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4141個心跳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守護4141個心跳

作者:徐超斌醫師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31日
ISBN:978986674594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70元

只剩右手右腳的我,活著是否還能感動別人,這才是我念茲在茲的!
今年最撼動人心,一位捨不得病人受苦的醫師。
他沒忘記當醫生的最初衷,他是台灣的史懷哲。
  這條山路,你在地圖上必須費心尋找,他卻放棄大醫院的高薪,來到自來水都接不到的小村。
  醫療資源貧乏,他拚命工作。無分假日,一天16小時,一星期環山看診的車程恰好環台一周,即使39歲盛年,他累到中風倒下,心中放不下的只有他的病人。
  現在,他用可以自主的右手右腳,診車依然翻越蜿蜒山脈。他是台灣的史懷哲,是年輕醫師可以學習的典範,他是徐超斌。
  2006年9月18日凌晨一點,當我們都安穩地在睡夢中,一如往常,剛看完最後一位病人的徐醫師,卻在他一手創立的大武急救站突然倒下。那年,他39歲。在救護車上,他沒有一刻擔心自己的安危。他滿心懸念,達仁的民眾怎麼辦?他們要找誰看病?
  「醫生,當年是你把我救回來的。我永遠記得那一天,因為在你救活我的三天後,就聽到你倒下的消息。當時我哭了好久,暗中埋怨上帝,為什麼倒下去的人不是我,而是你這個照顧病人的醫生?」
當台北市每62人擁有1位醫師,台東達仁鄉4141人,卻只有1位徐醫師。
  擁有嗅出死亡味道天賦的前奇美主治醫師徐超斌,為解決醫療資源貧乏,7年來,日日夜夜,開車翻過好幾座山,為病患看診。他希望任何時間民眾有病痛,都別怕,因為有他在,更無須擔心半夜生病或發生意外,會因為車程太過遙遠而枉送性命。他的傻勁與拚勁,24小時急救站、夜間及假日門診、巡迴醫療終於成立,搖搖欲墜的衛生所更有嶄新面貌。
  我們看見最動人,早已超越醫病關係的互信情誼:一對夫妻,即使搬離達仁,仍不遠千里從台中來找徐醫師;一位病患,特地到衛生所,就只為了對徐醫師說聲「謝謝」;而當徐醫師病倒,更有許多人默默為他祈禱擔憂流淚。
  徐醫師說是這些民眾教會他如何做一個好醫生,也是讓他再站起來的力量,他又怎能不用生命守護?
TVBS一步一腳印、原住民族電視台動人報導!
本書特色
  ◎根據台大醫管所調查,近七成民眾認為,好醫生的第一條件是關心病人,而徐醫師不只關心病人,他總是花更多時間,體貼病人的需要。他的將心比心,連病患都深受感動。
  ◎徐醫師的故事,讓我們深刻了解,究竟我們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醫師,而他義無反顧的付出,更讓我們看見一位將病人放在手心,願意和民眾搏感情的醫師。
作者簡介
徐超斌醫師
  1967年出生,是大家口中的超人醫生。畢業於台北醫學院(現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曾擔任奇美醫院急診主治醫師,擁有嗅出死亡味道的特殊天賦,以及快速精準判斷病情的能力。
  從小功課優異,小學畢業獲智育獎,國中畢業獲教育局長獎。小妹的早逝,讓他立下當醫生的宏願。醫學系畢業後,他選擇最具挑戰性、壓力最大的急診室。
  2000年12月,他升任主治醫師,創下奇美醫院有史以來在3年內升上主治醫師的紀錄,也成了全院第一位內外科兼修的急診專科醫師。
  因為是公費生,需服務7年,儘管有其他更優渥、高薪的選擇,他仍在2002年6月回到自己家鄉台東達仁,擔任衛生所醫師兼主任,一方面將簡陋的衛生所改建成醫療大樓,一方面加開夜間和假日門診,更積極推動24小時急診服務,因為他希望當年小妹的悲劇不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是這一份拚搏與付出,24小時的大武急救站在2006年3月成立,醫療大樓在2009年2月啟用,但他卻在2006年9月18日凌晨因超時過量的工作而中風倒下。
  休養6個半月後,雖然失去身體左半側的功能,卻讓他與病患更站在一起,也讓他更能體會病患的痛苦。2009年6月服務期滿,即使有三家大醫院、一家診所高薪邀約,他仍然選擇留下,照顧這群需要且信賴他的病患。
  徐醫師讓我們看見在白袍下,一顆熱血、悲憫,且能感同身受病患痛苦的醫者之心。

019【推薦序】台灣需要這樣的醫師 / 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chapter1超人醫師倒下028三十九歲,病倒036醫師入院記043幽谷之旅049如果可以重新選擇
chapter 2從醫之路056我發誓,將來一定要當醫生060太陽之子064邊緣的邊緣070學生教父077醫學院最寶貴的幾堂課
