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酪胺酸酶抑制劑抗癌藥物三大先驅 | 酪胺酸酶

另外,他也對肝癌進行研究,他發現,除了酪胺酸會磷酸化之外,組胺酸(Histidine)磷酸化會失控而導致癌症,而LHPP是一種磷酸酶,負責去除蛋白質上與組氨酸 ...2016年02月18日星期四23:57:08掌握大中華市場脈動.亞洲專業華文生技產業月刊↓SkiptoMainContent首頁Facebook聯絡我們訂閱註冊登入全民防疫精準醫療專區再生醫學專區亞洲生技大會北美生物科技展ASCO年會報導臺日生技報導BTC2020即時報導臺北生技小聚首頁›全球新聞›發展酪胺酸酶抑制劑抗癌藥物三大先驅亞洲版諾貝爾獎-唐獎生技醫藥得主演講發展酪胺酸酶抑制劑抗癌藥物三大先驅2018/09/22/記者李林璦編譯發表於2018-09-22作者記者李林璦—暫無迴響↓發展酪胺酸酶抑制劑抗癌藥物三大先驅(攝影/李林璦)今(9/22)第三屆唐獎生技醫藥得獎人演講於福華文教會館盛大舉行,邀請東尼‧杭特(TonyHunter)、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J.Druker)以及約翰‧曼德森(JohnMendelsohn)三位得主以自身經驗為大家分享基礎研究、藥物開發至臨床試驗於抗癌藥物為大家進行分享。

 首先,由加大聖地牙哥分校惠氏生醫工研院(WhitakerInstituteofBiomedicalEngineering,UCSD)院長,同時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錢煦作為引言人,為大家介紹三位得主,三位將探討如何發現酪胺酸磷酸化,如何研發酪胺酸酶抑制劑,並介紹抗體藥物於治療癌症中的應用。

酪胺酸酶抑制劑開發的鼻祖東尼‧杭特(TonyHunter)(攝影/李林璦)東尼‧杭特(TonyHunter)是首位發現酪胺酸酶(Tyrosinekinase,TK)可以被磷酸化的科學家也是整個酪胺酸酶抑制劑開發的鼻祖,他表示,最初他是在研究多瘤性病毒(polymavirus)時,意外發現癌細胞產生是由於除了蘇胺酸(Threonine)與絲胺酸(Serine)以外,第三種胺基酸-酪胺酸(tyrosine)的磷酸化所造成,同時展開蛋白質與基因定序,發現有535種蛋白質激酶的存在,其中有90種是酪胺酸激酶,其大部分都與癌症有關,而目前市面上酪胺酸激酶抑制劑高達35種。

他接著為大家介紹他目前正在進行的兩個研究,第一為以轉譯計畫治療胰腺癌,他發現,胰臟中有特殊的星狀細胞(Pancreaticstellatecells,PSC),會因發炎而釋出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inhibitoryfactor,LIF),會形成基質使腫瘤細胞成長,在動物實驗也證實,注射LIF單株抗體可以增加小鼠存活率,使腫瘤細胞減少,也觀察到LIF與胰腺癌的疾病狀態呈正相關,可做為胰腺癌的生物標誌物。

另外,他也對肝癌進行研究,他發現,除了酪胺酸會磷酸化之外,組胺酸(Histidine)磷酸化會失控而導致癌症,而LHPP是一種磷酸酶,負責去除蛋白質上與組氨酸相連的磷酸基團,因此LHPP可做為全新的腫瘤抑制蛋白,阻止癌細胞在肝臟組織中擴散。

 將酪胺酸激酶抑制劑概念發揚光大的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J.Druker)(攝影/李林璦)成功將酪胺酸激酶抑制劑概念發揚光大的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J.Druker)則表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CML)占四種常見的白血病中15-20%,每10萬人中就有1-2人為患者,主要發生的年齡為50-60歲,通常僅能存活3-5年,是由於人體第9對和第22對染色體有部分的位置互換,產生錯誤訊號,促使骨髓細胞製造白血球的功能失調而導致,他利用TK標靶治療的小分子抑制劑imatinib(Gleevec®)來治療CML,可提升病人存活率達95.4%,但FDA卻無法接受這間接數據,他提醒大家要對症下藥,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未來應持續發展精準醫療,開發精準及個人化醫療。

 致力於開發抗體藥物的約翰‧曼德森(JohnMendelsohn)委託洪明奇院士代為分享(攝影/李林璦)致力於開發抗體藥物的約翰‧曼德森(JohnMendelsohn)本次無法前來台灣,邀請洪明奇院士來為大家介紹,他表示,曼德森博士為安德森癌症中心(MDAndersonCancerCenter)的靈魂人物,並改革癌症中心,使其成為美國頂尖的癌症中心之一,平均每三個FDA核准的癌症藥物就有一個在該癌症中心做臨床試驗。

曼德森博士開發了IMC-C225(Cetuximab),為一種上皮生長因子接受器(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的單株抗體阻斷劑,EGFR屬於酪胺酸激酶的一種,同樣可使腫瘤細胞增生,將其應用於治療頭頸癌及大腸癌,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