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順暢,就得先面對最大的敵人:你的自我 | 自我成長名人例子

華許(Bill Walsh)說得好:「自我就是自信成了自大,魄力成了頑固,信心 ... 而一敗塗地的例子也不少,事實上,失敗的例子遠比成功的例子多太多了。

在今天看見明天×人生要順暢,就得先面對最大的敵人:你的自我愛在三采閱讀自我成長2017-06-2117:16+A-A加入收藏做人的第一原則是絕不自欺,但最容易受騙的往往就是自己。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理查.費曼(RichardFeyman)文/《失控的自信》作者萊恩.霍利得或許你很年輕又野心勃勃、或許你很年輕卻如困獸般窘迫、或許你剛賺進人生第一桶金,談成第一筆生意,加入了精英行列。

又或許你早已出人頭地,這輩子不愁吃穿、或許高處不勝寒令你訝異不已、或許你奉命領導下屬度過危機、或許你剛被裁員、或許你剛跌到人生的谷底。

不管你身在何處、不管你在做什麼,最大的敵人就棲息在你心底,那就是:你的自我。

你心想:「拜託!我才不會這樣,從來沒人說過我是自大狂好嗎?」或許你一直覺得自己懂得拿捏分寸,但那些野心勃勃、才華洋溢、積極進取、潛力十足的人,難免會以自我為中心。

然而,能讓人一躍成為思想家、行動派、點子王、創業家,在這些領域裡獨占鰲頭的特質,也容易讓人變得驕傲自大。

這本書要談的不是佛洛伊德式的自我。

佛洛伊德喜歡以類比法來解釋自我:自我有如騎師,極力想操控象徵無意識的馬匹,而現代心理學家則以「自我中心」來形容妄自尊大、目中無人的人。

這些定義都有道理,但除了身心科診間之外,這些論述在一般場合根本毫無用處。

我們認知中的自我,以俗話來說就是:自命不凡,不可一世,只顧力爭上游,不把他人放在眼裡。

這也是本書採用的定義。

自我就像每個人心中那個倨傲不恭的小子,目空一切,唯我獨尊。

就是想比別人強、拿得比別人多、爭著出人頭地,因而喪心病狂,這就是自我。

自我讓人高傲頑固,早已超出「自信」或「有才能」的範疇了。

當我們過度自我膨脹,變得不可一世,周遭的現實也會隨之扭曲。

足球教練比爾.華許(BillWalsh)說得好:「自我就是自信成了自大,魄力成了頑固,信心成了狂妄。

」作家西里爾.康諾利(CyrilConnolly)則告誡世人:「自我如萬有引力,使人向下沉淪。

」因此自我是妨礙你前程、阻斷你才華的敵人,它會阻礙你琢磨技藝、靈感乍現、團隊合作、以誠服人博得支持、長命百歲、成就屹立不搖。

自我還會削減優勢,將大好良機一手推開,引來仇家,使你破綻百出,進退維谷。

我們會認為大部分的人都不是「自大狂」,但一切你想得到的問題和困難,從為何贏不了,到為何總要犧牲他人來奪得先機、從為何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到為何得到想要的東西後又無法滿足,罪魁禍首多半是自我。

然而,我們通常不覺得是自我在作祟,而認為問題是出在別的地方(大多都是別人的錯)。

正如數千年前詩人盧克萊修(Lucretius)的名言,我們是「不知自己病因的病人」,尤其是已經成功的人,眼裡只看得見自己的成就,渾然不覺自我在從中作梗。

無論野心或目標是大還是小,在全心全力追求夢想的途中,自我都是我們的絆腳石。

白手起家的執行長哈洛德.傑寧(HaroldGeneen)認為自負跟酗酒沒兩樣:「自大狂不會步履蹣跚,把桌上的東西弄倒,也不會語無倫次,口水流滿臉。

自大狂只會越來越得意忘形,有些人卻渾然不覺,還以為傲慢是力量和自信的表現。

」你也可以說他們毫無自知之明,全然不曉得自己有這種病、不曉得自己正在自食惡果。

自我也是催眠我們、誤導我們自命不凡的聲音,它蒙蔽了我們的雙眼,使我們無法懇切地正視周遭。

有個匿名戒酒會的早期會員就說;「自我使我們刻意自絕於一切之外」。

與一切隔絕的下場當然是慘不忍睹:自築高牆就無法與他人共事、對世界或對自己一無所知,就改變不了世界、對他人建言充耳不聞,就無法虛心受教。

劃地自限的人不但無法創造契機,還會讓機會從眼前溜走。

要是不認清自己的斤兩,便稱不上自信滿滿,而是自以為是了。

而自欺欺人的人連他人的需求都無法體察,又要如何撼動人心、督促別人、領導他人呢?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Abramović)對此直言不諱:「一旦你自命不凡,創造力也會就此枯竭。

」就是因為脫離不了舒適圈,才會落入自我的魔爪。

無論是想成為運動員、藝術家,或想要叱咤商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