安全感是一切的答案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安全圈教養:培養孩子的情緒復原力,安全感是一切的答案

作者:肯特.霍夫曼葛倫.庫珀伯特.鮑威爾
出版社:世茂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3日
ISBN:9789865408091
語言:繁體中文

美國Circle of Security Parenting© program (COS-P)課程
引導家長改善依附關係,讓孩子獲得安全感
同步處理自身的情感需要,修復童年的傷
不再複製上一代的教養模式

  ◎如何在「撫養保護」與「促進孩子獨立性」之間取得平衡?
  ◎你成長方式,如何影響你的養育方式,以及您可以採取什麼措施?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留佩萱/國心理諮商博士、美國執業諮商師───專業推薦

  小時候與家長所形成的「依附類型」,將會決定孩子的安全感,
  進而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甚至是成年後的親密關係。

  本書將介紹美國經典「安全圈」(Circle of Security)法則,
  由三位經驗豐富的臨床心理學家提出,透過安全依附,
  即使曾有過內心的艱難經驗,孩子仍可以感到安全,知道受到父母照顧。
  藉由這份信任,孩子能夠仰賴他人的幫助,
  紓解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獲得信心,
  在遼闊的世界裡自我探索,追尋成就。
  「安全感從陪伴開始」

  ◎透過這本書,你可以認識到
  ──找到阻礙自我的「鯊魚音樂」,童年的傷不再阻礙你愛孩子
  ──知道如何善待自己,才能以身作則,善待孩子
  ──強力的案例,如何進行辨識和修復破裂的關係
  ──按圖索驥,培養孩子的情緒復原力與探索的自由

  本書大綱
  ◎什麼是安全依附?
  嬰兒必須依附照顧者,才能發育成熟。一個人的依附類型,從出生那一刻起,便會依照傳達給我們的方式,自然塑造我們的成長。依附研究顯示,有幸發展為所謂「安全依附型」的孩子,最可能成長茁壯為關懷、周到,有反省力,情緒和社交情商高,復原力強的人。

  如果你希望孩子未來也如此,安全圈教養法將告訴你,如何藉由這些正面提昇生命的特性,令孩子有最好的成長。

  ◎孩子在安全圈中的需求
  ──安全圈頂部:安全基地的需求(探索的需求)
  有安全感的孩子,會對世界感到好奇,想要向外探索,但在出發探索前,需要感受到父母全力支持他們走出去,好比斟滿孩子的杯子。

  ──安全圈底部:安樂窩的需求(安慰的需求)
  孩子疲倦、嚇到、肚子餓、不舒服,會回到父母身邊,此時需要父母安慰,並幫助他們再度斟滿情緒杯。

  ◎鯊魚音樂:規避痛苦的警鈴
  鯊魚音樂是潛意識的警鈴,會讓我們感到不安,從而阻礙我們看到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想要探索(安全圈頂部的需求),但父母不願讓孩子離開;或者孩子跌倒想要安慰的抱抱(安全圈底部的需求),父母卻無視。這都是因為背景響著鯊魚音樂。父母童年接受的教養方式,會反映在成人的生活中,這是父母潛意識的自我保護模式,以逃避關係中的不安全感。

  ◎找到你的核心敏感度
  分離敏感:在安全圈頂部出現困難
  ──比如,對孩子獨立自主的嘗試感到緊張,卻難以主張父母的權威
  尊重敏感:在安全圈底部出現困難
  ──比如,希望孩子成為最好、最聰明的人(而非資質平庸),但無法給予孩子安慰
  安全敏感:在安全圈底部出現困難
  ──比如,與孩子保持距離,對你來很理想

專業推薦

  「秉持夠好的父母,持續平靜自信地回應孩子,足以帶給孩子一輩子安全依附的禮物!」--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

  「這本書以依附理論為基礎,用安全圈幫助家長理解和辨認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需求,希望家長們都能讀到這本重要的書!」--留佩萱/美國心理諮商博士、美國執業諮商師

