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帕瑪・九型人格聖經:認識自己,理解他人,找到轉化的力量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海倫帕瑪・九型人格聖經:認識自己,理解他人,找到轉化的力量
全球暢銷30年經典,最完整的九型人格心理分析
美國九型人格祖師級權威 海倫・帕瑪,巨擘磅礡之作!
★全球28種語文譯本,Amazon讀者評價4.5顆星
★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美國CIA中情局必修識人課程
★全球500大企業人資部門必備指南
我們體內都住著這九種人,
只是童年的制約強化了其中一種,便成為現在的你。
該如何覺察、改變、鬆綁制約,
將性格的弱點轉化為前進的優勢?
【1型人】完美主義型
他們曾是非常乖巧的小男孩和小女孩,知道「必須」循規蹈矩,「應該」承擔責任。他們清楚記得因為做錯事而遭懲罰的痛苦,因而自律甚嚴,一板一眼。他們嚴以律己,也嚴以待人。
【2型人】給予型
他們喜歡與人交際,樂於助人。他們需要知道自己是受歡迎的,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好感。他們付出是為了換取被愛、被需要、被重視,他們想成為他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3型人】表現型
他們從小成績出色,屋裡堆滿了獎狀、獎盃、獎牌。放學回家後,父母只想知道他們在學校表現多麼優異,從來不會關心他們今天過得好嗎。他們習慣靠自己的表現,掙得一切。
【4型人】浪漫多感型
他們記得小時候被別人拋棄的痛楚。雙眼時常閃爍著憂鬱,內心敏感纖細,畢生追尋著一個真正懂他的伴侶。他們情感豐沛,過著戲劇般的人生,總在遙不可及的夢想中掙扎。
【5型人】觀察型
他們非常注重個人隱私,喜歡宅在家裡,或把手機關機。他們享受與世隔絕,自得其樂,不想被他人的情緒打擾。當別人積極投入情感時,他們卻像旁觀者一樣無動於衷。
【6型人】忠誠懷疑型
他們從小就失去對權威的信任,深知掌握權力的人有多可怕。他們忘不了自己在強權壓迫下,如何違背了真實心聲。長大後,對別人的動機總是充滿懷疑,卻又渴望投靠有力權威。
【7型人】享樂主義型
他們是長不大的小飛俠彼得潘,嚮往無憂無慮、每天派對般的歡樂生活。總是能為周遭的人帶來歡笑與活力。看似樂觀開朗,其實是承受不住悲傷,想把現實中的苦難隔離在外。
【8型人】保護型
他們的童年充滿殘酷鬥爭,因此學會要壯大自己,先發制人。他們是憤怒的鬥牛,卻願意為弱小的人提供安全庇護。可以為了權力和地位不擇手段,以正義的執行者自居。
【9型人】中立調解型
他們從小就是被忽視的孩子,學會了忘記自己、知足常樂。他們是和平的擁護者,也是最害怕衝突的人。可以站在中立的立場傾聽各方意見,卻不敢為自己的觀點發聲。
【針對每一類型,提供分析釋義】
◎其心理狀態、困境、與潛能
◎家庭背景
◎潛在的強烈情感(內在陰影)
◎親密關係模式
◎權力關係模式
◎職場之道
◎成功之道
◎子類型的表現(性、社交、自保機制)
◎轉化的方向:更高意識的心智特質
◎轉化的方向:更高意識的情感特質
◎注意事項及提醒
【關於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起源於古老的蘇菲教派,原是一套靈修系統,描述九種不同的人格原型,及彼此之間退化與進化的關係。它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同時,了解家人、朋友、同事、戀人的性格,並學著欣賞每個類型的特質與潛能。
「九型人格」一詞來自於靈性大師葛吉夫(G. I. Gurdjieff),他認為,正是人格裡的缺陷為我們帶來了不必要的痛苦。每種人格都有一個「主要特質」,我們性格中虛妄不實的面向便是圍繞著它發展而來。這些人格特質大多是小時候被強加在我們身上的,而不是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
一九七〇年代,九型人格理論在美國被心理學家發揚光大。之後,迅速被應用於商務及自我成長領域。九型人格理論內含的認知及情緒架構,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人格缺陷,並進而將其轉化,這個系統清楚地指出了人類可能的靈魂進化之路。
