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考,找到自己的與眾不同 | 設計思考 名言

破壞式創新,來自於矽谷的核心精神──設計思考。

... 一雙靈活的眼睛無時無刻在觀察環境,他貫徹著賈伯斯那句名言:「求知若渴, 虛心若愚。

華人精英論壇|城市學|健康遠見|Googlenews|電子報|FACEBOOK|註冊|登入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關閉首頁產經消費服務設計思考,找到自己的與眾不同設計思考,找到自己的與眾不同IDEO創始顧問BarryM.Katz文/林玲瑩   攝影/關立衡2016-09-29瀏覽數16,050+分享分享複製連結2025年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科幻電影《回到未來》預言成真?不久的將來,汽油車的時代宣告終結。

馳騁公路上的,是一輛輛流線型輕巧無人車,你再也不必忍受尖峰時刻的烏煙瘴氣,也不需要搞懂複雜的交通號誌和路標,無人車自動駕駛,乘客只需舒服地坐在車裡享受通勤時光。

無人車,這項顛覆世界的發明源自矽谷。

未來的汽車重鎮不再是底特律,10年間,矽谷的Google、特斯拉(Tesla)、蘋果(Apple)等公司紛紛投入研發,只花不到1/10的時間就顛覆了百年汽車史。

破壞式創新,來自於矽谷的核心精神──設計思考。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公司IDEO的顧問貝瑞‧凱茲(BarryM.Katz)如此定義:設計思考的第一步是問對問題。

每年奪走數萬人生命的交通事故,起因是人還是車?想要保障行車安全,是努力提升車輛性能、車身穩定系統、自動煞車輔助⋯⋯,還是根本不要有人駕駛?從20世紀初的老爺車(veterancar),進化到毋須駕駛的無人車(self-drivingcar),科技的迭代創新,正顛覆人類認知,矽谷神話不僅來自於突破性的技術,更是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考。

創新矽谷,設計就像呼吸般自然IDEO創始顧問貝瑞‧凱茲,今年9月應飛捷文教基金會「DesignForTaiwan」計畫之邀來台,從設計思考談矽谷創新。

他如此詮釋:設計思考是有目的地創造商品、策略、組織思考邏輯以解決人類問題。

「工業設計師會設法改善產品,同樣地,醫院的管理者竭力使醫院運作更有效率。

」他比喻。

就像無人車問世,是為了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卻也解除能源匱乏危機,節省個人浪費在車陣中的通勤時間。

車子變成移動中的家,你可以在早晨上班的途中刷牙、化妝、吃早餐,甚至打開電腦,移動中開始一天的辦公行程。

年近70歲,白髮蒼蒼的貝瑞,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老頑童,一雙靈活的眼睛無時無刻在觀察環境,他貫徹著賈伯斯那句名言:「求知若渴,虛心若愚。

」涉獵歷史、數學、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甚至對東方佛教哲思和中國古代科技也興致盎然。

設計思考有一套方程式:從現實的挑戰─田野觀察─綜合分析─製作原型(prototype)─到擬定解決方案。

話雖如此,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在一團混亂中找到答案。

所以貝瑞認為,設計思考不是方法論,而是一種哲學,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

同樣是科技掛帥,日前政府喊出「亞洲矽谷」計畫,厚植物聯網與創新創業人才。

台灣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矽谷嗎?貝瑞提出4個關於設計思考的詰問,提醒我們應著眼於微觀(microscope)而非巨觀(macroscope)。

「問題不是台灣能不能成為矽谷,而是台灣獨一無二的優勢在哪裡。

」他說。

1創新者DNA:我信仰成功!Whatifwesuccess?創新源自天賦,還是後天的勤勉不懈?一群哈佛學者研究創新者的DNA,發現這群人擁有一種罕見特質:能快速連結各種經驗,組合出新的事物。

因為他們對經驗的思考更為透徹。

「我們設計的出發點都是害怕失敗,但不妨問問,如果我的點子成功了?我們真的有可能改變世界!」貝瑞舉例,100年前亨利‧福特發明汽車時,他從未擔心用動力車取代馬車的點子是否過於驚世駭俗,構想失敗了怎麼辦?這塊大型鐵機器要是造成交通混亂又該怎麼辦?他只是不斷地投入、研發、改良,直到第一代福特T型車面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改變人類的時空認知,在此之前,他一共提出300個理論;發明大王愛迪生以一盞燈泡點亮世界之前,足足有1093個美國專利。

成功不只因為天資聰穎,而是不斷中汲取經驗,在無數次失敗後,仍信仰成功。

2內觀:什麼使我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