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全集(全八卷‧增訂本)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7月

莎士比亞全集(全八卷‧增訂本)

作者:[英]莎士比亞
出版社:譯林
出版日期:1998年05月01日
ISBN:780567785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462元

譯林出版社出版的這套增訂本《莎士比亞全集》,前後共用了近五年的時間。這套全集以朱生豪先生譯本為基礎,有兩大特點︰一是“全”,二是“新”。說它“全”,因為它收了已發現的莎氏全部作品,說它“新”,因為它在校、譯中吸收了國際莎學界的研究新成果,還恢復了被認為“不雅馴”而被刪除的詞句、段落等,以盡量保持莎氏作品的本來面目。 《錯誤的喜劇》,為了好懂,也可以讀作“認錯人的喜劇”,說的是一對孿生兄弟,帶了一對也是孿生兄弟的僕人,在海上遇難分離,先後到了他鄉,被人誤認,造成許多笑話和誤解。 莎士比亞大概在他25歲時寫此劇,那時他從故鄉小鎮到倫敦才不過兩年。他模仿了羅馬喜劇家普勞圖斯的《孿生兄弟》並采用其他一些材料,加進了自己創作的英國味成分。此劇在舞台上很成功。 劇中敘拉古(今意大利西西里島東岸)和以弗所(今土耳其西岸)都是古希臘後期的殖民城市。這只是假托的地點。劇情發生在以弗所一地,其中“人頭馬”、“豪豬”客店、“猛虎”飯店、“鳳凰居”都是英俗在門口掛圖像招牌的做法,舞台上也可利用。 在本劇中,莎士比亞按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意見遵守“三一律”,即劇情保持一致性、發生在同一地點、在一天之內。後來莎士比亞對此往往突破。 《馴悍記》是莎士比亞早期喜劇之一,主要寫男主人公披特魯喬以悍制悍,馴服了脾氣很壞的大小姐凱薩琳娜,和她成婚。兩人性格都很強悍,沖突激烈。大小姐的妹妹比恩卡則溫柔嬌嫩,有好幾個青年向她求婚,有的用了喬裝音樂教師的辦法和她接近。關于二小姐的這部分戲是莎士比亞從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阿利奧斯托的喜劇《求婚者》那里模仿而來。此外,正劇前面還有一個引子,故事有點像《南柯夢》,不過莎士比亞似乎沒有將它續完。《馴悍記》名義上以意大利為背景,其實寫的是莎士比亞故鄉的風土人情。 《維洛那二紳士》這是莎士比亞早期一出關于友情、愛情、見異思遷和重歸于好的歡快喜劇。二紳士中一個忠于愛情,更忠于友情;另一個則喜新厭舊,貪圖錢財,不惜試圖奪取朋友的情人,最終悔過而回到自己原來戀人的身旁。兩位女主角,一位就是著名歌曲《雪爾薇亞伊何人》的歌中人,一位是莎士比亞筆下第一個女扮男裝的勇敢女性。本劇中還有兩個富于英國鄉土味的情節︰一是丑角朗斯和他的小狗;一是類似羅賓漢的一伙綠林強盜。這使本劇有了自己的特色,因為本來求婚者角逐的故事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喜劇中一個共同的主旋律,易于雷同。莎士比亞年輕志高,在本劇中作了一些突破性的嘗試,從中可以看出莎士比亞日後大加發揮的一些奇思妙想的最初醞釀。《愛的徒勞》喜劇往往經不起歲月消磨,這就是為什麼本劇發表一個多世紀後,詩人蒲柏編輯莎翁劇作集時把其中大段台詞打入了腳注的冷宮。在他看來,從斯特拉特福鎮走出來的農村詩人並不懂得真正的幽默。笑話更是經不起翻譯,尤其是依靠諧音的雙關語,這就是為什麼每逢我們遇 到這類插科打諢就難免要憶起語言大師約翰遜的議論︰“一個雙關語,不論其如何貧乏無味,都令莎士比亞歡欣,甚至使他置情理于不顧而恣情追逐。對于他,雙關語即是傾國傾城的埃及艷後,為了她丟了江山也心甘情願”。 同時,此劇又處處充滿勃勃生機。風流倜儻的青年貴族與美麗俏皮的女賓們的調笑;鄉村里的冬烘先生、糊涂巡警、傻氣大姐間那些莫名其妙的糾葛,讀來令人喜笑顏開,只覺得春風拂面。人物雖然類型化,但那顏色是濃烈的,個個鮮亮活潑,總叫人聯想到英國漫畫家筆下的眾生相。情節固然簡陋,又缺乏心理動機和細節描寫,但劇中不乏極具戲劇效果的點楮場面,這些場面在歷代及各國的演出中總是最受稱道。 這是一出極其風格化的劇作。我們在後世的輕歌劇中還能見到它的流風遺韻。對于喜劇,堅持要求它縝密、細致和深刻,有時是十分敗興的。

