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耳不平衡運動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眩暈復健找回不再搖晃的世界
... 沒有中風、腦瘤、運動神經元病變或血管狹窄,也沒有急性前庭(內耳) ... 與急性眩暈相比,反覆、慢性暈眩,動作一快就難以維持平衡感,為什麼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快訊顏面神經麻痺不是中風醫曝易發作原因及好發族群udn/元氣網/新聞/科普好健康眩暈復健找回不再搖晃的世界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18-03-2510:20聯合報黃鈞鼎台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病患站在重心動搖儀上,根據專業操作人員的指示,盡量維持平衡。
檢查一共有六個情境項目,站在平板上三個,站在軟墊上三個,大約需時15分鐘,再由醫師判讀報告。
圖╱黃鈞鼎醫師提供在門診,總是有一群病患,沒有中風、腦瘤、運動神經元病變或血管狹窄,也沒有急性前庭(內耳)病灶,但反覆承受眩暈之苦,卻找不到答案,換過許多醫師、試過所有藥物,依然無解;有人甚至因此產生憂鬱、情緒問題。
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就得從眩暈(dizziness/vertigo)的症狀及成因談起。
在耳科,或說內耳前庭的疾病(vestibulardisorders),無論是前庭神經炎(vestibularneuronitis)、美尼爾氏症、半規管功能失調(canalparesis)、偏頭痛導致的眩暈(migrainousvertigo)或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耳石脫落),都會產生天旋地轉(vertigoorspinningsensation)的急性症狀,治療上予以藥物控制,休息及生活作息、飲食調整,或耳石復位術,一般都可見效。
吃藥還是暈因為大腦「習慣了」若懷疑有神經系統病灶時,就需由神經內科醫師診察。
然而,慢性、反覆頭暈,平衡困難的這群病患,很難用藥物控制改善,也往往求助無門。
與急性眩暈相比,反覆、慢性暈眩,動作一快就難以維持平衡感,為什麼這麼難以控制?主要的原因是,這群病患並非只有內耳前庭功能損失,正確來說,他們在經年累月的疾病與生活習慣作用下,改變了大腦對平衡處理的方式。
打個比方,如果一個人的右腳受傷骨折了,他只好用單腳跳躍,日子久了就習慣了,但總是無法做到雙腳的能跑能跳,快速變向。
骨折癒合後,當他初步嘗試用雙腳,卻發現會跌倒,這時候,大腦可能有兩個選擇,一是不如繼續單腳跳,二是重新適應訓練,使用右腳。
這時候,我們該做的,當然是第二選項,但腦內平衡的缺失,卻不是那麼簡單,往往日子久了,累積的問題才被發現,卻不知如何調整。
病患站在重心動搖儀上,根據專業操作人員的指示,盡量維持平衡。
檢查一共有六個情境項目,站在平板上三個,站在軟墊上三個,大約需時15分鐘,再由醫師判讀報告。
圖╱黃鈞鼎醫師提供耗時耗力台灣復健領域剛崛起所以,這樣的病患需要的不是藥物治療,而是正確診斷,了解在個別病患身上,維持平衡的系統哪方面出了問題,針對問題設計復健功課,亦即所謂的眩暈復健(vestibularrehabilitation),來扭轉、改變身體對平衡的依賴或利用。
這樣的治療具高度的個體差異性,且耗時耗力,卻可以為這些求助無門、藥石罔效的病人帶來新選擇,也可以填補過去台灣眩暈醫療領域的空白。
筆者於2013年前往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的EarInstitute,學習AudiovestibularMedicine,在英國,這是一門獨立於耳鼻喉科的專科醫學,主要負責治療聽語方面的疾患及眩暈、平衡失調的病人。
經倫敦所見所學,2014年回到台灣後,積極建立相關眩暈治療團隊。
在台安耳鼻喉科以及聽語中心同仁大力支持下,全台灣第一個眩暈復健治療團隊開始運作,成功幫助了數十位病患,改善他們的平衡功能、眩暈症狀,並恢復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病患對治療成效也十分滿意。
團隊對眩暈復健的成效,感到鼓舞欣喜,這證明眩暈復健確實能夠給予病人實質的幫助,也期望在台灣推廣這樣的療程,讓更多醫師了解並幫助更多病患。
眩暈耳石脫落運動神經元病延伸閱讀天旋地轉還是頭重腳輕?耳鼻喉科醫教你分辨頭暈或眩暈新冠病毒不只造成味覺嗅覺異常醫師:「五感」恐再少一項坐車就想吐?3敏感時刻最易發生!專家教5招抗暈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醫病天地/眩暈又手腳無力36歲女腦瘤健保大數據/108年眩暈治療統計10大院所健保大數據/治療眩暈4大特色醫療院所同類文章運動傷害先冰敷?當心適得其反,阻礙肌肉自體修復傷口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快訊顏面神經麻痺不是中風醫曝易發作原因及好發族群udn/元氣網/新聞/科普好健康眩暈復健找回不再搖晃的世界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18-03-2510:20聯合報黃鈞鼎台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病患站在重心動搖儀上,根據專業操作人員的指示,盡量維持平衡。
