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細分許多種,先要知「脾虛」為何 | 脾虛中藥
3. 健脾中藥有不同. 003. 故此健脾往往細分為多種方法,例如有健脾和胃(開胃)、健脾益氣(補 ...Home醫論醫話醫論隨筆「健脾」細分許多種,先要知「脾虛」為何「健脾」細分許多種,先要知「脾虛」為何【李博士撰文】 「健脾」是中醫的術語,實際上等同於「補脾」,是指恢復脾的健運、健康的意思,是一種治療方法。
其實「健脾」一詞相當籠統,健脾並非「一種方法」,其中包括了許多方法在內。
1.脾和胃分別管甚麼?很多人說「脾胃主管人的消化吸收」,這句話雖然也對,但說得有點籠統。
仔細區分,胃是負責消化食物的地方(傳統上的術語叫「腐熟」食物),當食物消化之後,在胃裡頭就產生人的氣血津液,之後就會收藏在脾臟,而在收藏充足之後,亦會散佈給其他臟腑和周身去使用。
(傳統中醫不講「吸收」,而叫脾氣「散精」、「輸布」,中醫更為著重氣血津液是否流通,只要能夠通行到各個地方,就自然會被吸收了。
) 所以,脾胃就有如工廠裡面「生產與加工」和「收藏與輸送」的兩大工作,其中脾就好像一個倉庫那樣,主管收藏和輸出。
脾胃在人身體的中部,胃消化食物之後產生的氣血津液,必然首先藏在脾,故此也可以說,所有食物消化之後所產生的氣血,也是首先可以「補脾」的。
如果該食物的特性趨於上行或者下行,那就除了補脾之外,可能同時補心肺、補肝腎。
2.「脾虛」指的是甚麼?既然脾是人氣血津液的「收藏與散佈」的功能,「脾虛」仔細而言也應該分為兩大類問題:脾虛可以指脾自身的氣血津液收藏不足,也可以指脾給其他地方的氣血津液散佈不足。
可是,這「收藏和散佈」的問題,未必是脾虛的根本原因。
例如胃虛弱了,無法產生人的氣血,自然脾也無氣血津液收藏;又如身體中間有濕氣停滯,則脾的氣血散佈可以受到阻礙;又如肝氣鬱滯克制了脾臟,也可以導致脾氣不能散佈。
3.健脾中藥有不同故此健脾往往細分為多種方法,例如有健脾和胃(開胃)、健脾益氣(補氣)、健脾利水(除濕)、健脾疏肝(理氣)等,實際上其功效應都是倒過來的,即是:透過和胃以健脾,透過益氣以健脾,透過利水以健脾,透過疏肝以健脾等四大類。
具體的「健脾」藥物也有不同選擇,例如和胃健脾的有木香、砂仁、麥芽、甘草;益氣健脾的有人參、黃耆、山藥、大棗;利水健脾的有白朮、茯苓、薏苡仁;疏肝健脾的有柴胡、青皮、木香、佛手等。
4.所有中藥皆可「健脾」以上所舉的四大類補脾方法,可以稱為「狹義的健脾」,是一般認為脾虛的幾種細分類型。
進一步說,由於「健脾」是指恢復脾臟「收藏與散佈」的功能,可是不單上述四大類藥物能夠達到此一目的,可以說,任何中藥也可以是「健脾」藥! 例如感冒的時候,風寒氣侵襲人體表面,也可間接導致體內的脾氣不能散佈出去,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治好感冒,去除身體表面的風寒氣,最後也可以健脾!(中醫治感冒的藥方之中,大都加上健脾益氣的藥物。
) 又例如身體內有火氣,或者夏天感受了暑熱,導致了人體氣血津液消耗太過,脾臟收藏就不足了,這時首先要做的不是補脾,而是要用寒涼藥去除這些暑熱,不繼續耗損,脾臟自然能夠恢復;還如人體飲食寒涼太過,導致了脾胃虛寒,這時候要用溫熱藥驅除脾胃寒氣,實際上也是一種「健脾」,只不過中醫也會給另一個名字——「溫脾」而已。
所有藥物皆可以「健脾」的想法,可以稱為「廣義的健脾」,其實就是體現了中醫「治病必求於本」的思想。
脾虛非一定要健脾,要視乎脾虛的原因給予整體的診治。
本文部分內容,曾於《信報》「醫博知源」專欄刊載。
【李大夫介紹】吃飯也能健脾!非一定吃淮山北耆……「離苦感」非真快樂Commentsareclosed.不轉換简体中文繁體中文訂閱本網站輸入你的Email地址,即可透過Email接收新文章通知——電子郵件位址熱門文章與頁面︰G6PD不能吃中藥?(上)——西醫角度想一想「健脾」細分許多種,先要知「脾虛」為何豆腐寒涼嗎?芒果濕熱嗎?為甚麼要學內觀靜坐?
