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比較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拉丁語:Sympathicus;英語: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SNS))和副交感神經共同組成自主神經系統。

大部分的器官受到兩者的共同支配,大部分情況下,兩者 ...交感神經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交感神經自主神經系統,紅色部分為交感神經,藍色部分為副交感神經細節識別標示拉丁文parssympathicadivisionisautonomicisystematisnervosi縮寫SNSMeSHD013564TA98A14.3.01.001TA26601FMAFMA:9906解剖學術語[編輯於Wikidata]交感神經(拉丁語:Sympathicus;英語:sympatheticnervoussystem(SNS))和副交感神經共同組成自主神經系統。

大部分的器官受到兩者的共同支配,大部分情況下,兩者相互拮抗(例外:唾液分泌),因而可以實現對該器官的精細調節,實現內環境的穩態[1][2]。

交感神經一般控制與興奮相關的行為,即戰鬥或逃跑反應[3]。

目錄1解剖1.1副神經節2生理功能3參見4參考文獻5外部連結解剖[編輯]交感神經系統的傳出神經可分為節前神經元與節後神經元,節前神經元的起點分布於脊椎的T1至L2-L3之間。

交感神經系統的節前神經元較短,通向椎旁神經節(英語:Paravertebralganglia)或椎前神經節(英語:Prevertebralganglia)。

節後神經元較長,負責將信號從神經節傳導至支配的器官(效應器)[4][5]。

一些交感神經纖維沒有換元就離開交感神經鏈,到達主動脈的椎前神經節,或者到達受支配器官的器官旁神經節。

副神經節[編輯]交感神經的一個特點是具有副神經節,最好的例子就是腎上腺髓部。

這裡的節後神經元是神經內分泌細胞,它們分泌的激素(主要是腎上腺素,部分正腎上腺素)直接入血,再被運送到目標器官。

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主要在放鬆和恢復時期,這時心率減慢,呼吸變淺,汗腺活動減少,瞳孔縮小,血糖降低,皮膚和內臟血流增加。

生理功能[編輯]交感神經的功能可被3FS所概括,分別為:「Fight,Flight,Fright,orSex」(戰鬥、逃走、害怕或性興奮)在4E狀態下會刺激交感神經:Emergency,Embarrassment,Excitement,Exercise(緊急、尷尬、興奮、運動)交感神經主要作用於平滑肌和腺細胞。

交感神經興奮會抑制腺分泌、豎毛肌收縮、瞳孔放射肌收縮(瞳孔放大)、睫狀肌放鬆(使水晶體變得扁平,而可以看遠處)、刺激竇房結(心跳加快)、房室結(加快心臟電訊傳輸)、增強心臟收縮力、大部分動脈平滑肌收縮、到骨骼肌的動脈平滑肌放鬆、支氣管平滑肌放鬆(支氣管擴張)、抑制支氣管腺體分泌、消化道蠕動下降、抑制消化道腺體分泌、消化道括約肌收縮、消化道壁平滑肌放鬆、抑制胰臟外分泌腺分泌、抑制胰臟外分泌腺內分泌、腎素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基腎上腺素分泌、膀胱壁放鬆、逼尿肌放鬆、射精、子宮(未懷孕)收縮、刺激糖解作用、糖質新生和脂肪分解。

參見[編輯]腎上腺素交感神經節(Sympatheticganglion)正腎上腺素參考文獻[編輯]^Dorland's.Dorland'sIllustratedMedicalDictionary32nd.ElsevierSaunders.2012:1862.ISBN 978-1-4160-6257-8. ^PocockG,RichardsC.HumanPhysiologyTheBasisofMedicineThi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6:63.ISBN 978-0-19-856878-0. ^Brodal,Per.TheCentralNervousSystem:StructureandFunction3.OxfordUniversityPressUS.2004:369–396[2020-06-22].ISBN 0-19-51656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2). ^Drake,RichardL.;Vogl,Wayne;Mitchell,AdamW.M.(編).Gray'sAnatomyforStudents 1.Elsevier.2005:76–84[2020-06-24].ISBN 0-443-0661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1). ^MarkN.Alshak;JoeMDas.Neuroanatomy,SympatheticNervousSyst



2.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無法因應身體狀況相互調節

自律神經的組成有「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者作用通常是相反的,會配合身體狀況自動相互調節,例如交感神經促進血管收縮,副交感神經促使血管舒張。