檢查一共有六個情境項目,站在平板上三個,站在軟墊上三個,大約需時15分鐘,再由醫師判讀報告。
圖╱黃鈞鼎醫師提供在門診,總是有一群病患,沒有中風、腦瘤、運動神經元病變或血管狹窄,也沒有急性前庭(內耳)病灶,但反覆承受眩暈之苦,卻找不到答案,換過許多醫師、試過所有藥物,依然無解;有人甚至因此產生憂鬱、情緒問題。
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就得從眩暈(dizziness/vertigo)的症狀及成因談起。
在耳科,或說內耳前庭的疾病(vestibulardisorders),無論是前庭神經炎(vestibularneuronitis)、美尼爾氏症、半規管功能失調(canalparesis)、偏頭痛導致的眩暈(migrainousvertigo)或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耳石脫落),都會產生天旋地轉(vertigoorspinningsensation)的急性症狀,治療上予以藥物控制,休息及生活作息、飲食調整,或耳石復位術,一般都可見效。
吃藥還是暈因為大腦「習慣了」若懷疑有神經系統病灶時,就需由神經內科醫師診察。
然而,慢性、反覆頭暈,平衡困難的這群病患,很難用藥物控制改善,也往往求助無門。
與急性眩暈相比,反覆、慢性暈眩,動作一快就難以維持平衡感,為什麼這麼難以控制?主要的原因是,這群病患並非只有內耳前庭功能損失,正確來說,他們在經年累月的疾病與生活習慣作用下,改變了大腦對平衡處理的方式。
打個比方,如果一個人的右腳受傷骨折了,他只好用單腳跳躍,日子久了就習慣了,但總是無法做到雙腳的能跑能跳,快速變向。
骨折癒合後,當他初步嘗試用雙腳,卻發現會跌倒,這時候,大腦可能有兩個選擇,一是不如繼續單腳跳,二是重新適應訓練,使用右腳。
這時候,我們該做的,當然是第二選項,但腦內平衡的缺失,卻不是那麼簡單,往往日子久了,累積的問題才被發現,卻不知如何調整。
病患站在重心動搖儀上,根據專業操作人員的指示,盡量維持平衡。
檢查一共有六個情境項目,站在平板上三個,站在軟墊上三個,大約需時15分鐘,再由醫師判讀報告。
圖╱黃鈞鼎醫師提供耗時耗力台灣復健領域剛崛起所以,這樣的病患需要的不是藥物治療,而是正確診斷,了解在個別病患身上,維持平衡的系統哪方面出了問題,針對問題設計復健功課,亦即所謂的眩暈復健(vestibularrehabilitation),來扭轉、改變身體對平衡的依賴或利用。
這樣的治療具高度的個體差異性,且耗時耗力,卻可以為這些求助無門、藥石罔效的病人帶來新選擇,也可以填補過去台灣眩暈醫療領域的空白。
筆者於2013年前往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的EarInstitute,學習AudiovestibularMedicine,在英國,這是一門獨立於耳鼻喉科的專科醫學,主要負責治療聽語方面的疾患及眩暈、平衡失調的病人。
經倫敦所見所學,2014年回到台灣後,積極建立相關眩暈治療團隊。
在台安耳鼻喉科以及聽語中心同仁大力支持下,全台灣第一個眩暈復健治療團隊開始運作,成功幫助了數十位病患,改善他們的平衡功能、眩暈症狀,並恢復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病患對治療成效也十分滿意。
團隊對眩暈復健的成效,感到鼓舞欣喜,這證明眩暈復健確實能夠給予病人實質的幫助,也期望在台灣推廣這樣的療程,讓更多醫師了解並幫助更多病患。
眩暈耳石脫落運動神經元病延伸閱讀天旋地轉還是頭重腳輕?耳鼻喉科醫教你分辨頭暈或眩暈新冠病毒不只造成味覺嗅覺異常醫師:「五感」恐再少一項坐車就想吐?3敏感時刻最易發生!專家教5招抗暈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醫病天地/眩暈又手腳無力36歲女腦瘤健保大數據/108年眩暈治療統計10大院所健保大數據/治療眩暈4大特色醫療院所同類文章運動傷害先冰敷?當心適得其反,阻礙肌肉自體修復傷口
2. 暈眩復健體操練平衡、解頭暈,4周後立即改善
【早安健康/黃馨瑶編譯】暈眩,讓你每天起床都感到害怕嗎?問題可能出在你所不熟悉的內耳,但也別因此太過擔心!日本治療暈眩症的名醫新井基洋, ...閱讀全文0黃馨瑶/編譯2016年3月14日上午8:00【早安健康/黃馨瑶編譯】暈眩,讓你每天起床都感到害怕嗎?問題可能出在你所不熟悉的內耳,但也別因此太過擔心!日本治療暈眩症的名醫新井基洋,發明了一套治療內耳問題所引發眩暈症的體操,並有透過體操成功治療多名暈眩症患者的紀錄。