讀者回饋

  「本書基於數十年來的研究,已經改變了我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它使我的生活變得更好,我的婚姻也變得更好,當然也使我的孩子們的生活變得更好。這不僅僅是關於撫養孩子──這種方法已經通過神經科學的依附研究得到了證明。這也不是某些以美國為中心的方法,這種方法已在全世界範圍內用於使人際關係保持健康。」

  「這本書非常簡單準確地為父母提供了有關孩子的情感和依附需求的語言,而不必怪罪父母或孩子。負責這本書的臨床醫生發現了一種非常清晰的方式來描述他們的核心情感和依附需求。安全圈法則凝聚了60多年的依附研究,同時避免了繁瑣的術語。撫養有安全感的孩子,全面開始建立和修復與孩子之間關係。我非常真誠地推薦它。」

  「父母的好工具!如果您需要一本書來幫助您找到一張「路線圖」,以應對父母的冒險歷程,以及如何最好地幫助您的孩子處理大感情和令人困惑的行為,那麼這就是本書!這本書幫助我「理解」我的孩子想透過他們的行為與我交流的內容。 它確實改變了我每天與他們互動的方式,並幾乎立即改善了我們的關係。本書以清晰易懂的方式撰寫,並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肯定,您最終會覺得自己可以做到,並且做得夠好。不要因為您已經弄亂了一切而沮喪,就像一些育兒書給您的感覺。 養育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對於新手父母和經驗豐富的父母都是一本好書! 它一定會成為一個嘗試和真正的育兒經典!」
 

作者簡介

肯特.霍夫曼Kent Hoffman, RelD

  自1972年起,擔任心理諮商師。獲美國紐約馬斯特森研究所認證心理動力治療。工作對象包括監獄犯人、流浪漢,以及尋求心理分析治療的成年人。最早在90年代開始,為無家青少年以及他們的孩子,致力進行介入治療的設計。關於他畢生努力的基本主題,可見於TEDx演講:《無窮的價值》(Infinite Worth)。1985年起,霍夫曼博士於華盛頓斯波坎,與葛倫.庫珀、伯特.鮑威爾一起合作執業,因而共同創建安全圈,並廣為傳播,故獲得紐約依附聯盟所頒發之鮑比安妮沃斯獎(New York Attachment Consortium’s Bowlby–Ainsworth Award)等榮譽。三人曾合著《安全圈的介入措施》(The Circle of Security Intervention,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用書)。

葛倫.庫珀Glen Cooper, MA

  自1970年代起,於機構或私人執業單位,擔任個人和家庭的心理諮商師。具家族系統、客體關係、依附理論、嬰兒心理健康評估等廣泛專長。庫珀先生長期擔任寄養家庭,並為寄養的孩子提供心理治療,亦為Head Start美國聯邦政府啟蒙方案長期顧問。

伯特.鮑威爾Bert Powell, MA

  臨床工作於社區心理健康中心的家族治療門診開始,幫助廣泛一系列家庭發現並運用未經證實的優勢,來解決問題。鮑威爾先生獲得紐約市馬斯特森研究所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療認證。他是剛薩加大學諮商心理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並擔任《依附與人類發展》期刊(Journal of Attach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編輯委員會之國際顧問。

克莉絲汀.班頓Christine M. Benton

  《芝加哥郵報》作家、編輯。

譯者簡介

鹿憶之

  台北人,醫學院研究所肄,作品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小太陽獎。翻譯作
  品涵蓋生活、健康、科學類,包括《反社會人格者的告白》、《如何豢養一隻奴隸》、《端粒酶革命》等。

 

推薦序
作者的話
序論

第一部分  安全圈完全解說
認識依附理論和安全感的重要性
第1章 依附為什麼重要
第2章 安全感──與不完美作朋友
第3章 安全圈的依附地圖
第4章 安全圈上的一雙手  
第5章 鯊魚音樂──父母的童年如何呼應日後教養子女的方式
第6章 溝通的行為──真假提示
 
