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經: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 ... | 瑜伽經注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真正成形。

帕坦伽利是一個對瑜伽有巨大意義的聖人。

他撰寫了《瑜伽 ...瑜伽經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真正成形。

帕坦伽利是一個對瑜伽有巨大意義的聖人。

他撰寫了《瑜伽經》,賦予了瑜伽所有理論和知識,在這部著作里,他闡述了瑜伽的定義、瑜伽的內容、瑜伽給身體內部帶來的變化等等。

基本信息名稱:瑜伽經作者:帕坦伽利(patanjali)英文名:YogaSutras簡介:包含瑜伽所有理論和知識的著作成書時間: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基本信息YogaSutras(byPatanjali)--------------------------------------------------------------------------------瑜伽經作者在帕坦伽利之前,瑜伽已經有了很長的實踐期,但是沒有任何人給瑜伽一個系統的解釋,帕坦伽利創造了一個整體的瑜伽體系。

帕坦伽利指出,瑜伽不是一種理論,不是存在與理論之上的,它更多的是一個實踐,如果要成為一位真正的瑜伽人,不是理論瑜伽,而是實踐瑜伽,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瑜伽人。

帕坦伽利對瑜伽目的明確到:瑜伽教授你如何控制你的大腦(CHITTA)。

所以帕坦伽利被尊為瑜伽之祖。

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塑像從宗教上說,《瑜伽經》是屬於婆羅門教哲學,這和佛教是既有區別也有聯繫的。

婆羅門教認為:萬物有一個最高的本體----梵。

(強調靈魂的屬性)佛教認為:事物是沒有本體的,只有實相。

(強調靈魂的特性)《瑜伽經》所述內容和佛教禪定的方式是基本相一致,正如印度帕坦伽利瑜伽學院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執行總監呂薩先生所說:“瑜伽是靈魂的科學,是修行的科學,是所有宗教的基礎,所有宗教修行的最根本道理與方法在《瑜伽經》里都說盡了。

瑜伽好比是麵粉,而世上各種宗教好比包子、饅頭、麵包、蛋糕等等。

”婆羅門教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文明的時期,婆羅門教認為萬物有最高實體----梵,修行者的至高境界是要“梵我合一”。

這箇中國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相一致。

《瑜伽經》指引瑜伽者完成性靈的旅程,瑜伽經的思想在瑜伽者的生活中處處的體現。

瑜伽經由梵文寫成,在翻譯上非常困難。

現存的英譯本有數十種之多,但譯法各有不同,有時分句也不一樣。

這篇譯文只是根據手頭上有的四個英譯本互相參照譯成,只宜作粗略的參考,不能算作確定的版本。

靜坐冥想我們要解釋什麼是瑜伽。

瑜伽是學會控制意識的轉變。

這樣,知覺者便能還其本來面目。

否則,我們便會認同於那些轉變。

那些轉變有五種,痛苦的與不痛苦的:知識、謬誤、幻想、睡眠和記憶。

知覺、推論與親證都是知識。

錯誤的知識是謬誤,不由實相而來。

字面的知識但沒有對象便是幻想。

覺醒的失去便產生睡眠。

那些經驗過的事物還殘存的便是記憶。

通過鍛鍊和不執著於物,便能控制以上種種。

堅持不懈便是鍛鍊。

經過一段長時間,便能打下牢固的基礎。

不執著便是對所見所聽之物,毫無欲望。

由於知道了自己的真我,對世上種種都無欲無求,這便是最高的。

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與宇宙聯合而產生真理、明辨、喜樂的知覺。

另一種冥想是由捨棄世俗和持久的鍛鍊達成,可以消解那些舊的習性。

那些無分別的存有,沒有了身體,完全溶入最高的自然。

其它人則要經過信心、發奮、記憶、靜慮、智慧型等階段。

有些人意願很強,很快便可進入冥想。

由溫和到強烈的鍛鍊,效果最好。

此亦可由對神的順服達到。

神的靈,不受任何性質或行動所影響。

他是所有知識的來源。

他是古人,以至於今人的導師。

他的象徵便是那神聖的聲音(AUM)。

此聲應常念誦,便可達到成功。

由它可達至宇宙的意識,並使一切毫無障礙。

這些都是令意識分散的障礙。

此外還有憂慮、緊張、呼吸不勻等。

練習瑜伽可克服這一切。
<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