你有暈眩的困擾嗎?快跟著新井醫師訓練平衡感,改善暈眩症狀吧!害怕運動?多訓練平衡感才能幫助改善暈眩許多內耳問題引發的眩暈症患者,都會因為運動容易導致暈眩而減少運動,但新井基洋指出,花式滑冰選手需要做出快速旋轉的動作,而他們靠著反覆的練習克服暈眩的可能,練就不易暈眩的身體,因此能快速旋轉。
基於相同原理,新井基洋發明23種透過平衡感訓練來改善暈眩的體操,並請161名平均61歲的暈眩症患者進行體操,並搭配藥物治療。
其中包含良性陣發性頭位性眩暈、梅尼爾氏症、突發性耳聾患者,4周後症狀皆有改善。
以下介紹3種新井基洋醫師所發明的暈眩復健體操。
實證有效!暈眩復健體操3種◎注意事項1.訓練時即使感到暈眩也要繼續進行,但頸部疼痛和高齡者進行時,請注意速度勿太快。
2.請務必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進行。
(1)視線移動造成的暈眩─視線移動看拇指(注意頭部和拇指不移動)步驟:1.雙手向前伸直,與肩同寬,向上豎起大拇指。
2.頭不動,視線移動,左右交替看2邊大拇指,來回20次。
(2)頭部動作伴隨的暈眩─動頭凝視大拇指(注意拇指不移動)左右搖頭 暈眩復健操暈眩復健操步驟:1.將手臂向前伸直,向上豎起大拇指,大拇指位於身體中線正前方。
2眼睛持續盯著大拇指,搖頭,頭往左右轉動各30度,來回10次。
上下點頭 暈眩復健操暈眩復健操步驟:1.將手臂向前伸直,手握拳,大拇指在外不用力,位於身體中線正前方。
2.眼睛持續盯著大拇指,點頭,頭往上下轉動各30度,來回10次。
(3)走路時暈眩─原地閉眼踏步50下暈眩復健操步驟:1.雙手向前伸直抬起,與肩同高。
2.嘴巴數數,眼睛閉起原地踏步50下,小心不要跌倒。
小提醒:我現在適合出門嗎?眩暈症患者必知判斷法改善走路時暈眩的原地閉眼踏步50下,同樣可以作為眩暈症患者判斷出門是否安全的方法,只要在踏步結束時確認自己的位置即可:◎腳尖方向為開始時的左右45度內,可以正常外出。
◎腳尖方向為開始時的左右45~90度,可外出但建議距離不要太遠。
◎腳尖方向為開始時的左右90度以上,建議不要外出。
【延伸閱讀】立即見效!3穴位熱敷療法,解決失眠及暈眩困擾耳鼻喉科治不好的頭暈目眩,98%可以痊癒!暈眩眼前一片黑恐是腦缺血!小松菜補血料理簡單做 中央社·16小時前東京帕運台灣代表團抵日謝長廷接機(圖)帕運台灣代表團22日抵達東京成田機場,駐日代表謝長廷(左2)接機,與團長穆敏珠(右2)、體育署副署長林哲宏(右1)等人合影。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攝110年8月22日中時新聞網·1天前布林肯致電立陶宛力挺外交部:台灣不會因為脅迫而退縮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2日推文透露與立陶宛外長藍柏吉斯通話,表達美方支持立陶宛因應區域挑戰及拓展與台灣關係的決定。
外交部表示,台灣做為全球的一股良善力量,會持續捍衛民主、法治、保障人權,不會因為外在壓力脅迫而退縮。
三立新聞網setn.com·3小時前逼蔡英文驗抗體 王浩宇轟趙少康噁心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總統蔡英文今(23)天一早順利完成國產高端疫苗的接種,總統府也在臉書全程直播,供國人觀看。
對於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喊話蔡英文之後應該驗抗體一事,前民進黨籍桃台灣好新聞·22小時前增6例本土 無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22)日公布國內新增1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之6例本土病例(其中2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3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其中1例發病日為今(2021)年8月21日、餘5例為無症狀感染。
個案分布為臺北市3例,新北市、桃園市及雲林縣各1例;其中3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關聯不明、2例疫調中,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指揮中心說,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20日累計公布14,707
你有暈眩的困擾嗎?快跟著新井醫師訓練平衡感,改善暈眩症狀吧!害怕運動?多訓練平衡感才能幫助改善暈眩許多內耳問題引發的眩暈症患者,都會因為運動容易導致暈眩而減少運動,但新井基洋指出,花式滑冰選手需要做出快速旋轉的動作,而他們靠著反覆的練習克服暈眩的可能,練就不易暈眩的身體,因此能快速旋轉。
基於相同原理,新井基洋發明23種透過平衡感訓練來改善暈眩的體操,並請161名平均61歲的暈眩症患者進行體操,並搭配藥物治療。