第二部分 創造及維護安全圈
如何更大、更強、更聰明和更寬容,還要夠好
第7章  鯊魚遺骸──探索父母的核心敏感度
第8章  測試新水域──以安全感為優先
第9章  堅持給孩子安全感


 

推薦序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種實用、明智的指南,以科學為基礎,同時又容易理解,能夠創造孩子所需要的依附關係,使孩子獲得最良好的發展,你來對地方了!肯特.霍夫曼(Kent Hoffman)、葛倫.庫珀(Glen Cooper)和伯特.鮑威爾(Bert Powell)三位都是資賦優異、經驗豐富的臨床心理學家,他們所提出的「安全圈」(Circle of Security)法則已得到證實,是幫助父母養育孩子實用而有效的方法。

  數年前我初遇這三位大師,他們的敏感、寬容和謙遜,立刻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致力發展安全圈法則之際,也不斷參照他們對於兒童與照顧者之間依附關係的科學研究,以確保建立堅實的基礎。接著他們進一步測試理論模型的效果,目的不僅是為了自己的計畫,也為了全世界所有使用這套方法的人。此方法建立在神經科學方面的最新發現,自然是最新、最好的養育孩子方法。

  依附是指人類等哺乳動物依賴照顧者,進而發育成熟。一些選擇性的依附特性,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會依照傳達給我們的方式,自然塑造我們的成長。依附研究顯示,有幸發展為「安全依附型」的孩子,最可能成長茁壯為關懷、周到,有反省力,情緒和社交情商高、復原力強的人。

  如果你希望孩子未來也如此,安全圈教養法將告訴你,如何藉由這些正面提昇生命的特性,讓孩子有最好的成長。但你可能想要知道,如此自然的事,為什麼還需要讀書?為何不是每個人都有安全的依附關係?

  研究顯示,對待、安慰孩子的方式,會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但影響、阻礙育兒的因素也很多,其中一個就是父母的童年經驗。然而,研究很清楚明確:孩子能否依附父母的關鍵因素,並非父母童年時期發生的事,而是父母對童年經驗影響所產生的感覺和認識。經過一萬個案以上、鉅細靡遺的研究,顯示對於童年時期不快經驗的反應,最容易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發生作用,進而影響到日後育兒教養方式(這個發現整理在我的另一本書《發育的心智》The Developing Mind [2012])。即使我們與自己父母和照顧者的依附關係已具備安全感,能夠覺察並深入思考如何教養自己的孩子仍是有益的。學習和成長的空間總是不嫌多!好消息是,讓自己活得有意義,學習加強你和所愛之人的關係也永遠不嫌晚。

  當你學習加強自己與孩子目前的關係,你將更清楚看見與孩子的溝通方式,能產生一種「同在(Being-With)」的深度回報感受。在本書中,你將瞭解為何「鯊魚音樂(shark music,這是作者為自己童年時期依附關係所取的名字,寓意甚深)」會在某些內隱記憶形式中出現。每個人都有過去以來所累積的情緒、圖像、身體感受、信念等,我們不見得會有自覺,但這些經驗卻會介入限制我們與孩子連結的能力。我們通常甚至都不知道鯊魚音樂干擾了親子的連結。本書將告訴你如何處理這些經驗,能夠解脫束縛,不再妨礙養育孩子。

  關係絕不會是完美的。如果你對育兒抱有完美主義、嚴格的要求,實際上反而可能造成關係緊張。這本書充滿實用性的建議,你要先知道如何善待自己,才能以身作則,善待孩子。根據依附的研究,當我們這樣做,同時還可以修復並療癒在磨合調整、偶發的連結中,無可避免的關係破裂時刻。本書將透過強力的案例,以及重要修復過程的明確指示,教你如何進行辨識和修復破裂的關係。

  在我閱讀書中充滿智慧的話語時,深感於謙遜的語調與嘔心瀝血的研究,令我一次又一次發出讚嘆,那纖細的敏感度、清明度,確實可謂智慧的結晶。本書不僅是獻給我們和孩子,也是獻給世人的一份禮物。謝謝你們,肯特、葛倫、伯特與同事克莉絲汀,組成了悠揚的大師之作。也謝謝讀者,由於你具有洞察力、勇氣和愛心,接納了這本書,為孩子的生命帶來安全感。享受你的未來歷程吧!