九型人格理論是非常實用的個人成長工具。本書匯集了數百名個案的口述分享,鉅細靡遺地呈現這九種類型的心路歷程,你可以用它達成個人的覺醒,讓它喚醒內在深處的美好品質。
各界讚譽
「海倫。帕瑪寫的這本書是一份天大的禮物,她分享了她對於九型人格的瞭解……她認為九型人格的每一種類型都是建立在某種感知/錯誤感知上,這一點對我們尤其有幫助。」——查爾斯。塔特(Charles T. Tart),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心理學教授
「海倫。帕瑪這本優雅的著作是無價之寶……它是一本實用的指導手冊,能夠幫助我們瞭解自己,同時也對各種人格類型進行了精細的分析。」——詹姆士。唐納修(James A. Donahue)
「這本書讓我們瞭解,一個更加進化的生命會具備哪些美好的品質。」——《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帕瑪的歷史和臨床論述相當有力,論證本身也非常具有洞見。九型人格系統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人們對於自己的看法。」——《訓練與發展期刊》(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這本書探索人格的奧秘,並且提出培養卓越能力的方法。」——《瑜珈》雜誌(Yoga Journal)
「這本書不只為了心理專業人士而作,對於一般人同樣有幫助。」——《新實相》雜誌(New Realities Magazine)
「對於這個獨特的人格類型系統,帕瑪把焦點放在它的實用性,這為她的書帶來了特別的力量──轉化的力量。」——《美國人本心理學評論》(American Humanistic Psychology Review)
作者簡介
海倫.帕瑪(Helen Palmer)
「國際九型人格協會」共同創始人,專研九型人格逾四十年,曾在哈佛大學、芝加哥羅耀拉大學、加州專業心理學院、加州整合學院,以及伊沙蘭學院擔任客座學者。著有代表作《海倫帕瑪・九型人格聖經》、《九型人格情場與職場聖經》(The Enneagram in Love & Work)等書。
一九九四年,曾與大衛・丹尼爾斯博士(Dr. David Daniels)在史丹佛大學,舉辦首屆「國際九型人格會議」;其後,她的九型人格研究更被美國公共電視台,拍攝成紀錄片《突破重圍:探索九型人格》(Breaking Out of the Box: Discovering the Enneagram)。
華髮之年的她,現仍活躍於全球學術圈、商業界及心靈成長機構,並在美國、英國、愛爾蘭、德國、法國、瑞士、芬蘭、荷蘭、捷克、巴西、澳洲、泰國及中國等地,都開設有九型人格獎學金,其貢獻榮獲諸多國際組織肯定。
個人網站:www.enneagram.com
譯者簡介
張佳棻
台灣台北人,紐約大學表演研究所博士。譯有《靈性揚升:源場3》、《孩子,我們一起靜心吧》、《頭薦骨療法》、《關掉螢幕,孩子大腦重開機》等書。
前言:對於實相的覺醒 ——查爾斯.塔特(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心理學教授)
第一部 九型人格理論基礎
第1章 人人都在九角星圖之內
蘇菲教派的口述傳統/分類的局限/發展歷史/內在觀察者/心理緩衝器/後天養成的人格/性格的主要特徵/強烈情感(陰影)
第2章 注意力焦點、直覺及類型
不同的注意力/直覺與類型/注意力練習/直覺和本質
第3章 九型人格圖的結構
三的法則與七的法則/九種類型/側翼性格/人格類型的動態/安全狀態和壓力狀態下的表現
第4章 本體系的貢獻者
九型人格的建立/子類型/九型人格和當代心理學/注意力的焦點/在關係中注意力的焦點/心理診斷的九型人格圖/診斷補充說明
第二部 九型人格類型釋義
第5章 1型人:完美主義型
困境:內在批評者/家庭背景:高壓/強烈情感/找尋釋放活門/完美主義/唯一的正確作法/拖延和煩惱/親密關係:尋求完美關係/權威關係:仰賴正確權威/注意力模式:批評的頭腦/直覺風格:體會「做對」的身體感受/有吸引力的職場:遵守紀律的工作/沒有吸引力的職場:時時變動的工作/知名的1型人/高等心智:完美/高等情感:寧靜/優勢:致力共創美好的信念/子類型:嫉妒、適應不良及焦慮/成功之道/注意事項
第6章 2型人:給予型