其中包含良性陣發性頭位性眩暈、梅尼爾氏症、突發性耳聾患者,4周後症狀皆有改善。
以下介紹3種新井基洋醫師所發明的暈眩復健體操。
實證有效!暈眩復健體操3種◎注意事項1.訓練時即使感到暈眩也要繼續進行,但頸部疼痛和高齡者進行時,請注意速度勿太快。
2.請務必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進行。
(1)視線移動造成的暈眩─視線移動看拇指(注意頭部和拇指不移動)步驟:1.雙手向前伸直,與肩同寬,向上豎起大拇指。
2.頭不動,視線移動,左右交替看2邊大拇指,來回20次。
(2)頭部動作伴隨的暈眩─動頭凝視大拇指(注意拇指不移動)左右搖頭 暈眩復健操暈眩復健操步驟:1.將手臂向前伸直,向上豎起大拇指,大拇指位於身體中線正前方。
2眼睛持續盯著大拇指,搖頭,頭往左右轉動各30度,來回10次。
上下點頭 暈眩復健操暈眩復健操步驟:1.將手臂向前伸直,手握拳,大拇指在外不用力,位於身體中線正前方。
2.眼睛持續盯著大拇指,點頭,頭往上下轉動各30度,來回10次。
(3)走路時暈眩─原地閉眼踏步50下暈眩復健操步驟:1.雙手向前伸直抬起,與肩同高。
2.嘴巴數數,眼睛閉起原地踏步50下,小心不要跌倒。
小提醒:我現在適合出門嗎?眩暈症患者必知判斷法改善走路時暈眩的原地閉眼踏步50下,同樣可以作為眩暈症患者判斷出門是否安全的方法,只要在踏步結束時確認自己的位置即可:◎腳尖方向為開始時的左右45度內,可以正常外出。
◎腳尖方向為開始時的左右45~90度,可外出但建議距離不要太遠。
◎腳尖方向為開始時的左右90度以上,建議不要外出。
【延伸閱讀】立即見效!3穴位熱敷療法,解決失眠及暈眩困擾耳鼻喉科治不好的頭暈目眩,98%可以痊癒!暈眩眼前一片黑恐是腦缺血!小松菜補血料理簡單做 中央社·16小時前東京帕運台灣代表團抵日謝長廷接機(圖)帕運台灣代表團22日抵達東京成田機場,駐日代表謝長廷(左2)接機,與團長穆敏珠(右2)、體育署副署長林哲宏(右1)等人合影。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攝110年8月22日中時新聞網·1天前布林肯致電立陶宛力挺外交部:台灣不會因為脅迫而退縮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2日推文透露與立陶宛外長藍柏吉斯通話,表達美方支持立陶宛因應區域挑戰及拓展與台灣關係的決定。
外交部表示,台灣做為全球的一股良善力量,會持續捍衛民主、法治、保障人權,不會因為外在壓力脅迫而退縮。
三立新聞網setn.com·3小時前逼蔡英文驗抗體 王浩宇轟趙少康噁心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總統蔡英文今(23)天一早順利完成國產高端疫苗的接種,總統府也在臉書全程直播,供國人觀看。
對於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喊話蔡英文之後應該驗抗體一事,前民進黨籍桃台灣好新聞·22小時前增6例本土 無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22)日公布國內新增1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之6例本土病例(其中2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3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其中1例發病日為今(2021)年8月21日、餘5例為無症狀感染。
個案分布為臺北市3例,新北市、桃園市及雲林縣各1例;其中3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關聯不明、2例疫調中,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指揮中心說,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20日累計公布14,707
3. 暈眩後走路搖晃不穩,試試3 種刺激小腦正常運作的訓練
練習耳石復位運動時,選擇光線明亮的房間,同時張開雙眼。
訓練的目的在於讓患者習慣暈眩,透過小腦恢復身體的平衡感。
由於梅尼爾氏症常常隔一段時間後又 ...首頁 / 醫療醫療暈眩後走路搖晃不穩,試試3種刺激小腦正常運作的訓練動一動,頭昏眼花不再來圖/Shutterstockmaroke 大是文化 2019-08-26分享傳送A+當你頭暈時,應調暗房間的燈光,用最舒服的姿勢在床上稍做休息,避免頭部動來動去。
針對暈眩,有些醫師會開立止暈藥或安定神經的鎮定劑,舒緩不適的症狀。
另外,如果噁心的情況較為嚴重,醫師還會用注射或點滴等方式治療。
若暈眩的症狀減輕,但你走路還是搖搖晃晃的話,不妨試一試小腦刺激訓練。
例如「耳石復位運動」(BrandtDaroffExercises)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一種讓自己習慣與暈眩和平共處的訓練方法。
