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悲傷輔導?推薦回答

作者:何長珠釋慧開等

悲傷 VS成長──轉負為正便是了脫生死!!   本書寫作之目的有四:(1)為暗夜中的悲傷者舉一盞明燈;(2)為同行提供一個本土化的工具手冊;(3)提供一個結合悲傷輔導與表達性藝術治療之悲傷諮商新模式;(4)為國內外方興未艾之生死學建構系統,盡一己棉薄之心力!   為達到此目標,本書之設計亦包括幾個特色:   1.以問題取向之方式呈現,協助讀者在學習進度上之掌握!   2.以實例與圖片,...

作者:游金潾

  這是一本體驗與學習心理劇的書,讓讀者隨著主角的故事與劇情發展體驗主角的生命、經驗自己的生命,同時清楚了解導演如何根據主角的故事,因勢利導的看到主角在情緒、認知與行為的轉化;並且明瞭導演如何運用心理劇專業來引導主角進入自己的內在、經驗自己的情緒、覺察對生命事件的認知,進而修復與他人的關係,以新的視框與感受來面對生命中的他人和自己。   心理劇運用戲劇的手法將人內在生命事件重現,讓人看到自...

作者:J. William Worden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第五版修訂及更新了悲傷、失落和喪慟處遇的內容,繼續為相關系所學生和實務工作者提供最新的研究及實務的資訊。在第五版中,作者更新了哀悼的任務和影響要素、提供新的個案研究資源、倡議喪慟者的衍生照顧,以及掌握有效干預和預防性治療的知識和技巧。此外,作者亦提出社交媒體和線上資源對「網路哀悼」的影響、DSM-5的修訂內容對喪慟工作的影響、哀悼的另類模式,以及有關各種悲傷特質的新...

作者:尉遲淦邱達能鄧明宇

  過去,一般在談論悲傷輔導都是以西方為準。現在,本書試圖從中國角度提供另一種模式。對我們而言,解決悲傷的問題不只是情緒的緩解,更是問題的解決。要做到這一點,悲傷輔導就不只是對家屬的輔導,也是對臨終者、甚至亡者的輔導。因此,如何從殯葬禮俗或宗教儀式的處理中把含藏其中的悲傷輔導開發出來,實為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在此,本書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嘗試,希望未來有志者可以沿著這個思路進一步發展,造福有需...

作者:馮以量

面對失去的傷痛,我們需要的, 從來不是堅強,而是全心全意的哀傷……   被留下來的人,有悲傷的權利。   一份給失去摯愛的人,最療癒的禮物。   ★特別收錄/面對喪親者,我們可以做的幾件事。   目送至親好友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後,   我們的療傷之路,才要展開。   31個關於喪親者的真實故事,   指引我們告別之後,如何以悲傷療癒自己。   喪親,是人生最重大的變故,也是每個人遲早...

作者:CHARLES A. CORRCLYDE M. NABEDONNA M. CORR

  本書可以做為大學部和研究所在死亡、瀕死和悲傷相關課程的主要教科書;或作為相關課程的補充教材或一般性的資料。個別的教師或讀者可以按著自己的需要或偏好來引敘本書的內容。尤其是本書每一部分的章節都可以單獨來閱讀。     本書每部分一開始都有簡短的介紹,每一章節的開頭也有一段短文,具代表性的小品文和個案研討。各章都以簡要的摘要來結束,並列舉回顧和討論的問題。這一版提供了最新的表格、圖表和藝術作...

作者:Robbert A. Neimeyer

  《悲傷治療的技術》在悲傷與喪慟諮商及治療的領域中,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實務指南,書中64則創新實用的悲傷治療技術,提供了最具創造性且鼓舞人心的介入方法。個別來說,每一技巧都強調了創意和實務性;整體而言,它們抓住了這個領域在實務工作上的豐富性,以及治療師在各種不同情境中發展出來的多元做法,有效處理了喪慟者的需求。本書富含以下特色:   ● 主題性的組織架構,可為特定情況找到適用的技巧;   ...

作者:秦燕

  無論是患者或是家屬,歷經臨終過程時,往往都是最脆弱、最需要幫助的。安寧療護分別針對兩者,提供身、心、靈的專業協助,過程重點不在延長患者生命,而是讓患者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並且期望達到生死無憾的境界。   本書分為「安寧療護」與「悲傷輔導」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詳盡介紹安寧療護的起源與發展、施行過程,以及安寧團隊人員如何照顧癌末病人與家屬的身心狀態,並解釋安寧團隊人員的角色與職責;第二...

