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常見『皮下』腫瘤〜 | 皮下組織腫瘤

脂肪瘤主要源自皮下脂肪層,可以說是一群脂肪組織被纖維結締組織包覆並聚集成塊,觸摸起來僅比旁邊正常脂肪組織略硬有彈性,且為可移動的,除非壓迫到 ...:::回首頁網站導覽相關連結來院交通RegistrationEnglish關於本院醫院介紹各科介紹各界肯定院長的話醫療服務醫療團隊醫師陣容訊息專區最新消息新聞稿醫院專欄活動相簿屏醫醫訊檔案應用內容休診公告專區政府公開資訊護病比與床位公告學術活動課程訊息學術活動講義下載教育訓練專區便民服務門診時間表就醫指南服務專區服務專線服務白皮書感謝函專區申訴流程資料下載衛教資訊影音專區相關法令FAQ相關連結徵才招標人才招募招標公告院長信箱特色醫療線上服務線上報名線上申辦○新聞稿○:::首頁訊息專區新聞稿新聞稿 新聞稿內容標  題別再皮皮挫了〜淺談常見『皮下』腫瘤〜張貼日期2018-08-21張貼單位本院內  容又到炎炎夏日,整型外科門診除了各種傷口治療與美容手術外,民眾最常諮詢的就是皮膚上的各種“小違建”,屏東醫院整型外科林治邦主治醫師,特別介紹這些令人皮皮挫的小東西,如何處理以絕後患。

何謂皮下腫瘤?皮膚的腫瘤可以簡單區分成『表皮』腫瘤與今日要談的『皮下』腫瘤,兩者均很常見。

有別於表皮腫瘤,皮下腫瘤的主要表現方式就是“皮下的腫塊”,皮膚的外觀往往是正常的或僅略微隆起,常見的有脂肪瘤和粉瘤,對於有經驗的醫生而言,這兩者都可以直接從外觀和觸診後做出診斷,往往不須額外的檢查。

林治邦主治醫師表示,脂肪瘤是什麼?為何醫生說可以不用手術?脂肪瘤主要源自皮下脂肪層,可以說是一群脂肪組織被纖維結締組織包覆並聚集成塊,觸摸起來僅比旁邊正常脂肪組織略硬有彈性,且為可移動的,除非壓迫到小神經否則經常是不痛的,外觀的皮膚往往是正常且平坦的,有些較大的脂肪瘤則會讓皮膚略為推擠崛起。

脂肪瘤的產生,除了少數多發性脂肪瘤(lipomatosis)與遺傳有關外,脂肪瘤的出現大多是偶發的,與肥胖或飲食無明顯相關性,這也經常造成民眾的疑惑。

脂肪瘤經常出見於四肢及軀幹尤其是背部,一般而言可以觀察即可,除非脂肪瘤壓迫到神經或影響關節活動,抑或明顯影響外觀,此時才建議手術切除。

另外,雖然極為罕見,平常穩定的脂肪瘤還是有轉變成惡性腫瘤的病例報導,即所謂脂肪肉瘤(liposarcoma),其主要表現就是快速長大,造成疼痛,且會與附近組織沾黏呈現不可移動的狀態,須特別留意勿延誤就醫。

林治邦醫師說,脂肪瘤傳統的手術方式並不複雜,簡單的局部麻醉門診手術即可完成,惟脂肪瘤若出現在一些特定區域如臉上,其術後疤痕可能影響外觀,此時可以借助抽脂或旋轉刀等微創的技術來縮小傷口,也可以搭配內視鏡的方式來隱藏傷口,盡可能地達到“不留痕跡”的手術。

粉瘤又稱『表皮囊腫』,和我們臉上常見的“粉刺”其實是近乎相同的結構,他們都具有一種白色粉狀並帶有酸臭味的分泌物,差別在於,粉瘤往往位置較深,表皮上的開口相對小或已萎縮,造成內容堆積而不排出,並逐漸形成一個稱為“莢膜”或“囊袋”的結構,最後形成一個較大的腫瘤。

粉瘤相較於脂肪瘤觸摸起來更為硬,外層的皮膚常會隆起,而其邊界一般也較明顯,因為與表皮層有沾黏情況,故粉瘤的移動性不如脂肪瘤,除非伴隨感染發炎,不然粉瘤一般而言也是不痛的。

粉瘤像粉刺一樣好發於身體皮脂腺旺盛的部位如臉部、耳朵、頸部、上胸部及上背部、會陰及生殖器周邊等,甚至四肢也很常見。

粉瘤雖然均為良性,但一般還是建議切除,尤其是不斷長大的粉瘤或是曾經感染過的粉瘤,因為越大的粉瘤越容易隨著擠壓碰撞或是皮膚不潔等因素造成感染,形成化膿性粉瘤,而粉瘤不像粉刺一樣會自行消退,即使將其內容物擠出或是塗抹藥物等,都無法將其“囊袋”去除,唯有透過手術切除的方式才能根治。

然而,許多民眾往往在粉瘤化膿感染後才來就診,此時並非開刀切除的好時機,醫生會先進行切開引流的方式讓感染迅速受到控制,等到消炎後再擇日進行粉瘤切除的手術。

除了上面提到的脂肪瘤和粉瘤外,皮下腫瘤尚包括各式各樣相對不常見的腫瘤,其中包括惡性度極高的軟組織肉瘤(softtissuesarcoma),軟組織肉瘤又包括多種分型,其共同特色就是腫瘤長大速度快,易轉移,易復發,化療效果不佳及五年存活率低,及早發現,及早手術切除仍是目前最好的治療方式。

另外要提醒的是,神經壓迫或疼痛並非肉瘤的典型症狀,所以只要在皮膚內發現新的不明腫塊或原有腫塊快速長大的情況,請需儘早就醫檢查,切勿拖延。

屏東醫院表示,大部分的皮下腫瘤手術,往往可以透過局部麻醉的方式完成,恢復快而風險相對低,手術傷口的美觀和腫瘤清除的乾淨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