雖然它的成效也會因內耳障礙的程度而不同,但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都有一定的效果。
單耳的復健大約10天就能見效,但雙耳需要的時間比較久,可能花上一、兩年。
當你習慣耳石復位運動以後,可以接著練習「手指冥想體操」,這個訓練有助於頭暈時,控制眼球的位置,減輕暈眩的症狀。
除此之外,也可以練習「搖頭步行法」,訓練如何將身體的位置或動作等傳達到小腦,刺激小腦發揮「前庭代償」的功能。
耳石復位運動這個訓練方法是透過不斷的練習,讓身體習慣躺下時頭暈目眩的症狀,減輕不舒服的感覺。
練習耳石復位運動時,選擇光線明亮的房間,同時張開雙眼。
訓練的目的在於讓患者習慣暈眩,透過小腦恢復身體的平衡感。
由於梅尼爾氏症常常隔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因此即使頭暈的症狀消失,也需持續練習。
手指冥想體操手指冥想體操的目的是讓患者在頭暈時,有能力掌控眼球的位置,減輕暈眩的一種訓練。
若能配合前面介紹的耳石復位運動一起練習,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個體操根據眼球的訓練方向有左右與上下兩種版本,但重點都在於利用手指訓練眼球的轉動。
搖頭步行法這是一種將身體的位置或動作傳達至小腦,促進小腦發揮前庭代償功能,改善頭暈的訓練。
若能配合翻身體操或耳石復位運動一起練習,效果更佳。
搖頭步行法分為左右搖晃與上下擺動兩種。
(本文作者為日本聖瑪麗安娜醫科大學教授,暨該大學醫院耳鼻喉科部長。
原文刊載於肥塚泉《耳鼻喉科名醫告訴你,最新暈眩症療法》/大是文化)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遠見雜誌/天下文化/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哈佛商業評論/1號課堂/50+Copyright©1999~2021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Allrightsreserved.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9:00~12:30;13:30~17:00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訓練的目的在於讓患者習慣暈眩,透過小腦恢復身體的平衡感。
由於梅尼爾氏症常常隔一段時間後又 ...首頁 / 醫療醫療暈眩後走路搖晃不穩,試試3種刺激小腦正常運作的訓練動一動,頭昏眼花不再來圖/Shutterstockmaroke 大是文化 2019-08-26分享傳送A+當你頭暈時,應調暗房間的燈光,用最舒服的姿勢在床上稍做休息,避免頭部動來動去。
針對暈眩,有些醫師會開立止暈藥或安定神經的鎮定劑,舒緩不適的症狀。
另外,如果噁心的情況較為嚴重,醫師還會用注射或點滴等方式治療。
若暈眩的症狀減輕,但你走路還是搖搖晃晃的話,不妨試一試小腦刺激訓練。
例如「耳石復位運動」(BrandtDaroffExercises)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一種讓自己習慣與暈眩和平共處的訓練方法。
雖然它的成效也會因內耳障礙的程度而不同,但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都有一定的效果。
單耳的復健大約10天就能見效,但雙耳需要的時間比較久,可能花上一、兩年。
當你習慣耳石復位運動以後,可以接著練習「手指冥想體操」,這個訓練有助於頭暈時,控制眼球的位置,減輕暈眩的症狀。
除此之外,也可以練習「搖頭步行法」,訓練如何將身體的位置或動作等傳達到小腦,刺激小腦發揮「前庭代償」的功能。
耳石復位運動這個訓練方法是透過不斷的練習,讓身體習慣躺下時頭暈目眩的症狀,減輕不舒服的感覺。
練習耳石復位運動時,選擇光線明亮的房間,同時張開雙眼。
訓練的目的在於讓患者習慣暈眩,透過小腦恢復身體的平衡感。
由於梅尼爾氏症常常隔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因此即使頭暈的症狀消失,也需持續練習。
手指冥想體操手指冥想體操的目的是讓患者在頭暈時,有能力掌控眼球的位置,減輕暈眩的一種訓練。
若能配合前面介紹的耳石復位運動一起練習,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個體操根據眼球的訓練方向有左右與上下兩種版本,但重點都在於利用手指訓練眼球的轉動。
搖頭步行法這是一種將身體的位置或動作傳達至小腦,促進小腦發揮前庭代償功能,改善頭暈的訓練。
若能配合翻身體操或耳石復位運動一起練習,效果更佳。
搖頭步行法分為左右搖晃與上下擺動兩種。
(本文作者為日本聖瑪麗安娜醫科大學教授,暨該大學醫院耳鼻喉科部長。
