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正義」? 聽聽柏拉圖的哲人政治理想! | 柏拉圖

柏拉圖在對話集《理想國》中創造了一個完全公正的烏托邦社會,說明了公正政體必備的三波革新浪潮。

堅稱必須先有正直的公民,才有公正的 ...快訊曾自曝「和確診者足跡差不多」宜大副教授猝死家中18:36udn閱讀閱讀風向球聽新聞test0:00/0:00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HTML5Audio!😢何謂「正義」?聽聽柏拉圖的哲人政治理想!2021-05-2108:30聯合新聞網/遠流出版社軍人(圖/Pixabay)文/葛瑞姆・杰拉德(GraemeGarrard)、詹姆斯・伯納・默菲(JamesBrenardMurphy)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源自蘇格拉底的對話與柏拉圖的戲劇。

柏拉圖描述蘇格拉底的審判以《申辯篇》(Apology)最具紀念意義。

審判時,蘇格拉底試圖捍衛自己,認為自己並沒有不敬的意思,也沒有汙染雅典青年的心靈,他說哲學對於個人和城邦都是好的。

他說:「未經反思的人生不值得活,」如果不把雅典從偏見與無知中喚醒,這個城邦就無法真正興盛起來。

蘇格拉底堅信哲學對他深愛的雅典十分重要,被定罪後,他表示自己應該得到獎賞,而不是懲罰,但陪審團卻直接判他死刑。

柏拉圖的對話集中有幫蘇格拉底辯護的內容,也有對哲學涉入政治可能招致危害的警告。

柏拉圖肯定哲學會為個人和城邦帶來真實的良善,因為會引領個人信念和公共政策朝著追求真理的方向行進。

他認為讓個人和城邦依循沒有根據的信念行事,等於讓他們在錯覺與無知的黑暗中跌跌撞撞。

同時,在描述蘇格拉底命運的段落中,柏拉圖也讓大家看到哲學可能對政治圈帶來的危險。

政治,尤其是民主政治,必須建築在共享的信念之上;而這些信念獲得一般人共享,又遠遠比這些信念的真實性來得重要。

我們希望人民對民主信念報持懷疑嘲諷的態度嗎?人民應該為禁不起哲學檢視的信念而死嗎?辯論是政治重要的一環,但民主制度並不等於一個辯論的社會。

政治往往需要決斷力,沒有那個時間去搞哲學討論。

即使政治與科學相撞互損,柏拉圖依舊捍衛了兩者的尊嚴。

(圖/Unsplash)偉大的政治哲學家是否能倖免於他們當代時空的偏見呢?答案是十分肯定的。

我們看到孔子和亞里斯多德塑造了聖人的新理想,這些聖人遠高於當時出身尊貴的貴族。

柏拉圖在第五本對話集《理想國》(Republic)中創造了一個完全公正的烏托邦社會,再也沒有比這個社會更能和他所處的雅典形成強烈對比的了。

柏拉圖說明了公正政體必備的三波革新浪潮。

第一波浪潮是提供所有人均等的職涯機會,柏拉圖提倡應鼓勵女人成為學者、運動員、軍人或統治者,雖然實際上女人還要過兩千多才能享有這些機會。

他很清楚這些前衛的想法會招致嘲弄與譏諷,在對話集也生動地呈現了這一塊。

第二波革新浪潮更加驚人,柏拉圖建議禁止城邦的統治者擁有自己的資產,甚至是家庭,如此一來,統治者才能真正為整個城邦好,而不會偏心自己的財富或子女。

統治者應像軍人一樣,只能使用公家財產,他們的子女會待在公家的日托中心,由專業的護理師共同養育、照顧。

最後一波浪潮最為聳動,柏拉圖宣稱:「除非統治者都變成哲學家或是由哲學家擔任統治者,否則政治永遠都會是邪惡的。

」像其他波浪潮一樣,柏拉圖的哲人政治遭到對話集裡其他角色的訕笑。

所有人都同意,哲學家駕馭不了像統治這樣實際的領域,古今皆然。

不管這三波革新浪潮有多異想天開,甚至是滑稽可笑,柏拉圖都清楚地表明了:唯有如此激進的方法,才能讓哲學免於政治迫害。

或許只有在他的《理想國》裡,蘇格拉底才不會被處死。

書名:《改變世界的政治哲學思考:人類偉大思潮30傑》作者:葛瑞姆・杰拉德(GraemeGarrard)、詹姆斯・伯納・默菲(JamesBrenardMurphy)出版社:遠流出版出版時間:2021年4月28日這部對話集有時名為《理想國》,有時名為《正直之人》(OntheJustPerson),因為主題都圍繞著政治倫理,或是公正城邦與正直之人。

柏拉圖堅稱必須先有正直的公民,才有公正的城市,但同樣地,必須先有公正的城市,才有正直的公民。

那要如何打破這樣的循環呢?柏拉圖堅持每個人十歲起就必須被逐出理想的城市,這樣才能妥當地涵養年輕孩童的靈魂與肉身。

唯一好的公民教育,他認為,就是在公正的城市成長。

柏拉圖用長篇大論來指出,基本上公義就是「靈魂的各個部分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