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4: 善用相對思考 | 獨立思考好處

我認為,擁有獨立思考的重要好處之一,就是可以讓人判定什麼樣的 ... 慈悲的觀念當成例子時,我可以把「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前面三篇 ...2013年12月11日星期三如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4:善用相對思考前言:這一篇是高級篇,而且是貫通整個「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系列的觀念總整理篇。

所以,建議讀者除了要先看過本系列的前三篇文章外,"轉念系列-11:「相對思考」與「絕對思考」的差別"這一篇也要先看過,這樣在看這一篇時,比較能夠前後貫通,收穫也會比較多。

我會把我的一些文章列為高級篇,就是這些文章所談的內容比較複雜,需要讀者要先有一些人生歷練加上一些深思後,才會進一步体會這些文章的內涵。

很多人一定認同這種人生觀:生命,就要忠於自己且活得精彩,就是要完成自己的夢想。

很多書都在寫偉人或成功人物的傳記,但絕大部分失敗或平凡人物的一生,卻沒有人去做記錄。

當然,這是人性使然,每個人都想要成功,想要變富有或受歡迎。

但真實世界裡卻是大部份人都過得很平凡,也有一部分人過得並不如意,而轉變成憤世忌俗的人。

而如果你有去觀察或比對成功人士與一般平凡人的說話方式或對人世間的評論時,你就會發覺,觀念(人生觀)在人的一生成敗中佔有一個相當重要的份量。

一個錯誤的觀念,會讓一個人浪費自己的生命,而且只讓自己生活在自己認知的小世界中。

而如果又把這錯誤的觀念有意無意間也教導給小孩子的話,又會影響小孩子的一部分的生命。

我認為,擁有獨立思考的重要好處之一,就是可以讓人判定什麼樣的觀念才是好的觀念或是正確的觀念,或者說是可以經得起長時間考驗的觀念。

我在另一篇"轉念系列-2:吃素是慈悲?是愛護地球?"的留言中,有去反駁一個匿名讀者的觀點,我在其中的回答就是把「相對思考」作一般性的應用。

我在該篇留言中,是以微生物作為例子去回答,但其實,我也可以用植物作為例子去回答。

只是如果要以植物做為例子時,需要相當大的篇幅。

現在,我就要在此用植物作為例子,去延伸回答(反駁)這個匿名讀者的觀念。

同時,我也把「相對思考」的應用方式來一起做回答。

以下的論述主要是去表現「相對思考」的應用方式。

我會用植物去反駁吃素就是慈悲的觀念,是因為我發覺,當我用反駁吃素等於慈悲的觀念當成例子時,我可以把「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前面三篇重點與觀念做連結與整合,然後與「相對思考」的觀念融合成一個動態性思考與多角度思考的技巧與習慣。

當讀者可以掌握其中的訣竅又能實際應用到自己生活的經驗時,我相信讀者的獨立思考能力一定會有大幅的進步。

吃素就是慈悲?就是愛護地球嗎?當人們以動物觀點去看植物時,會有很多誤解、無知或形成不正確的觀念。

如果一個三歲小孩問父母: 花朵看不看得見蜜蜂時,父母要如何回答?我們要是能像一個好奇的小朋友一樣,對於植物的所有一切問題,都以動物的觀點去問時,可以問出很多種問題,例如,植物不像動物有肺或魚有魚腮,但它可不可以呼吸?如果有,它如何呼吸?如果你是個文盲,你可能用直線思考或直覺式的回答:不行,植物不能像動物一樣可以呼吸。

但對於一般人來說,這是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大部分的人在小學時期都有學到植物的基本知識,都知道大部分的植物是用葉子在行光和作用,所以植物可以用葉子來做跟動物呼吸的相同功能。

觀念註解:以觀念的溝通或說服的技巧來說,先讓聽的對方(或被溝通的對方)有個已知的事件或知識作為基礎,再把其他同類型觀念或可以連結卻不同的觀念作做為比較與對照後,聽的對方才比較容易由熟悉的已知再類推到不了解的未知,同時,也會比較容易接受新的觀念。

從上面已知的知識與觀念做為基礎後,接下來再問的問題,就開始變得很有趣了:植物沒有眼睛,但它看不看得見?植物沒有耳朵,但它聽不聽得見?植物沒有鼻子,但它有沒有嗅覺?聞不聞得到四週的味道?植物沒有嘴巴,但它能不能說話或彼此做溝通?植物沒有腳,但它能不能移動?植物有沒有觸覺?植物有沒有意識?植物有沒有情感?要「分解」(或可說是「破解」、「拆解」)上面的問題,可以先用問「為什麼」的方式,把很多問題給細分化,再把事件的最根本部分(或元素)給找出來。

例如,植物沒有眼睛,但它看不看得見?這是用人類與動物的角度去看問題,因為問的問題就已經先用「眼睛」去做看不看得見的基本「工具」。

但如果要分解這個問題時,可以先問:人類的眼睛「為什麼」可以看見外面的事物?針對這個問題,你可以很容易從很多地方找到解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