原文刊載於肥塚泉《耳鼻喉科名醫告訴你,最新暈眩症療法》/大是文化)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遠見雜誌/天下文化/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哈佛商業評論/1號課堂/50+Copyright©1999~2021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Allrightsreserved.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9:00~12:30;13:30~17:00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4. www.kmuh.org.tw/www/kmcj/data/8710/4095.htm
解除眩暈的頭位運動耳鼻喉科陳岌慧講師 眩暈是耳科相當常見的主訴,大多數的病因在內耳前庭系統,需要一系列專業的檢查,才能鑑別診斷。
病因雖多,除了少數因腫瘤引起的眩暈,需藉外科手術改善病情,大多數病人可以內科療法來處理,如口服抑制前庭系統的藥物、生活起居飲食方面的照顧及鼓勵病人做頭位運動等,眩暈可以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
兩耳的平衡作用是相輔相成的。
為維持頭部及身體的平衡,必須輸送同等訊號給大腦。
任一耳或兩耳受損則不平衡,造成眩暈或頭昏合併噁心、嘔吐、臉色蒼白,這些症狀挺嚇人的,不過眩暈本身通常是不致命的,還可藉某些頭位運動克服過來。
眩暈發作的急性期固然可以求助於靜脈注射或口服抗暈劑,但往後漫長之恢復期間,依疾病不同而長短各異。
為數不少的病例需藉頭位運動來克服眩暈,甚至預防再發作。
以下簡介此運動—Cawthorne/CookseyExercise。
本運動之目的,當二耳不平衡時,建立大腦之代償機轉,以適應不平衡。
本運動刺激適應機轉之形成,而愈用心、愈規律地做,眩暈愈快消失。
注意事項:每次宜持續做至少五分鐘,每天三次;只要眩暈還在,就繼續做,可能耗時一至三個月。
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必須認真思考何種頭位及何種變換姿勢會誘發眩暈。
因為愈常誘發眩暈,大腦的代償機轉愈快建立好。
施行步驟(應依症狀輕重循序漸進,由簡單到較複雜的運動): 第一期→躺在床上或坐著,保持頭不動。
只練習眼球轉動,往上、往下、往左、往右看,然後注視前方;病人注視他之手指,(從距離一公尺處移至三十公分處)。
第二期→坐著時眼球及頭部運動。
頭先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動,起初慢慢的,然後加快速度,閉眼再做以上運動。
第三期→坐著時頭部及身體運動。
先練聳肩、雙肩繞圈;從地上撿東西並且雙眼注視之;身體往前傾,在兩膝間做左右手傳球運動。
做以上運動時,身體應放鬆。
第四期→站立運動。
不扶東西,直接起身起立,先睜眼做,再閉眼重覆以上動作;站立時再反覆做以上動作;站立時,左右手傳送一大球。
第五期→移動運動。
(1)橫越走在房間內,且繞著中央一把椅子走動,先睜眼,再閉眼做以上運動。
(2)中央坐個人,丟球給病人,病人繞著他動,並互相傳球、接球。
(3)病人與他人背對背站立,他人由兩腿間傳球給病人,病人再由頭頂上傳球給他,以上動作速度愈快愈好。
(4)睜眼上上下下走一斜坡道,再閉眼重覆做。
(5)睜眼上上下下走樓梯,再閉眼重覆做。
(6)練習涵蓋彎下腰、伸展、瞄準的動作,如保齡球、籃球等運動。
在施行以上運動的同時,宜規律地服用某些藥物,協助控制眩暈;又飲食及生活起居方面,需避免抽菸、喝酒、含咖啡因食物,少吃含鹽食物,充分的睡眠及放鬆的心情,均可減少眩暈的發作。
控制眩暈之運動,需要病人的毅力及努力,才能成功。
如果想儘快恢復平衡、完全復原的話,更需要儘早開始、持之以恆的練習。
眩暈的朋友們,就醫詳查後,如無大礙,而眩暈仍舊困擾您時,不妨試試以上的運動。
病因雖多,除了少數因腫瘤引起的眩暈,需藉外科手術改善病情,大多數病人可以內科療法來處理,如口服抑制前庭系統的藥物、生活起居飲食方面的照顧及鼓勵病人做頭位運動等,眩暈可以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
兩耳的平衡作用是相輔相成的。
為維持頭部及身體的平衡,必須輸送同等訊號給大腦。
任一耳或兩耳受損則不平衡,造成眩暈或頭昏合併噁心、嘔吐、臉色蒼白,這些症狀挺嚇人的,不過眩暈本身通常是不致命的,還可藉某些頭位運動克服過來。
眩暈發作的急性期固然可以求助於靜脈注射或口服抗暈劑,但往後漫長之恢復期間,依疾病不同而長短各異。
為數不少的病例需藉頭位運動來克服眩暈,甚至預防再發作。
以下簡介此運動—Cawthorne/CookseyExercise。
本運動之目的,當二耳不平衡時,建立大腦之代償機轉,以適應不平衡。
本運動刺激適應機轉之形成,而愈用心、愈規律地做,眩暈愈快消失。
注意事項:每次宜持續做至少五分鐘,每天三次;只要眩暈還在,就繼續做,可能耗時一至三個月。
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必須認真思考何種頭位及何種變換姿勢會誘發眩暈。