常見問題Q:什麼是自律神經?A:負責維持生命基本必要機能的神經,運作不隨意志改變。

自律神經支配著心、肺、腸、胃,以及其他內臟器官,是一套負責維持生命基本必要機能的神經系統,包括心跳、體溫調節、呼吸、消化、流汗……。

也有人將之稱為自主神經,從字義上我們可以猜出運作,並不會受大腦意志的控制,例如大腦無法下令心臟不准跳動或者跳快些、跳慢些。

然而棘手的是,自律神經十分敏感,它雖不受大腦控制,卻很容易受到情緒、外部刺激等影響,進而出現運作不正常的情況。

 Q: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A: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無法因應身體狀況相互調節,就是失調。

自律神經的組成有「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者作用通常是相反的,會配合身體狀況自動相互調節,例如交感神經促進血管收縮,副交感神經促使血管舒張。

就特性來說,交感神經類似加油,副交感神經類似煞車。

自律神經失調時就像是法拉利的油門碰上捷安特煞車,兩者無法相互調節,久而久之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大大小小不協調的症狀。

 Q:自律神經失調會出現什麼症狀?A:症狀多變且無典型症狀。

身體不適卻找不到原因,極可能就是!自律神經影響的部位非常多,由於它廣泛地分布於心臟、肺、食道、胃、腸、肝臟、腎臟、膀胱、生殖器等內臟,以及汗腺、淚腺、血管、氣管、骨骼肌肉等組織器官。

失調時我們的身體可說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不適,舉凡肌肉痠痛、頭痛、頭暈、耳鳴、喉嚨異物感、皮膚發癢、心悸、胸悶、呼吸不順、腸胃功能不佳、多汗、頻尿……甚至全身倦怠、失眠、情緒低落都可能與之相關。

倘若因身體不舒服就診,經過反覆檢查卻無法明確找到病因時,就要高度懷疑是否為失調所引起。

 Q:為什麼會得到這個疾病?A:環境壓力加上天生性格,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

自律神經是一套很奇妙的系統,雖然不受大腦控制,但卻很容易受到大腦作用的影響,例如緊張的時候,交感神經會亢奮;不安或憤怒的時候,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會不規律亢奮;悲傷或情緒低落時,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作用都會受到抑制。

當我們長期面臨壓力且疲於應付時,自然有各種強烈情緒,這些都在在影響著自律神經。

若是天生性格追求完美,或者過於敏感者,這樣的影響力恐怕加乘。

時間一久,系統就如同失去彈性的像皮筋一樣,協調功能自然欠佳。

 Q:自律神經失調要緊嗎?A:短暫失調不打緊,長期失調會危害生理與心理健康。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應該或多或少都經歷過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

例如曾經因為某件事緊張、睡不好、頻跑廁所等,但通常事件過了症狀也很快就復原。

上述現象便是自律神經正在作用,倘若平衡能力很高,即便短暫失調,神經機轉也能迅速好轉。

然而,當自律神經系統長期平衡力不佳,上述症狀和神經功能變化就會持續存在,不僅造成身體不適,也會影響各器官功能。

長久下來對生理、心理皆會帶來負擔與負面影響,例如大考來臨前會緊張地睡不好,但考試明明已經過了,卻仍然夜夜失眠。

 Q:自律神經失調需要治療嗎?A:需要,長期放任而不理會,身體、心理都會崩壞。

在健康維護、疾病防治觀念上,我們都認同「即早發現即早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也符合這原則。

不少人對於自律神經失調抱持著輕忽,或者鴕鳥心態,常想著「忍一下說不定它就恢復正常了」、「靠自己調整一下可能也會好」,任由情況繼續惡劣,諱疾忌醫對病況本身並無任何正面幫助。

當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已造成困擾,代表神經系統失去平衡能力已有一段時間,需要藉由醫學治療補充所欠缺的神經傳導物質,才能重拾平衡力。

 Q:自律神經失調檢查的出來嗎?A:客觀生理檢測能知道功能,醫師專業判斷更是重要嚴格說來,醫學上認為自律神經失調並非單一疾病,目前也沒有固定的診斷方式,但自律神經功能是可以透過儀器、測驗分析得知。

目前認定比較正確的診斷標準可透過以下三種檢查:心律變異率(HRV)、呼吸時呼氣中二氧化碳濃度(CO2)、姿勢改變時的血壓。

當然,除了透過儀器、檢測來確認自律神經功能良好與否之外,醫師專業的判斷更是重要,因為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多樣,若主治醫師缺乏通盤了解、經驗不足,也容易做出錯誤判斷。

 Q:如果懷疑自律神經失調,什麼時候該看專科醫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