第一卷 錯誤的喜劇 馴悍記 維洛那二紳士 愛的徒勞 仲夏夜之夢 威尼斯商人 溫莎的風流娘兒們 第二卷 無事生非 皆大歡喜 第十二夜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終成眷屬 量罪記 第三卷 亨利六世上篇 亨利六世中篇 亨利六世下篇 理查三世 約翰王 理查二世 第四卷 亨利四世上篇 亨利四世下篇 亨利五世 亨利八世 愛德華三世 第五卷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羅密歐與朱麗葉 裘利斯‧凱撒 哈姆萊特 奧瑟羅 第六卷 李爾王 麥克白 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科利奧蘭納斯 雅典的泰門 第七卷 泰爾親王配瑞克里斯 辛白林 冬天的故事 暴風雨 兩個高貴的親戚 第八卷 維納斯與阿多尼斯 露克麗絲遭強暴記 十四行詩集 情女怨 激情飄泊者(外一集) 鳳凰和斑鳩 挽歌 附錄 托馬斯‧莫爾爵士(片斷) 莎士比亞年譜

譯林出版社籌劃出版一套增訂本《莎士比亞全集》,前後共用了近五年的時間。這套全集仍以朱生豪先生譯本為基礎,這是恰當的,因為朱譯本最受讀者歡迎(譯林出版社的同志曾做過調查) 。我一向認為,好的翻譯家應能運用譯文語言中最自然的表達手段來表達原文的意思和風格、內容和形式。翻譯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語言細節(例如詞序、句子結構、句型等),但必須對原文總的語言特點(全文的結構、著重點、修辭手段、氣氛和感情效果)牢記在心。也就是說,對原文要窺全豹,要胸有成竹,然後把原文投入翻譯家的語言煉金爐中,加以熔化、分解、重新組合、再創造,結果產生出最自然、最通暢的譯文。朱先生的譯文既能緊扣原文,把原文的意思準確、充分地表達出來,又能再創造,保持譯文的通暢、自然。尤其他優美、靈動和風格化的語言更是為人稱道。當然,由于半個多世紀以前種種條件和環境的限制,朱先生的譯文今天看來就有校訂、修改或重譯和補譯的必要。60年代曾有一批專家學者做了這個工作,到現在,又是三分之一世紀過去了,譯林出版社根據文化事業發展的新的形勢和新的需求,乃約請專家學者重譯莎氏歷史劇和詩歌作品,並對其余劇本作較大幅度的校訂、修改和補譯。這些專家和學者都是非常合適的人選,他們的努力使我和讀者們的面前能有了這份豐美的精神食糧。 這套增訂本《莎士比亞全集》有兩大特點︰一是“全”,二是“新”。說它“全”,因為它收了莎氏39個劇本和他的長詩、十四行詩及其他抒情詩,包括“河濱版”在1974年收入的《兩個高貴的親戚》和1997年剛剛接納的《愛德華三世》及一首長詩,再加上《托馬斯‧莫爾爵士》的片斷,這樣,已發現的莎氏存世作品就都在內了。說它“新”,因為它在校、譯中吸收了國際莎學界的研究新成果,還恢復了被認為“不雅馴”而被刪除的詞句、段落等,以盡量保持莎氏作品的本來面目。 中國對莎士比亞的熱情是由來已久的,面對這套新的“莎集”,我不禁想起一些往事。我曾听過幾位名師講授的莎士比亞課和與此有關的課程。抗日戰爭初期,在湖南南岳長沙臨時大學文學院和雲南蒙自西南聯合大學文、法學院,我上過英國詩人和文學評論家威廉‧燕卜 (William Empson)先生所教的“莎士比亞”和“20世紀英國散文”。那是在1937年秋、冬和1938年春、夏。當時燕先生只有31歲,他的名著《歧義的七種類型》(Seven Types of Ambiguity)已于兩年前出版,只是當時南岳山上圖書尚未運到。燕先生為我們講授的第一個莎劇是《奧瑟羅》。先生憑了超凡的記憶,用打字機把全劇的戲文打了出來,印成講義,發給學生使用。可見先生熟讀莎劇文本,功夫下得多深。熟讀、細讀作品的經審核方法,這正是開始研究莎學的第一步。燕先生善于啟發、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觀點。我記得在講授《奧瑟羅》時,他出了一道思考題︰奧瑟羅是否妒忌心特別強?(“Is Othello easily jealous?”)讓學生筆頭回答。學生的答案各式各樣,燕師耐心批改,回答問題並做出評語。後來,在燕師講授喜劇《皆大歡喜》時,我寫了一篇短文,指出《皆大歡喜》的開場十分嚴峻,劇情大有發展成為悲劇的趨勢。我這個論點曾受到燕師的稱贊。從此,我懂得學習和研究莎劇時,要善于發現問題,勤于提出論點。此外,燕師還啟發學生如何從文學語言的一詞多義性(恩即他所說的“歧義”︰ambiguity)去深入發掘作品的擊為豐富、復雜的含義,從這個角度來對作品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燕師的這個方法顯然影響了後來的“新批評”(New Criticism)學派。燕師還要求學生寫樸實明晰的文章,力求言之有物,持之有據,避免華麗浮夸和空間的詞句,養成健康良好的文風。 ……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