因為愈常誘發眩暈,大腦的代償機轉愈快建立好。
施行步驟(應依症狀輕重循序漸進,由簡單到較複雜的運動): 第一期→躺在床上或坐著,保持頭不動。
只練習眼球轉動,往上、往下、往左、往右看,然後注視前方;病人注視他之手指,(從距離一公尺處移至三十公分處)。
第二期→坐著時眼球及頭部運動。
頭先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動,起初慢慢的,然後加快速度,閉眼再做以上運動。
第三期→坐著時頭部及身體運動。
先練聳肩、雙肩繞圈;從地上撿東西並且雙眼注視之;身體往前傾,在兩膝間做左右手傳球運動。
做以上運動時,身體應放鬆。
第四期→站立運動。
不扶東西,直接起身起立,先睜眼做,再閉眼重覆以上動作;站立時再反覆做以上動作;站立時,左右手傳送一大球。
第五期→移動運動。
(1)橫越走在房間內,且繞著中央一把椅子走動,先睜眼,再閉眼做以上運動。
(2)中央坐個人,丟球給病人,病人繞著他動,並互相傳球、接球。
(3)病人與他人背對背站立,他人由兩腿間傳球給病人,病人再由頭頂上傳球給他,以上動作速度愈快愈好。
(4)睜眼上上下下走一斜坡道,再閉眼重覆做。
(5)睜眼上上下下走樓梯,再閉眼重覆做。
(6)練習涵蓋彎下腰、伸展、瞄準的動作,如保齡球、籃球等運動。
在施行以上運動的同時,宜規律地服用某些藥物,協助控制眩暈;又飲食及生活起居方面,需避免抽菸、喝酒、含咖啡因食物,少吃含鹽食物,充分的睡眠及放鬆的心情,均可減少眩暈的發作。
控制眩暈之運動,需要病人的毅力及努力,才能成功。
如果想儘快恢復平衡、完全復原的話,更需要儘早開始、持之以恆的練習。
眩暈的朋友們,就醫詳查後,如無大礙,而眩暈仍舊困擾您時,不妨試試以上的運動。
5. 突然暈眩是腦部疾病或只是退化?中年後眩暈成因
隨著年紀增長,人體的視覺、內耳、前庭和本體覺等主宰平衡感的功能退化, ... 除了暈眩感外還有手腳無力、筷子拿不穩、講話口齒不清或劇烈疼痛等運動 ...下一篇白天跑廁所超過8次,就算膀胱過動症!醫師:趁中年訓練膀胱容量,防老後睡不好、夜間易跌倒健康醫療保健生活百科購物車突然暈眩是腦部疾病或只是退化?中年後眩暈成因、飲食與運動原則,一次看懂注意身體警訊,防小病變成大病。
share49071share文/陳莞欣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編按:眩暈是中、熟齡族最常見的問題之一。
隨著年紀增長,人體的視覺、內耳、前庭和本體覺等主宰平衡感的功能退化,眩暈發作的頻率更高。
除此之外,眩暈也可能是腦血管疾病的前兆,不可不慎。
如何判斷眩暈的嚴重性,並加以預防?偶爾沒來由地暈眩,想說休息一下就好?小心,這可能是腦部疾病的警訊或平衡感退化的前兆!根據《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期刊刊載的資料統計,過了40歲以後,高達40%以上的人有眩暈的經驗。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科部部長林永松指出,儘管眩暈在中、熟齡族群中的好發率相當高,許多民眾卻不以為意,認為只要自行休息或服用成藥即可。
長久下來,可能讓主宰平衡感的前庭功能加速退化,嚴重者還會延誤腦部疾病的黃金治療時機。
眩暈可能是救命的線索!「中樞性」與「週邊性」眩暈大不同林永松指出,很多人會混淆「眩暈」和「頭暈」的差別。
頭暈通常是因為人身處的環境在晃動而引發,例如暈車、暈船等,或者感冒所導致的內耳半規管功能暫時失調。
相對的,眩暈的定義則是沒有外來刺激,人卻有「轉」的幻覺。
例如在靜止的空間中,覺得地板會浮動、牆壁在轉動,或者身體天旋地轉,都是眩暈的可能表現。
他進一步說明,臨床上,眩暈的主因可分為「中樞性」與「週邊性」兩種。
中樞性眩暈的可能原因,包括腦部缺氧、血管痙攣、栓塞等。
更嚴重一點,也有可能是腫瘤壓迫到主宰平衡感的前庭。
這種眩暈有致命的可能,需要盡快就醫。
週邊性的眩暈,則是由內耳的半規管、前庭、球囊等功能障礙引起。
此外,若患者有頸部動脈鈣化、頸椎骨刺等問題,在脖子轉動時也會有眩暈感。
該怎麼分辨自己的眩暈屬於哪一種?林永松指出,最簡單的方式是從眩暈時間判斷。
除了嚴重的前庭神經炎外,一般內耳、前庭疾病的眩暈很少會持續超過2-3個小時。
如果眩暈、漂浮的感覺維持數天,甚至還會走路不穩,就要懷疑有中樞性病變的可能。
特別是年紀長、有腦血管疾病家族史、三高問題的人,出現眩暈症狀時應特別警覺。
眩暈好發機率隨年齡增加 自行服藥不就醫恐加速前庭退化人體的平衡感是由視覺、內耳、前庭和本體覺所主宰,並由小腦統合。
年紀愈大,前述4種感覺系統都會退化,再加上小腦功能衰退,眩暈的機率自然大幅提高。
許多人視頭暈為小毛病,只要吃成藥就能緩解,沒有必要就醫。
但林永松指出,暈眩藥物多有抑制前庭的效用,有時也會引發嗜睡等副作用。
長期吃成藥抑制眩暈問題,不只可能耽誤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時機,也不利於前庭功能進步。
「邊吃止暈藥邊復健,會使你的康復之路走得更遠、藥吃得更久。
