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飲食指南台灣最新版出爐!醫師營養師圖文完整說明 | 食物分類圖

依國民健康署2013-2016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若以每日需求2000 大卡熱量之六大類食物計算,我國19~64 歲成人每日平均豆魚蛋肉攝取 ...Skiptocontent大家可能聽過生酮飲食、地中海飲食,或者是得舒飲食,這些赫赫有名的飲食法,往往攻佔了媒體版面。

但其實許多國家的政府都有訂出自己國家的每日飲食指南或飲食建議,針對該國國民的營養狀況,以及各類食物的取得容易度、價格等等因素,做出自己的指引。

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套「最完美的飲食法」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每個人的基因不同、生活環境不同,許許多多的差異都造成各自需要的飲食都會略有不同。

所以各種飲食法,與其完全照著操作,其實更應該思考飲食法背後的精神,逐步融入自己的生活與飲食中,才有機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法。

最近關於吃的大新聞,就是國民健康署修正100年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發表107年最新版「每日飲食指南」手冊。

到底這次的變更是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關心它吧! 每日飲食指南是什麼?每日飲食指南是我國依照國人目前營養狀況、最新流行病學研究成果,以及國際飲食趨勢等,提出適合大多數國人的飲食建議。

最早的每日飲食指南為民國64年的梅花圖型,經過幾次修訂,民國100年時已改為如今看到的扇形。

與當年的梅花圖型最大的不同,在於後來將運動及飲水加入,強調這兩件事的重要性。

而107年最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則是將民國100年時六大類食物中的「全穀根莖類」修改為「全榖雜糧類」、「豆魚肉蛋類」修改為「豆魚蛋肉類」及「低脂乳品類」修改為「乳品類」,那麼,這次的修改想要強調什麼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修改自國民健康署最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 每日飲食指南之全榖雜糧類變動全穀雜糧類食物是我們身體非常重要的能量來源,用「全穀雜糧」取代過去的「全穀根莖」,是為了讓民眾對這一類的食物有更廣泛的認識且避免誤解。

這類食物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穀類之外,還包含一些吃起來口感比較綿密的根莖類,例如:番薯、芋頭、蓮藕等。

但要注意的是像蘿蔔、洋蔥、薑等雖然是根莖類,卻不屬全榖雜糧類,而是蔬菜類,這主要是依食物的營養成分去劃分;另外,一些富含澱粉的種子和果實也算在此類,包含紅豆、綠豆、皇帝豆、栗子、菱角等。

在全榖雜糧類食物選擇上,由於國人鉀和鈣的攝取量較不足,因此依然希望有1/3為未精緻全穀類,以增加礦物質的來源,但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依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若以每日需求2000大卡熱量之六大類食物計算,我國19~64歲成人每日平均全榖雜糧類攝取超過建議攝取量3碗的有49%,也就是將近一半19~64歲成年人超過每日全榖雜糧類建議攝取量。

現在的人多外食,一般便當的飯量常超過一碗,所以如果你每次都把便當的飯吃完,這一半的人可能就是你喔。

 每日飲食指南之豆魚蛋肉類變動豆魚蛋肉類食物是我們身體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在民國100年時為了強調以植物性蛋白質為優先選擇,以及較健康的脂肪組成,因此將「蛋豆魚肉類」的順序修改為「豆魚肉蛋類」;在107年最新版每日飲食指南中,將蛋往前一個序位,也就是放在肉前,修改為「豆魚蛋肉類」,這是由於近年的研究顯示蛋的攝取對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不具相關性,加上蛋的營養豐富,對於牙口不好的老人家或吃蛋奶素的國人來說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建議一般健康人可以每天吃一顆蛋。

依國民健康署2013-201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若以每日需求2000大卡熱量之六大類食物計算,我國19~64歲成人每日平均豆魚蛋肉攝取超過建議攝取量6份有53%,在外吃便當其實很容易超過這個量,因為常是一塊排骨或雞腿之外,副菜的部份還會出現炒蛋或炒豆干,建議大家如果已經選了排骨或雞腿,副菜的部分可以全選純蔬菜;或是不點主菜,副菜的部分加選豆製品和蛋料理。

 每日飲食指南之乳品類變動乳品類是重要的鈣質來源,在民國100年時為避免國人攝入過多脂肪,將原本的「奶類」改為「低脂乳品類」,但在107年最新版每日飲食指南中,用「乳品類」取代過去用的「低脂乳品類」,這是由於近年的研究發現,並不會因為攝取全脂乳品而增加心血管風險或造成肥胖,因此低脂全脂都很好。

依國民健康署2013-201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19~64歲成人每日平均乳品攝取不到1.5杯高達99.8%,也就是幾乎大家都不及格啊!大家在點手搖杯或在便利商店買飲料時,建議可以改點有加鮮奶的系列或改拿鮮乳取代飲料,或者是早上點三明治時別忘了加片起司,補足乳品類的含量喔!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