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發現膽息肉,怎麼辦? @ genkiの生活小棧:: 隨意窩Xuite日誌 | 膽囊息肉拉肚子
這取決於膽囊切除前是否膽囊功能已經喪失了,像病人若有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已經發炎過好幾次,這樣的人拿掉膽囊後,反而覺得進食比較好。
若真有腹瀉問題,半年 ...genkiの生活小棧喜歡登山攝影、喜歡知性旅遊、喜歡溫馨的好文章、嚮往自由自在的健康生活......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1211300649健檢發現膽息肉,怎麼辦??健康話題健檢發現膽息肉,怎麼辦?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會刊(101/10/15)No.60諮詢/吳明賢(臺大醫院醫學系教授、內科部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撰稿/黃靜宜許多民眾去做健康檢查,超音波報告顯示膽囊有息肉,這是什麼意思?膽息肉是否一定要開刀?健康檢查的報告,為什麼有時會跟病理報告不一樣? 膽囊的位置在人體右上腹、肝的下側,形狀如同一顆小酪梨。
主要功能是貯存與濃縮膽汁。
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當人們吃肉類和脂肪類食物時,貯存膽汁的膽囊就會將膽汁排出到小腸,以輔助肉類和脂肪的消化。
膽息肉就是膽囊裡面長了小肉瘤,膽囊息肉除非長得很大,壓迫到膽管,或是引起膽囊炎了,否則一般都不會有感覺。
患者通常是在健康檢查中進行腹部超音波時,意外發現有膽息肉。
除了膽息肉外,膽囊內還有其他病症,大致來說,膽囊內病症可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兩大類,腫瘤性包括:膽囊息肉或膽囊惡性腫瘤等;非腫瘤性包括膽結石、慢性發炎等。
一般而言,超音波檢查下發現膽囊有鼓出黏膜表面的突出物,都稱為膽息肉。
雖然民眾拿到的腹部超音波檢查報告載明有膽息肉,但這裡的膽息肉意味著可能是腫瘤,也可能是膽結石或慢性發炎細胞,若醫病雙方在這方面沒有溝通清楚,就容易引起誤會。
因膽囊癌溘然而逝的名作家趙寧,當初就是在健康檢查中發現疑似有膽結石,經安排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後,化驗才知有癌細胞。
膽息肉消失的可能原因 有沒有可能,超音波影像有膽息肉,開刀切除後卻沒有發現?超音波的影像顯示有,就是有,不會憑空消失,但在開刀切除過程中,因為手術傷口小,可能在膽囊切除拉出體表的瞬間,小小的膽息肉就拉扯掉落,或是取下的膽囊標本在病理切片化驗前,須先以福馬林浸泡標本,此時膽息肉被福馬林溶解掉等,這都是造成病理切片看不到膽息肉的可能原因。
膽息肉大小超過1公分 考慮切除 那麼,超音波發現有膽息肉,是否就需切除膽囊?這得看息肉大小。
不管是哪一種性質的膽息肉,一旦膽息肉大小達到1公分以上,或快速變大,因擔心有癌病變的可能,醫師會建議開刀切除。
因為膽囊癌很難早期發現,且是一種較為惡性的癌症,因此若在健檢中發現超過1公分的膽息肉,通常醫師會建議開刀切除膽囊。
當然,患者也可以選擇不開刀,持續追蹤,是否切除仍取決於病患的意願。
不過,若檢查出小於1公分的膽息肉,持續追蹤即可,因為息肉不見得都會變大,若後來有快速變大或超過1公分,才需要擔心是否有癌病變。
至於切除膽囊會不會有什麼後遺症?一般而言膽囊摘取後還是可以過著有品質的生活,但由於肝臟分泌的膽汁無法貯存,起初因為膽汁直接流到腸道,身體還來不及適應,會因腸道無法吸收而有腹瀉情況,若飲食過量,則可能因膽汁分泌不及,脂肪及肉類難以消化,而有腹脹、腹痛等不適。
因此手術後最好採取少量多餐,油膩的食物也少吃為宜。
但久而久之,身體會慢慢適應,膽管也會產生擴張的代償作用,可以取代膽囊的部分功用,只要不暴飲暴食,一般不需特別照顧。
何時應考慮切除膽囊? 一、有膽結石,也曾發作感到疼痛。
二、有膽結石但不痛,唯合併有糖尿病。
三、有慢性膽囊炎,膽囊已有鈣化。
四、很大的膽囊息肉,超過1公分。
Q.膽息肉不處理,會演變成膽囊癌嗎?A.不一定,主要是看膽息肉的大小。
若檢查發現膽息肉小於1公分,持續追蹤即可,但若息肉有變大的趨勢,大於1公分以上,無法排除成為膽囊癌的可能,通常建議考慮切除。
Q.聽說膽囊摘除後容易腹瀉,從此不能再吃含有油脂的食物?A.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如此,有些人在手術半年內會有此現象,但有些人反而覺得開完後吃東西更順暢。
這取決於膽囊切除前是否膽囊功能已經喪失了,像病人若有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已經發炎過好幾次,這樣的人拿掉膽囊後,反而覺得進食比較好。