作者:黃菊珍、吳庶深

  孩子是父母親共同孕育出來的愛,當父母親被迫面對新生兒的死亡時,伴隨著是否認、震驚、難以接受,甚至是抗拒與憤怒等多種複雜的情緒感受,畢竟孩子是父母親心中永遠的寶貝,失去這個寶貝就像是在心口劃下永恆不癒的傷口……   本書從真實個案的生命故事中,看到父母親從懷孕的歷程到決定人工流產過程中,所帶出的各樣議題:從「家庭」、「婚姻」、「親子關係」、「考慮再次懷孕」、「嬰靈的疑念」、「承受的失落與壓...

作者:蘇絢慧

  過去的社會不知如何面對喪親的孩子、成人,今天的社會依舊不知道如何面對失落與悲傷的人。如何對待喪親人,便能看出人們如何對待失落與悲傷,也能看出社會對生命的關懷與尊重與多少。  你我生命中都曾經歷不同的失落與悲傷,無論是失去父母、親友、孩子、配偶、寵物……,如何正視並接納悲傷的情緒,讓悲傷得到出口,遺憾得以釋懷,進而沈澱心情、獲取力量?  不只是成人需要學習如何面對悲傷,我們的孩子也需要被教...

作者:傑夫‧布雷澤

一本「沒有人想要、卻每個人都需要」的書!   生命是一場緩慢的旅行,   當終於來到最後的終點,   我願意給你最溫柔的告別……   人的一生中總有經歷悲傷的時刻,不是在此時,就是在彼時。   你或許失去了父母、伴侶、手足、朋友等生命中重要的人,卻沒有機會說再見,或是覺得自己當初應該多盡一點心力。生離死別的場景千變萬化,每個人的悲傷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哀悼方式也不會跟別人相同,除了...

作者:肯尼斯J.多卡

因為有愛,所以你才會如此難過, 請允許自己好好悲傷, 不管有多難熬,你終會從傷痛中發現力量。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將數度面對許多次的「失去」,失去友誼、失去親人、失去戀人……,每段失去,都令人痛苦、煎熬且難以言喻。當你淚流不止、當你心情低落,你不知道這條傷心之路究竟會持續多久,自己又該如何開啟新生活,你徬徨無助,又深陷其中……          國際知名的悲傷輔導與心理治療師肯尼斯J. ...

作者:李玉嬋、李佩怡、李開敏、侯南隆、陳美琴、張玉仕

  這是一本臺灣的專業工作者著述的悲傷輔導書籍,作者群都是學有專精,並且在協助哀傷者的實務工作投入多年、理論與實務雙通的學者專家,提筆為文深入淺出,既將深奧的理論以生動的筆觸或個人經驗的咀嚼融通,進行明白的闡釋;在實務方面又能夠提供相當具體的方法、技術與步驟;對於個案故事的敘說更是觸動心弦,感人肺腑,相信必能對悲傷諮商助人工作者有所助益。 作者簡介 李玉嬋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學務長、生...

作者:石踏一榮

  冥界現正面臨危機。突然出現許多超巨大魔物,開始對重要據點以及都市展開進擊。   然而失去隊伍的支柱一誠同學,吉蒙里眷屬變成一盤散沙。大家都拚命在對抗悲傷。   我,木場祐斗能夠做的事只有咬緊嘴唇。   一誠同學,哪怕只有一點也好,請把你的勇氣分給我吧。   「我不怕,因為胸部龍會來打倒敵人!」   在最大的危機之中,我們將會看見!?   這不是惡魔風格的校園奇幻戰...

作者:游金潾

  本書是作者繼《把愛找回來:心理劇在悲傷輔導上的運用》一書之後所完成的第二本心理劇專書,是作者從事心理劇研究、實務經驗與教學的成果,內容包含心理劇的歷史、諮商倫理、專業心態、社會劇、社會計量及心理劇案例。   本書的特色與目的如下:   1. 有系統的陳述心理劇創始人Moreno之重要生平,藉以了解心理劇的歷史與心理劇的核心精神所在。   2. 闡述心理劇的諮商倫理與專業工作心態,引...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