chapter 3奇美醫院急診風雲090生命的戰場(上)097視病猶親101死亡的味道104生命的戰場(下)110醫生,求求你別再救我了112生死一瞬間120急診室另一章124那一夜,奇美醫院的忘年會126急診室的最後一天
chapter 4部落的超人醫師136不要怕,有我在!144我就是要等你回來147最難以忘懷的死亡診斷書150只有你知道我的病痛在哪裡154流氓醫生157上帝讓我病倒的目的159全國醫師中的「低收入戶」162醫師的價值166神醫的祕密169給病人需要的才最重要174冒牌建築師179繞地球八圈的旅程181人生永遠無法準備好的事185有一種愛叫放手189我從病人身上得到的更多192空白的處方箋195古老頭目的面霜197她只信任你201冉伯伯的淚痕
chapter 5重生206英雄的面具210你是我最後的依靠214感受病人的感受220把擔心默默放在心裡222只有Kuisan了解我們的病痛227天堂的倒影231我能為他們做的最後一件事234陌生人寄來的處方237我活著,只為能再擁抱他們240勇敢的醫師與病人的勇氣243白袍下的陰影246我的小小病人249最獨特的一聲「謝謝」252堅強的理由255如果當初我是左大腦受損258昔日的那個我已經永遠離開了262我永遠不會忘記你265部落的心跳268他們一定等我很久了271我們看到的是安心274如果我的雙手依舊完好如初276因為信賴的眼神279重生紀念日282永遠和病人站在一起

推薦序
台灣需要這樣的醫師
  出版社寄來此書的初稿,我一開始讀就不能釋手,因為我從書中字裡行間看到了一位醫界的典範。
  我們常常說,一位好醫師不但要具備優良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外,還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並且要處處站在病人的立場設想,才能了解病人的需求,更要說服整個醫療團隊,包括醫護、行政人員與他密切合作,以提供給病人周延而完善的照護。出眾的醫師往往是為病人做出超出本分的工作,因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經常在這種情形下,才能把可能失去的病人挽救回來。病人如果碰到這樣的醫師,可真是福氣。
  徐醫師在醫學生時代,臨床實習的時候,「就與護理人員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也因為這層關係,許多醫師叫不動的護士,我卻輕易就可以求得幫忙,甚至有些護士會在我忙不過來時主動前來協助。」他又說:「我從未對護理人員咆哮、責難,所以,每當我看到一些大牌醫生,脾氣來時,對護士怒罵、丟病歷或摔器械,心中總是不解,醫護本是一體。要拯救病人,並不是一個拿著手術刀的醫生就能完成,護士、助手等人的協助,都對病人的生死起著關鍵的作用。醫生與護士應該屬於同一個團隊,共同為病人的健康努力打拚。」一位醫學生竟然比他的老師更有智慧、更為成熟,怎不叫人感佩?顯然,當一個有正向思考能力的人,從負面的「教材」也能學到東西。
  當徐醫師決心回鄉服務原住民同胞,在奇美急診室工作的最後一天,「與我一起上班的住院醫師,可能消受不了大量湧入的病患,每當檢傷護士推病人到診區時,立刻大聲抱怨檢傷護士:「別再推床進來了,這裡嚴重塞車了。」我見狀,馬上出言制止:「沒關係,推過來,我來處理。」因此徐醫師就無法準時下班,但是,他離開時,心安理得。而且,我相信他的言行,必定給了那位住院醫師一個印象深刻的身教。
  從他回鄉在基層照顧病人的經驗中,徐醫師更領悟到「一般民眾不像醫生擁有醫學常識,所以面對一些醫療情況常常會不知所措,但其實只要我們醫護人員能設身處地,多以同理心,將心比比地站在他們的立場,多為他們設想一點或多做一點,即使只是簡單幾句話的提醒、叮嚀或建議,我相信對病人的幫助都很大,尤其在心理層面上,畢竟醫療不只是醫治身體上的病痛,也應該包括安撫病人的心、家屬的心。」徐醫師是如此體貼病人,難怪徐醫師的病人把他當做生命最重要的依靠。
  我非常同意他說:「我開的藥再平常不過,只要稍有本事的醫生都會開,你們覺得我開的藥很好、很有效,那是因為我願意耐心地傾聽你們訴說病痛,你們相當信任我,而也許,這就是所謂神醫的祕密。」
  然而,醫師也是人,在他三十九歲突然中風,而失去左邊身體的功能後,難免有挫折感,有低潮,甚至有自殺的念頭,但是,每每看到病人對他的需要、信賴,以及真誠的關心,終究讓他體會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最後,他說「真正讓我得以成長的,卻是那些無以計數病情又千變萬化的病人,他們才是在我背後推動我往前進的最好導師。」的確,病人是醫師最好的老師。我們越用心去了解每一位病人,我們專業的成長越快。
  我自己很幸運地在行醫的初期就遇到了數位令我感佩的典範,而逐漸領悟到從事醫療工作的真諦。然而,徐醫師在很多方面表現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顯然,對他而言,醫療素養就是他的本性,做起來就是那麼地自然。