」他說。
眩暈該看哪一科?林永松建議,若除了暈眩感外還有手腳無力、筷子拿不穩、講話口齒不清或劇烈疼痛等運動功能上的症狀,應優先到神經內科就診。
如果是姿勢改變時瞬間有眩暈感,或者有耳朵悶塞、聽力障礙等症狀一併出現,則可到耳鼻喉科諮詢。
林永松指出,正因為眩暈背後的可能疾病非常多樣,每個人對「暈」的感受又差異極大,有時初診不容易判斷病因。
就診時有幾個小訣竅,可以讓醫師更快掌握病況。
第一,先形容暈眩的感覺。
是單純覺得頭有點重,或者有房子在旋轉、地板在搖晃的錯覺?走路時會不會步態不穩,容易傾斜?第二,紀錄暈眩症狀持續的時間及一併出現的症狀。
包括第一次發作的時間、發生的頻率、每次症狀維持多久、是否有耳鳴、頭痛、畏光、幻聽等不適,都有助於醫師找出真正的病因。
此外,很多年長者會服用三高、糖尿病的治療藥物,或者因憂鬱症、失眠問題而長期使用安眠藥、鎮定劑、抗焦慮藥物等,也都會導致暈眩發生。
提供詳細病史與服用藥物內容,醫師才能做正確的診斷。
改善眩暈需知 多做前庭復健運動、吃含鈣、鎂食物林永松指出,若眩暈不是腦血管疾病引起,而是單純的前
share49071share文/陳莞欣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編按:眩暈是中、熟齡族最常見的問題之一。
隨著年紀增長,人體的視覺、內耳、前庭和本體覺等主宰平衡感的功能退化,眩暈發作的頻率更高。
除此之外,眩暈也可能是腦血管疾病的前兆,不可不慎。
如何判斷眩暈的嚴重性,並加以預防?偶爾沒來由地暈眩,想說休息一下就好?小心,這可能是腦部疾病的警訊或平衡感退化的前兆!根據《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期刊刊載的資料統計,過了40歲以後,高達40%以上的人有眩暈的經驗。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科部部長林永松指出,儘管眩暈在中、熟齡族群中的好發率相當高,許多民眾卻不以為意,認為只要自行休息或服用成藥即可。
長久下來,可能讓主宰平衡感的前庭功能加速退化,嚴重者還會延誤腦部疾病的黃金治療時機。
眩暈可能是救命的線索!「中樞性」與「週邊性」眩暈大不同林永松指出,很多人會混淆「眩暈」和「頭暈」的差別。
頭暈通常是因為人身處的環境在晃動而引發,例如暈車、暈船等,或者感冒所導致的內耳半規管功能暫時失調。
相對的,眩暈的定義則是沒有外來刺激,人卻有「轉」的幻覺。
例如在靜止的空間中,覺得地板會浮動、牆壁在轉動,或者身體天旋地轉,都是眩暈的可能表現。
他進一步說明,臨床上,眩暈的主因可分為「中樞性」與「週邊性」兩種。
中樞性眩暈的可能原因,包括腦部缺氧、血管痙攣、栓塞等。
更嚴重一點,也有可能是腫瘤壓迫到主宰平衡感的前庭。
這種眩暈有致命的可能,需要盡快就醫。
週邊性的眩暈,則是由內耳的半規管、前庭、球囊等功能障礙引起。
此外,若患者有頸部動脈鈣化、頸椎骨刺等問題,在脖子轉動時也會有眩暈感。
該怎麼分辨自己的眩暈屬於哪一種?林永松指出,最簡單的方式是從眩暈時間判斷。
除了嚴重的前庭神經炎外,一般內耳、前庭疾病的眩暈很少會持續超過2-3個小時。
如果眩暈、漂浮的感覺維持數天,甚至還會走路不穩,就要懷疑有中樞性病變的可能。
特別是年紀長、有腦血管疾病家族史、三高問題的人,出現眩暈症狀時應特別警覺。
眩暈好發機率隨年齡增加 自行服藥不就醫恐加速前庭退化人體的平衡感是由視覺、內耳、前庭和本體覺所主宰,並由小腦統合。
年紀愈大,前述4種感覺系統都會退化,再加上小腦功能衰退,眩暈的機率自然大幅提高。
許多人視頭暈為小毛病,只要吃成藥就能緩解,沒有必要就醫。
但林永松指出,暈眩藥物多有抑制前庭的效用,有時也會引發嗜睡等副作用。
長期吃成藥抑制眩暈問題,不只可能耽誤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時機,也不利於前庭功能進步。
「邊吃止暈藥邊復健,會使你的康復之路走得更遠、藥吃得更久。
」他說。
眩暈該看哪一科?林永松建議,若除了暈眩感外還有手腳無力、筷子拿不穩、講話口齒不清或劇烈疼痛等運動功能上的症狀,應優先到神經內科就診。
如果是姿勢改變時瞬間有眩暈感,或者有耳朵悶塞、聽力障礙等症狀一併出現,則可到耳鼻喉科諮詢。
林永松指出,正因為眩暈背後的可能疾病非常多樣,每個人對「暈」的感受又差異極大,有時初診不容易判斷病因。
就診時有幾個小訣竅,可以讓醫師更快掌握病況。
第一,先形容暈眩的感覺。
是單純覺得頭有點重,或者有房子在旋轉、地板在搖晃的錯覺?走路時會不會步態不穩,容易傾斜?第二,紀錄暈眩症狀持續的時間及一併出現的症狀。
包括第一次發作的時間、發生的頻率、每次症狀維持多久、是否有耳鳴、頭痛、畏光、幻聽等不適,都有助於醫師找出真正的病因。
此外,很多年長者會服用三高、糖尿病的治療藥物,或者因憂鬱症、失眠問題而長期使用安眠藥、鎮定劑、抗焦慮藥物等,也都會導致暈眩發生。
提供詳細病史與服用藥物內容,醫師才能做正確的診斷。
改善眩暈需知 多做前庭復健運動、吃含鈣、鎂食物林永松指出,若眩暈不是腦血管疾病引起,而是單純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