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廣泛性焦慮症」卻不自知!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警訊 | 焦慮是什麼感覺

廣泛性焦慮症的診斷 · 坐立不安,感覺緊張或心情不定 · 容易疲勞 · 注意力不集中,​腦筋一片空白 · 易怒 · 肌肉緊繃 · 睡眠困擾,包括難以入睡、睡著後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專欄心靈關係罹患「廣泛性焦慮症」卻不自知!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警訊收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瀏覽數580,8352018/07/11·更新日期2021/04/28·作者/黃偉俐·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根據美國的調查,廣泛性焦慮症患者約占人口2~3%,女性得到的機會是男性的1倍。

在台灣有很多廣泛性焦慮症患者,也就是俗稱的「厚操煩、愛緊張」。

而依我的臨床經驗,假如父母中有1人罹患廣泛性焦慮症,遺傳的機率約有一半,換言之,2個小孩中就有1個可能罹患廣泛性焦慮症。

認識廣泛性焦慮症廣泛性焦慮症會影響生活品質、人際關係,不僅病人自身,對家屬、醫師都會造成困擾。

原因在於症狀多,像是睡眠障礙、心悸、胃脹、腸躁、頻尿,還會影響自主神經的肌肉系統,尤以肩頸緊繃、頭痛最常見,必須經常跑醫院做檢查;情緒上煩躁易怒,未妥善治療的話,長期下來會導致憂鬱症或恐慌症,帶來更大的問題。

許多人把上述症狀稱做「自律神經失調」,事實上,自律神經失調只是廣泛性焦慮症主要症狀之一,其它症狀還包括自主神經肌肉緊繃、睡眠障礙、情緒及認知困擾等,都是因為腦神經緊繃而引起擔心、焦慮;因此,別把自主神經系統的肌肉緊繃(如緊繃型頭痛)或情緒問題、失眠都歸咎於自律神經。

有些醫師習慣把廣泛性焦慮症稱為「身心症」(PsychosomaticDisorder),不過,傳統上,身心症是指情緒、心理造成的身體狀況,例如緊張與誘發氣喘、胃潰瘍有關,性子急、求完美與心肌梗塞、換氣過度有關。

我認為,這是舊名詞、舊觀念,造成大眾對精神疾病的誤解。

廣泛性焦慮症的診斷歐美國家針對廣泛性焦慮症的診斷準則:患者出現過分擔心、焦慮長達6個月,而且明知道是憂慮卻難以控制,假如不符合這2項必要條件,就排除廣泛性焦慮症的可能。

然而,我在門診中發現,大部分的廣泛性焦慮症患者認為,自己沒有過度擔心、焦慮,甚至說:「沒什麼好擔心」、「一點都不會焦慮」,但是坐在一旁的家屬卻頻頻點頭,似乎恨不得跳出來說:「你明明就有焦慮緊張」、「大家都活在你的擔心裡」。

(示意畫面。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台灣的焦慮症患者對擔心、緊張習以為常到自身無感,有時連家人的抱怨都不當一回事,因此,若用歐美的診斷準則,不一定行得通。

我依照平常看診經驗及對社會的觀察,列出廣泛性焦慮症患者常有的行為特質:1.對生活的人事物充滿不安全感常見的狀況之一,像是睡在沙發上,等家人都回來才肯上床,但上床後卻嚴重失眠。

2.急著把事情做完,忽略疲倦感我在門診經常會問:「假如你有一整天的時間去做5件事情,你會怎麼安排?」廣泛性焦慮症病人的答案是:「盡快把5件事情一口氣完成,誰知道等一下還有什麼事。

」早上做3件事,吃午餐後,下午再做2件事,不好嗎?沒做完,不能改天做嗎?急著做事情會使腦神經緊繃,自律神經也跟著失調,情緒緊張、身體疲倦,晚上也睡不好。

3.要求完美、更好,給自己壓力焦慮症病人常花太多時間、力氣在擔心,例如堅持不外食,洗菜2小時、洗碗2小時,既讓自己勞累,也影響家庭互動。

另外,許多上班族抱怨壓力太大,經仔細詢問過後,發現工作壓力其實是自己造成的,希望有更好的成績,甚至非得要第一名,往往活在「不夠好」的莫名擔心裡,但自己覺得這是應該的,所以不認為是擔心,忽略了焦慮的感受,直到開始出現憂鬱症狀才來就醫。

4.花太多的時間、力氣卻覺得是應該有些人上班時間長,甚至半夜11點接到客戶電話,還會跑出去幫忙,導致晚上難以入睡。

舉例來說,一名個案平常在做生意,晚上無論多晚都會接電話,問他在擔心什麼?他說:「我不會擔心啊!只是覺得沒接到電話會損失客戶。

」我努力說服他,試著在8點以後將手機關機;2周後,既沒影響生意,也改善了睡眠、焦慮症狀。

5.擔心、焦慮引發人際關係緊張,抱怨別人不配合曾遇過一位媽媽,女兒帶著孫子從國外回來,照理來說應該是快樂的事,她卻天天睡不好,認為自己應該要打掃、煮飯,女兒說:「到外面吃就好」,媽媽反而不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