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6月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

作者:吳中朝
出版社: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01日
ISBN:978986615283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66元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忙碌的不在少數,有些上班族OL甚至連看醫生的時間都沒有。在這種時候,快速簡易、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進行的穴道按壓就是您最佳的選擇,同時,也是最符合現代人的健康生活保健法。
  本書由中醫名家吳中朝醫師擔任主編,全書分六大篇章,分別從日常生活中的各類常見症狀,包括感冒、胃痛、消化不良、便祕、腹瀉、失眠、頭痛等28種常見病、到人體五臟六腑的器官保健、從頭到腳各部位的養生保健法、女人的婦科疾病及美容方面、讓男人喪失自信的床第間常見症狀、幼童常見疾病,介紹多達一百個以上的穴位治療方法及保健功效。
  利用真人高清彩色照片與繪畫圖解,精準且詳細地標示出骨骼名稱與穴位的距離,讓讀者能快速又準確的對穴按下,輕鬆找到各症狀的對應穴位讓您按對、按準、按健康!附錄還特別收錄了四季養生特效穴,在不同季節對應易發生之疾病及症狀來按穴保健,讓您一年從頭到尾都健康。而附錄最後則是由注音符號編排的簡易去穴速查表,讀者不但能方便地自己配穴按穴,祛病痛保健康。更能不拘時地,天天按、想到就按,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

篇壹 吳中朝行醫30年,80招教你防治常見病感冒:用吹風機熱療風府穴 咳嗽:按壓天突穴能止咳 哮喘:膀胱經走罐也能治哮喘 喉嚨腫痛:少商穴、商陽穴刺血靈 打嗝:用棉花棒按壓人中穴 消化不良:飲食有「節」還要有「潔」 胃痛:足三里穴天天按 腹瀉:艾灸天樞穴10 分鐘 便秘:隨手壓一壓耳穴痔瘡:依次按摩長強穴、承山穴、三陰交穴 失眠:雙手摩擦臉部至發熱 頭痛:風府穴、風池穴管一切頭痛面癱:按摩臉部宜輕柔落枕:找準壓痛點堅持按 肩周炎:手指「爬」牆5分鐘 小腿抽筋:發作時按承山穴 膝關節炎:輕柔按摩犢鼻穴、陽陵泉穴 坐骨神經痛:環跳穴天天「揉麵團」 皮膚搔癢:重按壓曲池穴、風門穴、血海穴 高血壓:按摩風池穴、太陽穴能降壓 糖尿病:重力刺激胰俞穴 冠心病:經常按按內關穴、膻中穴 高脂血症:中脘穴、脾俞穴、氣海穴能降血脂頸椎病:按摩頸夾脊穴腦中風後遺症:風池穴、肩(骨禺)穴抬起你的臂膀 肥胖:推拿能減肥盜汗:太溪穴、照海穴、復溜穴益氣養陰止汗痛風:阿是穴刺出血止痛靈
篇貳 養五臟、補氣血穴位方柔肝養血:艾灸肝俞穴補肺氣、潤肺陰:按摩肺俞穴、太淵穴腎虛:每天泡腳揉湧泉穴 補心氣,活心血:內關穴、心俞穴是要穴補養脾胃: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最重要血不足:脾俞穴、中脘穴、氣海穴是要穴 氣滯血瘀:氣海穴、膈俞穴、血海穴刮痧
篇參 從頭到腳談養生頭部:五指梳頭,每天10分鐘耳朵:開天窗、鳴天鼓30分鐘 頸部:敲打大椎穴肩部:肩貞穴、極泉穴、缺盆穴讓肩部不再疼痛 胸腹部:膻中穴、期門穴、內關穴調理一身氣機腰部:腰為一身之樞紐 膝部:犢鼻穴讓你邁開腿足部:養足,足也養你
篇肆 讓女人美麗的穴位方月經不調:關元穴、氣海穴、三陰交穴配合調經 乳腺增生:點按膻中穴、膺窗穴消增生 痛經:子宮穴是要穴更年期症候群:肝俞穴、神門穴讓煩躁遠去 青春痘:顴(骨翏)穴、大椎穴、足三里穴讓小痘痘不見了黃褐斑:足三里穴、血海穴讓色斑淡去
篇伍 讓男人自信的穴位方前列腺炎:每天都按關元穴、曲骨穴 遺精:中極穴、志室穴補腎固精 陽痿:關元穴、中極穴助你「性」福早洩:志室穴、關元穴延長你的戰鬥力
篇陸 兒童健康穴位方小兒反覆感冒:刮痧5分鐘 小兒厭食:用萊菔子、雞內金敷肚臍小兒疳積:按揉足三里穴小兒遺尿:韭菜子止尿小兒多動症:四神聰穴能集中注意力
附錄壹 四季養生特效穴,春夏秋冬健康過春季:按摩太沖穴、敲膽經能養肝 夏季:百會穴、內關穴通陽寧神 秋季:必按清肺大穴冬季:每天艾灸腎俞穴
附錄貳 簡易取穴速查表

感冒>>>用吹風機熱療風府穴感冒是一種最常見的疾病,幾乎每個人都感冒過。是不是所有的感冒都千篇一律地可以喝薑湯或喝感冒熱飲沖泡劑呢?當然不是。感冒有很多種原因,需要對症治療才行。大體上,感冒分風熱和風寒兩種。風寒感冒就是遭受了風寒之邪,也就是我們說的「著涼」,症狀是流清鼻涕,咳吐的痰也是清稀痰,會頭痛發熱,但是並不會出汗。風熱感冒是由於遭受了熱邪,一般發生在夏秋季,多有汗出。此外,還有一種感冒是由體虛引起的。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體質差的人往往就容易感冒,而且會反覆感冒。剛好了沒幾天,遇個氣溫降下的天氣就又感冒了。這就是體虛造成的感冒,身體的抵抗力弱了,自然就抵禦不了外邪。這時候,增強體質很關鍵。【診斷及穴位方】主要類型 風熱感冒 風寒感冒 體虛外感症狀 主要症狀 發熱、頭痛、鼻塞併發症 發熱、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肌肉痠痛、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喉癢、咳嗽、咳吐稀白痰或清痰、口不渴或喜熱飲 發熱、頭痛、汗出、鼻鳴、乾嘔穴位方 主穴 風府穴、孔最穴、合谷穴配穴 曲池穴、印堂穴、外關穴 印堂穴、外關穴 百會穴、足三里穴【基本治療方】1. 當有感冒前兆的時候,首先應該敲打大腸經①,然後按壓風府穴,用指腹用力按壓,每次3~5分鐘。如果是風寒感冒,可以用吹風機對著穴位處熱療,效果最佳。2. 每天用核桃等物體在孔最穴處按揉10分鐘,效果很好。如果感冒比較輕微可以按揉兩手合谷穴各3~5分鐘。3. 黃芩、紫蘇葉各20克,防風25克。將上述三種藥物放在帶有尖嘴的煎藥沙鍋中,加水熬煎。每日服用1次。本方法適用於一般性感冒的初起者。註①:大腸經起於食指末端商陽穴,經手臂外側、肩部和臉部,止於鼻翼兩側迎香穴。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