作者的話

  很高興你能找到這份關於父母養育孩子的研究結晶,我們希望書中的資訊能與家長和專業人士分享。我們瞭解書面文字不能替代培訓和監督,也不認為閱讀這些資訊足以提供任何形式的安全圈(Circle of Security€恣^介入措施。

  保持安全圈的忠誠度,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為此,「安全圈」的英文名稱經過註冊,書中所有圖像也受到版權保護。有關此研究的進一步專業訊息,請參閱我們的書《安全圈介入措施》(The Circle of Security Intervention: Enhancing Attachment in Early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如需取得「安全圈」或「安全教養」的名詞使用許可,用於任何研究或宣傳品中,請到我們的網站詢問www.circleofsecurity.com。謝謝你協助維護安全圈的忠誠度。

  國際間有許多人接受過我們的訓練,由於這些人的慷慨奉獻,本書愈加豐富。你會發現書中處處出現的引用文字,都是來自這些人的付出,使得本書更臻完善。

  書中依附互動的一些軼事和插圖,來自我們個人和專業領域所遇見的各種家庭。有的經過徹底改寫,以保護個人隱私,有的經過重新編寫,有的具有共同主題的代表性。

 

序論 父母都希望能把最好的給孩子,為此窮追最新育兒理論和實踐方式、尋找最好的小兒科醫師和老師、認識能夠促進健康成長的食物、立志避免犯別人的錯處,或甚至避免自己父母的錯處。 然而事實證明,本意良善的父母、追求完美的父母,或至少特別注意不犯錯的父母,也會犯下一種重大錯誤。 本書要傳達的基本訊息是,我們天生已具備做個好父母所需的一切。身而為人,我們天生具備對兒女的正向想法,配有形成長久親密關係的驅動硬碟,足以運用這些天賦,教導孩子生而為人的意義。雖然旅途中可能充滿困惑的需求和不舒服的情緒,而且還可能有缺陷,但正由於不完美,才更必須不斷學習,即使過程顛簸。 即使我們都曾有過內心的艱難經驗,但透過安全的依附,孩子仍可以感到安全,知道受到父母照顧。藉由這份信任,孩子進而能仰賴他人幫助,紓解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獲得信心,在遼闊的世界裡自我探索,追尋成就。 在過去的三十餘年中,我們三位作者日益確信,安全依附是孩子最重要的基礎,就像營養、醫療和教育一樣重要,甚至更有用。因為孩子最早期的經驗是以安全依附為主,這顯示需求不僅是為了生存,更要成長茁壯,孩子必須確定自己可以向大人索求安全感,也要相信凡要求必定能得到幫助。 研究證據顯示,若孩子與至少一位成人產生安全依附,孩子的學校表現、交友狀況、身體健康都較好,日後將持續擁有更多親密持久的關係。對於具有各種困難問題的人們,在我們所協助的臨床工作中,漸漸發覺其痛苦的根源來自童年時期缺乏安全依附。由於小時候沒有得到適當的照顧,長大成人就逃避令人滿足的親密關係;在職場上不斷自我懷疑,不是成就低落就是過高;患有壓力相關的健康問題,或長期對生活和親密關係不滿。童年時期如果沒有人照顧你、幫助你、滿足你的需求,日後將難以控制對成功的渴望、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並放心探索自己的選擇。如果後來有了自己的孩子,又會怎樣?你猜對了,他們會很想要成為最好的父母,渴望與孩子建立連結關係,卻不知該怎麼做。即使自認懂得方法(畢竟他們讀過所有書),但從前的童年問題會投射出來,反映在所愛的兒女關係中。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