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傷的意義與癌末病人死亡前後照顧者哀傷撫慰需求 | 哀傷定義

本研究從病人罹癌末期階段,直至病人去世後,持續追蹤陪伴哀慟者的哀傷歷程,以深度訪談、參與性觀察、錄音及田野記錄收集資料,經詮釋分析發現喪親者在 ...進階搜尋學院別>成功大學>醫學院>健康照護科學研究所 系統識別號U0026-1007201208290900論文名稱(中文)哀傷的意義與癌末病人死亡前後照顧者哀傷撫慰需求論文名稱(英文)Themeaningofgriefandtheneedsofgriefcounselingforcare-givers,bothbeforeandafterthedeathofterminallyillcancerpatients校院名稱成功大學系所名稱(中)健康照護科學研究所系所名稱(英)InstituteofAlliedHealthSciences學年度100學期2出版年101研究生(中文)賴維淑研究生(英文)Wei-ShuLai學號TA8931042學位類別博士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320頁口試委員口試委員-曹朝榮口試委員-賴明亮口試委員-賴允亮口試委員-陳清惠口試委員-馮瑞鶯指導教授-趙可式中文關鍵字哀傷 預期性哀傷 意義 癌末病人 哀傷撫慰 世代群組 哀傷連動性 詮釋學 前瞭解 詮釋循環 太極 英文關鍵字grief anticipatorygrief meaning terminallyillcancerpatients griefcounseling cohort mutualgrief hermeneutics pre-understanding hermeneuticcircle TaiChi 學科別分類中文摘要哀傷會相互連動與影響,過去相關研究,大多是關注個體的哀傷,以病人為核心的關係網絡彼此之間所產生的哀傷連動性影響也不容忽視。

本研究採「詮釋學(hermeneutics)」研究法,以癌末病人為核心所衍生出的「世代群組(cohort)」為研究對象,秉持詮釋學「整體」、「部分」與「前瞭解」、「本文」之間的「詮釋循環」,洞悉情境脈絡中哀傷的意義,並且同時關注個體間織籮緊密的互動關係對哀傷的連動影響。

本研究從病人罹癌末期階段,直至病人去世後,持續追蹤陪伴哀慟者的哀傷歷程,以深度訪談、參與性觀察、錄音及田野記錄收集資料,經詮釋分析發現喪親者在哀傷處遇中擺盪於放手-不捨、穩定-脫序、渴念-閃躲、認-轉圜、分享-孤寂、凝聚-散伙、韌性-脆弱、盼望-絕望、昇華-淪陷、意義-苦難之間,相互消長並存,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洞悉動態與矛盾中人實存的哀傷意義,與逝者情感連結越強,哀傷連動性越是矛盾掙扎。

此研究進一步分析文本形成GRIEF哀傷撫慰需求,包含:善終/道別(Good-bye/Goodbye)、關係共融(Relationalconnectedness)、人-情境-脈絡中個別性哀傷反應(Individualreactionsinperson-situation-context)、情緒抒發(Emotionalexpression)、發現意義(Findingmeaning)有助於哀傷苦難的超越。

此外,醫療照顧者因貼近癌末病家的哀傷處遇,而擺盪於貼近-逃避、分享-孤寂、同感-麻木、滋養-勞瘁、意義-苦難的動態矛盾之間,藉由注視苦難看見自己、撫觸自己未完成的哀傷而能看見別人,在人性交會中相濡以沫,學習生與死,體會生命的意義感,豐富自己的生命,成為助人者行動背後之重要內在動力。

本研究結果發現「太極(TaiChi)」哲理影響人對生命的認識與哀傷意義之詮釋,喪親者在癌末病人過世前所經歷的預期性哀傷,以及在病人去世後的哀傷反應為「開放式」的動態循環,而非封閉式的恆常,哀傷有著一段靈性躍升的轉化歷程,「並非」僅是被動地在生命的現實中調適,本研究所揭橥的哀傷動態意義和連動性,增加既有的哀傷知識體。

因此,哀傷撫慰必須同時關注家庭整體所產生的哀傷連動性與當中個別性需求,從「人-情境-脈絡」之中洞悉哀傷的意義,方能瞭解個體的時空定位(temporalnatureofacase),在同頻的時空向度之中展現「此時此刻(hereandnow)」的「共在(beingwith)」與提供「適人-適時-適境」之哀傷撫慰。

英文摘要People’sgrievesaremutuallyinterconnectedandinteractive.Incontrasttopaststudiestakinganindividual’sgriefastheresearchtopic,theimpactsfrommutualgriefinarelationalnetworkbasedonpatientsascoresofresearcharenot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