困境:討好的習性/家庭背景:討好大人/多重自我/雨傘效應/充滿誘惑力的自我呈現/「獨立─依賴」議題/三角關係/驕傲的姿態/親密關係:充滿挑戰性/權威關係:追求有權勢的人/有吸引力的職場:可接觸上位的工作/沒有吸引力的職場:無法得到認同的工作/知名的2型人/注意力模式:聚焦在其他人身上/高等心智:自由/直覺風格:能感受他人內心願望/高等情感:謙虛/2型人和9型人的相似點/2型人和3型人的相似點/優勢:誘導出別人最好的一面/子類型:誘惑、野心及特權/成功之道/注意事項
第7章 3型人:表現型
困境:執迷於成就/家庭背景:追求表現以獲取愛/不斷的多相活動/高調形象/欺騙人和自我欺騙/親密關係:分裂的角色扮演/權威關係:期待成為掌權者/優勢:熱忱/有吸引力的職場:能往高處爬的工作/沒有吸引力的職場:缺乏前景的工作/知名的3型人/注意力模式:多相思考/防衛機制的認同作用/認同練習/直覺風格:對特定訊息具有敏感度/高等心智:希望/高等情感:誠實/子類型:性感形象、聲望及安全感/成功之道/注意事項
第8章 4型人:浪漫多感型
困境:失落感/家庭背景:被遺棄感/被剝奪的憤怒/囚禁在黑井的抑鬱/痛苦和創作/兩極情緒的擺盪/戲劇化的感情生活/親密關係:保持安全距離/權威關係:尊敬大權威/菁英標準/菁英叛逆/強力的嫉妒動機/優勢:毅力非凡/有吸引力的職場:需要紀律完成的工作/沒有吸引力的職場:世俗化的工作/知名的4型人/注意力模式:執著於遠方的事物/直覺風格:擁有準確無誤的敏感度/高等心智:原創性/高等情感:沈穩/子類型:競爭、羞愧及無畏/成功之道/注意事項
第9章 5型人:觀察型
困境:建構內心的高牆/家庭背景:受侵擾的童年/情緒距離/反芻感覺/分門別類的生活/隱私的喜悅/在公眾場合隱藏自己的方法/親密關係:恐懼情感/權威關係:反抗權威/注意力模式:抽離感覺/注意力練習/直覺風格:分開注意力/物慾極低的貧瘠/高等情感:不執著/高等心智:全知/優勢:情感疏離更易抗壓/有吸引力的職場:學術領域/沒有吸引力的職場:第一線的衝突處理/知名的5型人/子類型:分享心事、尋找圖騰及城堡/成功之道/注意事項
第10章 6型人:忠誠懷疑型
困境:猶豫不決寸步難行/恐懼型和非恐懼型/家庭背景:缺乏信任和穩定感/權威關係:偏頗的評價領導者/習慣作最壞的打算/投射作用/注意力模式:無意識的注意力/拖延行動/害怕成功/親密關係:建立長久的信賴關係/優勢:堅持不懈的奉獻/有吸引力的職場:明確位階的工作/沒有吸引力的職場:高壓工作/知名的6型人/直覺風格:辨識潛在意圖/高等情感:勇氣/高等心智:信心/子類型:力量、溫暖及負責/成功之道/注意事項
第11章 7型人:享樂主義型
困境:自戀性格/3型人和7型人的相似點/家庭背景:選擇性的美好記憶/行程表和計畫/選擇性思考/魅力和吹牛/優越及自卑/權威關係:追求平起平坐/理想主義和未來主義/親密關係:美好的分享/注意力模式:開枝散葉/直覺風格:如說故事的技巧/高等心智:工作/暴食習性/高等情感:清醒/優勢:樂於嘗試、冒險/有吸引力的職場:創新與活力的工作/沒有吸引力的職場:封閉型的工作/知名的7型人/子類型:易受暗示、犧性及家庭守護者/成功之道/注意事項
第12章 8型人:保護型
困境:控制欲/家庭背景:以強硬的立場對抗逆境/否認局限/控制性/復仇想法/正義的執著/高等心智:真理/注意力模式:放大自身力量/直覺風格:關注能量品質/公然憤怒/高等情感:天真/色慾/悠遊於放縱/親密關係:獨行俠風格/權威關係:拿回主導權/優勢:堅定的領導者/有吸引力的職場:操盤型的工作/沒有吸引力的職場:循規蹈矩無實權的工作/知名的8型人/子類型:占有、尋求友誼及令人滿意的生存/成功之道/注意事項
第13章 9型人:中立調解型
困境:麻木自己/家庭背景:備受忽略/我是同意還是反對? /定型的習慣/認清必要及非必要的差異/耽溺於累積/封鎖能量/惰性和憂鬱/沈睡的憤怒/親密關係:融入他人的關係/權威關係:對於掌權者的態度矛盾/優勢:傾聽的能力/有吸引力的職場:依循慣例的工作/沒有吸引力的職場:不斷更新的工作/知名的9型人/注意力模式:切換為自動化處理/直覺風格:與人產生聯結的方式/高等情感:行動/高等心智:愛/子類型:結合、參與及啫好/成功之道/注意事項
附錄:九型人格的實證研究
分章註釋
前言
對於實相的覺醒
我這輩子還沒遇過有人對「人格」一點都不感興趣,特別是進一步了解自己的人格或是類型。這樣的興趣可以追溯到我念研究所的時候,我專攻「人格」這個領域,因此做了任何我找得到的心理測驗,期待它們可以告訴我更多關於自己的事情,我身邊大部分的同學也像我一樣。
為什麼我們對於認識自己那麼感興趣?
