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嬰幼兒視力保健的重要嗎? | 水晶體發育

然而,小嬰兒的視力發育是如何呢? 首先,我們要先瞭解眼球的基本結構。

眼球的構造可比擬成一台照相機,角膜(黑眼珠)和水晶體相當於鏡頭部份,而眼球內的視網膜則是像 ...亞東院訊電子報第137期(2011年4月)  您知道嬰幼兒視力保健的重要嗎?眼科陳沛仁醫師      小嬰兒經過媽媽10個月辛苦懷胎,終於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會張開雙眼,開始探索著這個全新的世界。

眼睛為靈魂之窗,透過健康的眼睛,我們才能看到這個世界各種美妙的東西。

然而,小嬰兒的視力發育是如何呢?   首先,我們要先瞭解眼球的基本結構。

眼球的構造可比擬成一台照相機,角膜(黑眼珠)和水晶體相當於鏡頭部份,而眼球內的視網膜則是像感光的底片。

在視網膜接受到影像的資訊後,經過視神經傳導到大腦視覺細胞作判讀,這全部的構造稱為我們的視覺系統。

一般所謂的正視眼即為眼前的物像經過角膜和水晶體聚焦後,可以精準的成像於視網膜上。

而大家耳熟能詳的近視、遠視和散光,則是眼球的屈光不正所造成。

近視,是因為眼球的眼軸較長或聚焦能力過強,使得物像成像到視網膜的前面;遠視則剛好相反,是物像成像在視網膜的後面,兩者皆因此而無法看清楚。

散光則是因為角膜或水晶體不是一個工整的圓弧面,在某些角度弧度較彎,某些角度弧度較平,而使得影像不清楚。

一般散光度數多是天生就有了,不會隨著年紀有太多的改變。

  新生兒在剛出生時,雖然眼睛該有的構造都已經具備,但是因為很多構造尚未發育完整,視力大約僅能看到眼前50公分以內。

此時辨別顏色的能力尚未發育完成,僅能辨別黑白明暗,且無法追視一個物體。

此時小寶寶雖會打開雙眼看東西,但尚無對焦能力,兩眼的移動也不協調,這些都是尚未發育完全的正常現象。

    在三到四個月大時,這時小寶貝已經發育有固視的能力。

當父母拿個小玩具在他面前移動,可以看到小寶貝的雙眼跟著玩具慢慢的移動,並且露出淺淺的微笑。

此時父母可以多和小嬰兒眼神的接觸,讓小朋友多多熟悉眼前的這個人,增加和寶寶的情感交流。

    在六個月到一歲之間,隨著小朋友調節焦點的功能越來越好,他們看的東西已經慢慢由二度空間變成三度空間了,雙眼的立體感也漸漸發育完成。

此外,小朋友也開始對不一樣的色彩慢慢有了概念。

爸爸媽媽可以透過彩色的小玩具和小朋友多作互動,這時小朋友已經可以看出來抱他的是不是他熟悉的人,也開始會對陌生人產生排斥。

    接下來一歲到三歲之間,眼球會快速發育,到三歲時已經發育到大約有0.6~0.7的視力。

小朋友已經會辨別顏色,平均屈光度大約是遠視兩百度左右,之後會隨著發育而遠視度數慢慢降低,大概七到八歲時會變成正視眼。

三歲的小朋友,可以開始教他怎麼比視力表。

    影響寶寶視力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見的原因為高度屈光不正或斜視而導致弱視的產生。

何謂弱視呢?弱視的原因為視覺系統在發育的過程中,沒有得到適當的發育機會,以致於視力發育未臻成熟所造成。

為什麼會無法適當的發育呢?最常見的原因包含:斜視,高度屈光不正和視覺剝奪(如:先天性眼瞼下垂而遮住外來的光線…等等);我們的視覺系統要能發育的必要條件為視網膜要能接收到夠清晰的影像刺激才可以。

所以上述的種種情形,都會影響到眼覺系統正常的發育而造成弱視。

      雖然在視力的檢查上,必須要有小朋友自己的配合;但是,弱視、斜視和高度屈光不正甚至一些少見的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眼瞼下垂…等等),都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

一般我們建議父母在六個月時,就可以帶寶寶作第一次基本的檢查,以免失去了治療的先機喔。

       剛出生的小嬰兒因為水晶體發育尚未完全,所以對強光的自我保護比成人差。

強光雖不會馬上造成眼球的傷害,但照射過多能量較強的光,仍需擔心會對眼睛造成慢性傷害。

所以小朋友的房間應避免陽光直射,過強燈光的照射也應避免,柔和的光線是小嬰兒最喜歡的。

在二、三歲時,父母應多帶著小朋友出去接觸大自然;若陽光較強時記得戴頂帽子,並多作眺望遠方的動作。

千萬不要從小就一直窩在家中看電視或看書;過度近距離的用眼、不正確的閱讀姿勢和昏暗的燈光,是造成近視的最主要原因。

   眼睛的發育,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葉黃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剛出生的小嬰兒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