  讀後,我真希望有機會進一步認識徐醫師。謹在此祝福他身體健康,期許他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因為,台灣需要更多像徐醫師一樣的醫師。
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醫學院最寶貴的幾堂課醫護就是一個團隊我第一次學會打針就是在內科病房內。頭一回是由一位交情深厚的學長帶著我,他邊打針邊教我步驟和技巧。一開始我沒抓到訣竅,連續打了六位病人都宣告失敗。那個時候,我因擔心病患會受不了疼痛,又怕被他們責罵,只要病患連打兩針都打不上,我立刻向資深的護士求援,並且在旁邊仔細觀察她們的技巧,幸好我笑話、點子超多,為人也極好相處,所以沒多久就與護理人員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也因為這層關係,許多醫師叫不動的護士,我卻輕易就可以求得幫忙,甚至有些護士會在我忙不過來時主動前來協助。正因為如此,我當醫生十餘年來,不論再怎麼忙、遇到再難處理的病患,我從未對護理人員咆哮、責難,所以,每當我看到一些大牌醫生,脾氣來時,對護士怒罵、丟病歷或摔器械,心中總是不解,醫護本是一體。要拯救病人,並不是一個拿著手術刀的醫生就能完成,護士、助手等人的協助,都對病人的生死起著關鍵的作用。醫生與護士應該屬於同一個團隊,共同為病人的健康努力打拚。隨著我打針的技巧逐漸成熟,我求助護士的次數越來越少,到後來,她們請我幫忙的機會反而多了。破天荒有一位中年婦女,我印象很深刻。我不記得她得了什麼病,只記得她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住院治療。有一次她住院時剛好輪到我值班,那次她的靜脈留置針,我一針就順利打上了,此後她住院時,都會對病房護士指名:「我的血管很不好打,請你幫我找那個長得黑黑的山地醫生來替我打針。」護士一聽,立刻明白她要找的人是我。但有時儘管護士對她說明我已下班,今天的值班醫師打針技術也很好,她還是堅決要指定我。那時我心想,病患選擇主治醫師診療及開刀時有所聞,但竟然有人會指定實習醫師打針,這恐怕是破天荒吧。當時,醫院每個月都會安排教授級醫師查房,查房前,所有大大小小的醫生就在護理站等待,時間一到,一大群醫師就浩浩蕩蕩地到病房做床邊臨床教學。其實,我一向不太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每次教授遇到特殊的案例要年輕醫師視診或觸診時,看著同學們爭先恐後地上前審視或觸摸病灶,我總不由自主地想,換作我是病人,被一大群人圍觀,已經夠難受了,還要被當成教材般任人觸摸,真是情何以堪。所以,每當這個時候,我通常會躲在後頭,只要沒被教授注意到,我能不碰病患就儘量不碰,以免病患尷尬,但事後我又常懊悔,我會不會因此比其他同學少學了一些東西?我會不會因此比其他同學少了一些實務上的實習,然而我卻始終改不了這種習慣,總是讓它一再發生。最震撼的醫學教育在實習生涯中,我最難忘,也影響我最深的是皮膚科及婦產科,兩科的主任分別由醫學院及附設醫院院長兼任。説來奇怪,我與兩位院長似乎特別投緣,兩人對我都很親切。皮膚科的胡院長,是留美的皮膚科專家,記得我大五時,曾因指導教授的引介,在院長室召見過我,所以每次跟他的門診,他總會問我:「將來要走那一科啊?有沒有興趣來皮膚科?」那時候總是看到他隨身帶著一本附有圖譜的原文書籍。看見病患身上長出不明的疹子,他毫不避嫌,當場就會翻書對照。當時我深感震撼,堂堂一個留學美國的皮膚病專家,居然還如此謙卑到在病人面前翻閱書籍。在往後的行醫日子裡,我也養成隨身攜帶必要書籍的習慣,但因為我並非名醫,怕病患對我失去信任,我不敢在病人面前翻書。每每遇到未曾見過的現象或難以解釋的病情,我都會利用時間跑回休息室對相關疾病的診斷及治療猛翻書本。為病人奮戰到最後一刻當天下午,我剛好要跟陳院長開一台子宮頸癌的刀,然而,那天手術非常不順利,病人的腹腔一直冒出大量的鮮血,我們邊輸血邊開刀,不知過了多久,我抬頭望望牆上的時鐘,竟然已經下午五點多了,其他同學們大概都高高興興地打包東西回家了吧。當我這樣想時,麻醉科醫師大喊:「病患血壓急速下降,出現心室震顫,準備電擊。」我們退到一旁,騰出急救的空間,經過一番處理後,病人總算回復正常心跳、血壓。後來,陳院長接著說:「我們繼續。」於是我們的手術持續進行,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病患腹腔中的血還是止不住,眼見病人的搶救機會越來越渺茫,我看著年近八十歲的陳院長,站立多時又汗流滿面,但他卻為了病人,依然奮戰到最後一刻,我的心底滿是感動,也深刻覺得,只要患者有一絲一毫活下去的機會,身為醫師的我們,就絶對不能放棄。但晚間八點多,病患卻撐不下去了,手術也只能無奈的到此為止。我看見院長頹然脫下手術袍,他紅著眼眶,滿臉哀悽地走出開刀房向家屬宣布惡耗。那一晚,我九點才回到家,在實習的最後一天,我依然學習到身為醫生最寶貴的一課。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