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舌的意思/造詞/解釋/注音 | 舌氏注音
國語字典主頁成語詞典解夢首頁字典舌部舌舌拼音:shé 注音:ㄕㄜˊ部首:舌 部外筆畫:0 總筆畫:6五筆86/98:TDD 倉頡:HJR 鄭碼:MI 電碼:5286筆順編號:312251 四角號碼:20604 UNICODE:820C基本字義shé ㄕㄜˊ人或動物嘴里辨別滋味、幫助咀嚼和發音的器官:~頭。
~耕(a.指讀書勤奮;b.舊時學者授徒,依口說謀生,好像農夫耕田得粟)。
唇槍~劍。
語言辯論的代稱:~戰(激烈議論)。
像舌頭的東西:帽~。
火~。
鈴或釋中的錘。
指箭靶兩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英漢互譯lingua tongue 方言集匯粵語:sit3sit6客家話:[沙頭角腔]siet8[陸豐腔]sat8[臺灣四縣腔]sat7set8[客英字典]set8[海陸豐腔]sat7[梅縣腔]shat8[客語拼音字匯]sad6sed6[東莞腔]set8[寶安腔]set8詳細解釋舌shé〈名〉(會意。
從干,從口。
本義:舌頭)同本義[tongue]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也。
從干,從口,會意。
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說文》兌為口舌。
——《易·說卦》心在竅為舌。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又如:舌舉(舌翹起而不能動。
指理屈詞窮);舌撟不下(翹起舌頭。
形容驚訝或害怕的樣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說話);舌敞唇穿(舌爛辰破,舌爛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說話過多,舌頭干燥,嘴唇焦裂。
形容費盡口舌、反復申說、勸道。
也作舌敝唇焦)代指言語[language]云而使舌。
人體委與之。
——《國語·周語》。
注:“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駟不及舌。
——《論語·顏淵》又如:舌辯(能言善辯;爭辯);舌搖簧鼓(滿嘴胡說;大發議論);舌敝耳聾(指言者舌敝,聽者耳聾。
意為議論紛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鋒(謂言詞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譯官);舌端月旦(用言語評論人物);舌劍唇槍(比喻言辭鋒利。
也作“唇槍舌劍”);舌燦蓮花(比喻能言善道)指畚箕外伸的部分。
也泛稱舌狀物[sth.resemblingatongue]。
如:帽舌;鞋舌;火舌指裝在鈴鐸內的錘。
亦指管樂器的簧[hammer;spring]遒人以木鐸徇于路。
——《書·胤征》。
孔傳:“木鐸,金鈴木舌。
”《康熙字典》《未集下》《舌字部》 ·舌 ·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0《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食列切,然入聲。
《說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者也。
《徐曰》凡物入口,必于於舌。
《六書精薀》舌以卷舒爲用,口以開闔爲用,各一其隂陽也。
《釋名》舌,卷也,可以卷制食物,使不落也。
《又》舌,泄也,舒泄所當言也。
《易·說卦》兌爲口舌。
《疏》口舌,爲言語之具也。
《詩·大雅》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
又射侯上下個曰舌。
《儀禮·鄕射禮》倍中以爲躬,倍躬以爲左右舌。
《註》居兩旁謂之個,左右出謂之舌。
又言也。
《揚子·太經》吐黃酋舌。
《註》舌,言也。
又姓。
《姓纂》越大夫舌庸。
又羊舌,複姓。
《左傳·閔二年》狐突欲行。
羊舌大夫曰:不可。
《疏》羊舌,氏也。
爵爲大夫。
又官名。
《周語》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
《註》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又國名。
《淮南子·地形訓》穿民,反舌民。
《註》反舌民,不可知而自相曉。
一說舌本在前,不向喉,故曰反舌也。
南方之國名也。
《山海經》歧舌國在其東。
一曰在不死民東。
《註》其人舌皆岐。
或云:支舌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萿,麋舌。
《註》今麋舌草春生
~耕(a.指讀書勤奮;b.舊時學者授徒,依口說謀生,好像農夫耕田得粟)。
唇槍~劍。
語言辯論的代稱:~戰(激烈議論)。
像舌頭的東西:帽~。
火~。
鈴或釋中的錘。
指箭靶兩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英漢互譯lingua tongue 方言集匯粵語:sit3sit6客家話:[沙頭角腔]siet8[陸豐腔]sat8[臺灣四縣腔]sat7set8[客英字典]set8[海陸豐腔]sat7[梅縣腔]shat8[客語拼音字匯]sad6sed6[東莞腔]set8[寶安腔]set8詳細解釋舌shé〈名〉(會意。
從干,從口。
本義:舌頭)同本義[tongue]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也。
從干,從口,會意。
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說文》兌為口舌。
——《易·說卦》心在竅為舌。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又如:舌舉(舌翹起而不能動。
指理屈詞窮);舌撟不下(翹起舌頭。
形容驚訝或害怕的樣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說話);舌敞唇穿(舌爛辰破,舌爛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說話過多,舌頭干燥,嘴唇焦裂。
形容費盡口舌、反復申說、勸道。
也作舌敝唇焦)代指言語[language]云而使舌。
人體委與之。
——《國語·周語》。
注:“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駟不及舌。
——《論語·顏淵》又如:舌辯(能言善辯;爭辯);舌搖簧鼓(滿嘴胡說;大發議論);舌敝耳聾(指言者舌敝,聽者耳聾。
意為議論紛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鋒(謂言詞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譯官);舌端月旦(用言語評論人物);舌劍唇槍(比喻言辭鋒利。
也作“唇槍舌劍”);舌燦蓮花(比喻能言善道)指畚箕外伸的部分。
也泛稱舌狀物[sth.resemblingatongue]。
如:帽舌;鞋舌;火舌指裝在鈴鐸內的錘。
亦指管樂器的簧[hammer;spring]遒人以木鐸徇于路。
——《書·胤征》。
孔傳:“木鐸,金鈴木舌。
”《康熙字典》《未集下》《舌字部》 ·舌 ·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0《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食列切,然入聲。
《說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者也。
《徐曰》凡物入口,必于於舌。
《六書精薀》舌以卷舒爲用,口以開闔爲用,各一其隂陽也。
《釋名》舌,卷也,可以卷制食物,使不落也。
《又》舌,泄也,舒泄所當言也。
《易·說卦》兌爲口舌。
《疏》口舌,爲言語之具也。
《詩·大雅》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
又射侯上下個曰舌。
《儀禮·鄕射禮》倍中以爲躬,倍躬以爲左右舌。
《註》居兩旁謂之個,左右出謂之舌。
又言也。
《揚子·太經》吐黃酋舌。
《註》舌,言也。
又姓。
《姓纂》越大夫舌庸。
又羊舌,複姓。
《左傳·閔二年》狐突欲行。
羊舌大夫曰:不可。
《疏》羊舌,氏也。
爵爲大夫。
又官名。
《周語》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
《註》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又國名。
《淮南子·地形訓》穿民,反舌民。
《註》反舌民,不可知而自相曉。
一說舌本在前,不向喉,故曰反舌也。
南方之國名也。
《山海經》歧舌國在其東。
一曰在不死民東。
《註》其人舌皆岐。
或云:支舌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萿,麋舌。
《註》今麋舌草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