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體 | 胼胝體訓練

胼胝體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此條目介紹的是高等哺乳動物大腦中的神經纖維組織。

關於鱉科動物腹面明顯增厚的部份,請見「鱉§ 特徵」。

胼胝體從下方看人腦胼胝體。

圖的上方對應於腦的前部。

人腦的中矢面。

胼胝體位於中央附近,顯示為淺灰色。

細節屬於人腦組成Genu,rostrum,trunk,splenium識別標示MeSHD003337NeuroNames(英語:NeuroNames)191NeuroLex(英語:NeuroLex)IDbirnlex_1087TA98A14.1.09.241TA25604FMAFMA:86464格雷氏p.828神經解剖學術語(英語:Anatomicaltermsofneuroanatomy)[編輯於Wikidata]胼胝體胼(ㄆㄧㄢˊ)胝(ㄓ)體(拉丁語:Corpuscallosum)是高等哺乳動物大腦中的一個重要白質帶,連接左右兩個大腦半球,是大腦中最大的白質帶,其中約包含2-2.5億個神經纖維。

大腦兩半球間的通信多數是通過胼胝體進行的。

較為低等的哺乳動物,如單孔目和有袋類動物沒有胼胝體。

目次1解剖構造1.1變異1.2性別差異2其它聯繫3臨床重要性3.1癲癇3.2其它疾病3.3胼胝體切開4歷史5其它哺乳動物6參見7參考資料8外部連結解剖構造[編輯]胼胝體最後側的部分叫做壓部(Splenium),最前側的部分叫做膝部(Genu)。

壓部和膝部之間的部分一般稱為主體(Body)。

壓部和主體之間的部分往往相當窄,因此被稱為「峽部」(Isthmus)。

胼胝體喙部(Rostrum)指的是膝部下方向後延伸的部分,它的形狀有點像鳥的喙,因此得名。

胼胝體與胼胝體相鄰的大腦皮質稱為扣帶皮層。

胼胝體內的纖維包含連接兩個大腦半球各個葉的纖維。

比如胼胝體前部主要包含連接兩側額葉的纖維,後部主要包括連接兩側枕葉和頂葉的纖維。

在胼胝體的兩側神經纖維放射性傳入白質,它們穿過大腦皮質的不同部分,從膝部傳入額葉組成胼胝體輻射線額部,傳入枕葉的被稱為胼胝體輻射線枕部。

這兩個部分之間是纖維的主體,它們被稱為腦毯,它們向兩邊傳入顳葉,覆蓋側腦室的中心部分。

膝部的軸突比較細,它們連接大腦兩側之間的前額葉皮質。

這些纖維從腦毯中像分叉一樣浮現。

主體的軸突比較粗,它們連接大腦皮質運動區的不同部分。

胼胝體的大部分連接輔助運動區,包括布若卡氏區。

壓部的纖維傳送大腦兩個半球頂葉的體感信息和枕葉的視覺皮層之間的信息[1][2]。

變異[編輯]胼胝體伴周圍神經發育不全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障礙,是人最常見的大腦疾病之一[3]。

患這種病的人胼胝體部分發育不全或者完全沒有。

一般在出生後兩年內可以確診胼胝體伴周圍神經發育不全。

大多數患者在嬰兒期或兒童時期會體現嚴重病症,比較輕的可能在青年時期才有病症出現,也有些只是偶然發現的。

最早的病症包括痙攣,此後可能會在吃飯時出現問題,以及很晚才能把頭抬起來,坐起來,站起來或者行走。

其它病症可能包括智力和體力發育不正常、手眼協調、視覺和聽覺記憶出問題等。

腦水腫也可能出現。

在輕微的情況下可能多年不出現痙攣、語言重複或頭痛等現象。

胼胝體伴周圍神經發育不全一般不致命,其治療主要針對病症,如頭痛、痙攣等。

雖然許多孩子可以保持一般的生活並擁有平均智力,但是仔細的神經心理測試可以顯示出與同年齡和教育但是沒有患病的孩子之間高級大腦功能的微小差別。

有發育延遲和痙攣的胼胝體伴周圍神經發育不全孩子也要檢查是否有新陳代謝問題[4]。

胼胝體伴周圍神經發育不全也包括部分發育、病態發育和發育不全(包括太薄)。

最近的研究顯示胼胝體伴周圍神經發育不全也與自閉症光譜有關[5]。

電影《雨人》的原型,患有學者症候群的金·匹克也患有胼胝體伴周圍神經發育不全。

性別差異[編輯]在過去一百年裡許多學者和愛好者研究和討論胼胝體的性別差異。

20世紀初的研究說男子與女子的胼胝體大小不同。

這個結果受到質疑。

後來更加高明的圖像技術似乎反駁早先的性別差異。

但是1990年的的先進計算機神經解剖學分析技術證明胼胝體的性別差異是明顯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