第一個動機是單純的好奇:理智和情感的運作方式非常有趣。為什麼我會以某種特定的方式看待這樣的狀況? 為什麼我的感覺是這個樣子但其他人卻有不同的感受? 當我和朋友面對某個共同的情況,對這件事也有相同的了解,為什麼在我感到沮喪的時候,他卻覺得生氣? 思考這些事情非常有趣,和其他人聊聊這些事情也很好玩。
第二個動機相當實際:我們的生活充滿了許多痛苦。身體的疼痛、沒有達成的期望、各種瑣碎的煩惱和延誤、其他人對我們不好,諸如此類,這些問題都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痛苦。受苦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責怪外在的境遇:如果我沒有背痛就好了、如果承包商即時出現、如果通勤沒有花掉那麼多時間、如果其他人可以賞識我的才氣和魅力,我才能真的快樂起來。不過,如果我們對自己有一些認識,就會發現,雖然外在有許多讓人煩心的事情,我們也不必要為自己製造許多痛苦:如果我沒有彎腰搬重物;如果我沒有不必要地給自己安排那麼緊張的截止日期;如果我提早十分鐘出門上班,就不會有時間壓力;如果我沒有那麼渴望其他人的認同,生活就不會那麼難過。我之所以在這個自顧自運轉的世界裡覺得不耐煩,而且經常感到痛苦,是不是因為自身人格的關係?
為什麼我的類型讓我那麼在意其他人的認同,雖然在理智上我知道這件事一點也不重要。
為何我們會以特定的方式行動和感受? 傳統心理學的人格理論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洞見。這些理論很少能真正改變我們的內在,然而正是內在的某些部分讓我們不必要地受苦。這些理論的實際效果不如它們所提供的洞見,之所以會如此有很多原因。比如說,在了解一種人格理論之後,我們獲得的見解可能是錯誤的;因為我們對於其中某些想法產生了誤解。
此外,所有的人格理論都只有部分的真實性,某個系統或許富於啟發性、而且於情於理都相當有說服力,卻不一定能夠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反成了自我改變的障礙。同樣地,我們的人格之中還有一些對於真正的自我了解並不那麼感興趣的面向(比如說,自大),這些面向可能會妨礙我們,讓我們無法有效地利用這些人格系統。有時候光是理性的見解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情感上的理解,這通常必須透過有技巧的諮商心理師或是治療師的幫助;這種情感上的理解,也可能來自某個強烈的生活事件對我們造成的驚嚇。
許多人在理智上都覺得人格理論很有趣,但是對於它們的實際效用通常都會感到失望。關於這一點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幾乎所有廣為人知、被普羅大眾接受的人格系統,都無法超越日常生活。部分的人會去找諮商師或是治療師,都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無法「正常」表現而感到苦惱。他們覺得和別人交往很困難、覺得自己很糟或是習慣性地自我防衛,這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他們希望自己就像正常人一樣,他們覺得正常人可以輕易地和別人交往、有著良好的自我感覺、而且不會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正常的生活當然會有高低起伏,而心理諮商和心理治療,有時候(很少每次都有效)的確能幫助人們活出更好的、「正常的」日常生活。
過去曾經有許多年,只有克勞迪歐。納蘭雍和奧斯卡。伊察佐的學生能夠接觸到九型人格理論,作為密集、小型的心靈成長工作的部分課程。這或許也是介紹這個理論的最佳方式,因為在團體中,學生更有可能去試著應用它。然而現今有許多人,特別是「成功的不滿者」,他們試著要了解自己、超越自己,於是做為一種傳播媒介,小團體的局限就變得相當明顯。因此,海倫。帕瑪寫的這本書是一份天大的禮物,她分享了她對於九型人格的了解,並且將她自己的研究成果─她針對「直覺的發展和應用」這個題目所進行的大量工作和生產的特殊知識─加進了九型人格的基本架構。她認為九型人格的每一種類型,都是建立在某種感知/錯誤感知上,這一點對我們尤其有幫助。
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可以為人們帶來極大的幫助,不僅僅只是讓人們認識自己的類型,還能幫助他們超越這些類型。九型人格理論並非個人成長的唯一方法,但它確實是非常有用的一個。作為一個體系,它遠遠稱不上完美,就像帕瑪在書中指出的,如果要繼續發展,它還需要更多的實證和科學研究─就算是這樣,它依然是一個相當實用的系統。
