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造詞 | 律的造詞

“律”字的造詞. 律字在開頭的詞語↑. 律僧. 持守戒律的僧人。

律藏. 佛教經典中關于戒律的著作的總稱。

律呂. 古代校正樂律的器具。

共有十二個,從低音到高音依次奇數 ...造詞開頭造詞結尾造詞中間造詞成語造詞造詞律的造詞律造詞“律”字的造詞律字在開頭的詞語↑律僧持守戒律的僧人。

律藏佛教經典中關于戒律的著作的總稱。

律呂古代校正樂律的器具。

共有十二個,從低音到高音依次奇數為“律”、偶數為“呂”,總稱“六律六呂”,簡稱“律呂”。

后也泛指音律或樂律。

律行1.指僧徒持守戒律的行為。

2.謂僧徒按戒律實踐。

律人1.衡量他人。

2.約束他人。

律格詩律詩和格詩的合稱。

中唐人分樂府歌行以外的詩為律詩和格詩兩類,如白居易自己把《長慶集》以后寫的絕句﹑五律﹑七律及排律等近體詩稱為律詩,五﹑七言古體詩稱為格詩。

律準古人奏樂時,用以測定聲調高低﹑使發音準確無誤的樂器。

律紀紀律。

律學1.古代傳授法律知識的學校。

晉始置律學博士,轉相教授。

后秦姚興設律學于長安,召各郡縣散吏入學,成績優良者選任郡縣獄吏。

隋律學隸大理寺,唐宋律學隸國子監。

2.法律學科。

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

律體律詩的體裁。

律法1.法律。

2.律呂的法則。

3.指格律。

4.規律。

律坐1.亦作“律座”。

2.見“律座”。

律本律呂之本,指黃鐘。

古以黃鐘為十二律之本,其余十一律皆據之以生。

律條1.法律條文。

2.引申指一般的規則或守則。

3.法則;規律。

律座佛教稱講解戒律的人的講席。

律宗中國佛教派別之一,唐釋道宣所創,以持戒律為主,謂戒律為佛教之根本,解脫之要道,故稱。

律義疏解律令的意義。

宋時一度為考試科目之一。

律管亦稱“律琯”。

1.用竹管或金屬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2.古代亦用作測候季節變化的器具。

律詩詩體名。

近體詩的一種。

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初期。

八句,四韻或五韻。

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雙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

五言、七言兩體較常見,簡稱五律、七律。

偶有六言體,簡稱六律。

每首十句以上的,稱為排律。

中國舊詩體裁之一,形成于唐朝,每首詩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定規,有五律(五個字一句)、七律(七個字一句)兩種律候謂律管候氣。

律風《漢書.律歷志上》:“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氣正,十二律正。

”顏師古注引孟康曰:“律得風氣而成聲,風和乃律調也。

”后因以“律風”指和風。

律律山高峻貌。

律度1.古代計度,皆出于黃鐘之律,故稱律度。

度指長短,即分﹑寸﹑尺﹑丈﹑引。

也包括計算容積﹑重量。

《左傳.文公六年》:“著之話言,為之律度。

”杜預注:“鐘律度量,所以治歷明時。

”一說猶法度﹑法制。

見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2.猶規矩,法度。

3.音律的法度標準。

律服守小乘戒律的人所穿的法衣。

律令格式唐代法律的表現形式。

律是當代法典,規定罪名和刑罰;令是皇帝的命令,規定貴賤等級等重要制度;格是規定官吏的辦事規則;式是規定官署通用的文件程式。

律﹑令創始于秦代,格﹑式創始于東魏﹑西魏,至唐代四種并行。

律令①法令:朝廷律令。

②法則;規則:生用助字,不當律令。

律動1、有規律的運動:脈搏的律動|生命的律動。

2、比喻有規律的發展、運行:社會的律動|古城伴著現代化的律動呈現出新的面貌。

律例1.法律條文及其成例。

律指法律的正文,例是補充律文之不足而設的條例或例案。

2.猶規律。

法律和判例。

補充成文法律的猶太口傳法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