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次思考的108課綱,從低層次問答和引導著手才是大學問 ... | 高層次思考 訓練

老師們都受過教育訓練,很多家長也受過高等教育,但反而問出來的問題是「看完這本書有什麼感想?」「為什麼你會有這種想法?」沒有低層次 ...2021/04/19,教育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峰哥教育專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教育科技博士,近年專注於自學跨域、社會設計、地方創生、全美教學。

關心偏鄉教育、數位落差。

屏東鄉下長大的峰哥在國高中時,因為考試導向的教學,恨透了學習。

國高中成績墊底、大學重考、台灣研究所考不上,直到25歲在美國的中式餐廳工作,覺得太辛苦了,才決心用功念書。

半年內考上德州農工大學研究所,5年內完成碩博士,2013年回到10年前碩士落榜的學校當教授。

因為親身經驗,峰哥深知台灣考試導向和傳統文化期待如何造成學生討厭學習,因此期待透過自身的經驗與教育專業,幫助那些像過去的自己,找不到學習動機和人生方向的孩子。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108課綱執行近三年,大部分家長還是搞不懂其內涵,第一批考生要上考場驗收成果的時候了,很多家長都想著:「還好我們家小孩不是第一批白老鼠。

」還有很多家長認為108課綱就是考活用題和申論題。

新課綱都是考較難的題目嗎?鄰居是一對在科技公司上班的A夫婦,平日晚上會到健身房運動,假日重視與孩子的家庭相處時光。

他們有兩個小孩,女兒小學六年級,兒子小學四年級。

有天他們跟我聊到108課綱,A媽媽說:「現在學校都給學生很難的題目,跟我們年代的應用題、活用題很像,而且考券兩頁滿滿,孩子的壓力超大。

」「數學應用題光看懂語意就要花很長的時間,甚至有些數學題目我也看不太懂。

」A爸爸跟著附和。

「我姪女在鄉下地方的學校,都不會有這些新課綱題目,考題很簡單,跟過去一樣,我實在有點想把孩子轉到鄉下學校。

」A媽媽有點小抱怨了。

傳統教學問題家長想要「回到過去的學習法」表面上看起來並沒有錯,但若從「未來10年內,有高達八成以上的工作現在是不存在的」這樣的觀點來看的話,似乎傳統的教學是有大問題的。

布魯姆分類法(Bloom’sTaxonomy)是根據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來分類的六個層次(如下圖)。

傳統講授式教學都是教師鑽研某個學科多年後,吸收與萃取後的精華教導給學生,而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後(記憶),透過很多習題練習(理解),最後在考試中(應用),這過程中操作的大多還是處在初階認知階段。

過去的學生從國小到高中階段都是接受這樣的考試導向訓練,在分類法中稱為「初階認知」的低層次思考,做的習題是從是非題、選擇題、到多選題。

到了大學之後開始面對申論題,需要的不只是理解文意,還需要分析思辨、評鑑比較、甚至融合所有的知識後,創作屬於自己的核心價值,這段過程稱為「高階認知」的高層次思考。

而108課綱是強調學生需要學習高層次思考,知識本身不是重點,如何分析思考知識,創造屬於自己的概念才是最重要的。

這樣聽起來,故事的那對父母是不是還活在傳統的生活,不懂高階認知的重要性呢?其實不然。

PhotoCredit:本文作者提供布魯姆分類法的高低階認知高層次思考錯了嗎?故事的父母認為小孩應該去念鄉下小學,避免被高難度的考題荼毒,我認為這個觀點某種程度上是合理的。

「欸,不對啊!這樣是指都市的國小老師錯了嗎?還是108課綱錯了嗎?」倒也不是這樣解釋的。

因為國小孩童的認知程度無法像大人一樣,知識量不像成人那麼大(等於電腦的資料庫不足),思考速度也無法像成人那麼快(等於電腦效能不夠),因此無法應用高階認知的考題。

這就像我小時候的年代遇到應用題或者問答題一樣很討厭,30年前的活用題大概只佔整張考卷的10至20分,而現在是整份考卷都是活用題,學生和家長當然會瘋掉。

因此學校老師應該在學生學習知識後,透過記憶式的問答,測試學生是否學習到基礎知識,例如:「故事中的主角是誰?」、「他為什麼要出城?」、「出城後遇到什麼事?」接著透過適當的引導,讓孩子循序漸進的理解,並且與生活經驗串聯,例如:「你有沒有陪爸媽去市場買菜過?」、「有沒有遇過殺價的經驗?」、「當時你的感受是如何呢?」、「就社會觀點來看,你覺得這樣合適嗎?」接著透過高階認知的問答設計,例如:「本文涵蓋哪些觀點是你有所質疑的?」、「你覺得關鍵概念是什麼?」、「本文會讓你想要改變哪些態度或採取何種行動?」透過這樣循序漸進的課堂活動,甚至邀請孩子上網搜尋補充資訊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