其實「健脾」一詞相當籠統,健脾並非「一種方法」,其中包括了許多方法在內。
1.脾和胃分別管甚麼?很多人說「脾胃主管人的消化吸收」,這句話雖然也對,但說得有點籠統。
仔細區分,胃是負責消化食物的地方(傳統上的術語叫「腐熟」食物),當食物消化之後,在胃裡頭就產生人的氣血津液,之後就會收藏在脾臟,而在收藏充足之後,亦會散佈給其他臟腑和周身去使用。
(傳統中醫不講「吸收」,而叫脾氣「散精」、「輸布」,中醫更為著重氣血津液是否流通,只要能夠通行到各個地方,就自然會被吸收了。
) 所以,脾胃就有如工廠裡面「生產與加工」和「收藏與輸送」的兩大工作,其中脾就好像一個倉庫那樣,主管收藏和輸出。
脾胃在人身體的中部,胃消化食物之後產生的氣血津液,必然首先藏在脾,故此也可以說,所有食物消化之後所產生的氣血,也是首先可以「補脾」的。
如果該食物的特性趨於上行或者下行,那就除了補脾之外,可能同時補心肺、補肝腎。
2.「脾虛」指的是甚麼?既然脾是人氣血津液的「收藏與散佈」的功能,「脾虛」仔細而言也應該分為兩大類問題:脾虛可以指脾自身的氣血津液收藏不足,也可以指脾給其他地方的氣血津液散佈不足。
可是,這「收藏和散佈」的問題,未必是脾虛的根本原因。
例如胃虛弱了,無法產生人的氣血,自然脾也無氣血津液收藏;又如身體中間有濕氣停滯,則脾的氣血散佈可以受到阻礙;又如肝氣鬱滯克制了脾臟,也可以導致脾氣不能散佈。
3.健脾中藥有不同故此健脾往往細分為多種方法,例如有健脾和胃(開胃)、健脾益氣(補氣)、健脾利水(除濕)、健脾疏肝(理氣)等,實際上其功效應都是倒過來的,即是:透過和胃以健脾,透過益氣以健脾,透過利水以健脾,透過疏肝以健脾等四大類。
具體的「健脾」藥物也有不同選擇,例如和胃健脾的有木香、砂仁、麥芽、甘草;益氣健脾的有人參、黃耆、山藥、大棗;利水健脾的有白朮、茯苓、薏苡仁;疏肝健脾的有柴胡、青皮、木香、佛手等。
4.所有中藥皆可「健脾」以上所舉的四大類補脾方法,可以稱為「狹義的健脾」,是一般認為脾虛的幾種細分類型。
進一步說,由於「健脾」是指恢復脾臟「收藏與散佈」的功能,可是不單上述四大類藥物能夠達到此一目的,可以說,任何中藥也可以是「健脾」藥! 例如感冒的時候,風寒氣侵襲人體表面,也可間接導致體內的脾氣不能散佈出去,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治好感冒,去除身體表面的風寒氣,最後也可以健脾!(中醫治感冒的藥方之中,大都加上健脾益氣的藥物。
) 又例如身體內有火氣,或者夏天感受了暑熱,導致了人體氣血津液消耗太過,脾臟收藏就不足了,這時首先要做的不是補脾,而是要用寒涼藥去除這些暑熱,不繼續耗損,脾臟自然能夠恢復;還如人體飲食寒涼太過,導致了脾胃虛寒,這時候要用溫熱藥驅除脾胃寒氣,實際上也是一種「健脾」,只不過中醫也會給另一個名字——「溫脾」而已。
所有藥物皆可以「健脾」的想法,可以稱為「廣義的健脾」,其實就是體現了中醫「治病必求於本」的思想。
脾虛非一定要健脾,要視乎脾虛的原因給予整體的診治。
本文部分內容,曾於《信報》「醫博知源」專欄刊載。
【李大夫介紹】吃飯也能健脾!非一定吃淮山北耆……「離苦感」非真快樂Commentsareclosed.不轉換简体中文繁體中文訂閱本網站輸入你的Email地址,即可透過Email接收新文章通知——電子郵件位址熱門文章與頁面︰G6PD不能吃中藥?(上)——西醫角度想一想「健脾」細分許多種,先要知「脾虛」為何豆腐寒涼嗎?芒果濕熱嗎?為甚麼要學內觀靜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