當初發現這個系統的那種興奮感受已經淡去,走過十五個年頭,我仍然覺得九型人格理論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其他人,對他們感同身受,並且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然而要記住的是,書本、課程還有基於九型人格的個人諮商,只能傳達和現實有關的概念,而非現實本身。就像古老的禪宗寓言提醒我們的,指向月亮的手指頭並不是月亮本身。
九型人格理論內含的認知/情緒架構,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轉化我們的人格,但它不是絕對的真理,無法完全反映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變動的存在狀態。它是一種人格類型理論,和傳統的心理學方法相較,九型人格更能夠提醒我們:即使我們已經不再需要自我防衛,大多時候依然住在一個假想的世界裡,並且將關於現實的想法和感覺當成現實本身。以這種態度來運用九型人格理論,這個系統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都會是一個很棒的工具。如果我們把它當成絕對的真理,或者從此不再留意觀察自己或其他人,九型人格理論就會像其他觀念體系一樣,墮落成一種我們看待自己和其他人的新型刻板印象,這麼一來我們就像是醒時作夢,繼續住在生活的幻覺中。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工具:但願你可以利用它來達成個人對於實相的覺醒,喚醒我們內在深處的本性。
查爾斯。T.塔特 (Charles T. Tart)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心理學教授
人人都在九角星圖之內 後天養成的人格 在日常用語當中,「人格」(personality)和「自己」(self)這兩個詞彙是同義詞。以靈性的術語來說,人格又被稱為「自我」(ego),偶爾也被稱為「虛假人格」(false personality),這些詞彙的主要功能,僅僅是用以區分葛吉夫所說的「本質」(essential nature),以及我們在成長過程裡養成的「人格」。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某種「本質」,它的性質異於我們後天養成的人格,這是靈性心理學中一個相當基本的概念。本質被描述成「一個人固有的東西」(one’s own),是我們出生時便具備的潛力,而不是從教育、概念和信仰所獲得的東西。 在本質的狀態中,我們就像孩子一樣:我們的思想、情緒或是直覺中沒有任何衝突存在;我們自然而然地以正確的方式行動,毫不遲疑地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這是因為我們對於環境還有對其他人有著毫無防備的信任。身為成人,我們知道自己擁有一些良好的無意識潛能,因為我們偶爾會有一種和周圍環境協調一致的感覺,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突然有了某種直覺式的洞見,或是以一種非常有效率的方式行動。在那些片刻當中,我們知道某些事情,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會知道;在我們還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身體就自己行動了;或是在我們還不知道要說什麼的時候,便聽見自己把意料外的真相給說出口。 我們都帶著某種本性出生,所以有能力和這個世界維持一種直覺式的關係,然而這種假設本身是無法證明的。不過,許多靈性傳統所流傳下來、教導我們達成更高人類潛能的方法,似乎都以這種概念為前提;而且在人類發展的光譜上,它們通常都將人格作為本質的對立面。 這些代代相傳的方法指出,我們可以透過特定的方式,來穩定身體的能量和內在的注意力,這兩者都能引導我們去感受自己與環境、與其他人在本質上的聯繫。和本質相關的經驗是全然的,因為它會取代「我自己」這種感知。在本質性的體驗當中,「我個人的思想」或是「我個人的感覺」,這樣的覺知不復存在。就這種狀態來說,我們的確是將成人的人格擺到了一邊,重新進入孩童的心智狀態,那是在我們人格尚未養成之前的心智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