若真有腹瀉問題,半年後大多可以改善。
Q.什麼是膽結石?A.膽結石是膽囊內長石頭,膽結石的發生多是因膽道內膽固醇分泌增加及膽鹽分泌不足引起,或反覆膽道感
若真有腹瀉問題,半年 ...genkiの生活小棧喜歡登山攝影、喜歡知性旅遊、喜歡溫馨的好文章、嚮往自由自在的健康生活......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1211300649健檢發現膽息肉,怎麼辦??健康話題健檢發現膽息肉,怎麼辦?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會刊(101/10/15)No.60諮詢/吳明賢(臺大醫院醫學系教授、內科部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撰稿/黃靜宜許多民眾去做健康檢查,超音波報告顯示膽囊有息肉,這是什麼意思?膽息肉是否一定要開刀?健康檢查的報告,為什麼有時會跟病理報告不一樣? 膽囊的位置在人體右上腹、肝的下側,形狀如同一顆小酪梨。
主要功能是貯存與濃縮膽汁。
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當人們吃肉類和脂肪類食物時,貯存膽汁的膽囊就會將膽汁排出到小腸,以輔助肉類和脂肪的消化。
膽息肉就是膽囊裡面長了小肉瘤,膽囊息肉除非長得很大,壓迫到膽管,或是引起膽囊炎了,否則一般都不會有感覺。
患者通常是在健康檢查中進行腹部超音波時,意外發現有膽息肉。
除了膽息肉外,膽囊內還有其他病症,大致來說,膽囊內病症可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兩大類,腫瘤性包括:膽囊息肉或膽囊惡性腫瘤等;非腫瘤性包括膽結石、慢性發炎等。
一般而言,超音波檢查下發現膽囊有鼓出黏膜表面的突出物,都稱為膽息肉。
雖然民眾拿到的腹部超音波檢查報告載明有膽息肉,但這裡的膽息肉意味著可能是腫瘤,也可能是膽結石或慢性發炎細胞,若醫病雙方在這方面沒有溝通清楚,就容易引起誤會。
因膽囊癌溘然而逝的名作家趙寧,當初就是在健康檢查中發現疑似有膽結石,經安排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後,化驗才知有癌細胞。
膽息肉消失的可能原因 有沒有可能,超音波影像有膽息肉,開刀切除後卻沒有發現?超音波的影像顯示有,就是有,不會憑空消失,但在開刀切除過程中,因為手術傷口小,可能在膽囊切除拉出體表的瞬間,小小的膽息肉就拉扯掉落,或是取下的膽囊標本在病理切片化驗前,須先以福馬林浸泡標本,此時膽息肉被福馬林溶解掉等,這都是造成病理切片看不到膽息肉的可能原因。
膽息肉大小超過1公分 考慮切除 那麼,超音波發現有膽息肉,是否就需切除膽囊?這得看息肉大小。
不管是哪一種性質的膽息肉,一旦膽息肉大小達到1公分以上,或快速變大,因擔心有癌病變的可能,醫師會建議開刀切除。
因為膽囊癌很難早期發現,且是一種較為惡性的癌症,因此若在健檢中發現超過1公分的膽息肉,通常醫師會建議開刀切除膽囊。
當然,患者也可以選擇不開刀,持續追蹤,是否切除仍取決於病患的意願。
不過,若檢查出小於1公分的膽息肉,持續追蹤即可,因為息肉不見得都會變大,若後來有快速變大或超過1公分,才需要擔心是否有癌病變。
至於切除膽囊會不會有什麼後遺症?一般而言膽囊摘取後還是可以過著有品質的生活,但由於肝臟分泌的膽汁無法貯存,起初因為膽汁直接流到腸道,身體還來不及適應,會因腸道無法吸收而有腹瀉情況,若飲食過量,則可能因膽汁分泌不及,脂肪及肉類難以消化,而有腹脹、腹痛等不適。
因此手術後最好採取少量多餐,油膩的食物也少吃為宜。
但久而久之,身體會慢慢適應,膽管也會產生擴張的代償作用,可以取代膽囊的部分功用,只要不暴飲暴食,一般不需特別照顧。
何時應考慮切除膽囊? 一、有膽結石,也曾發作感到疼痛。
二、有膽結石但不痛,唯合併有糖尿病。
三、有慢性膽囊炎,膽囊已有鈣化。
四、很大的膽囊息肉,超過1公分。
Q.膽息肉不處理,會演變成膽囊癌嗎?A.不一定,主要是看膽息肉的大小。
若檢查發現膽息肉小於1公分,持續追蹤即可,但若息肉有變大的趨勢,大於1公分以上,無法排除成為膽囊癌的可能,通常建議考慮切除。
Q.聽說膽囊摘除後容易腹瀉,從此不能再吃含有油脂的食物?A.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如此,有些人在手術半年內會有此現象,但有些人反而覺得開完後吃東西更順暢。
這取決於膽囊切除前是否膽囊功能已經喪失了,像病人若有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已經發炎過好幾次,這樣的人拿掉膽囊後,反而覺得進食比較好。
若真有腹瀉問題,半年後大多可以改善。
Q.什麼是膽結石?A.膽結石是膽囊內長石頭,膽結石的發生多是因膽道內膽固醇分泌增加及膽鹽分泌不足引起,或反覆膽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